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协地方委员会
第七章 政协地方组织
第一节 政协地方委员会
1986年,全省有10个省辖市政协、69个县(市)政协、63个市(地)辖区政协。10个市政协委员共有2985人,其中非中共人士1801人,占委员总数的60.3%;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共有576人;委员组成界别分别为18~33个;哈尔滨市政协主席、副主席16人,驻会主席(副主席)9人,其他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为6~13人,驻会主席(副主席)2~7人。69个县(市)政协委员共7856人,其中非中共人士4627人,占委员总数的58.9%;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共有1877人;北安市政协主席、副主席18人,驻会主席(副主席)10人,其他县(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为2~10人,驻会主席(副主席)1~8人。63个市(地)辖区政协委员共有5375人,其中非中共人士2811人,占委员总数的52.3%;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共有1024人;委员组成界别分别为8~22个;主席、副主席分别为2~9人,59个区政协驻会主席(副主席)各为1~4人,有4个区政协没设驻会主席(副主席)。1987年10月,双鸭山市尖山、岭东、四方台、宝山区成立政协组织,共有政协委员247人,其中非中共人士148人,占委员总数的59%;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共有49人;委员组成界别分别为12~17个;主席、副主席分别为3~4人,有3个区政协驻会主席(副主席)各为1人,有1个区政协没设驻会主席(副主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全省各市、县(市)、区政协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1993年,黑河建立地级市同时建立市政协;1996年,德都县并入五大连池市建立新的五大连池市政协;2000年,绥化建立地级市同时建立市政协;2004年,哈尔滨市太平区并入道外区建立新的道外区政协,呼兰县划为哈尔滨一个区,县政协变为区政协,新建的哈尔滨松北区成立政协组织。全省市、县(市)、区政协委员、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数不断增加,委员组成界别普遍增加经济、科学技术等新界别,原来没有驻会主席(副主席)的区政协都先后配备驻会主席(副主席)。
2005年末,全省12个省辖市政协委员共有4214人,其中非中共人士2533人,占委员总数的60.12%;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共有792人;委员组成界别分别为18~33个;主席、副主席分别为7~11人,驻会主席(副主席)2~6人。65个县(市)政协委员共有11587人,其中非中共人士6975人,占委员总数的60.2%;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共有2066人;委员组成界别分别为9~23个;北安市政协主席、副主席18人,驻会主席(副主席)12人,其他各县(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为2~6人,驻会主席(副主席)1~4人。68个市(地)辖区政协委员共有8913人,其中非中共人士5329人,占委员总数59.8%;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共有1692人;委员组成界别分别为8~26个;主席、副主席分别为2~7人,驻会主席(副主席)1~4人。
1986~2005年,20年间,全省各市、县(市)、区政协历经5~7届委员会,政协委员总人数增长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