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


  
  科技 全市科研机构89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88万人。2017年全市通过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4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2亿元,占GDP比重4.6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7.5%。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61项,其中获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全年申请专利894项,授权520项。在科技创业方面,签约转化高新技术成果23项,签约金额10122万元;新成立科技型企业51家,其中达到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的科技型企业19家;建立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孵化面积5.2万平方米,新人孵企业34家,大学生创业团队33个,创业企业32家;借力资本市场签约项目4个,签约融资总额5500万元;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区域股权市场交易挂牌企业21家。
  教育 全市各类公办学校444所,其中,小学174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216所;高中(含完全中学)29所;中职学校15所;特殊教育学校10所。
  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1039所,全市已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397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为100%。全市建设省级示范性高中6所,市级示范性高中16所。2017年,全市参加高考人数为22496人,一表进段率为16%,二表进段率为46%。
  绥化学院为黑龙江省属公立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1953年建校,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绥化学院。学校设有12个学院(系、部),开设4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0多个省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2万余人
  文化 全市文化行政机构11处,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1个,博物馆(展览馆)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3个,5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1336个,标准化农家书屋1338家,平均藏书量达到2070册;市县两级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文化广场44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乡村文化广场204个、文化大院及文化活动中心户1003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全市可移动文物10734件(套),不可移动文物66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处。农村无线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到99%以上,市本级城区有线电视整转11.5万户,整转率100%。
  卫生 截至2017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2391家,其中,综合医院39所、中医医院11所、专科医院14家,专科疾病防治院15所;卫生监督所(中心)11家,疾病防控中心11家,妇幼保健院(所、站)10家,中心血站l家;乡镇卫生院17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门诊部(包括个体诊所)572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90家;村卫生室1404所;卫生机构8家。全市卫生人员33177人,卫生技术人员28428人(含乡村医生4691人)。
  体育 截至2017年,全市建成各类全民健身工程总数达3395处,实现城市社区全民健身工程和行政村农民健身工程全覆盖。
  先后举办“体彩杯”中美职业男篮争霸赛和多场中俄篮球、足球体育交流比赛。并结合地域和资源优势,举办“2017首届北方车友冰雪漂移邀请赛”“2017中国·安达首届草原穿越之旅暨安达首届马术节”。组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0余项次,直接参与活动人数达30余万人次,带动影响近300万人次。绥化市体育局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绥化市选手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10枚。
  积极引导民营体育健身经营场所发展,全市各类民营体育健身经营场所1000余家。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北京奥驰通达汽车有限公司与国内一流的体育企业青岛英派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联手进驻,将原鑫淼游泳馆,改造为绥化鑫淼英派斯游泳健身俱乐部,拉长体育产业链条。
  市县两级通过开展冰雪活动开展和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开发冰雪经济,每年直接提供短期就业岗位3500余个,移动小吃摊位1000余个,体育服装、鞋、帽等体育运动器材消费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快速发展的冰雪经济有力促进了“后备箱”经济发展,绥化杂粮、食用菌、地工产品、山特产品等寒地黑土的优质绿色物产迎来了新的销售旺季,全市2017年冰雪产业直接和间接收益近10亿元。通过举办大型、有影响力的比赛,形成综合带动效益的体育+旅游产业,促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最终形成以特色体育“品牌”赛事,生成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市场的全域、全季、全面发展的绥化“田园体育赛事+”旅游消费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