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视察与考察

第三节 视察与考察


  1988年春节前夕和9月上旬,经科委曾两次组织委员对哈市商品供应和物价情况进行视察,形成的视察报告,在《黑龙江日报》上摘发;省物价局对视察发现的问题作了认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函告省政协。
  1989年5月末,在省政协副主席王斐带领下,经科委组织委员对双城、阿城和宾县的春耕生产情况进行了视察,形成了视察报告。省农委等部门对报告中所提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处理,并将情况向省政协作了反馈。这次视察后,还就“以奶换料”、水田缺电等问题编发了《政协委员反映》。
  6月末,经科委组织部分委员对全省纺织、机电、军工、化工和建筑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视察,并形成《关于部分工业企业当前生产和改革情况》的视察报告,省政府对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逐一分解,由省计委、体改委、机械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研究处理,省政府办公厅把落实情况向省政协作了反馈。
  8月,省政协委员工业视察组由经科委副主任王近仁带队,到哈尔滨化工总厂、亚麻厂、第二毛纺厂、建成机械厂、电表仪器厂和省建一公司等6个企业进行了视察。形成的《关于部分工业企业当前进行生产和改革情况》的视察报告报送省政府后,引起省领导重视。省政府办公厅对视察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逐一分解,分别由省计委、体改委、机械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办理,并将办理情况函告省政协。
  实施旨在增加有效供给、活跃市场、稳定物价的“383工程”是1989年全省的中心任务。根据省政协的统一安排,经科委组织委员于8月份进行了“383工程”视察,对“383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向10月12日召开的省政协六届九次常委会议做了汇报,经协商讨论后,形成了《省政协六届九次常委会议讨论‘383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和《省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视察‘383工程’实施情况的汇报》的材料,如实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反映。多数意见和建议被采纳(具体意见和建议见本志书第四篇第一章第一节大型视察内容)。
  10月下旬至11月初,经科委组织了省政协委员三江平原开发建设情况考察组,在省政协主席王钊带领下,赴佳木斯、依兰、萝北及省农场总局、宝泉岭农管局等地进行了考察和座谈,形成了《关于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情况和建议》,提出了三江平原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缺乏全面规划和具体实施规划;缺乏统一指挥和协调,力量分散;资金物资严重不足,影响工程进度;政策捆绑太紧,不利于开发建设等意见和建议。在《关于当前农垦系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报告》中,针对当前农垦系统存在的投资严重不足,增支减收因素不断增加、政策性、社会性负担沉重、垦区粮食征购任务偏重、农机具严重老化等问题。委员们提出了要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稳定、完善承包责任制;搞好国营农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牧副渔业的生产;实行财税包干,增强农场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改善国营农场的经营管理,充分挖掘农场内部的潜力;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国营农场存在的困难应高度重视等几条意见和建议。两个考察报告分别于11月末报送省委、省政府。省委书记孙维本在《关于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情况和建议》上做了批示,要求省主管部门认真研究解决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12月31日,《黑龙江日报》摘发了这个建议。同年12月,《关于当前农垦系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报告》被省委的《调查研究》转发。
  1987年5月大兴安岭火灾后,社会各界十分关注那里的森林资源恢复情况,1993年8~9月,经科委组织委员由省政协副主席全玉祥带队对森林恢复情况赴阿木尔、图强等重灾林业局进行考察,听取了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和所属林业局的情况介绍。通过座谈、研讨后,形成了《关于5·6火灾后森林资源恢复情况》的考察报告,对加快森林资源的恢复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领导,确保全面完成森林资源恢复任务;二是在努力抓好人工更新的同时,积极抓好天然更新;三是优化树种结构,提高速生丰产林比重和林木价值;四是恢复森林,要抓好树苗成活,更要抓好成林、成材;五是要重视恢复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在恢复森林资源工作中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六是建议林业部在安排大兴安岭木材产销任务时要统筹安排。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国务院有关领导和林业部,林业部部长徐有芳于1994年1月,专门就这份考察报告致函省政协副主席戴谟安,感谢戴主席及黑龙江省政协对林业工作的关怀和支持,并对考察报告作了重要批示。
  1994年4月,经科委开展了关于全省中小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视察,组织委员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深入到中小企业进行视察。由于当时企业改革问题较多,经科委就针对委员在视察中发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多次研讨,形成了视察报告,《黑龙江日报》予以刊发。
  在1995年,经科委曾就群众普遍关心的生猪私屠滥宰肉检失控问题进行了视察,提出了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的建议,受到了省领导的重视。1996年1月,经济委(经科委改为经济委)又组织委员就生猪屠宰检疫情况进行了跟踪视察,并通过视察报告、大会发言(七届五次全会)的形式,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提出了“让老百姓真正吃上放心肉”的建议:一是要尽快、坚决、严格按照国办40号文件精神,划清农牧、内贸两部门的职责,做到明确分工、明确权力、明确责任,把好生猪屠宰检疫关;二是消灭死角、堵塞漏洞,加强市场管理;三是加大对私屠滥宰的打击力度;四是严格按照国办40号文件的要求和有关规定,规划和逐步规范生猪屠宰场所;五是实施“放心肉”工程。视察报告得到了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省贸易厅于5月份对建议的落实情况作了答复并决定由哈尔滨市生猪屠宰检疫销售管理办公室对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并拿出切实可行的意见。《黑龙江日报》还刊发了大会发言。
  5月,就如何将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问题,经济委邀请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对五大连池火山资源开发情况进行了考察。全国政协委员深入到五大连池市听取了市领导关于开发火山资源的情况介绍,走访了有关企业,召开了有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职工参加的座谈会。委员们针对五大连池市火山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经济委根据委员意见形成了《关于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考察五大连池火山资源开发情况的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
  1997年,经济委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共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关于黑龙江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的视察。上半年,为筹备七届二十五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经济委组织了部分常委对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的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视察。在充分了解企业现状,听取企业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针对视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座谈和研讨,最后组织了8名常委在常委会上作了大会发言。常委会后,经济委在常委会讨论的基础上,与提案委一起形成了省政协《关于搞好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若干问题的建议案》。《建议案》共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从全省实际出发,增强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紧迫感,推动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二是加大推进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第一推动力的作用;三是改革完善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四是努力改善经济环境,切实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五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企业资金紧缺问题。《建议案》于6月11日报送省委、省政府,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7月,省体改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工商局、省计委等17个单位复函,对省政协《建议案》的落实情况作了认真答复。
  1998年8月,黑龙江发生特大洪水,洪水还没有退去,经济委主任赵羽就陪同省政协主席周文华赶赴重灾区齐齐哈尔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一手抓抗洪抢险、一手抓生产救灾的统一部署,就如何搞好生产救灾、重建家园工作进行了考察。并形成《把工作重心转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考察报告,受到省委高度重视,《黑龙江日报》在头版予以全文转发。
  天然林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是事关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经济委曾经在1998年组织委员对东部地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情况进行了视察。1999年根据委员的要求,又组织委员分别于7~8月视察了伊春和松花江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情况。视察组先后到铁力、五营、汤旺河、美溪、苇河、亚布力、清河、方正等10个林业局和一些基层单位视察,实地考察了“天保”工程在基层的具体操作情况,并认真听取了干部、职工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分别听取了伊春林管局和省森工总局关于“天保”工程实施情况的介绍。总的看,伊春和松花江林区“天保”工程实施工作做到了有组织、有目标、有责任、有进展、有成效,从南到北实施“天保”工程氛围浓厚,从南到北一片林海,郁郁葱葱,使委员们受教育、受鼓舞。但也听到和看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森工企业的共性问题。针对视察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了视察报告,并上报省政府。
  2001年,为了了解黑龙江省林区在落实国家“天保”工程和省委“二次创业、富民强省”工作中如何推行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的情况,经济委组织部分委员由省政协副主席刘文泮带队,对全省国有林区在“天保”工程中推行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的情况进行了视察。7~8月,视察组深入到伊春、佳木斯、松花江和牡丹江4大林区所属的朗乡、带岭、鹤北、清河、方正、柴河6个林业局进行实地视察。同时,林业组还对云南、四川和重庆“天保”工程的实施情况,特别是两省一市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后的人员安置,开辟新的生产门路以及全面停伐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进行了重点考察。形成了《关于黑龙江国有林区推行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情况》的视察报告和《关于对云南、四川、重庆两省一市“天保”工程实施情况》的考察报告。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为统领,“天保”工程、国土绿化、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协调规划、统一管理等7条建议,并报送省政府。
  为了解全省各地贯彻省委、省政府《全省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专题推进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经济委组织部分委员,于7~9月份分别到哈尔滨市、大庆市、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和宝清县对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视察。共召开了8次由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和政府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并走访考察了20多户改制企业。经济委召开座谈会反复研讨论证,形成了《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视察报告》,报告提出:应改革现存的行政性垄断;全面清理、废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行政性审批;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体制性成本等4条建议。
  10月,经济委组成视察组由欧阳吟副主席率队,对省交通厅、省民航管理局、北航天鹅航空公司、哈尔滨铁路局及其所属的6家公司进行了视察。形成了《关于对全省交通运输情况》的视察报告。委员们提出了请省领导出面积极与水利部松辽委员会协调,保证松花江径流量,恢复松花江黄金水道等建议,并报送省委、省政府。省委书记徐有芳作了批示,认为报告很好,要求有关部门具体落实省政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2004年是黑龙江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的第3年,也是国家实施振兴计划的最后一年。7月,经济委组织部分委员对全省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听取了省农委和克山、嫩江两县及九三农场领导的情况介绍,视察了一些大豆加工企业,并深入到田间视察大豆生产情况,形成了《关于全省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情况》的视察报告,提出了在国家停止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后,省政府应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对大豆产业实行扶持政策等建议。视察报告报送省政府后,副省长申立国作了批示:“政协经济委员会的报告写得很好,特别是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值得高度重视。请农委认真研究,抓好落实,努力把大豆产业发展得更好。”
  乡村公路一直是影响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促进全省乡村公路的发展,8月份,经济委组织委员就全省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由经济委主任时翔带队,在听取了省交通厅及省公路局、佳木斯市等单位的情况介绍后,利用3天时间,实地考察了佳木斯郊区的长发镇、同江市的三村镇和街津口、八岔乡、抚远县的抓吉镇等通乡、通村公路的建设情况,形成了《关于我省村村通公路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对全省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共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促进工程如期完工;二是政策、资金要进一步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三是工程的实施要与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结合;四是增强养路、护路意识,切实解决“重建轻养”问题;五是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工程顺利实施。视察报告于9月24日由省政协办公厅上报省政府。副省长刘海生于10月9日做出批示:“请张铁军同志阅,政协调查所提意见建议很好,请你们商请有关部门,就加快县乡公路建设研究一次。我近期听一次汇报或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
  2005年,全省民营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令人鼓舞的可喜态势,面临着进一步成长壮大的新契机,但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还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抓住机遇,继续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委在5月份组织委员对全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先后听取了省中小企业局和七台河、牡丹江、哈尔滨三市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与三市30多位民营中小企业家进行了座谈,并视察了10户民营中小企业,形成《关于我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报送省政府。报告从政策落实、融资渠道拓宽、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省长张左己、副省长刘海生分别对报告作了批示,要求将报告中的有些建议充实到省中小企业局即将召开的有关会议报告或制定的政策中去。

  ①“383工程”是当时省政府为了增加有效供给,稳定市场,提出的一个稳定物价的措施,就是把383种商品价格固定,并且不允许出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