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盘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盘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塔河县境内,位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山脉北坡余脉的低山丘陵地貌区,地理坐标为北纬52°40′20″-53°00′14″,东经123°33′12″-124°18′13″。保护区总面积55074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420余种,分属60多科,兽类有41种,鸟类有171种,鱼类有30多种,两栖、爬行类有7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31种。
平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平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中段南坡,哈尔滨市通河县境内,总面积为20241公顷。保护区距离哈尔滨285公里。属典型的中温带森林地貌景观,是小兴安岭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有红松、胡桃楸、水曲柳、黄檗、紫椴、貉藻、刺五加、黄芪、野大豆、乌苏里狐尾藻。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其中兽类有紫貂、原麝2种,鸟类有东方白鹳、黑鹳和金雕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3种,其中兽类有棕熊、黑熊、黄喉貂、水獭、猞猁、马鹿和斑羚7种,鸟类有鸳鸯、凤头蜂鹰、苍鹰、雀鹰、松雀鹰、红隼、花尾榛鸡、长耳鸮等26种。
乌马河紫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马河紫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中段,乌马河林业局境内,总面积为23748公顷,保护区内,现存紫貂20多只(全国野外紫貂总数仅有1000多只,已濒临灭绝)。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兽类等野生动物286种,其他典型代表动物还有猞猁、东北兔、花尾榛鸡等,是重要的野生生物种源基地和基因库,是一处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园和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
岭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岭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阿木尔林业局施业区内,大兴安岭北坡,地理坐标为北纬52°15′03″-52°31′00″,东经122°41′30″-123°26′05″,总面积68373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具有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和比较完整、丰富的物种资源。保护区内常见植物约847种,列为国家保护有6种。陆生野生动物有219种,其中兽类41种,鸟类171种,两栖爬行类7种。
黑瞎子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瞎子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12417公顷,拥有典型的沼泽化低湿平原地貌景观,是黑龙江沿岸保存完整、面积较大的原始沼泽湿地。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505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水曲柳、黄檗和野大豆等7种;有脊椎动物351种,其中,有东方白鹳、丹顶鹤和白尾海雕等国家I级野生保护动物6种,有白枕鹤、大天鹅和猞猁等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38种。
七星砬子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七星砬子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桦南县、集贤县和双鸭山市交界处。保护区面积3.3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65万立方米。区内野生动物有150多种,I级保护动物有东北虎、东北豹、紫貂,Ⅱ级保护动物有马鹿、猞猁、水獭、雪兔。区内植物有500多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黄檗、水曲柳、核桃楸。
(吴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