社会事业 以“教育强区”为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健全完善正常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体育、实验等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规范办学行为年”活动,严查“乱补课、乱办班、乱收费”等违规行为。升级标准化小学——南郡小学和区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向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交流名师16名,实现优质教育合理分配;中考各项指标和高中特长生二本以上入段率继续位列全市第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显著,区八中的学生代表以省赛区冠军身份参加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全国比赛。投入200余万元,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医疗设备。探索实施“家庭签约医生”和“家庭病房”服务模式,签订服务协议1.92万份、服务7213人次;建立家庭病房774个、累计上门服务653人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更加便民惠民。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230人,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得到提高,城市低保补助标准由月人均301元提高到376元,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由人均1718元提高到2181元,发放城乡低保金5049万元,发放医疗救助、临时救助近390万元,分配廉租房100套,发放廉租房补贴422万元,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提高民选干部工资待遇,每人每月增加200元。改变供暖费补贴发放形式,由“暗补”为“明补”,男女职工待遇同等。成立信访接待大厅,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信访局挂职锻炼,信访工作得到加强。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天网”工程投入运行,群众安全感增强。交通、消防、安全生产以及防灾减灾等工作取得实效,圆满完成7·21抗洪救灾工作,连续31年无森林火灾,连续10年保持省级平安区殊荣。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开展勤劳节俭教育,强化孝老敬老教育,促进市民文明素质整体提升。繁荣群众业余文体生活,常态化开展夏季广场和冬季冰雪文体活动,逐步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赵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