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调研与视察(考察)

第四节 调研与视察(考察)


  1986年,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海外统战工作和人民外交活动,委员会进行了以下几项调查活动:
  年初,为贯彻落实中办发[1986]17号文件精神,在省政协副主席王维之的带领下,对省政协委员比较集中的8所大专院校开展海外统战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各大专院校“三胞”多,与海外有联系的人多,外事工作活跃,有基础,有潜力,是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一条重要渠道。
  5月,对省、市、县(区)政协委员与海内外联系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543位省政协委员中,与港澳台和海外有关系的人144位,占委员总数的27%,其中:与台湾有关系的40人;与港澳有关系的22人;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18个国家有关系的82人。重点联系对象45人,在他们去台湾、港澳和海外的亲朋中,有的是台湾原国民党的“中常委”“国大代表”“立法委员”;有的是美国、日本等知名大学的教授,在国际上很有影响;有的是美国、加拿大、香港的企业家和财团成员。对144位委员建立了海内外联系档案卡片,45位重点联系对象都被吸收为委员会成员或工作组成员。市、县(区)有政协委员14306人,其中有台湾同胞60人,台属547人,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131人,侨眷34人。
  10月,委员会又深入到佳木斯、双鸭山、同江、抚远、饶河、宝清等边境市县进行调查,对其如何利用与邻国接近的地理、历史、资源条件开展海外统战工作和民间活动进行了指导,并形成了调查报告,对他们开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要求,向领导做了汇报。


省政协副主席唐连第(左三)接见旅日华侨何德和(左一)

  1989年5月24~25日,委员会组织“三胞”委员到阿城、双城视察,了解通过委员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对工厂发展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了解基层政府对农村台胞、台属扶贫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阿城继电器厂视察时,委员们深为省政协委员、旅日华侨何德和先生深居国外时刻关心祖国四化建设,帮助省内一些企业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公而忘私的爱国事迹所感动。回来后,委员们联名以提案方式建议省政府给何德和先生以表彰奖励。此提案经省政协主席王钊批示,省政府采纳了委员的建议,于11月2日召开了表彰奖励大会。
  8月12~23日,委员会组成由省政协副主席宗克文任团长,省政协常委赵士杰任副团长,部分台胞、台属、归侨、侨眷委员参加的参观考察团,赴牡丹江、绥芬河、鸡西等地参观考察了牡丹江市江港石材公司、牡丹江毛毯厂、第五橡胶厂、鸡西煤矿机械厂、鸡西塑钢门窗厂等企业。主要是了解全省改革开放、“四化”建设的形势,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丰富委员与港澳台及海外亲友的通信内容,便于委员用事实说明全省政治安定,人民团结,生产不断发展的形势。委员们就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如煤矿工人的福利待遇、绥芬河的交通和边贸的整顿等提出了建议,以《委员反映》的形式反映给有关部门。
  1990年4月,在中国哈尔滨与苏联、东欧贸易洽谈会召开之前。委员会请省政府副秘书长、洽谈会筹委会秘书长王承志向委员们通报了有关洽谈会的准备情况,使委员们对洽谈会的目的意义有所了解。
  5月初,在省政协副主席宗克文的带领下,组织委员先后考察了迎接洽谈会的窗口单位:火车站、民航机场、丁香大厦、天竹宾馆、金星宾馆、天鹅和飞达汽车出租公司,委员们对哈尔滨市的准备工作比较满意。
  10月,委员会与哈尔滨市政协联合,对龙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昌宁给水设备厂、先锋环保设备厂等6家“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进行了参观考察。这次参观考察,委员们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并以《委员反映》和提案的形式,把委员的意见、建议转交有关部门参考。
  1991年,委员会积极组织委员进行调查研究和视察、考察,发挥参政议政作用。2月,组织部分“三胞”委员和海外有联系的人士认真讨论了省政府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四个政策规定,就政策规定中的某些具体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6月,委员会对双城市政协开展祖国统一联谊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8月,以省政协副主席宗克文为团长的省政协“三胞”委员参观考察团,对佳木斯、双鸭山、鹤岗市的工矿、“三资”企业、口岸和农村进行了参观考察。11月,省政协副主席宗克文带领委员会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考察了绥化地区部分县的农业情况。12月,省政协副主席宗克文带领省政协委员对外经贸视察组,视察哈市和双城市部分“三资”企业。每次视察、参观、考察,委员们都很受启发和教育,并把了解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共33条)反映给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
  1992年7月8~11日,省政协副主席孟传生带领省政协部分“三胞”委员对哈尔滨市5家“台资”企业进行了调查。期间,哈市外国投资服务中心孙智力副主任向委员介绍了哈市“台资”企业情况。
  通过调查,委员们认为,哈尔滨市贯彻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发展“台资”企业的形势基本是好的,取得了一定成绩。委员们还感到,发展“台资”企业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积极的作用。从1990年8月批准第一家“台资”企业,至今已发展到27家企业,投资总额4242万美元,注册资金2906万美元。主要生产经营房地产、电子、纺织、食品、建筑、化工等项目。台湾独资企业力保德假肢有限公司引进欧美各国先进假肢及矫形器等医疗技术,融假肢生产和医疗为一体,服务于国内残疾人员,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开工的三分之一企业,亏损占40%,比全国“台资”企业亏损50%情况稍好。委员们还了解到,哈市外国投资服务中心本着“热情、高效、方便、可靠、廉洁”的服务宗旨,积极努力为“台资”企业服务,被称为企业的“娘家”。为做好工作,从1991年10月份开始,市政府每月召开一次“三资”企业协调会,由主管副市长和各经济综合部门的官员到会,当场拍板,集中解决“三资”企业提出的各种问题。
  委员们还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有的领导和部门对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清,开放意识不强,个别人还陷在外资企业姓“资”还是姓“社”的困惑之中,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发展外资企业提供宽松的环境。二是企业审批手续繁琐、程序不清、办事效率低等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如房地产开发,从发给地号到竣工,需要加盖156个公章,加上部门之间经常扯皮,没有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是办不完手续的。委员们看到手续这样复杂难办,想招商引资却有些望而生畏。三是盲目引进造成损失现象依然存在。哈尔滨成忠亚麻纺织有限公司是与台方合资企业,台方以设备投资形式投入的生产亚麻棉的机器,因粉尘超过指数的500%,生产3个月就被迫停产。
  针对“台资”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委员们建议将这次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转送有关部门和领导参阅,并就解决审批手续繁琐问题、查清哈尔滨成忠亚麻纺织有限公司引进旧机器设备问题、尽快解决哈克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动迁户动迁纠纷问题,分别写出提案,送交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委员会组织“三胞”委员参观考察组,由省政协副主席宗克文带队,于8月20~26日对黑河、绥芬河进行了考察。考察组先后听取了两市政府领导关于边贸、城市发展情况的介绍。考察了边境口岸、合资企业,参观了民贸市场,召开了座谈会。考察组所到之处都感受到,在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鼓舞下,边境城市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生机。干部群众观念更新,思想活跃。民贸市场搞活了,边民生活富裕了,来观光和经商的国内外朋友络绎不绝,丰富了两市的文化生活,增进了与外界的交往与联络,起到了全省对外经济窗口的作用。
  考察组认为,两个边境城市在改革开放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也有一些跟不上改革开放步伐的薄弱环节,值得特别注意,如加速发展交通、电讯、轻工业,制止假冒伪劣商品充斥民贸市场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993年10月,省委副秘书长、委员会主任张厚生带领省政协“三胞”委员视察组,在听取省科委领导关于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情况介绍之后,视察了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齐齐哈尔外商投资区的23家企业。视察组对“两区”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对大庆、齐齐哈尔“两区”的发展方向,省工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应重视发展精细化工业,成立机床企业集团,帮助第一重机厂渡难关,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引资的宣传等问题,以及就大庆、齐齐哈尔“两区”反映的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送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参阅。副省长马淑洁很重视并作了批示,省科委主要领导专程去大庆研究落实委员建议,这些建议在1993年12月10日的《黑龙江日报》上发表。
  11月,委员会根据办公厅组织委员视察的统一部署,组织安排了委员对省“三资”企业的视察活动。针对促进“三资”企业发展提出建议6条,并就“尽快解决哈尔滨世亨生物工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用电、气、水”一事形成提案,提交有关部门办理。
  1994年7月4~12日,以省政协副主席陈文志为团长,由省内一些知名专家、教授、企业家等组成的省政协“三胞”委员视察团一行13人,先后对大兴安岭地区的漠河县、松岭区、加格达奇等地进行了视察。委员们听取了当地各级党政领导的汇报,参观视察了工厂、林场、三资企业,深入到林区职工家中走访,考察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委员们认为,这次视察对于了解省情,开阔视野帮助很大,加深了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委员们表示愿为大兴安岭地区经济振兴和各项事业发展办实事、献良策。
  1995年,委员会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时把开展“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调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项调查被列为省政协重点调查题目,由祖国统一华侨外事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共同完成。从3月份开始,由省政协副主席陈文志带队,组织委员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全省58家“三资”企业进行专题调查,并召开座谈会11次。进行了专题研讨,形成了调查报告。肯定了全省利用外资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8个主要问题和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10项建议。经省政协七届十四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形成《建议案》上报。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建议案》和调查报告十分重视。省委书记岳岐峰、省长田凤山、省委副书记单荣范、副省长马国良都做了批示。省委、省政府以黑办发[1995]17号文件转发各地市县、省直各单位。提出将此件“作为学习〈中国利用外资基础知识〉的重要参阅文件,并请联系实际,将这些建议纳入到党委和政府决策中去,以进一步改善全省外商投资环境”。省政府办公厅将建议案分解22大项分到25个厅局限期落实,要求年底把落实情况反馈省政府办公厅。《人民政协报》《黑龙江日报》《北方时报》、黑龙江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都做了报道,进而推动了全省外商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利用外资工作的开展。
  199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五周年。委员会同省人大民侨外事委员会,对全省贯彻执行《保护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8月上旬,由省政协副主席陈文志带队,对牡丹江、鸡西、伊春、绥化等市地进行了重点检查。在检查中,听取了当地政府关于《保护法》执行的情况汇报。召开了归侨、侨眷和侨务干部座谈会,走访了部分侨界代表,视察了侨属企业,广泛听取了归侨、侨眷的意见和要求。通过检查,帮助当地政府总结贯彻《保护法》的经验,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增强了依法行政、依法护侨的自觉性,促进了各项侨务政策的落实。
  为配合此项活动,在《保护法》颁布五周年前夕,与省人大民侨外事委员会、省侨联联合举行了有省归侨、侨眷代表和各界人士代表参加的中秋茶话会。副省长马国良到会并讲话。《黑龙江日报》《北方时报》同时刊登和报道了执法检查和纪念活动的消息。
  以省政协副主席陈文志为团长,由5个市(地)政协主席(工委主任)组成的学习考察团,于10月4~29日赴陕、川、赣、湘四省政协就开展台港澳侨和外事联络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所到之处,受到了热情接待,并全面地介绍了他们开展工作情况。四省政协在开展台港澳侨和外事联络工作中,在认真抓好基础性建设和日常工作同时,紧密结合形势和工作对象的变化,积极开拓工作新领域,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过学习考察,四省政协在拓宽工作领域的工作思路;开展人民外交的工作形式;充分发挥港澳委员作用;从组织经费、手段等方面保证对外联络工作等诸方面值得委员会学习和借鉴。这对委员会安排第二年工作计划,推动全省祖统委工作的全面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6年,委员会以省委七届四次、五次全会和省政协七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紧紧围绕全省工作中心,重点抓了跟踪问效工作。委员会和社会和法制委员会1995年开展的《关于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调查报告》及《建议案》,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为落实省委书记岳岐峰的批示和省委文件精神,委员会进行了跟踪问效视察。从5月下旬至6月下旬,组成“改善外商投资环境”跟踪问效视察组,先后对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市和甘南县的28家“三资”企业进行视察。召开了省外资局、工商局、国税局、人民银行、海关等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听取落实情况的汇报。在此基础上形成视察报告,视察报告充分肯定了各地各部门在改善投资环境中取得的积极成果,对全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提出6条建议:一是总结全省合资企业经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落实外资导向政策,实施对外商直接投资工作的全程管理;三是重视市场取向和市场开拓;四是注意合理确定和保持投资比例;五是一定不要忽视环境保护;六是善于借鉴和利用外资企业的经验,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视察报告于9月5日上报省委、省政府。省委副书记单荣范9月18日对报告作了批示:“省政协对省委有关文件和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进行跟踪问效视察,这一做法很好。报告全面地反映了文件精神的落实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省委、省政府指导利用外资工作很有帮助,所提建议也很有价值,请国良同志阅批。”随后,省政府有关部门认真抓了督促落实工作。
  9月10~25日,在省政协副主席陈文志的带领下,委员会组织哈尔滨、齐齐哈尔、双鸭山市政协主管祖统工作的领导等一行7人先后到新疆、甘肃、青海政协对祖统工作进行学习考察,所到之处均受到热情接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苏来依曼、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杜大壮、青海省政协主席韩应选、副主席阿嘉·洛桑图旦活佛等分别会见了考察团成员,各地“三胞”联谊委员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祖统”工作方面的经验。考察团一致感到,此次西北三省(区)之行收获很大,既学习到了“三胞”联谊方面的经验,也了解到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工作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就祖国统一联谊工作来说,西北三省(区)也有其特点,很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
  1997年,根据港澳委员在全会期间的建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要求,自3月20日起利用一个月时间,委员会组织“三胞”委员对10位港澳委员在全省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由省政协副主席陈文志带队,逐个企业调查,形成了《关于黑龙江省政协港澳委员在全省投资情况》的调查报告,省委副书记单荣范、副省长王宗璋均有批示,责成省市有关部门研究落实。此报告抄送了全国政协台港澳联络局。
  为配合1997中国旅游年,促进全省旅游事业发展,委员会在省旅游局的支持配合下,7月,对全省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实地视察了牡丹江镜泊湖、阿城、尚志、亚布力等旅游热线,并听取了各地对促进全省旅游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了《关于我省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既肯定全省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全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并报送省政府在决策时参考。
  1999年,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委员会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百户“三资”企业专题调研,并同时开展了全国政协交办的台资企业调研。为了确保这次调研任务更好的完成,4月,委员会在哈市召开了全省十三个市(地)政协主管台港澳侨外事工作的领导及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重点落实了调查方案。省政协副主席马国良还就“如何搞好调查研究”问题作了讲话。5月至8月,组成4个调查组分别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主要城市对“三资”企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到9月末,十三市(地)政协都已完成了调查任务并起草了调查报告。委员会组织委员和有关方面专家就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后报有关部门参考。
  8月3~13日,协助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进行边贸口岸、边防工作的调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组织5名全国政协委员,对黑龙江省口岸、边防管理、边境贸易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研。先后听取了黑河等5个市县的工作汇报,实地考察了黑河、绥芬河、东宁、密山、虎林等口岸。并与当地主管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解决方法。形成《关于黑龙江省边贸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上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调查报告就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于继续延长边贸优惠政策问题;关于政策、措施配套问题;关于边境地区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俄方偿还货物进口配额的问题;适当增加地方粮食出口配额问题;发放公务、旅游护照及延长外派劳务许可证问题。
  全国政协将调查报告向黑龙江省政府作了反馈,省长田凤山于12月29日做出批示:“请庆福、悦华、振川同志阅。全国政协调研组的调查报告很好,边贸是我省的一大优势,要结合我们的实际认真研究,千方百计把边贸搞上去,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并向参加调查的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2000年1月21日,省委书记徐有芳做出批示:“请法棠同志阅研。并责成外经贸委和有关单位加大对优惠政策的争取力度,在巩固边贸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争取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代省长宋法棠批示:“请悦华、庆福、涛志同志阅。调查报告很好,请按有芳同志批示,着人进一步把政策研究的具体一些,力度更大一些,然后同全国政协的同志一道向有关部门争取。”
  2000年,委员会同研究室密切配合,分别由省政协主席马国良、副主席谭方之带队,组织部分常委和委员于5月下旬和7月上旬分赴牡丹江、绥芬河、阿城、黑河、伊春等地,就全省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听取了省旅游局关于全省旅游工作的汇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座谈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黑龙江省旅游事业》的调查报告,并提交于9月14~15日召开的省政协八届第十五次常委会议讨论。经过常委们认真讨论修改,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建议》:更新观念,确立把旅游办成支柱产业的目标:统筹规划搞好全省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实施塑造全省旅游业名牌战略;同心协力,优化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加大旅游业投入;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市场化;关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建议于10月9日上报省委、省政府。省长宋法棠作了批示:“所提建议很好,有针对性,有些措施切实可行,在制定规划和布置工作时吸收采纳。”之后,副省长王振川又作了批示,指示旅游局深入研究落实。省旅游局对这个建议进行了任务分解,落实责任,推动实行,并以黑旅发[2000]72号文件,将落实情况报告省政府,同时通报省政协。
  2001年,为了充分利用黑龙江的滑雪优势,促进全省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委员会会同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鸡西、鹤岗、大兴安岭等市、地政协就全省滑雪旅游产业的情况进行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的几点建议》,该建议就如何尽快把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全省一盘棋,进一步加大推进滑雪旅游产业的力度;市场化运作以解决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拓客源市场;注重竞技滑雪,适时申办国际性赛会,发挥国际性体育赛事对区域经济、文化和商贸发展独到的推动作用;要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工作。该建议作为省政协八届第二十一次常委会议书面材料印发给常委参阅。
  2002年,省政协八届第二十四次常委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黑龙江省如何进一步扩大对俄经贸与科技合作,这是省政协工作要点确定的重点调研题目,也是委员会2002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搞好这次调研,为常委会议作准备,委员会与研究室、联谊会和经济委等部门密切配合。组织了赴俄考察调研组,由省政协副秘书长贺全宾带队,赴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进行了考察调研。由省政协原副主席全玉祥带队,邀请联谊会有关专家组成调研组,赴牡丹江、绥芬河、东宁等市县进行了考察调研。由省政协主席韩桂芝主持召开了有省计委、经贸委、外经贸厅、科技厅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全省对俄经贸与科技合作情况的介绍。四是组织召开了有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长期从事对俄经贸与科技合作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全省进一步扩大对俄经贸与科技合作的意见和建议。五是委托黑河市政协对黑河口岸的对俄经贸与科技合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另外,委员会还与有关厅局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提交省政协八届第二十四次常委会议协商讨论并以建议案的形式上报省委、省政府。
  2003年9月,为进一步了解新一届省政协港澳海外委员在黑龙江省投资建厂情况,对其投资的方向、经营情况、投资环境的优劣,以及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为省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可行性建议。委员会向省政协港澳海外委员23人,发出《关于省政协港澳海外委员在我省、国内投资情况及对我省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的调查提纲,根据港澳海外委员的复函情况,形成了《关于省政协港澳海外委员在我省投资情况及对我省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的调查报告,转送有关单位。
  2004年,委员会参与和承担了省政协九届八次常委会议重点专题调研和大会发言的筹备组织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和委员视察工作。9月召开的省政协九届八次常委会议,中心议题是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对外开放水平。主要任务是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着重在以对外开放促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民营企业、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委员会参与了专题调研的协调组织工作,并承担了常委会大会发言材料的组织、审定等项工作。先后向近百位常委、委员,各市地政协,省政协6个专题调研组及老委员联谊会发出了邀请函,经多次联系沟通,反复修改,确定48篇大会发言材料,装订成册(18万字)。有7位委员在大会上作了中心发言,41位委员在专题讨论组上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按照省委书记宋法棠提出的巩固黑龙江对俄贸易大省的地位,努力推进对俄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要求,为配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将于2005年组织的对口岸的视察、调查做好准备工作。12月,组织委员到东宁县对边境口岸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视察,并就改进口岸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2005年上半年,委员会组织委员先后到港澳委员刘恩嘉创办的黑龙江中现农业经济网和赖亚成收购利用伊春美溪区苔青水泥厂创办的硅钙肥厂进行了视察。委员们听取了企业创办和发展情况的介绍,实地考察了生产车间、设备和产品,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0月,委员会在省政协副主席曹广亮的带领下,先后赴湖北、安徽、江西和福建等省政协就如何开展台港澳侨和外事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
  11~12月,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关于全省部分高校归国留学人员情况的专题调查。分别召开了有省委统战部、省人事厅、教育厅和省欧美同学会等部门和哈尔滨、大庆创业园区以及部分归国留学人员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的介绍和意见建议,并深入到哈工大等高校进行了调查走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查报告并转送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