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五常市
概况
五常市位于哈尔滨市南部,辖区面积7512平方千米。有耕地28.58万公顷,其中水田14.4万公顷。户籍总人口90.1万人。辖12个镇、12个乡、261个行政村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黑龙江牛家经济开发区)。在2017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中,“五常大米”品牌价值670.7亿元,比上年增加31.15亿元,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综合排名第六位、全国大米类第一位。2017年,五常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17年,五常市地区生产总值423.5亿元,比上年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5:29.3:45.2调整为25:28.8:46.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减玉米11466.67公顷,调增水稻5733.33公顷、大豆1333.33公顷、其他经济作物4400公顷;水稻直播滴灌面积30公顷。落实“三减”面积16万公顷,创建示范田30666.67公顷。新建“两牛一猪”(奶牛、肉牛和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畜牧业产值48亿元。渔业水面6666.67公顷,实现产值1.3亿元。全省春耕现场会在五常市召开。扩建蔬菜基地153.33公顷,水稻智能灌溉面积180公顷。完成拉林河治理、牤牛河防洪、寒葱河输水闸、八千二干渠衬砌等工程建设,完成小山子镇环山水库、薛家沟水库除险加固。建设“物联网+”示范基地50个,建设标准化大棚2550栋。设立农业定向监测点308个,安装智慧农业手机应用程序2.2万部。落实农机具补贴884万元,新增各类农机具2150台(套)。五常市被农业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农村综合改革,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740家(个),新增土地规模经营面积2万公顷,总量13.2万公顷。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建设,处于颁证阶段;抵押登记10333.33公顷,贷款3.7亿元。完成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与创新运营管理机制改革、农业大灾保险试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国有林场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完成农商银行组建挂牌。
形成食品加工、制药、现代装备制造、木材加工和循环经济五大产业为支撑的经济体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1家。发展绿色食品和生物制药产业。谋划重点项目114个,其中产业项目56个、超1亿元项目24个。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7个,开工率100%,总投资37.5亿元,完成投资10亿元,其中13个投资1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在谈项目62个,重点跟踪项目28个,签约项目17个,拟签约项目9个,协议引资额160亿元。马迭尔食品、上海祥裕纸业、深圳金新农、万达时代金街等7个项目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建设。跟踪投资15亿元的燃料乙醇项目、投资70亿元的五常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促进资源深度开发。举办“中国稻乡·生态五常”走进鹏城(深圳市)招商推介会、五常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坪山活动,签订项目12个。五常市与深圳市坪山区签订对口合作、友好县(区)协议。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措施,提升创新动力。葵花药业、松鹤制药、哈特啤酒实施5个科技项目,葵花药业前处理车间项目开工建设,大羅新开发素肉系列食品,海明润研发金刚石采煤产品,大众友邦为福特翼虎新车型生产配件。葵花药业增税2500万元,松鹤制药增税1000万元。完成6家国企、3家集体企业资产摸底测算,利用山河砂厂改制引进华西秸杆发电项目。
聘请北京市专业团队编制《五常市全域旅游规划及行动计划》。规划建设五常市旅游服务中心,新建旅游星级厕所6处,部分景区、景点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编制龙凤湖景区控详规划,金福泰稻田旅游项目填补五常市休闲农业旅游空白。卫国乡田美小镇、二河乡生态小镇项目签订框架协议,旅游招商取得新进展。制作旅游宣传片,举办百家旅行社进五常、旅游风光摄影展等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3%和31.8%。
发展健康养老、文化消费、家政服务等服务业,有民办养老机构29个,养老床位1503张。投放小微企业贷款20亿元。发展保险业,保费收入超过1亿元,创缴税金956万元。建设彩虹城、新天地、万达时代金街等大型商业综合体。
建成棚改回迁房984套,实施房屋开发项目6个,新建住宅16万平方米,新铺供热管线1.8千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4.3万平方米。改造西郊路、文化路、铁通路等城区道路11条7万平方米,改建绿地2.39万平方米,维修公园广场2700平方米。通用航空飞机场纳入哈尔滨市规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5条主要公路沿线18个乡镇实施“整洁干净”示范工程和“绿化美化”升级改造工程。改造泥草房、危房1889户,绿化村屯59个、道路35千米。修建农村公路86.7千米、改造桥梁11座、生命防护工程239千米。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建成“鲜花路”2100千米。五常市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加强磨盘山水源地保护,加强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管护,完成畜牧禁养区划定工作,改造加油站47家。建立三级河长制,设立公示牌290个、界碑270个,河道清障17处,控制污染物排放,管控粉尘作业,淘汰“黄标车”1030辆。打击挖售草炭土行为,封山育林2000公顷,造林1333.33公顷,通过省、市和国家验收。编制完成《五常市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创建省级生态乡镇6个、生态村66个,生态村创建率90%。
以创业促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1.89%。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工作,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城乡医保提标扩面、应保尽保。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652人。核查城乡低保户15438户21111人,发放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孤儿生活费、高龄津贴、残疾人补贴等社会救助金1.38亿元。发放廉租房补贴550万元。发放优抚补助金1185万元,重修八家子烈士陵园。投资3.9亿元,完成36件惠民实事。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改造2所学校图书馆,完成8所城镇学校消防改造,维修43所中、小学校舍,新建雅臣幼儿园综合楼,招聘教师215人。五常市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向市民开放,为11处县级不可移动文物修建保护设施。新建多功能体育场3处,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00余场。五常市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财政每年补助481万元,3所县级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完成7所乡镇卫生院房屋改造。识别贫困人口2012户4058人、省级贫困村5个。发放小额贷款302户1183万元;投资958万元,实施7个产业扶贫项目;新建住房800户,解决228户495人饮水安全问题,解决贫困助学贷款21户,落实“五常做法”健康扶贫政策,贫困村“三通三有”全部达标。实现808人产业脱贫,2个贫困村出列。五常市被评为黑龙江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