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人文景点

第二节 人文景点


  一、齐齐哈尔博物馆

  齐齐哈尔博物馆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大街中华西路1号。建于2002年,2003年8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截至2005年,是省内最大的市级博物馆。其整体建筑风格为仿古式,五层主楼和两侧的三层配楼顶部,均建有仿古式阁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不凡,金色琉璃瓦熠熠生辉,整个馆舍富丽堂皇,融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现代文化气息于一身。馆内设展厅7个,另有多个配套展室及多媒体会议厅、电影厅、文化艺术品展销大厅等。馆藏各类文物5000余件,是一座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系统展示齐齐哈尔悠久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一楼大厅建有集中反映以渔猎文化为代表的嫩江流域多民族聚居的古代文明的巨型浮雕《嫩江—母亲河》。博物馆常年设展的“齐齐哈尔历史文物陈列”和“齐齐哈尔现代成就展览”,以通史和专题的方式展现齐齐哈尔自2万年前至今的历史和现代风貌,成为对广大市民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向中外游人展示齐齐哈尔的重要窗口。


齐齐哈尔博物馆

  二、昂昂溪古文化遗址

  昂昂溪古文化遗址位于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它由39处遗址、遗物点组成,分布在嫩江中下游的大小沙丘上,洼地、沼泽和湖泊与之伴生。1930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在昂昂溪五福车站南1.5公里处连续4天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小型压琢石器、陶器、骨器等;1932年梁思永发表近7万字的大型考古发掘报告《昂昂溪史前遗址》,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此,松嫩平原嫩江中下游沿岸广泛分布的这种以细小压琢石器为主的原始文化类型被称为“昂昂溪文化”,在中国和世界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载入《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和《中国名胜辞典》。昂昂溪遗址成为中国北方草原渔猎民族文化的突出代表,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等对此都有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多次组织对该遗址进行科学性和抢救性的发掘,获得较丰富的文物考古成果,被誉为“北方的半坡氏族村落”。1988年,昂昂溪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国家文物局“八五”保护规划之列。

  三、蒲峪路故城

  蒲峪路故城位于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城西北7.5公里的金城乡古城村附近,为金代上京路下辖三路之一蒲峪路治所在地,今称金城古城。蒲峪路的名称源于乌裕尔河,“蒲峪”二字系女真语,是“乌裕尔”的转音,为“低洼地”或“涝洼地”之意。蒲峪路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二世纪初,当时女真族完颜部起兵反辽,在我国北方建立了金朝,定都上京,上京辖蒲峪、胡里改、恤品、曷懒四路,管辖着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古城平面呈椭圆形,东宽西窄,城内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长1100米、南北宽700米。墙现高3~4米、顶宽1.5~3米、基底宽18~20米,墙外附筑马面共40个,间距60~70米。全城辟设2门,分立于南、北墙中间;门外均筑瓮城,呈半圆形。城墙外10米处有护城壕遗迹,西北角护城河边有一水上运输码头遗址。城内有多处建筑遗址,东北角有一处高约1米、长40米、宽20米的土阜,经发掘是一处官衙遗迹,南有露台,北有殿堂,殿西北有灶址。
  1956年在该城址发现“蒲峪路印”铜印1方,为该城的断代及定名提供了重要根据。黑龙江省考古队于1975年、1979年曾分别在城南门旧址及城内东北部的1处建筑遗址发掘出土陶器罐、盆、瓮、灯、纺轮,瓷器碗、盘、坛及大量瓷片,铁器札甲、车辖、铁铧、合页、带扣、刀削、铲、镞,骨器镞、勺,建筑材料石球、石望柱、牡丹花纹砖、兽面纹瓦当等多种文物。
  蒲峪路故城遗址,1981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由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黑龙江将军府

  黑龙江将军府原址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华西路6号。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兴建,为清代黑龙江将军在卜奎古城的官邸。乾隆年间,将军府作为皇帝西巡备用行宫曾进行修缮和扩建,形成3层院落、4栋青砖瓦房典雅宽敞的建筑群。从康熙时萨布素建府到光绪末年寿山将军在府内自尽殉国,历经清代8个皇帝,清廷任命的76位黑龙江将军大多曾在此居住过。庚子之役(1900)后,将军府被侵华沙俄占领达7年之久。清末改黑龙江为行省后,将军府一直是地方军政首长的办公要地。经过三百多年的历史沧桑,将军府古建筑已破败不堪。2000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将黑龙江将军府移址于嫩江中的明月岛重建。移址新建的将军府占地6000平方米,不仅再现了原有建筑风貌,而且设立了将军府历史文化陈列展室。黑龙江将军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

  五、黑龙江督军署遗址

  黑龙江督军署遗址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大街北段东侧,与齐齐哈尔市博物馆毗邻。现存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和一组“凹”字形的三栋平房,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26平方米。房屋前后二进,恢宏高大,全部为青砖素瓦,是弥足珍贵的晚清建筑。督军署始建于1912年3月,建成于周树模就任黑龙江巡抚之时,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自督军署建成至1931年,先后有12任督军在此办公,清末、民国、伪满时期,督军署均为当时黑龙江省区域的最高政权机关处所。黑龙江地区解放初期,督军署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此处遗址保存完好,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修缮整理后已作为齐齐哈尔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黑龙江督军署遗址

  六、嫩江桥抗日战迹地

  位于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境内现嫩江铁路桥西40米处。嫩江桥于1926年建成,时为木桥,长800余米,为洮南—昂昂溪铁路线上的一座重要桥梁,辽宁、吉林两省通往黑龙江省的西路咽喉。1933年7月此桥毁弃,修建铁桥。日本侵略军以武力占领辽宁、吉林后,于1931年11月3日派飞机5架、铁甲车2列和30余名士兵开赴嫩江桥,以修桥为名,挑起军事冲突。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后任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省副司令的马占山率中国驻军进行了英勇还击,经过16天的激烈战斗,最后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
  嫩江桥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对日本侵略军第一次大规模的抵抗,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七、马识途遇难地

  马识途,原名马骏麟,字献图,满族,1903年生于辽宁省铁岭县横道河子,幼年随家迁居沈阳。1931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平中法大学教授、太行区一专署副科长、秘书、太行区干部学校教导主任、赞皇县县长、嫩江省政府首任代理秘书长等职。
  马识途遇难地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北部的市第二医院院内。原为一座清末民初修建的高级住宅,1945年时,此处为嫩江省政府主席于毅夫等领导人宿舍。1945年12月24日,国民党反动官员赵岳山会同军统特务,深夜潜入宿舍院内企图刺杀于毅夫,误入省政府代理秘书长马识途室内。马识途为掩护领导和战友,慷慨赴难,英勇牺牲,年仅42岁。
  为纪念烈士,教育后人,齐齐哈尔市政府将烈士遇难地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齐齐哈尔烈士陵园内建有马识途墓。

  八、卜奎清真寺

  卜奎清真寺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礼貌胡同1号。总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1958年,齐齐哈尔清真西寺、女寺合并到东寺,增设了女沐浴室,统称卜奎清真寺。东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西寺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西寺礼拜大殿由后窑殿、中大殿、门厅组成。由于损毁严重,于1989年重新修复。东寺有大殿和窑殿,建筑精美,融合了宗教和我国古典建筑风格。大殿为凸字形,坐西朝东,可容纳500人诵经,大殿前宽阔的卷棚式庑廊,飞檐斗拱,正门门际上悬挂阿拉伯文“太斯米”赞主词横匾,左边题有“急公好义”匾额,大殿内两面山墙上装饰着逼真的砖雕。窑殿为三层方形塔式,正面石雕上刻有“天房捷镜”四个金字,中间一层通体砖雕,图案呈柱形、齿形、回纹形,每面还有九个圆形砖雕,上刻阿拉伯文的伊斯兰教圣人名字。塔顶端镶有高1.9米,直径0.9米镀金葫芦,葫芦顶上端有40厘米长月牙形装饰物,是伊斯兰教“弯月涵星”的象征。寺内现珍藏稀世手抄本《古兰经》和清咸丰八年(1858)出版的《四书集注》。卜奎清真寺是黑龙江省清真寺中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寺院之一,对研究宗教历史和建筑艺术有重要价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万善寺

  万善寺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西北7公里明月岛上,又名“忠灵古院”。1925年始建,历时七年先后建成玉皇阁、白阳阁、三星阁和三清阁。呈菱形布局的四阁仿古建筑群,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玉皇阁内供奉玉皇大帝、慈航、吕洞宾、关羽、邱处机;白阳阁内供奉弥勒佛、文昌大帝、真武大帝、四大天王;三星阁内供奉寿星、福星、禄星、四大金刚;三清阁内供奉金木水火土五老、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塑像逼真,形象生动。寺院临江,绿树掩映,景色秀丽,游人如织。
  1980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对年久失修的万善寺建筑群进行了全面修缮,并将其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十、寿公祠

  寿公祠即袁寿山将军寺,位于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劳动湖南岸。袁寿山(1860—1900),字眉峰,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后裔。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升任黑龙江将军,驻齐齐哈尔。同年8月,沙俄军队撕毁和平入城协议,发动突然袭击,袁寿山拒绝诱降,并坚守“军覆则死”的诺言,自卧棺中,命从人枪击,壮烈殉国。


寿公祠即袁寿山将军寺

  1928年,黑龙江省公署为彰其忠烈,修建寿公祠,以此作为纪念。寿公祠为一座青砖灰瓦二进式祠堂建筑,由山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共12间殿堂组成。前殿(亦称将军殿)和后殿(俗称三代殿)建筑形式相同,均为3间单檐硬山顶式建筑。前殿有寿山画像、部分遗物及生平事迹介绍;后殿原有寿山父亲富明阿(吉林将军)画像(现已遗失),今塑有一尊高2.4米的寿山将军金身泥质塑像。1986年寿公祠被省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大乘寺

  大乘寺位于齐齐哈尔市大乘路1号,齐齐哈尔市火车站南约2.5公里。始建于1939年,为黑龙江省五教道德院院长孔玉书所建,1943年5月落成并举行开光典礼。时为天台宗四十四嗣如法禅师住锡的道场,被称为北方天台宗祖庭,又因寺中供有数尊巨大石佛而名大佛寺。寺院占地4万平方米,坐南朝北,由山门、配殿、前殿、正殿、后殿组成,院墙为八边形,山门与7座配殿成八卦形排列,故有“八卦庙”别称。殿宇为斗拱式建筑,彩色琉璃瓦铺盖。山门两侧,钟楼里悬挂着5000公斤重的大钟,钟体上篆刻着整部“金刚经”;鼓楼里摆放着直径1.8米的大鼓。寺院内南北向中轴线上,进深三重佛殿纵向排列。前殿为天王殿,殿前立有一尊高7米的汉白玉观音像,手持柳枝、净瓶,端庄慈祥。殿高、宽均4.6米,长12米,殿内并列三开间,正中一间供奉弥勒佛祖全身塑像,下首左为阿弥陀佛、右为燃灯佛塑像,莲花宝座前四大天王手执法器侍立,身后韦驮天尊护驾,东西两间分别供奉观世音、地藏王菩萨;中殿为正殿大雄宝殿,高4.8米、宽8.3米、长12米,殿脊中央彩色斑斓的麒麟背驮玲珑宝塔经幌,其下镶嵌绿色琉璃瓦组成的“大乘寺”3字,排檐下置有姿态迥异的禽兽彩雕。殿堂正中间供奉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列文殊、普贤菩萨,释尊座前八大金刚簇立两侧,身后列十八罗汉和侍从弟子。东西两间,分别供奉太上老君、孔子塑像;后殿为藏经楼,上下两层,每层高4米,楼下正中一室供僧人诵经议事之用,两侧为藏书室,收藏各类佛经典籍。各配殿,分别辟作客堂、斋堂、僧众居室以及佛事道场等用房。新建的万佛阁和五百罗汉堂,规模恢宏,精致典雅,形象生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万信众和百余位高僧大德参加了2005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举行的开光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乘寺即列为黑龙江地区著名佛教寺庙,列属中国天台宗90处佛教丛林之一,与哈尔滨极乐寺齐名。1990年,天台宗第45代法嗣、90多岁高龄的妙修和尚受齐齐哈尔市政府和信众之邀对大乘寺进行了修缮。
  1996年,在大乘寺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内的第一次传戒法会。此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关公庙

  位于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原称武庙、老爷庙、关帝庙。1980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将关帝庙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80~1985年,齐齐哈尔市政府修葺此庙,并正式更名为关公庙。关公庙为山门、前殿、正殿、后殿组成的四进式建筑。山门三间,供休息和接待之用;前殿又称灵官殿,殿内供奉护庙之神王灵官。殿前两侧为高8.5米钟鼓楼,上下两层,四角飞檐,楼顶上饰1米多高的葫芦,突显道教的独特风格;正殿又称“忠义恒天”殿,高10米,三铺顶,殿堂中央为3尊高大塑像,关羽居中、周仓和关平分列左右,墙上绘有以关公传奇故事为题材的重彩壁画;后殿为老君殿,供奉道教创始人老子。

  十三、圣弥勒教堂

  位于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海山胡同。1930年修建,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主塔通高43米,顶端有高1.75米的十字架。十字架下为钟楼,钟楼四周镶着五色花纹玻璃装成的十字架形长条窗户。教堂底层为大堂(礼拜堂),北端有祭台,墙上绘有天主教的传说故事壁画。该教堂已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齐齐哈尔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观。

  十四、西满革命烈士陵园

  西满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齐齐哈尔市火车站南约1.5公里的南山公园风景区内。建于1948年,占地4万平方米,是当时位于我国东北解放区的第一座烈士陵园。陵园正门高悬黄克诚亲题“西满革命烈士陵园”门额,毛泽东为陵园题词“共产主义是不可抗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朱德题词“浩气长存”。陵园墓区内安葬着中国共产党“七大”代表杨道和、“辽吉功臣”马仁兴、人民艺术家王大化、嫩江省政府代理秘书长马识途等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168位革命英烈。1967年在墓区前新建“革命烈士纪念堂”和“革命烈士灵堂”。革命烈士灵堂安放着在抗美援朝、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抢救国家财产而献身的107位英雄人物的骨灰和333位烈士的灵位。


西满革命烈士陵园

  西满革命烈士陵园以建园早、规模大、安葬烈士多而闻名于世。1988年10月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百家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6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十五、昂昂溪苏军烈士陵园

  昂昂溪苏军烈士陵园位于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火车站北侧。1949年8月15日落成,南北长122米、宽60米,占地7320平方米。陵园主要由一座苏军烈士纪念塔和16座烈士墓组成,共安葬苏军烈士126名。烈士纪念塔坐落于陵园东部,塔高8米,一头戴钢盔、身背冲锋枪、高举军旗英勇前进的苏军战士塑像矗立于塔顶端。塔基有5级石阶,基座四周为雕刻着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战斗全景画的浮雕。东面塔身塑有苏联国徽,西面塔身以俄中两国文字雕刻着“为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东北的苏军死难英雄永垂不朽!”“中国人民要永久地纪念为从日本帝国主义枷锁下解放东北人民而牺牲的苏联人民!”碑文。
  1987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十六、黑龙江华安工业(集团)公司

  黑龙江华安工业(集团)公司位于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1951年经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定厂址建厂投产,现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一类大型军工企业。公司占地69平方公里,有3个生产区和2个试验基地,以及亚洲为数不多的大弹生产线、洁具生产线、缠绕气瓶生产线,资产总值8.84亿元,职工近万人。公司自行研制新产品百余种,多次获得国家的重大发明奖,输送3600余名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在全国各地援建了20余个三线军工企业,为国家国防建设、“两弹一星”事业和历次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来厂视察。2002年公司被评为新世纪中国企业形象AAA级企业。


二战功勋炮

  自2000年始,公司着力进行旅游经营开发,累计投资近2400万元,新(扩)建了国防教育大厦、旅游服务中心、新型火炮展库、旅游通道、养鹿场、冬钓池、露天垂钓场、洗浴中心、标准短道泳池、儿童泳池、露天游泳池、网球场、庭院花园、各种环卫设施和健身器材。即将推出火炮实弹射击,各式枪支的实弹射击和打飞碟、彩弹等实射项目。国防教育大厦室内兵器、弹丸展示厅和现代战争演示厅也正在设计施工。华安工业(集团)公司已成为集军品生产场景、炮弹成品和各种兵器(枪、炮、坦克、装甲车辆)展示,常规轻武器打靶,国防教育和民兵军事训练,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2003年6月,被黑龙江省旅游局命名为黑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点;2004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区。

  十七、齐齐哈尔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齐齐哈尔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位于齐齐哈尔市西南28公里的富拉尔基区。占地面积689万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1960年建成投产并定名为第一重型机器厂,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以该厂为核心成立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下设3个分公司、5个子公司、7个直属生产分厂,以及20多个技术管理处室。现为中央管理的44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经贸委520户重点企业之一。集团公司主要生产钢铁、电力、汽车、矿山、石化、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所急需的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产品。其产品先后装备了以鞍钢、宝钢为代表的各大钢铁基地;以吉化、辽化、燕山石化为代表的石油化工工业基地;以东北轻合金、西南铝业、渤海铝业为代表的各大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以哈尔滨三大动力、上海三大动力为代表的电力装备工业基地;以安太保煤矿、准噶尔煤矿为代表的煤炭工业基地。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一重”通过联合设计、合作生产、引进技术等方式,先后成功地开发出一大批国民经济急需的先进重大技术装备,形成了以核电、大型压力容器、电站铸锻件、新型轧制设备、新型锻压设备、新型冶炼设备等八大类为代表的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产品系列。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300余项,开发研制新产品240多项,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近百万吨机器产品。“一重”建厂以来,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此进行过视察,对“一重”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自1998年“一重”集团公司开展工业旅游以来,年均接待游客达15万人以上、旅游业收入达500万元以上。厂区内建有招待所、三星级宾馆、电影院、文化宫等服务娱乐设施。主要参观项目有:观看反映“一重”集团公司概况的录像,观瞻厂前广场高10.1米、重33.6吨的全国最大不锈钢材质铸造的毛泽东主席塑像,参观水压机锻造厂二工部里目前亚洲最大的12500吨水压机、冶金电力装备制造厂里各种先进机械和精良加工设备、重型装备制造厂里大型产品及部件加工和装配流程、“一重”五中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及医院、幼儿园等。
  该公司2003年6月被黑龙江省旅游局命名为黑龙江省工业旅游示范点,2004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十八、齐齐哈尔铁农园艺园

  齐齐哈尔铁农园艺园位于齐齐哈尔市区北郊9公里,与高头火车站毗邻。原为齐齐哈尔铁路分局于1991年兴建的农副产品基地,2002年辟建为以农业旅游观光为特色的园艺园。园区占地1050亩,分为松林木耳、果树、生态特菜、珍禽、湖面垂钓等游览观赏区。松林木耳区内200亩樟子松林郁郁葱葱,木耳缀满木段;果树园内苹果、李子、海棠、樱桃、草莓等挂满枝头,游人可免费采摘;百亩生态特菜园内种植世界各国珍稀特菜240余种;珍禽观赏区内圈养着千余只美洲雁、成百对鸽子、百余只火鸡、万余只笨鸡;湖面垂钓区内可驾舟游湖和悠然垂钓。园艺园内建有多种食宿和娱乐设施,中心餐厅、森林快餐厅、水上餐厅、烧烤长廊等可提供各种美味佳肴;20间套房、40间标房、报废火车改造而成的客房等可供游人选择入住;篮球场、网球场、沙滩排球场、羽毛球场、旱冰场、拔河比赛场、封闭和露天泳池、露天电影放映场、歌舞厅,以及室内垂钓池、台球、乒乓球、棋类、麻将、扑克等文化体育场所可满足旅游者的多种娱乐需求。


齐齐哈尔铁农园艺园——雕塑小品

  齐齐哈尔铁农园艺园,2004年1月、7月分别被黑龙江省旅游局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5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区。

  十九、白鹅之乡农业旅游度假区

  白鹅之乡农业旅游度假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境内。依安县清代属依克明安旗,1929年置依安县。全县面积3685平方公里,辖5镇11乡,居有汉、满、蒙、回、朝鲜、锡伯等14个民族,总人口48万。经过数年的努力,该县已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绿色食品基地县和全国闻名的“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紫花油豆角之乡”。2002年该县开始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至今已开发和辟建了年养殖白鹅400万只及加工150万只的齐齐哈尔天鹅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拥有150栋栽培紫花油豆角大棚和150亩果菜种植园的新发乡紫花油豆角棚室、占地1万平方米并拥有26间禽舍和5万余只鸡鸭鹅的新发乡振新综合养殖场、占地1万平方米并拥有1栋育雏室和7栋育肥室的向前乡万只鹅场、实行集体所有制和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村两制”的向前乡新合村集体农庄、向前乡节水灌溉、阳春乡精进村养猪合作社、依安镇林果基地、依安县太东高效农业、红星乡红旗蔬菜小区等10余个农业旅游示范点。该度假区2003年6月被黑龙江省旅游局命名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示范点”。

  二十、达斡尔族哈拉新村

  达斡尔族哈拉新村位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原哈拉村毁于1998年嫩江特大洪水,翌年全国政协和中华慈善总会拨款建成了新村。全村有居民300户,其中达斡尔族182户;人口1036人,其中达斡尔族人口占70%,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村庄的标志性建筑——村口牌楼上标有鹰和曲棍球拍组成的达斡尔族图腾和“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字样,村口还竖立有“哈拉古城”碑和“哈拉新村简介”碑及中英文对照的指路标和景观说明牌。村里建有达斡尔族传统民居、达斡尔族文化展览馆、文化活动中心、绿色食品展厅、小学校、商店、饭店、卫生所、敬老院等设施。1999年修建的达斡尔族文化展览馆内,按照历史沿革、传统经济、礼仪风俗、文化教育等四个部分布展,展馆中央还陈列着传统民居模型、扇子车等民族特色物品。2003年,在村内兴建了达斡尔族风情生态园。内有草场、水域各300亩,沙滩50亩,建有跑马场、曲棍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棋牌室、卡拉OK厅、钓鱼池、烧烤风情街等游乐设施。哈拉新村已成为齐齐哈尔市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并于2002年7月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2004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二十一、兴十四村

  兴十四村位于甘南县东14公里处,距齐齐哈尔市区75公里。辖区面积3.3万亩,其中耕地1.68万亩,林地1.07万亩,草原4000亩。有村民190户,955人。初为1956年由山东移民组建的村庄,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田节水喷灌化、牧业专业化、作物良种化、生态林业化、工业经济产业化、村民生活城市化,成为黑龙江省农业战线艰苦创业、持续发展的先进典型,享有“龙江第一村”美誉。曾先后受到国家、省、市、县各级表彰奖励百余次,获“奔小康红旗村党支部”“奔小康先进标兵”“全国文明村”等称号。主要参观项目有种植樟子松、落叶松、杜松、杨树、水曲柳及各种花卉的占地面积达1.07万亩的“绿色银行”;1.68万亩农田的电气化节水灌溉设施;3万平方米的奶牛场;拥有各种农机具、运输车、客车、小轿车计600余台(套)的机械运输公司;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柠檬酸厂;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甜蜜素厂;内设剧场、展览馆、图书馆、产品陈列室的文化宫;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内设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卫生保健室的村办小学;占地3.24万平方米,水、电、热、电话、有线电视配套齐全的花园式村民别墅区;展示建村初期村民居住草窝棚及生产生活用具的村教育基地等。该村2003年6月被黑龙江省旅游局命名为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示范点,2004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兴十四村享有“龙江第一村”美誉

  二十二、龙沙公园

  龙沙公园位于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公园路32号。距齐齐哈尔市火车站6公里、齐齐哈尔机场10公里。占地面积64公顷(其中水域20公顷),是一座集文物古迹、古典园林、野生动物和现代游艺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龙沙公园是黑龙江省内建立最早的城市公园,也是东北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公园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当时,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感于“边塞无佳境”,提议建造公园,由张朝墉设计和监工,初命名为“仓西公园”,面积两公顷,用官银两万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周树模巡抚任期在公园“南凿沟引水、覆篑土为山,加楼其巅”,初名“未雨亭”,后改“望江楼”。1917年,时任黑龙江省警察厅厅长的杨云峰决定将“仓西公园”全面整修,面积扩大到5公顷,并改称为“龙沙公园”。“龙沙”两字源于《后汉书·班固传》中的“坦步葱雪、咫尺龙沙”,唐代诗人李白“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的诗句。1926年,龙沙公园西侧向外扩展,南面与关帝庙东南墙取齐,北面与庙西北角取齐,并将古墓古塔包围在内。1933年,再次对公园进行了整修,园内道路皆剪榆为墙,内辟花畦,种植各种花卉,面积扩大到12公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多次扩建,公园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
  1950年全市机关干部、学生和市民10万多人义务劳动,在公园自然高地以西的沼泽地挖掘出水域面积20公顷的湖泊,取名劳动湖,并在湖中的4个岛上栽种树木。1951年,又在湖中岛之间的水面上架设了“前进桥”“霁虹桥”“连峰桥”,新建了一座荷花池。1960~1990年间园内相继修建了鸟室、禽笼、猴馆及熊、野猪等猛兽圈舍,碧云阁、双层铁制回春亭和古典风格的柳荫亭、人工堆筑腾龙山、丁香亭和翠芳亭,添置了飞船、飞机、铁皮船和自蹬船等游乐设施以及造型优美、富有诗意的《天女散花》《抚琴》和《读》等雕塑小品,辟建了齐齐哈尔市首座大型露天旱冰场、齐齐哈尔市第一座穹幕电影院,翻(扩)建了寿公祠、关帝庙、澄江阁、碧云阁、翠虹桥、映波桥等。1990年后,又相继在腾龙山上修建了古典与现代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天远阁,修缮了藏书楼并更名为万卷阁,使之成为了齐齐哈尔市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和旅游景观。
  2000年后,以建设生态市、园林城为契机,市政府对公园的园容园貌进行了整体治理,新建了一号门及下沉式广场,修整了园内主游览道路,儿童区等裸露地面全部铺装彩色步道砖,更新了路灯、供热管线,配置了园内生态厕所、中英文对照标识、玻璃钢垃圾箱、座椅等设施。
  2002年8月龙沙公园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内分花卉观赏区、文物观赏区、动物观赏区、儿童游乐区、水上游览区、岛中休息区,有望江楼、寿公祠、关帝庙、藏书楼(万卷阁)、澄江阁、象鼻亭、沙俄领事馆和王大化纪念碑等8个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座园林小品,11座亭台楼阁,7座桥,5座岛;各种乔灌木60种1万余株,古树名木24株,花带式草坪广场8万平方米,造型各异的花坛40余处,温室花卉160种6000余盆,绿化覆盖率达82.4%;大中型游乐项目30多种,健身广场8000平方米和健身器材100余件;国家级一、二类野生保护动物和地方野生保护动物60种500余头(只),其中有深受广大游客喜爱的国家珍稀动物东北虎、金钱豹、非洲狮、丹顶鹤、白头鹤、黑鹳、白鹳、广西猴等。公园自1963年始办冰灯游园会,其冰雕和冰浇艺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已成为该市的旅游品牌产品。


龙沙公园澄江阁

  二十三、嫩江公园

  嫩江公园位于齐齐哈尔市区西南、嫩江东岸。始建于1993年,1996年正式开园,是一个以水面和沿岸自然风光为主,以长堤为廊,以公园为景,集游览、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文化娱乐场所。全园占地面积32.88公顷(其中水面10公顷),分为四大景区。第一景区是临江景区,也是全园的中心,占地面积5.9公顷,以25米高的抗洪胜利纪念塔为主景,并以塔为主轴,在南北两块绿地中置汉白玉雕塑的十二生肖作配景。第二景区是水上游乐区,以湖面为主,为游人提供湖上垂钓、游艇等娱乐活动。第三景区是商服区,从步行桥至三孔桥之间,为游人提供餐饮服务。第四景区是垂钓区,是专门供广大钓鱼爱好者垂钓的场所。

  二十四、红岸公园

  红岸公园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东端嫩江西岸。建于1956年,总面积53万平方米,是一处以沿江长约1.5公里的游览地带为主体的综合性公园,2002年7月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目前公园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园内的园中园区、花卉观赏区、儿童游乐区、安静休息区、动物观赏区、文化娱乐区、水上娱乐区和游艺开发区等八个景区各具特色。公园的主体建筑一云波亭是一组中轴对称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典雅古朴,精巧别致,颇具古代园林艺术风格。迎旭桥横卧于睡莲池上,一端连龙门亭,一端接假山,为云波亭的中心。云波亭是全园的制高点,登亭远望,富拉尔基区全景尽收眼底。1956年,周恩来总理曾到此游览。



  二十五、讷河雨亭公园

  讷河雨亭公园位于讷河市讷河镇南环路东。1915年由伪满县公署主持、农商警学绅各界人士捐资兴建。因当时建有一座避雨草亭,故名“雨亭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讷河市人民政府又分别于1958年、1990年、1996年和2000年先后4次集资筹款对公园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和扩建,使公园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园占地面积45.5公顷,其中绿地和水面面积为43公顷。园内分为8个区,即园务管理区、花卉欣赏区、林荫休息区、老年活动区、少儿活动区、晨练区、水上游乐区和动物观赏区。林荫休息区内保存有历代遗留古碑,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2000年公园开辟了新区,修建了十二曲石桥、荷花池和仿古楼亭等设施。2002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


避雨草亭——雨亭

  二十六、青松山鸡狩猎场

  青松山鸡狩猎场位于齐齐哈尔市西北40公里的青年林场,占地面积4460公顷。建于1988年,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以山鸡为主要猎物的全封闭狩猎场。猎场内森林茂密,灌木丛生,水清草丰,环境幽静,生长着野鸡、斑鸠、野鸭、松鸭、雁、沙半鸡等30多种禽鸟,还有狼、狐狸、野兔等10余种兽类。猎场建有现代化的山鸡繁殖场,拥有优良的种鸡群,年周转可猎山鸡上万只。辟有两处封闭型狩猎区,一年四季皆可狩猎。此外,猎场设有森林景观区、花卉观赏区、垂钓观鹿区、游泳区、滑雪区和餐饮娱乐区。2002年7月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


青松山鸡狩猎场——狩猎者

  二十七、齐齐哈尔冰雪游览会

  齐齐哈尔冰雪游览会于1963年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创办,每年12月下旬开幕,翌年2月闭会,游览会会期历时两个月左右,已成为深受中外游客喜爱的传统冰雪旅游盛会。
  冰雪游览会的主题和构思年年都有新的创意,体现着时代风貌,以冰雪为载体,集园林、建筑、雕塑、绘画、舞美、文学、音乐等多学科为一体,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创造出的玲珑剔透、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千余件冰雪佳品,依托龙沙公园的地形地貌在6万平方米场地上布展。冰雪游览会期间还举办冰上婚礼、冰雪摄影、冬泳等活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冰雪游览会已发展成为融文化艺术、观光旅游、体育竞技、招商引资、集市购物为一体的冬季旅游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