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民生事业

民生事业


  多渠道筹措资金43.6亿元加大惠民力度,全力保障《重点民生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和36件民生实事推进落实,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超过70%。城乡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煤矿棚改工程新安置2854套,累计完成房源分配35674套,如意家园建成住宅10499套;建成廉租房1800套、公租房200套、城市棚改房2256套;改造农村泥草房、危房912户。实施“暖房子”工程,改造老旧住宅120万平方米。全市投入近1000万元整治弃管楼,完善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长效机制。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05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和动态管理,清理4036人,新增7935人。城市低保救助标准由月人均380元提高到440元。建立1000万元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基金,实施医疗救助“一站式”直接结算服务,困难群众大病、常见病住院救助标准提高到1.5万元和1万元。城镇居民住院报销比例由65%提高到70%。支持养老产业发展,隆鹏温馨之家养老院建成使用。为704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20万元,财政贴息640万元,减免556名下岗失业人员税费283万元。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职业技师学院实训楼和运动场主体工程完工,市一中搬入新校址,铁山、金河学校食宿楼投入使用,新建和改扩建7所公办幼儿园。实行阳光分班,严厉整治教育“三乱”,师德师风明显好转。高考重本入段率提高26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市中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竣工并投入使用,居民就医条件显著改善,市人民医院外科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即将投入使用。基层卫生工作不断加强,为乡镇卫生院引进医学本科毕业生27名,新建社区“健康小屋”6个,免费向居民开放。文化“三馆”开放程度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数字图书馆建成并免费开放。成功承办3场国家和省级大型体育赛事,竞技体育获省级以上金牌71枚。便民工程深入实施。成功争取国家首批信息惠民试点市,数据中心、调度中心启动建设。大同街东段公交调度中心部分投入使用,新购30台新型公交车,开通25路公交线路。“民声之窗”受理各类意见建议797件次,群众满意率达96%以上。

(张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