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况

平房区

概况


  平房区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城区南部,辖区面积93.97平方千米。辖1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是哈尔滨新区产业支撑区。总户数70995户,户籍人口16.07万人。2017年,该区被评为中国最佳传统工业文化旅游名区、哈尔滨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2017年,平房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哈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比上年增长6.7%。新签约重大项目超过100个,总签约额超过680亿元。超1亿元产业项目开(复)工51个,长安福特汽车、本特勒建安、宝钢制罐等主导产业项目正式投产。创建全市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核心区,兴建省内首个大数据应用产业园。推进中铝龙江铝镁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总部大厦项目全面复工,推进京东电子商务综合配套基地、普洛斯现代物流园二期等商贸物流项目,松雷文化商业中心综合体项目签约落户。推进“放管服”系列改革,再造审批服务事项298个,缩减办事要件283个、审批环节133个、办事时限925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出“三张清单一张网”,即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平房区(哈经开区)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哈经开区与平房区“两厅互联、两地通办”。试点推进社区治理体系改革,设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睦邻中心,和平社区成为全市唯一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社区。启动平盛街高潮村、韩祯村,平房镇黎明村、曙光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合资成立省内首家售电公司。与青岛市前湾保税港区签订“一带一路自贸驿站”合作框架协议,9项自贸区试点经验落地并取得阶段成果。推进对俄罗斯合作项目,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入园企业10家。与深圳市罗湖区缔结友好城区,合作对接进入实质阶段。
  启动“三桥一路”(向东街下穿拉滨铁路线地道桥、哈南第二大道跨哈五公路和拉滨铁路线立交桥、哈南第十六大道与京哈高速互通立交桥,哈南第十六大道京哈高速至新疆西路段)建设前期工作,新建、改造道路15条,总长17.36千米,修复道路4.72万平方米,友协东头道街与滨河大道贯通。完成双太电子城房屋维修改造,60个企业配套工程全部竣工。龙滨路供水干线与主管网全线贯通。完成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淘汰拆除工作,累计完成557万平方米供热区域热电联网。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150个。新增公共绿地1万平方米,植树造林5万株,全区绿化覆盖率48.2%。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案件“回头看”工作,开展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启动秸秆压块燃料试点工作,投入4000万元支持新能源客车项目,完成“黄标车”淘汰工作。建立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
  哈尔滨市南城第一小学校及其冰球馆竣工投入使用,哈尔滨市哈南万达小学校开工。4所学校获批全国足球特色学校,6所学校建成全市首批校园旱地冰球场地。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平房区人民医院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组建医联体,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养结合”项目运营初见成效。平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建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冰城文学馆,平房文体活动中心竣工运营,平房区文化馆分馆成立。开展“哈南杯”“葛兰诵读”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4100余场次。百年哈啤文化旅游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万宇科技园酒店成为区内首家四星级酒店。围绕申报世界遗产目标,开展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保护利用工作。推进“平安平房”建设,增设高空鹰眼、人脸识别卡口、高清摄像头等69处。以东安名苑小区为试点,在全市率先使用人脸识别入门系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首批试行“智慧食安”信息化监管平台。分批次办理历史遗留房地产项目不动产登记,1321户居民领取不动产登记证。免费Wi-Fi区域新增40个,建成全市首个免费Wi-Fi公共场所全覆盖城区。城镇安置就业1.68万人次。哈南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定址开建,残疾人网络就业培训工作室建成投用。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裁“一体化”平台,仲裁金额超过2000万元。城乡低保和困难救助标准提高,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扩大覆盖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常态化管理。3星以上和谐社区22个,城市千米社区比例36%,农村社区用房面积平均超过400平方米。实施美丽乡村工程,新修道路2350延长米,安装路灯308盏,建设哈达村景观路。完成平房镇2个村、3个自然屯自来水改造,2200余户农村居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