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
第二节 旅游资源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黑龙江省旅游事业发展规划(1986~1990年)》,谋划了全省分步建设和完善7个旅游区的总体布局,即以城市风貌与远郊风光、狩猎、冰雪、民俗风情相结合的哈尔滨(包括松花江地区)综合旅游区;以水禽、山鸡狩猎、杜蒙自治县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和大庆石油城为重点的齐齐哈尔(包括大庆)旅游区;以镜泊湖风景区、兴凯湖、牡丹峰自然保护区及渤海国古迹为重点的牡丹江(包括鸡西)避暑观光旅游区;以水禽狩猎、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为重点的佳木斯旅游区;以狩猎、森林风光、冰雪观赏相结合的伊春旅游区;以边境风光、火山地质地貌、少数民族风情、钓冷水鱼及矿泉疗养为重点的黑河旅游区;以狩猎、钓冷水鱼、原始森林和边境风光为重点的大兴安岭旅游区。根据这一总体布局,“七五”时期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在旅游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的状况下,确定了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量力而行、稳步推进,以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开发为主的指导方针,把建设和完善一池(五大连池)、二湖(镜泊湖、兴凯湖)、三岛(太阳岛、明月岛、柳树岛)、四山(二龙山、玉泉山、松峰山、龙凤山)、八场(桃山猎场、玉泉猎场、平山猎场、乌龙猎场、白山猎场、胜山猎场、连环湖水禽猎场、齐齐哈尔黑龙江青松猎场),以及冰雪游乐、狩猎、蒸汽机车观赏、草原骑马、漂流垂钓、森林漫步、草地观鸟、民族风情等为主的一批特色旅游景区和特色旅游产品作为开发建设的重点,以此确定黑龙江省特色旅游形象。
《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规划(1991~1995年)》,继续按照全省建设和完善7个旅游区的总体布局,确定了综合规划、科学利用、三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一体、远近兼顾、突出重点、搞好配套、注重特色、增加后劲的旅游资源开发指导思想和把黑龙江省初步建成以冰雪、疗养、狩猎等为骨干项目的国际专项旅游基地及以北国山水风光为主调的观光避暑旅游基地的战略目标。基于上述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还具体规划了各旅游区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项目:哈尔滨旅游区,重点开发建设冰雪艺术馆、金代历史博物馆、玉泉狩猎场山鸡狩猎、亚布力滑雪场、五常龙凤山景区、长岭湖景区接待设施等项目;齐齐哈尔旅游区,重点开发建设明月岛园林及游乐设施、修葺清真寺和大乘寺、黑龙江青松狩猎场、林甸温泉、龙沙冰雪观赏、大庆石油文化和森林公园等项目;牡丹江旅游区,重点搞好横道河野生东北虎园、牡丹峰景区、三道关景区、镜泊湖和兴凯湖景区配套设施等规划建设;黑河旅游区,重点开发黑龙江源头漂流和界江游、鄂伦春和达斡尔等少数民族风情游、五大连池火山地貌景观和冷矿泉疗养旅游项目,同时搞好接待设施配套建设;伊春旅游区,继续开发建设以原始森林风光、动物狩猎、森林观鸟、徒步和自行车观光、滑雪等项目,重点丰富完善桃山、朗乡、带岭一线的观光内容,增加景区游乐项目,发展森林度假旅游;佳木斯旅游区,搞好以中苏界江风光、民俗考察为重点的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大兴安岭旅游区,依托潜在旅游资源,集中力量搞好旅游发展规划,视可进入条件适度开发,重点搞好呼中自然保护区、漠河北极村旅游区、鄂伦春民族风俗游和黑龙江界江风光观光等旅游规划和开发。初步形成以旅游中心城市哈尔滨、亚级旅游中心城市齐齐哈尔和牡丹江为辐射源,以各景区和口岸城市为支点、特色旅游和专项旅游产品相结合、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旅游市场的格局。
《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1996~2000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促进全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全省经济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为指导,确定了全省旅游资源开发的方略、重点工程项目。
旅游资源开发方略,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元化投资、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适度超前的原则,依托主要城市,开发各具特色的中心旅游区。包括以哈尔滨市为中心的冰雪、金源文化旅游区,以牡丹江市为中心的山水风光、避暑度假旅游区,以大庆市为中心的石油文化、水禽狩猎旅游区,以齐齐哈尔市为中心的水禽观赏、山鸡狩猎旅游区,以佳木斯市为中心的农业观光、知青故里旅游区,以伊春市和加格达奇为中心的森林观光、森林狩猎、冷水漂流垂钓旅游区,以黑河市为中心的界江风光、中俄民俗风情旅游区;依托重点度假区、风景名胜区,带动区域开发。对镜泊湖、五大连池、亚布力三个度假区和其他重点风景名胜区实施重点开发、完善功能、项目配套,形成大型旅游景区。对其他行业建设的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大型工程,统筹规划,设计旅游项目,形成新的旅游景区景点;依托交通干线,辐射沿线旅游开发;依托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等主要界江界湖和漠河、黑河、同江、抚远、虎林、密山、绥芬河、东宁等主要口岸带动边境旅游区开发;依托金源文化和渤海国历史文化资源等,开发旅游人文景观。
规划重点开发建设的旅游工程项目为:冰雪旅游工程形成“一区两线”(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哈尔滨区域为中心,分别向桃山、朗乡辐射的北部旅游线)的冰雪主体旅游格局。重点完善亚布力、乌吉密、玉泉、桃山滑雪场,新建镜泊湖、胡凯山、朗乡滑雪场。改造哈尔滨冰雪雕塑,充实文化内涵和参与性项目。镜泊湖景区扩建改造工程人工引水再造吊水楼常年瀑布,建设鹿苑岛旅游度假区。莲花湖旅游工程搞好规划,有序开发建设,使其成为多功能、综合性旅游度假区。大庆石油文化旅游工程以石油文化为主脉,串联石油科技博物馆、铁人展览馆、世界石油公园、钻井现场等景点,建设集观赏性、娱乐性、科普性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东北虎林园工程园内再现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周围建设民俗风情旅游区。金源文化旅游工程以阿城上京会宁府、金太祖陵和金代历史博物馆为主体筹建金源文化旅游中心,并开发松峰山金源道教圣地、平山金泉森林公园、依兰五国头城遗址,形成以金源文化为主脉的特色旅游区。五大连池旅游工程开发火山地貌观光考察和矿泉疗养度假、两个冰洞景观旅游项目及矿泉饮料产品。界江旅游工程以黑河口岸为中心、黑龙江为纽带,串联从漠河到抚远间的中俄口岸城市,开发界江跨国旅游产品。界湖旅游工程搞好兴凯湖旅游区前期开发规划,确定功能区和旅游项目,改善进入条件。大型娱乐工程开发建设哈尔滨市天鹅休闲广场、辰龙大厦水上世界、大庆市龙宫等。景区环保工程增建重点景区公共厕所、处理污染源设施、加强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等。
《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2001~2005年)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着眼于2020年把旅游业建成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建设旅游强省目标,规划了全省旅游区的总体布局,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项目和要求。
规划布局及开发重点。2001~2005年期间,全省旅游区开发建设初步形成重点突出、各具特色、互相补充的格局。继续依托交通干线、中心城市、名胜景点和沿边口岸,不断完善全省以陆路和水路交通为重点构成的“OKL”旅游大框架。重点构建下列7个旅游集合区:
哈尔滨—绥化旅游集合区(全省的中心旅游区),包括哈尔滨市所辖7个区、12个市县和绥化所辖南部4个县。充分利用该区地处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主要客源集散地等优越条件,把欧式城市风光、冰雪艺术观赏、滑雪度假、避暑度假、林区观光漂流、工农产业文化、金源历史文化、多种宗教文化、高雅音乐文化、二战遗迹等作为主要旅游产品,统筹规划,重点开发,丰富内容,提高档次,逐步建成名副其实的面向国内外的综合性、国际化的旅游中心区。
大庆—齐齐哈尔旅游集合区,包括大庆市区及所辖林甸、杜尔伯特、肇源县和齐齐哈尔市区及所辖甘南、龙江、泰来县。重点开发建设湿地生态观光、草原赛马、民族风情、温泉疗养、石油文化、装备工业(包括军工)文化、现代农村文化等旅游产品。“十五”期间形成框架、奠定基础,15~20年后成为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次中心旅游区。
牡丹江旅游集合区,包括牡丹江市区及所辖县市。在丰富边境旅游产品内容、改造老景区使之提档升级的同时,重点开发滑雪度假、避暑漂流、渤海国历史文化、朝鲜族满族风情、二战遗址追踪、林海雪原剿匪遗址追踪等旅游产品,逐步建成省内国际化的次中心旅游区和重点滑雪旅游区。
黑河—大兴安岭旅游集合区,包括黑河市区及所辖县市和大兴安岭地区所辖区县。重点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争促成中俄黑龙江大桥项目,构筑中俄旅游、商贸大通道工程,使边境旅游项目内容更丰富,档次更高;开发黑龙江源头至黑河、逊克的界江旅游,特殊地理地貌观光、矿泉疗养、漂流探险、原始森林观光、滑雪度假、民族风情、二战遗址等旅游产品。
小兴安岭旅游集合区,包括伊春市所辖县、区和绥化市所辖北部县、区。充分利用哈尔滨旅游区的客源集散地功能,加大区内旅游基础设施(主要是道路)建设,搞好开发大方向的定位。加强面向国内旅游者的产品开发,深度开发森林资源,建成夏季避暑、休闲,冬季滑雪健身的重要基地。重点开发原始森林观光、滑雪度假、漂流探险、茅兰沟探秘产品,适度开发森林狩猎、界江观光、恐龙科考、农业观光等产品,使之成为哈尔滨中心旅游区的补充产品和线路延伸。
鸡西—七台河旅游集合区,包括鸡西市区及所辖鸡东、虎林、密山等县市和七台河市、勃利县。以开发兴凯湖休闲度假游和虎头要塞遗址游为主,侧重面向国内市场,开发好城市周边的休闲、观光、娱乐产品,继续发展边境旅游和界江旅游,适度发展滑雪旅游、煤矿产业文化旅游。
三江旅游集合区,包括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及其所辖县市。重点开发边境和界江旅游、湿地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煤炭产业文化旅游、赫哲族渔猎风情游等产品,逐步建成省内重要的边境旅游、产业文化旅游基地。
重点规划安排了五常凤凰山滑雪旅游度假村、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海林“中国雪乡”、牡丹峰滑雪场、伊春桃山—朗乡一带岭滑雪和温泉疗养旅游区、宾县二龙山风景区、五大连池风景区、虎头旅游开发区、镜泊湖风景名胜区、兴凯湖旅游度假区、扎龙自然保护区、林甸温泉度假乐园、中俄界江游区段、太阳岛风景区、哈尔滨金河旅游公园、二战遗址、金源文化旅游区等景区的道路、水电、环保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开发要求。总的要求是从大旅游的理念出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中心城市为支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实施精品战略,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中实施好保护,走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具体要求:一是搞好主辅产品定位。以冰雪、森林、湿地、草原、江河湖泊、农业、特殊地理地貌、现代化生态农业、野生动植物、漂流狩猎构成的生态旅游和中俄边境游为主打产品,同时开发工业观光游、北方城市风光游和北方少数民族历史风情游等多类型旅游产品。在抓好老产品更新换代、提档升级的同时,下大力气重点开发冬季冰雪、夏季避暑、湿地观光、界江界湖、产业文化、二战遗址等旅游产品;二是制定开发规划。要在资源普查成果和《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2001~2005年)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基础上,制定高水平的全省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以及全省滑雪旅游、森林旅游、界江旅游、湿地草原旅游、特殊地理地貌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和重点旅游区(点)开发规划。健全和完善省市县三级旅游开发项目库,并按照“突出重点,梯次开发”的原则,每年搞2~3个重点专题推进项目,进行详细设计和实施,使之成为龙头项目和点睛产品;三是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要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把旅游开发规划与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协调、相渗透、相统一,加强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功能的建设,促进城市的景区化发展;四是实施精品工程。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树立精品思想、名牌意识,细心雕琢,精工打造,真正创出名牌产品来;五是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各级政府要逐年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区交通、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和公益设施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深入贯彻“联合开发、开放开发、多元投入”“谁投资谁受益”的方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内资和外资一起上,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开发。
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实施
1986~1990年,哈尔滨旅游区主要建设和完善了平山狩猎场、通河乌龙狩猎场野生动物繁育基地、玉泉狩猎场猎人营地,建成了太阳岛、二龙山、丹清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玉泉山风景区、松峰山风景区,新开发和建成了赵尚志抗日烈士纪念馆、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萧红故居、黑龙江民族博物馆、哈尔滨—日本新漏友谊园,“哈尔滨冰雪节”开发了群众参与性的雪雕比赛和国际雪雕大赛以及以冰雪为主题的经贸交流、体育比赛、文艺汇演、艺术展览、摄影比赛等诸多旅游项目,丰富和扩展了冰雪节的游乐内容和规模。
齐齐哈尔旅游区主要开发建设和完善了杜蒙连环湖水禽猎场猎人营地、青年林场山鸡狩猎场、明月岛风景区、扎龙自然保护区观鸟项目,新建成了蛇洞山风景区、林甸温泉疗养院、大庆广播电视塔等。
牡丹江旅游区主要完善了镜泊湖风景区接待设施、开发建立了“八女投江”纪念碑及鸡西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密山当壁镇省级兴凯湖风景名胜区(省农垦系统开发),修缮了虎头关帝庙等。
佳木斯旅游区主要开发建设了柳树岛风景区、大亮子河森林公园、桦南向阳湖风景区等。
伊春旅游区主要完成了桃山狩猎场卫生间、供水、猎场封闭等配套设施建设,开发建设了白山狩猎场、朗乡狩猎场,建成了省级桃山风景名胜区、小兴安岭资源馆、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等。
黑河旅游区主要开发了五大连池风景区冷泉疗养及库尔滨河钓鱼项目。
大兴安岭旅游区主要开发建设了呼中自然保护区、塔河森林植物园、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灾纪念馆、兴安湖度假村、加格达奇北山公园等。
除此之外,1988年省旅游局专门派人实地踏查并开发了沾河漂流垂钓旅游线,开了省内漂流旅游的先河;1989年在实地踏勘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长途骑马旅游路线的基础上,开发了海拉尔至黑河地区沿途区域和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线;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9月24日,黑龙江省首次开发了黑河市至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一日游”边境旅游项目之后,又相继于1989年开发了哈尔滨市分别至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市(伯力)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海兰泡)“七日游”、1990年开发了五大连池对苏联疗养旅游、同江市至苏联下列宁斯阔耶的“一日游”、绥芬河市至苏联波格拉尼奇内市“一日游”等边境旅游项目及线路;文化部门划分了全省文化古迹和革命遗址等级,制定了保护办法;省环保、林业部门开发建立了37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处,余均为省级。
1991~1995年,哈尔滨旅游区开发建设了松花江冰雪旅游带、玉泉威虎山滑雪场、太阳岛“历险宫”、石嘴山风景区、长岭湖旅游度假村及省级二龙山风景名胜区“水上飞人”、冬季捕鱼、汽车旅馆、别墅等娱乐和接待服务设施,新(扩)建了月牙湖风景区和龙凤山、延寿山两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复建了历史建筑魁星阁,修缮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陈列馆”,初步建成了集金代风俗、文化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金城旅游区等。
齐齐哈尔旅游区恢复了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冰灯游园会,修葺了齐齐哈尔清真寺、大乘寺,扎龙自然保护区辟建了观鸟区,红岸公园辟建了原始部落景观,建成了名月岛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庆草原赛马场、连环湖旅游度假区、大庆石油科技博物馆、铁人王进喜同志纪念馆等。
牡丹江旅游区开发建成了马骏纪念馆、“八女投江”碑广场烈士纪念馆、绥芬河国门旅游区、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莲花湖和鸡东哈达河两处省级风景名胜区、王震将军陵园(省农垦总局投资200万元建设)等。
佳木斯旅游区开发建成了四丰山和柳树岛两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辟建了三江自然保护区、松花江冰雪大世界、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桦南森林小火车、佳木斯烈士陵园,双鸭山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大菩提寺,绥化东林寺、王子洋度假村、东方红水库旅游区、林枫故居纪念馆等。
伊春旅游区开发建成了美溪回龙湾度假区、大丰河漂流点,充实和完善了桃山、朗乡、五营、带岭、金山屯等景区的狩猎游、蒸汽机车观赏游、森林观光游、冰雪游等特色旅游项目等。
黑河旅游区开发建成了大黑河岛旅游商贸区、新生鄂伦春民族乡旅游点、卧牛湖省级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风景区新建了旅游疗养中心、完善了旅游设施并入选了“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大兴安岭旅游区开发了呼玛黑龙江界江游、漠河北极光观赏游项目等。
此外,随着中俄边境口岸的陆续开放,黑龙江省又先后开发推出了抚远、嘉荫、饶河、密山、虎林、牡丹江、富锦、逊克、萝北等口岸的对俄边境旅游项目及线路;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始了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和镜泊湖、五大连池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建设,亚布力滑雪场新建了3条滑雪索道、1条2680米的旱地滑道等设施;省旅游局与中央电视台、胜利油田、北京梁艳体育广告艺术中心、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等单位组成的中国首漂黑龙江文化考察体育探险队一行9人,于1993年6~8月间历时45天,水路行程1800多公里、陆路行程1.1万公里,对中俄大界江黑龙江及沿江两岸包括中方大兴安岭、黑河、佳木斯、漠河、呼玛、孙吴、逊克、嘉荫、萝北、同江、抚远,俄方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下列宁斯阔耶、比罗比詹、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等江域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拍摄了1万余幅彩色照片和时长近40小时的电视片素材带,为开发和规划中俄大界江黑龙江旅游奠定了基础;省环保、林业和国有森工部门分别新建26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3、省级23),27个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15、省级12)。
在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景点的同时,省、市旅游管理部门针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整合特色资源,重点开发推出了哈尔滨—牡丹江—横道河子城市风光、田园风光、东北野生动物观赏、火山堰塞湖风光游,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石油文化、湿地风光游,哈尔滨—玉泉—亚布力—镜泊湖—兴凯湖冰灯、雪雕、雾凇、冰上捕鱼观赏、滑雪游,哈尔滨—桃山—朗乡—带岭原始森林风光、蒸汽机车观赏、探险、狩猎游,哈尔滨—通河—依兰—佳木斯—同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沿江、界江风光游,哈尔滨—黑河—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哈尔滨—绥芬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边境与跨国游,含哈尔滨、牡丹江、五大连池在内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93’中国山水风光游,含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胜山要塞遗址、虎头要塞遗址在内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战争历史遗址游,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佳木斯、黑河等地的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游等诸多特色旅游线路、项目和产品。
1996~2000年,全省在实施旅游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加大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和规模。1996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把旅游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的重大决策后,省政府决定每年安排100万元(2000年增加为3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另拨付200万元设立旅游业发展周转金。省旅游局与省计划委员会联合制定下发了《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方案》,聘请国内有关方面专家对全省普查人员进行培训,继而组织开展了我省有史以来由省市县三级旅游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的大规模、全方位的省域旅游资源普查活动。在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省旅游局着眼于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布局,规划了全省附集交通干线、中心城市、重点景区(点)和边境口岸的“OKL”型的旅游大框架,即环哈尔滨“O”型旅游带,以哈尔滨为中心向东、西、西北、东北构成的“K”型旅游带和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沿江口岸构成的“L”型旅游带。同时确定将冰雪、森林、湿地、草原、江河湖泊、农业观光、漂流狩猎、特殊地理地貌和野生动物植物考察观光等八大系列产品作为生态旅游主打产品,进一步建立和丰富完善了省、市(地)和县(市)三级旅游项目库,并召开了全省旅游开发工作牡丹江现场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推动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库建设。
在省委、省政府决策的引导和省旅游局的组织推动下,各市(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提高了对旅游产业地位的认识,把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纳入了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全省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多元投资开发旅游资源的局面。
哈尔滨旅游区多方投资近4亿元,主要开发建成了东北虎林园、西泉眼水库景区、索菲亚教堂文化休闲广场、哈尔滨建筑艺术馆、欧亚之窗主题公园、金河公园、二龙山滑雪场旱地滑道、松花江过江索道、巴兰河漂流区、月亮湾滑雪场、名都滑雪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黑龙江广播电视塔、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址公园、金源文化旅游区、尚志万佛山景区、石嘴山公园、方正莲花湖景区、全长188公里的巴彦—木兰—通河森林小火车观光线及沿线的洼兴朝鲜民俗村、香磨山水库、青松原始森林、和平林场苗圃等观光景点,对乌吉密滑雪场进行了综合开发。哈尔滨市在政府主导下把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卫生城、文化名城、音乐名城、优秀环保城市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和完善城市旅游功能,1998年成为了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阿城市2000年也进入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此外,绥化市引进外商投资500万元启动了鑫淼体育休闲俱乐部二期工程,兴和朝鲜族乡引进资金150万元兴建了“滨北第一鲜族村”民俗旅游区,金鹏燃料公司投入600万元资金兴建了金龟山庄,兰西县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拉哈岗旅游区,望奎县筹资改善了庙山公园,庆安县开发了柳河水库景区等。
齐齐哈尔旅游区投资7000万元新(扩)建了溪水森林公园,吸引省外和私人资金在龙沙公园开发了中华精萃游乐园、章鱼游乐场。扎龙自然保护区与附近乡村联合开发了湖上游乐项目、梅里斯庙岗度假村。全面修复了遭受洪水损害的明月岛景区,开发建成了拜泉五岭峰生态旅游区、音河水库风景区、嫩江公园、雅鲁河漂流点、哈拉新村景点,移址复建了黑龙江将军府。重点开发了扎龙湿地游、北国风光生态游、龙沙冰雪游和达乡风情游等旅游产品。
牡丹江旅游区重新谋划了“三线五区”即牡丹江—横道河子—亚布力—哈尔滨跨市旅游线、牡丹江—镜泊湖—长白山跨省旅游线、牡丹江—绥芬河—东宁—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跨国旅游线;镜泊湖旅游区、牡丹峰—三道关旅游区、绥芬河—东宁旅游区、莲花湖旅游区、牡丹江市区旅游区的开发格局,并计划投资2.6亿元加大旅游区公路建设。渤海镇农民自筹资金1200万元开发建成了渤海玄武湖民俗风情园,被国家旅游局编入′98华夏城乡游旅游线路。海林市开发建设了猛虎观赏园、俄罗斯风情园、亿龙水上风情园、群力湾景区、鹰嘴峰景区、锅盔湾景区、威虎山影视城、横道河子滑雪场。绥芬河市修建了绥芬河博物馆、俄罗斯风情一条街。东宁县规划开发了洞庭景区、河湾景区、绥芬河水上游乐中心、三岔口朝鲜民族风情园、整修了侵华日军勋山要塞。林口县开发了“八女投江”殉难地、中朝友谊碑、刁翎小孤山等景点组成的革命历史文化旅游线。牡丹江市、绥芬河市于2000年同时成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此外,鸡西市确定了“以兴凯湖旅游度假区为轴心,以虎头旅游开发区为重点,以麒麟山庄、八楞山水库、哈达河水库、密山碑林、卧龙湖、动物园和儿童公园为骨干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总体思路”,并把兴凯湖、虎头、麒麟山庄等三个旅游区作为开发建设的主要项目。集资7000万元对虎头地下要塞进行清理、整修,并新辟建了侵华日军虎头军事要塞遗址博物馆。集资1400万元开发建设了密山白泡子乡莲花湖旅游区、湖滨公园及蒙古风情、欧式风情和朝鲜族风情民俗村。鸡西市交通部门投资2000万元开发建成了麒麟山度假村等。七台河市增建了吉兴湖风景区的水上游乐设施以及青松岭、红星、吉兴森林公园的森林浴、露营地等游乐服务设施,修缮了佛宝寺。
佳木斯旅游区开发建设了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八岔岛自然保护区、同江街津口赫哲族文化村、同江三江口生态旅游区、华夏东极风景区、佳木斯博物馆等。鹤岗市开发建设了名山岛风景区、名山口岸观光商贸旅游区及名山至嘉荫河口的界江游区段、萝北龙江三峡景区、太平沟清代黄金文化旅游区、东北电影制片厂展览馆,多方投资300万元整修了东山万人坑、改(扩)建了松鹤公园和三宝寺、举办了首届中俄边民联欢节和冰雪旅游节等。双鸭山市集资400多万元兴建骊水山庄和大普寺、开发建设了七星峰森林公园景区,进行旅游产品组合并推出了东部双鸭山—饶河—比金—哈巴中俄四日游、南部北秀公园—岭东水库—青山旅游区宗教休闲游、西部笔架山水库—西大瓮—七星峰森林公园滑雪狩猎游、北部蛤蟆通水库一珍宝岛烈士陵园一凤林古城历史文化古迹观赏游等旅游线路。
大庆旅游区依托石油文化、湿地风光、草原景色和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规划了石油(SHIYOU)和湿地(SHIDI)为核心的双“SHI”系统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大庆市投资近亿元开发建设了世界石油文化公园、引进加拿大中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改建了大庆蒙古族赛马场,大庆石油管理局与房产开发企业联合投资1.36亿元建成了明湖水上乐园。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投资开发建成了寿山民俗休闲度假村,私营业主投资500万元开发建设了杜蒙古典猎苑。肇源县招商1000万元启动了大庙景区开发建设。大庆市投资112亿元兴建了世纪大道、大庆油田乐园,完善了铁人广场、大庆化工旅游园区,进行了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建设,2000年进入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伊春旅游区集资1900万元建设完善了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内爱松塔、松溪湖、红松故乡、卫松岩、红叶村、天赐湖等景观区,兴建了美溪回龙湾景区植物园、动物园、民俗风情园及度假村的住宿和娱乐设施。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了伊春区站前广场及沿河公园、水上公园后期工程。开发建设了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水上公园、梅花山滑雪场、南岔仙翁山景区、玉兔仙潭景区、金山屯天然鹿场、金沙河漂流河段,改造了植物园和资源博物馆等,伊春市2000年成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黑河旅游区重新规划了“五区一线”即五大连池火山观光、度假、疗养区,瑷珲古城旅游区,新生民俗旅游区,沾河漂流、冷水垂钓区,黑河、逊克边境旅游区和黑龙江界江旅游线开发建设布局。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五道豁洛岛影视基地,开发建设了五大连池黑龙山、火烧山、药泉山、焦得布山景区及三池水上游览区、山口库区和沾河漂流区等,开辟了赴俄北冰洋旅游线路和五大连池疗养游、沾河漂流游、黑河边境游的“金三角”旅游线路,投资改造了黑龙江沿江公园,实施了瑷珲古城标志性工程建设和卧牛湖景区内的项目开发等。
大兴安岭旅游区开发建设了黑龙江界江游区段、漠河北极村风景区、南瓮河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古城岛游览区,结合天保工程投资192万元开发建设了兴安度假村等。
1998年创办的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从第二届始升格为由国家旅游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办,黑龙江省旅游局、哈尔滨市旅游局、亚布力滑雪中心和《中国旅游报》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旅游节庆活动,成为了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的品牌产品,为打造“黑龙江一滑雪旅游胜地”形象、促进滑雪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继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后,全省已建成二龙山、玉泉、横道河子、乌吉密等23处滑雪场,初步形成了高、中、低档兼具的规模化旅游滑雪场体系。省旅游局结合′99生态环境和世界游主题活动,还对全省旅游资源和产品进行优化组合精选并推出了东部玉泉、乌吉密、亚布力、镜泊湖、横道河子双峰、兴凯湖、乌苏里江冰雪和森林旅游线;北部桃山、朗乡、带岭、五营、茅兰沟冰雪和森林旅游线;西部大庆、杜蒙、齐齐哈尔扎龙乌裕尔河沼泽湿地旅游线;东北部洪河、密山、虎林、松阿察湿地旅游线,漠河、友谊、兴凯湖农场现代化农业生态旅游线,五大连池、镜泊湖火山地貌旅游线,桃山、玉泉、连环湖狩猎旅游线,呼兰河、半园河、永翠河、汤旺河、大丰河、黑河、沾河漂流旅游线,萝北、嘉荫、同江、抚远、漠河、洛古河呼玛段界江旅游线,镜泊湖、莲花湖、兴凯湖、五大连池度假旅游线,东北虎林园、横道河子鹿苑、扎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观赏旅游线等。
仅据省旅游局的档案资料统计,1996~2000年,省旅游局从国家旅游局争取拨改贷基建资金80万元、旅游景区(点)厕所补助资金40万元;省旅游局会同省计划委员会分别为海林雪乡、五大连池旅游区给水项目争取了1500万元和1000万元的国债支持,分别为兴凯湖、二龙山风景区内旅游道路项目争取了700万元和200万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省旅游局按照省委、省政府联合开发、开放开发、多元开发战略部署,先后赴沪、苏、浙、鲁等省学习考察,精选了48个旅游项目招商,签订协议金额近3亿元。赴瑞士、香港招商,签约了建设二龙山知识迷宫、海林滑雪场、海林大型度假乐园、巴彦驿马山森林公园等项目协议金额达4700万美元;通过“中国·哈尔滨经贸洽谈会”招商引资,签订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协议合同金额达50余亿元人民币;通过黑龙江滑雪节、哈尔滨冰雪节、齐齐哈尔观鹤节、牡丹江金秋节、佳木斯三江旅游节、肇源莲花节、伊春森林节、五大连池饮水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签订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协议、合同金额共计70余亿元人民币。
省水利厅制定了水利旅游发展规划,并专门召开水利旅游工作会议进行部署,水利系统相继兴建了宾县二龙山、五常龙凤山、阿城西泉眼、大庆红湖、鸡东哈达河、黑河山口湖、齐齐哈尔劳动湖、甘南音河湖等水利风景区。省航运局积极参加黑龙江、乌苏里江界江游资源考察并投资2.8亿元重点进行黑龙江、乌苏里江及口岸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亿元完成了佳同线航道整治工程和三姓浅滩治理工程,同时进行了莲花湖、镜泊湖、兴凯湖航运设施建设,增加了旅游船舶。省交通和旅游部门重点抓了主干线至风景区(点)的公路建设。省环保、林业和国有森工系统分别新建自然保护区53处(其中省级48、国家级5),森林公园16个(其中省级7、国家级9)。全省投入旅游基本建设项目近300个,累计投资达30亿元人民币。开发建设和完善了亚布力、镜泊湖、五大连池等旅游度假区和太阳岛、东北虎林园、桃山、玉泉山、连环湖、扎龙、漠河北极村、兴凯湖等130多个景区(点)。其中,镜泊湖旅游度假区和五大连池旅游度假区被列入国家旅游局推出的′96中国度假休闲游项目,哈尔滨冰雪节及松花江畔冰灯、冰雕和桃山狩猎场滑雪场分别被国家旅游局列入、97中国旅游年推出的35个王牌景点和16条专线,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二龙山风景区成为了首批国家级AAAA级旅游区。全省形成了冰灯雪雕观赏、滑雪和冰雪游乐、动物和水禽狩猎、原始森林和湿地观鸟、蒸汽机车观赏、江河漂流、疗养休闲、避暑度假以及自然生态、历史遗迹、民族风情、边境跨国观光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初步树立了特色旅游形象。
2001~2005年,省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适时做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高立意、高标准发展旅游产业”的部署,成立了黑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省旅游总体规划编制研讨会和项目进展对接会,委托世界旅游组织编制了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滑雪旅游专项规划,加强了省、市(地)、县三级项目库和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省旅游发展金每年额度增至5000万元。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明显成绩。
哈尔滨—绥化旅游集合区,新建了太阳岛室内冰雪艺术馆、吉华长寿山滑雪场(吉华集团投资3000万元建设)、旭东蓝天滑雪场、北方森林动物园(一期工程投资2.32亿元)、黑龙江科学技术馆、哈尔滨极地馆、尚志元宝乡“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依兰北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园、北大荒博物馆、呼兰文武双庙、哈尔滨关道(道台府),整修和改扩建了哈尔滨清真寺、东北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遗址,辟建了岔林河、阿什河、拉林河、大罗密河漂流点及哈尔滨北方现代都市农业园、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哈尔滨三发电力园区、三精制药工业园等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了金源文化旅游开发区、玉泉国际滑雪狩猎旅游区、平山与松峰山自然风光旅游区及阿什河田园风光带、二道河子田园风光带、金源文化旅游开发区—亚沟—玉泉—小岭—平山—松峰山—红星水库环形旅游经济带的开发建设。阿城市吸引社会投资6000多万元,兴建了冰雪乐园、平山狩猎场滑雪场。尚志市政府投资120万元建成了尚志碑林、投资150万元对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省体育局投资1200万元在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起了一个大型滑雪场,省体育学院投资1600万元在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起了冰壶馆,亚布力林业局投资1100万元在亚布力森林公园内辟建了狮园、鹿园、水库、森林小火车、百果园等景点。苇河林业局投资近500万元建设完善了八里湾景区食宿和娱乐设施,个体投资58万元在马延乡建起了荷花山庄景点。宾县县政府和旅游部门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整修了二龙山景区道路、停车场、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哈尔滨市政府投巨资5.5亿元,2003~2005年连续三年对太阳岛风景区进行整体改造,扩宽了金水河、辟建了占地23万平方米的生态休闲区、新(扩)建了太阳门、天鹅湖、阳光浴场、浴日台、松鼠岛、鹿苑、花卉园、音乐名人堤、于志学美术馆、太阳岛艺术馆、俄罗斯风情小镇、俄罗斯民间艺术收藏馆、抗联纪念园等数10处特色景点,使整个景区面积扩大了10倍,提升了档次,完善了功能。此外,2003~2004年还对中央大街景观街区连续两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整治。绥化市开发建设了金斗湾旅游区、八里城旅游区、南山生态旅游区以及黑龙江省沃必达农业科技旅游示范点、绥化绿之源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
大庆—齐齐哈尔旅游集合区,新建了齐齐哈尔博物馆、大乘寺万佛阁和五百罗汉堂、新修葺了重山园风景区(碾子山区政府投资百万元)、开发了雅鲁河漂流河段,新建了大庆西海湿地水禽保护区、大庆浪淘沙温泉度假村(香港卓鸿控股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人民币)、郭氏生态湖旅游度假村(私人投资300万元)、黑鱼湖生态园,辟建了齐齐哈尔甘南县兴十四村、依安县向前乡新合村、铁农园艺园、黑龙江华安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大庆华能新华电力有限公司等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003年齐齐哈尔市成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牡丹江旅游集合区,开发建设了牡丹峰滑雪场和世界上最大的雪城堡景观,同时整合了周边各大雪场及中国雪乡、林海雪原景观,形成了雪堡、雪雕、雪乡、雪场系列组合产品和“中国雪城”品牌。完成了镜泊湖瀑布再现项目建设、新开发建成了北国雪乡国家森林公园、响水河飘流旅游区、镜泊峡谷风景区、镜泊湖瀑布朝鲜民俗村、黑宝熊乐园、春城园艺科技旅游示范区,投资2000多万元修建了侵华日军东宁要塞历史陈列馆,扩建了杨子荣纪念馆等。
鸡西—七台河旅游集合区,鸡西市投资1.2亿元扩建了密山至兴凯湖档壁镇公路、改善了兴凯湖旅游区的交通状况,新开发了珍宝岛湿地自然保护区、南荷香村、锅盔山庄、凤凰山标本园、虎头要塞二战终结地纪念碑、北大荒开发纪念馆(省农垦总局投资1400万元兴建)等新景区景点,完善了兴凯湖旅游区、虎头旅游开发区的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韩国客商投资1500万元兴建了和平朝鲜族度假村,2005年虎林市成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七台河市开发建设了西大圈国家森林公园、万宝山滑雪场,并对桃山公园、仙洞山公园、石龙山水库风景区、十二烈士陵园、吉兴河风景区、勃利红星森林公园及万宝山滑雪场等景区(点)进行整合,着手实施了中部桃山水库旅游度假区与万宝湖旅游风景区、西部吉兴河水库与棋盘岭风景区、东部生物保护区与田园风光旅游区等规划建设。
三江旅游集合区,佳木斯市争取省旅游发展金180万元建设和完善了卧佛山滑雪场及配套设施、利用国投资金30万元进行了大亮子河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电力工程建设、多方筹集资金70万元扩建了松花江冰雪游乐园及增加了雕塑景观和游娱项目、投资2000万元修建了同三公路零公里标志工程—三江口广场、通过全国人大代表提案形式争取资金1700万元修建了街津口大桥、争取上级投资100万元对街津口赫哲族居宅进行改建、自筹资金500余万元建设完善了街津口赫哲族旅游区基础设施、哈尔滨振阳公司投资200万元在三江口景区修建了水上乐园并购置游船开发了界江游项目等。尤其对赫哲族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开发,在街津口赫哲民族文化村内新修建了赫哲民族展览馆,在赫哲族旅游度假区内修建了钓鱼翁、猎归、猎熊、狗拉雪橇等大型雕塑和装饰木雕天神及神偶的神偶广场,以及撮罗子、马架子、地窨子等赫哲族原始民居,还组建了伊玛堪艺术团为游人表演赫哲族传统歌舞等。此外还开发建设了五顶山国家森林公园、水源山公园、大亮子河漂流点、四丰山滑雪场、绿野仙舟度假村、星火朝鲜民族风情园、佛光寺、松花江碑林、佳木斯千里生态园等景区景点。鹤岗市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1.7亿多元,辟建了鹤岗国家森林公园、梧桐河飘流点、松鹤西湖滑雪场,加强了松鹤西湖公园、细鳞河民俗风情园、普陀山文化风景园、天水湖水上乐园、婚庆园、中俄互市贸易区等重点景区建设,建成了名山岛、细鳞河民俗风情园、将军石山庄、松鹤西湖公园等一批国家质量等级标准的旅游区(点),组合了龙江三峡、湿地、森林原始生态游,中俄边境犹太州犹太人民俗风情游,抗联将军赵尚志牺牲地、煤炭开采国人第一矿、新中国电影摇篮东北电影厂历史文化游三个特色旅游品牌产品。双鸭山市开发了北秀公园冰雪游园会、龙头山庄旅游区、饶河乌苏里江冰雪大世界冰雪游乐产品,修建了云峰山滑雪场(哈尔滨客商投资500万元),依托中俄边境旅游资源开发推出了乌苏里江界江、饶河口岸及珍宝岛等风光游产品,黑龙江金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对七星峰森林公园景区进行了开发建设,省政府拨款1000万元投入公园18.9公里路面改造,七星河湿地景区相继开发建设了湿地水禽观赏、环湿地旅游、水域娱乐项目及水质监测站、观鸟台、旅游码头等设施,宝清龙湖风景区总投资5.6亿元依托龙头桥水库规划建设了生态缓冲区、森林保健休闲区、登山游览区、管理服务区、狩猎区、滑雪滑草区、水上冰上娱乐区、动植物观赏区、药材种植区等9个游览区。此外,还辟建了双兴农业生态园农业旅游和双鸭山第一发电有限公司工业旅游示范点等。
黑河—大兴安岭旅游集合区,黑河市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先后入选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新开发建设了胜山要塞国家森林公园、五道豁洛岛旅游区、五大连池山口风景区、黑河龙珠远东国际滑雪场、中俄民族风情园、中植文化艺术馆(黑河中植旅游集团投资300万元开发建设),扩建了瑷珲历史陈列馆,辟建了黑龙江省农垦嫩江农场农业旅游示范点,举办“大黑河岛经贸旅游洽谈会”提升了黑河的知名度。旅游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202国道开通、机场扩建。黑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五大连池—孙吴—黑河—俄罗斯”黄金旅游带战略构想,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大兴安岭地区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生态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区投资3700万元新建了10个文化广场,招商引资开发了多布尔河、甘河漂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了大兴安岭资源馆、呼玛县松涛鹿苑山庄、新林大乌苏鹿苑山庄、图强狐貂养殖观光区、额丘度假山庄,扩建了兴安湖度假村和加格达奇北山公园等。
小兴安岭旅游集合区,伊春市开发建设了茅兰沟、梅花山、日月峡、上甘岭溪水等国家森林公园,汤旺河花岗岩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和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以及日月峡滑雪场、小兴安岭石苑、林都木雕园、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透龙山风景区、峰岩生态旅游区等,2004年铁力市进入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省旅游局编制了24个重点项目的中英文招商项目册,其中12个项目被纳入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投资指南》、中国旅游投资项目库和中国旅游信息网。会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排省旅游发展金和旅游国债近5亿元进行了哈尔滨—亚布力—牡丹江、五常—凤凰山—大海林雪乡、铁力—伊春—嘉荫三个旅游带和五大连池、镜泊湖、兴凯湖等重点景区的交通、供排水、电力、环保、接待服务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38个旅游区(点)配备了旅游免冲式厕所,完成了全省电子旅游地图数据采集。在省政府、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主办的“国际滑雪产业合作论坛(2001·黑龙江·哈尔滨)”期间推出了7个大型雪场项目和27个滑雪产业链项目进行招商,黑龙集团与瑞士安塞尔公司签署了年产12万套滑雪板的生产项目。通过“中国·哈尔滨国际经贸洽谈会”签订旅游项目协议合同金额达50多亿元人民币。
在国家旅游局推出的2001′体育健身游主题年活动中,省旅游局对全省体育旅游资源加大了开发、整合力度,重点推出了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佳木斯“乌日贡”体育运动大会、杜尔伯特蒙古民族赛马大会、伊春小兴安岭森林节、小兴安岭漂流节、亚布力五花山观赏节、海林中国雪乡旅游节,以及攀岩、登山、赛马、探险、徒步、自行车、驾车、漂流、滑雪、滑冰、游泳、冰上体育等众多公众参与性强的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和旅游项目,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旅游产品。2003年7月,省政府委托世界旅游组织编制的《黑龙江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和《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规划(2003~2020)》成果通过终审后,为塑造黑龙江——中国‘COOL’省——春季活力世界、夏季清凉世界、秋季多彩世界、冬季冰雪世界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省旅游局组织各地进一步加强了对四季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开发整合,春季开发推出了登山健身游、湖泊度假游、森林观光游、草原湿地游、城市园林游、农业生态游、工业科技游、历史文化游、红色迹地游等9个主题旅游产品和28条旅游线路;夏季开发推出了森林之旅、名湖之旅、湿地之旅、火山地貌之旅、草原之旅、界江之旅、极地之旅等7个主题旅游产品和18条休闲度假精品线路;秋季开发推出了以五花山观赏为主题的“十大看点”“十大景区”旅游产品和20条精品线路、10条自驾车线路;冬季开发推出了冰灯、雪雕、滑雪等系列精品产品和10条滑雪旅游精品线路,并于第六届中国黑龙江国际滑雪节首次开发推出了初冬热身滑雪月、隆冬发烧滑雪月、春节黄金滑雪月和春天活力滑雪月活动,丰富了滑雪产品内容,延长了滑雪期,进一步扩大了黑龙江省滑雪旅游知名度。
全省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坚持旅游精品开发战略,积极推进传统优势旅游景区(点)提档升级改造和新建景区(点)的等级标准化工作。省旅游局在认真贯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制定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和《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农业、工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工作的通知》精神的同时,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了《黑龙江省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标准》、《黑龙江省漂流旅游经营场所质量标准》等地方标准。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努力推动和精心指导下,先后建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9个、国家AAA级旅游区(点)42个、国家AA级旅游区(点)53个、国家A级旅游区(点)9个;省地方标准等级旅游滑雪场SSS级9个、SS级5个、S级8个;省地方标准漂流旅游经营质量达标场所9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9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9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4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4个。此外,哈尔滨—阿城—尚志—海林—牡丹江线路及哈尔滨市区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哈尔滨烈士陵园、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市尚志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尚志市革命烈士陵园、赵一曼被捕地);牡丹江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牡丹江市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海林市杨子荣烈士墓及剿匪遗址、宁安市马骏故居和纪念馆)等分别被选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民政部、财政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文化部、中国民航总局、国家文物局、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等联署发布(发改社会[2005]99号)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之中。为深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省旅游局会同省发改委、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先后到哈尔滨、牡丹江等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06~2010年黑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截止到2005年,全省已拥有自然保护区170处(省级156、国家级14),其中湿地自然保护区44处(省级32、国家级8、国际重要湿地4);地质公园14个(世界级1个、国家级4个、省级9个);森林公园(包括省林业和国有森工系统)100处(省级50、国家级50);水利风景区133处,其中国家级6处;旅游滑雪场77处;漂流点3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223处(省级209、全国重点级14);历史文化名城6座(省级5、国家级1);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各类旅游区(点)400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