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一、会议概况 2001年2月18~23日,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与会人员926人,其中委员753人、列席人员173人。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并审议第八届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八届三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报告;补选省政协副主席和常委;听取并协商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十五”计划纲要、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1年预算的报告、省法院和省检察院工作报告。
在2月18日下午召开的预备会上通过了会议议程、日程和秘书长名单。
秘书长:刘长生
副秘书长(以姓氏笔画为序):
孔令学 闫永华 刘春华 伊忠义 杨彦平 杨更新 张春生
武永高 郑德清 赵乃岩 赵长青 郭长军 程幼东 滕昭祥
薛德斌 魏荣年
2月19日上午,会议开幕。省政协主席马国良,副主席谭方之、曹广亮、曹亚范、王玉柱、王迺谦、欧阳吟、刘文泮、迟建福、李鮀翀出席大会。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纪检委、省军区和驻军的领导徐有芳、宋法棠、韩桂芝、杨光洪、王先民、于景常、王宗璋、杨永茂、周同战、唐宪强、单荣范、刘东辉、杜宇新、马淑洁、王振川、孙魁文、王东华、张成义、索长有、王佐书、张世显、王良臣到会祝贺。省级离休老领导孙维本、赵德尊、陈雷、李剑白、王钊、周文华,省政协历届副主席包琮、张厘、黄枫、戴谟安、李敏、王金陵、全玉祥、陈文志、孟传生、傅世英、王治田、吴鼎和应邀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马国良主持并致开幕词,省委书记徐有芳作了“团结奋斗共创未来”的讲话,副主席谭方之作了第八届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副主席曹亚范作了八届三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报告。
2月20日上午,与会人员列席了省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开幕式,听取了省长宋法棠所作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其他报告以书面形式发至与会人员。
2月20日下午,会议召开了港澳委员座谈会。座谈会由马国良主持,省委书记徐有芳、省长宋法棠等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及省政协副主席出席了座谈会。
2月21日,会议召开了联组汇报会,听取各组协商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的情况。汇报会由马国良主持,省长宋法棠等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及省政协副主席及各有关厅局的负责人出席了汇报会。
2月22日,会议进行大会发言。
2月23日上午,会议补选张树平为省政协副主席,增选王学文、刘世英、李传模、李龙吉、洪英华、舒展、宋兆琴、张世良、张显友、谷振春、闫永华、郑德清、肖建敏、岳福生、贯昌福、高振富、崔强、薛坤为省政协常委。在闭幕式上,通过了本次会议的决议和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的决议,表彰奖励了2000年度在“五个一”活动中成绩优异的48名委员,马国良作了讲话。
 |
省政协主席马国良在八届四次会议小组召集人会上讲话 |
二、领导讲话与工作报告 省委书记徐有芳在讲话中指出,完成新世纪赋予我们的新任务,开创更加辉煌的美好未来,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团结奋斗,团结奋斗是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所在。
他结合政协工作就如何做好团结奋斗讲了几点意见:(一)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不仅空前活跃,而且空前复杂,各种思潮、各种思想交织存在,相互激荡,但无论如何不能动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人民政协要组织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广泛深入地学习,特别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实践邓小平理论。只有这样,人民政协工作才能不偏离正确方向,才能“前程远大,大有作为”。(二)坚强的团结必须要有坚强的核心。作为政治核心的执政党的各级组织,要在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同时,切实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大力支持人民政协的工作。(三)任何力量的团结都是靠共同的利益维系的,而共同利益必须靠共同的事业去创造和实现,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团结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团结。人民政协的本质和意义最终体现在人民这个属性上,把握和遵循这一点,就能够通过团结推动共同事业的发展,通过开创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的进一步加强。(四)民主和团结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民主是团结的基础。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发扬民主的有效形式,是民主领导和管理国家的具体体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稳定是国家的大局。维护稳定必须加强团结。各级政协组织要坚持在政治上团结群众,在思想上疏导群众,在经济上帮助群众,在文化上提高群众,为维护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副主席谭方之所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省政协常委会在2000年,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
第一,政治协商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比如,八届十三次常委会协商讨论了省政府《关于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并形成报告报送省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关于搞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在5个方面做了9处重要修改;八届十四次常委会形成的《关于用高新技术改造机械行业提高我省装备工业水平的建议案》,报送省政府后,有关部门对《建议案》积极予以研究和采纳;八届十五次常委会形成的对制定全省“十五”计划的意见和建议,共提出19个方面59条意见和建议,得到省政府重视和采纳,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吸收到“十五”计划当中。此外,2000年的常委会还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旅游产业的建议》《黑龙江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规范化制度化实施办法》等。
第二,民主监督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组织委员对省公、检、法等机关的工作进行了评议,本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指出问题、提出意见”的原则,就改进执法工作,加强廉政和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先后组织政协委员就“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我省装备工业技术水平”“肇源县绿色农产品及深加工情况”“哈尔滨市重点工程建设和环境整治进展情况”“大兴安岭林区的天保工程进展情况”、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普九”教育、依法行政、哈尔滨市清真饮食情况等进行了视察。视察中及时与被视察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省政协八届三次全会后,共收到提案565件,确定了10件重点提案,由主席、副主席牵头,每人负责一件重点提案的督办落实,收到明显效果。
第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组织委员就“北药”开发、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边境贸易发展、少数民族农村居民家庭生活状况等开展了调查和研讨,调研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讨论讲话与报告 (一)讨论省委书记讲话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徐有芳的讲话站得高,看得远,从讲政治的高度,突出了团结的主题,突出了邓小平理论基础,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突出了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突出了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作用。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团结与稳定、发展和实现全省“二次创业”宏伟目标的关系,对全省各项工作在新世纪再创佳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不仅要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围绕团结、稳定、发展的大局,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做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讨论省政府工作报告
与会人员对省政府工作报告给予较高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迟行(省纪检委原副书记)委员说,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狠刹“三风”——一是跑官、买官、要官之风,这个恶风不刹,群众不满意,经济建设很难搞上去。省委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这个问题。二是浮夸风,现在统计数字不准,浮夸风比较严重,有些还是上级有关部门促成的,“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三是官僚主义作风。现在干群关系紧张,主要是官僚主义造成的。那种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的情况一定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过去那种下基层蹲点,吃百家饭的好作风,还是应该提倡的。
 |
医药卫生小组在进行讨论 |
梁荣欣(民盟省委副主委、东北农大副校长、教授)、王文义(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魏荣年(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盟省委副主委)委员说,全省“绿色”食品生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管理混乱,“鱼龙”混杂,都想沾“绿色”的光,不要让低质或伪劣产品搞乱市场,砸了“绿色”的牌子。二是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交易市场,靠展销和小商小贩很难形成大气候。建立集中突出“绿色”食品特点的集散市场是当务之急。建议全省“绿色”食品的生产重点抓好“四化”:即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
冯建福(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胡小石(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张抗抗(省作协副主席、专业作家)、汪立三(哈师大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委员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文化市场建设、改善文化市场环境讲的过于简单,没有明确文化建设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文化是“以德治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黑龙江作为边疆文化大省,文化市场建设、文化市场环境都应随之适应。但从全省的实际情况看,文化市场及其环境都不适应人们的需求。比如,政府已把冰雪旅游作为发展黑龙江的经济亮点开展起来,但景点建设文化品位不高,服务管理跟不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全省文化市场建设:一是领导要转变观念,把强化文化市场建设,改善文化市场环境作为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的具体行动;二是改变业务部门单纯的业务观点,要把文化基础建设推向市场;三是利用各种手段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服务意识、形象意识,明确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创造条件,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的辩证关系。
王广学(省委企业工委副书记)、孙洪志(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委员说,群众对公、检、法满意程度低,其中司法不公正是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一是要做到司法公开,提高执法透明度。二是要提高司法队伍素质,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造就一支刚正不阿、秉公执法、过硬的司法干部队伍。三是要改革司法体制。现在不少案子是地方领导说了算、领导干预办案,这实际上是“人治”的表现。因此,必须建立一种自上而下、不受地方干预的司法体制。四是建立完善的司法监督机制,将司法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建立错案追究制度。
(三)讨论省政协工作报告
于凤柯(省技术监督局原党组书记)、顾家贤(牡丹江热电厂原副厂长)等委员说,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比较全面具体,反映了政协工作全貌。省政协协助省委、省政府作了大量工作,如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发展旅游事业的调查等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尤其是提案工作有了很大起色,主席、副主席亲自抓提案落实工作,加大了办案力度。2000年反映供暖问题的提案,就是曹广亮副主席亲自带队到有关部门办理,使提案得以充分落实,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应。
 |
副省长王振川(右二)在社科小组听取意见 |
王广学委员说,现在有些提案反馈效果不太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些提案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在提案中提出可操作性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提案才能被有关部门所采纳,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案可以搞两种方式,一种是反映情况,供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用,不必答复。另一种是既提出问题,又有可操作性建议,需要有关部门回答并解决的问题。
谢英梅(哈市政协副主席)委员说,省政协应加强与市县政协的联系,在组织委员进行调查研究时,应及时与各市县进行协调,以便加强联系与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指导各市县政协的工作。
张临旭(省民革秘书长)委员说,按政协《章程》规定,不要搞照顾。台、港、澳委员中有几个真正是台、港、澳籍人?政协是工作机构,不是安排机构。安排干部,最好是在职时安排,不要等到快退休了才往政协调整,不利于政协开展工作。
委员们还提出政协机关工作人员责任心还需加强,提案的办理还有落实不够的地方。
四、大会发言 2月22日上午,会议进行大会发言,在会上发言的委员共14人。
民建省委在题为“关于改革乡企发展基金,为乡企融资担保基金的建议”的发言中指出,全省乡镇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发展资金不足。如果把现行的乡企发展基金改为融资担保基金,既能确保基金的壮大和周转,又能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匮乏的实际问题。建立乡企担保基金可由省、市县、企业按3:2:5的比例筹资,形成1000万元的担保规模,由出资方共同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乡镇企业担保公司,依据《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工作试行方案》和《实施细则》两个文件的要求进行管理,以后逐渐扩大规模,把省政府每年安排的几千万元乡企发展周转金全部改为担保基金,并逐年增加到一亿元,分解到县(市)。这项工作可先选择5到10个乡镇企业发展形势好,地方财政比较富裕的县(市)先行试点,摸索经验,逐步推开。
民进省委在题为“保护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遗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发言中建议:(一)将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遗址尽快申请为国家级侵华日军罪证遗址;(二)要采取多种方式适时加大对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遗址的宣传力度,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或“东方时空”等节目组联系录制爱国主义教育资料片,在全国播放,并利用因特网扩大影响;(三)增加资金投入,保护和完善这个侵华日军罪证遗址,使它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以在警示世人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四)要加大对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遗址历史研究的力度,尽快培养并扩大专兼职研究人才队伍;(五)应充分利用这独有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特别是教育部门应组织大中小学生进行参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六)哈尔滨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旅游城市,在旅游景点及各种旅游宣传品开发上应加大对“731”罪证遗址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旅游景点;(七)在社会上加大征集有关文物的力度,以充实馆藏内容;(八)应对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的隶属关系重新定位,同时建议将现馆名改为“黑龙江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罪证遗址博物馆”,以便提高一个层次,扩大影响力。
在会上发言的还有农工党省委、九三学社省委、省工商联以及委员祁佩时、杜洪、宫伏山、袁乐平、韩雅莉、王贵祥、张中、李冀、圣光法师等,他们分别就重视素质教育、建立建三江农业经济特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加速绿色经济战略实施进程、以结构调整促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关于北药开发、加快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以及批判“法轮功”等问题,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五、会议决议 2月23日,会议通过了省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决议。决议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2000年的工作总结符合实际,对2001年的工作部署切实可行,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
决议认为,2000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团结奋斗,克服了内需不足等不利影响,胜利完成了“九五”计划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面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部署,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阶段。2001年是新世纪的开端,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全省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起步之年,做好当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决议号召全省各级组织和政协委员要突出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选准角度,发挥优势,奋发进取,为实现“二次创业、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