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巴彦县
概况
巴彦县位于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东北方向,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辖区面积3137.7平方千米。总人口70.2万人。辖10个镇、8个乡和116个行政村。
2017年,巴彦县地区生产总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0.8%。强化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高产高效农作物种植比例91%。投资3000万元,完成巴彦港、富江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旱改水”1466.67公顷;制定设施蔬菜补贴办法,投入蔬菜贷款担保资金2000万元,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6.6万平方米;新增流转土地6666.66公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46666.6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0.3%;以秸秆肥料化综合利用为主的深松整地面积4万公顷;完成松花江提水灌区(一期)、江湾水库除险加固及少陵河治理(二期)工程,实施华山新生、巴彦港金星和万发兴北、同胜4个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土地1万公顷,新增农田117.2公顷,完成土地流转(“旱改水”)753.33公顷。建成“两牛一猪”项目16个41个单元,其中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准化养殖单元11个;万润、丰源等企业生产能力增强,屠宰生猪110万头,比上年增长29.4%;大东北、正邦等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年销售优良种猪2.9万头;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通过国家验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其中正常生产29家、停产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34.03亿元,比上年下降31.9%。园区新入驻企业3家,共有企业87家,其中投产达效企业69家。形成粮食加工、生猪深加工、皮草加工、建材加工、能源化工、包装印刷六大主导产业集群,14080人实现就业。
推进兴隆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精简行政审批事项31项。流程再造优化办事要件1349件、办事环节1135个。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登记参保单位433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结束,土地确权登记颁证1.45万本。依托“龙邮农品”,搭建集交易、物流、快递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引进“灵猫有数”技术,启动建设“互联网+码上巴彦”电子政务、商务项目,推出“巴彦苏苏特色馆”等电商20家,实现线上交易额2900万元。22个供销网点加盟黑龙江惠丰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创建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农村物流等12个模块,实现为农服务、开发运营一体化发展。100人以上电商、微商群近200个,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巴彦苏苏”“冰雪巴彦苏苏”两个县域公共品牌获国家批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超过66亿元,存贷比51%,其中各类生产性贷款48亿元,占73%。
编制完善城镇控详规划。城区面积扩大到39.5平方千米。启动巴彦镇、兴隆镇、西集镇三个中心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房屋1052户。完成景观路、育新二校区东路、兴民路、商都南路等道路建设,开工建设巴彦镇通园路、兴隆镇迎宾路等城镇街路12条,实施68个老旧居民小区自来水分户改造。改造农村危房1448户,修建农村公路148千米,维修水泥和沥青路面3.8万平方米,解决9个自然屯近1000户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建设危桥28座,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4.5千米,巴彦县被评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重点高中、第三高中、县一中、新“两所”、工业新城集中供热和西集镇南直路、北直路供热及供排水管网铺设工作。清掏城镇排水管网55千米,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栽植花草40万株,粉刷树木3600棵,完善西郊公园和文化公园亭、桥等基础设施。
完成中央环保督查整改事项。落实河长制,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制订少陵河水体达标实施方案,划定畜禽禁养区。植树造林940公顷,森林覆盖率13.6%。清理整治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拆除兴鹏工贸废钢生产线。修订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太行水泥、国能生物质发电、裕宝热力重污染天气错峰停产或限产。对全县供水1000人以上水源地进行普查并实施保护。加强森林防火、江湾湿地保护、沿江自然生态保护工作。
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帮助华强皮草、丰源牧业、东升锅炉等10家规模以上企业转化科技新成果8项。应用生猪集成配套养殖科学技术;升级改造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厂。投入教育资金9435万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公开招录特岗教师150人到农村中、小学工作。城乡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建设中心村文化广场17个,完善村级文化活动室25个;谋划以乡村游、民俗游、生态游为主的沿江农业观光旅游带,续建一台山红色旅游开发项目。
乡镇卫生院为贫困人口取消报销起付线,各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均上浮5个百分点;建立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等工作机制,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免费为4268名贫困人口进行健康体检;落实慢性病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签约医生560人,服务贫困户2224户;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取得成效,完成3所公立医院院长公开聘任工作;新建妇幼保健院和疾病控制中心,改造建设富江、黑山卫生院;新农合参合率、筹资额、报销水平有所提高,城乡医疗保险参保42.2万人,城乡医保实现全覆盖。
增加工资及各类补贴14499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各类商业保险投保34.5万人,参保额1037.4万元;县域内私家车保有量新增3100辆;商品房交易登记1808套17.8万平方米。城乡医保全覆盖。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0.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2万人。投入再就业资金2117万元,新增城镇就业40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