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文化娱乐场所

第一节 文化娱乐场所


  一、俱乐部

  (一)哈尔滨铁路车辆厂俱乐部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经纬街281号。由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组成,占地面积3698平方米,整体造型呈典型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1901年始建,是哈尔滨最早的俱乐部,也是中俄工人友谊合作与相互支援的活动阵地。1908年,中俄两国工人曾在这里联合发动全市各行各业工人举行过“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1924年10月中东铁路实行中苏共管后,这里成为中苏职工举行各项活动与娱乐的场所。1933年3月23日中东铁路和总工厂被日伪占领后,这里沦为日本人和汉奸的乐园。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该俱乐部成了职工之家,并被哈尔滨市政府定为一级重点保护建筑。
  改革开放后,俱乐部在自主经营中,先后开办了录像、镭射、台球、电影、电子游艺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对社会开放。

  (二)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斯大林公园内,是一处综合性游乐场所。建于1912年,是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而修建的铁路员工俱乐部。其建筑为欧式风格,形如停靠在江岸边的游船,原名游艇俱乐部。哈尔滨解放后,成为松花江畔一处著名的景观和群众度假游乐场所。俱乐部设有餐厅、客房、舞厅、歌厅、台球、乒乓球、旱冰场等活动场所,夏季还设有啤酒广场,环境幽雅。游人在俱乐部里娱乐的同时,还可以饱览松花江及对岸太阳岛风光。

  (三)哈尔滨德福外商俱乐部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新阳路38号。占地8000平方米,主楼7层,由下至上呈波浪状,设有精品购物、商务、国际联网信息中心、酒吧、海洋世界、餐厅、夜总会、桑拿浴、高尔夫球场、客房等食宿游乐设施。该俱乐部隶属于德福集团,重视企业外部形象,定期更换装饰,每日24小时有专职人员负责清洁卫生和安全防火。1996年被哈尔滨市物价局评为特级饮食娱乐单位。

  (四)哈尔滨国际高尔夫俱乐部
  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汉水路408号。地处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邻昆仑商城,南依新加坡大酒店,北傍“龙塔”。为省内唯一一家国际标准的9洞36杆高尔夫球场,占地15.7公顷。2001年起,每年冬季在高尔夫球场内人工搭建一处滑雪场,供滑雪爱好者健身娱乐。

  (五)千手佛国际休闲俱乐部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125号。1993年由哈尔滨医药集团投资1.3亿元人民币筹建,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整体呈帆形。1995年开始对外营业,拥有新闻发布中心、各种沙龙、人才及科技成果市场、中西餐饮厅、地下停车场、游泳戏水乐园、保龄球、模拟高尔夫球场、旱冰、洗浴、舞厅等设施,一次性可容纳1500人活动。

  (六)黑天鹅名人俱乐部
  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江北镇滨北大街68号。是一处综合性的休闲娱乐场所,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有两个人工湖及各式错落有致的豪华欧式别墅、东方别墅、俄罗斯风情别墅、日本庭院、朝鲜园、满族四合院、猎人小屋等。设有游泳馆、保龄球馆、美国绿被网球场、篮球场、台球、乒乓球、汽油赛车、划船、垂钓、碰碰车、碰碰船、篝火晚会、夜总会、电子游艺厅等多项娱乐健身设施,可同时接纳500人。该俱乐部冬季还开设高坡滑雪、缓坡滑雪、滑冰等冰雪活动项目。

  (七)蓝天滑雪俱乐部
  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市平山镇山区。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拥有4条主滑雪道和550米长两部拖索,以及雪橇、雪地摩托、滑雪器等各种雪上运动器具,滑雪场也承揽各种比赛项目。该俱乐部内还设有白云高尔夫球场,面积208万平方米,球洞18洞,标准杆72杆,练习场6万平方米。

  (八)镜泊湖国际俱乐部
  位于牡丹江市镜泊湖风景区,环境优越。由原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投资兴建,于1998年竣工,总投资4000万美元,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2000年7月28日正式营业,为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唯一一家旅游涉外商务酒店,2001年被评为“四星级”。整体建筑中西合璧,由空中向下俯视呈“龙”字状,凸显现代建筑装潢美学精粹。俱乐部由国际会议中心、山景房、湖景房、俄罗斯木板房别墅、皇冠国际康乐中心及中国城餐厅六部分组成,可同时接待300人的大型会议、用餐、休闲娱乐及户外活动。皇冠国际康乐中心设有NBA保龄球馆、电子飞镖机、气悬球、沙壶球、指弹球、阳光海岸游泳馆、家庭影院、斯诺克台球厅、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房、网球场、莲花酒吧、商场、美容美发、茶艺以及格调高雅可容纳150人的皇朝夜总会等设施。国际会议中心拥有国内最先进的会议设施,另有国际演讲厅和八个不同功能的小会议室。此外还有100余间豪华舒适的商务旅游客房,以及直径达15米的大型音乐喷泉和富有朝鲜民族特色的户外休闲娱乐区。


镜泊湖国际俱乐部鸟瞰

  二、影剧院

  (一)华纳万达国际影城
  位于哈尔滨标志性建筑防洪纪念塔西侧。是华纳兄弟国际影院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第四家、省内第一座五星级标准电影院。影城拥有8个影厅,放映模式采用国际现代化多厅放映,可容纳2100名观众同时观看不同影片。影厅全部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数码视听设备,每个影厅拥有一整面墙大小的英国进口超视野巨幅银幕,无论在影院中的哪一个座位都可以得到完美的观赏效果,座位阶梯状排列,视线没有干扰,每个座椅都有放置饮料和食品的托盘,使观众享受舒适和快乐。2004年12月29日正式开业并跻身全国影院20强,入座人次居全国第11位,票房收入占到全省电影业总收入的七成以上。

  (二)黑天鹅电影娱乐中心
  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承德街196号。1986年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与哈尔滨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联合投资建造,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时为全国第一座大型综合电影娱乐场所。影院造型美观别致,室内装修精致典雅,具有现代建筑潮流的风格和特点。该电影娱乐中心可放映70毫米超宽银幕立体声影片、35毫米立体声影片及普通银幕影片,除以放映电影为主外,还设有舞厅、录像厅、旅馆、餐厅等服务设施。

  (三)哈尔滨电影院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350号。是全国第一家立体声影剧院,也是全国少有的70毫米超宽银幕影院。1993年票房收入400余万元,占当年全市总票房的1/3强,位列全国影院10强。1994年后被“小野”骗租,改营迪厅、饭店。2002年7月,哈尔滨电影院筹资100万元人民币,按照国家五星级影院标准重新进行装修改造,2004年9月30日正式开业。2005年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之际,哈尔滨电影院在原有建筑上又扩建一层,增加面积2800平方米,并设置了普通厅和老人厅、儿童厅、情人厅等类别放映厅,各厅分别放映其适宜特定群体观看的影片,较好满足了不同类别观众的需求。

  (四)亚细亚电影院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原奋斗路)416号,地处商业中心。始建于1925年,砖混结构,俄罗斯风格建筑,占地面积3050平方米。始称“凤翔电影院”,亦称“斯干特”,1936年更名为“亚细亚电影院”。该影院1986年被哈尔滨市政府定为三级保护建筑,1988年进行一次内部改造,一楼改为商服场地,二楼电影厅设有746个座席,电影设备采用进口CP—55道尔贝立体声音响设备,厅内设有空调。

  (五)和平艺术电影院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原奋斗路)393号,地处商业中心。始建于1908年,欧式建筑风格,室内装饰欧式雕塑及蜡烛灯具,可容纳600人。1989年进行了局部维修,一楼为单人软座,二楼为包厢软座。门面是大理石贴画,霓虹灯广告,拥有先进的电影放映设备。

  (六)兆麟电影院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西七道街69号。始建于1925年,由俄罗斯人设计建造,为典型的欧式建筑。1987年进行全面装修,1989年、1999年又两度进行装修改造。一楼为可容纳100人就餐的美国加洲牛肉面餐厅及高级服装店;二楼设有投影厅、录像厅,采用日本产大屏幕彩色投影机,引进英国道尔贝CP—55型立体声音响设备及国内先进的放映设备,厅内有普通座席546个,其中单、双人沙发软席座位87个,皮质软席48座位。

  (七)北方剧场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1号。始建于1975年,1983年12月投入使用。是现代化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全省重要的文艺演出基地。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总体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设有1770个座位。剧场楼体采用大面积采光结构,海蓝色玻璃结构全封闭外墙,剧场正门前有几十级宽阔的台阶,台阶下为优雅、洁净的休闲区。该剧场面向社会开展广泛的文艺活动,每年演出400多场,已接待外地演出团体100个。

  (八)莫斯科演艺娱乐广场暨黑龙江省京剧院剧场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木介街2号。2005年7月扩建,同年12月21日全面竣工。该演艺娱乐广场是全省最大的综艺演出中心,分五层,共5000平方米。一层、二层为剧场,面积1000平方米,同时可容纳300余观众观看演出;三层、四层、五层共设有52个KTV包房。该剧场经常举办俄罗斯舞蹈、拉丁音乐、大型民俗历史舞剧、现代京剧、世界魔术、获奖杂技、二人转等高雅文艺演出活动。


全省最大的综艺演出中心

  三、文化宫、音乐厅

  (一)哈尔滨工人文化宫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248号。1957年由哈尔滨全市人民捐款、10万人次产业工人义务献工建成,时为全国最大的工人文化宫,也是哈尔滨大型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工人的学校与乐园。20世纪90年代末,因经费困难将2/3面积的房产出租给17家单位进行餐饮、商业活动。
  2004年6月,工人文化宫开始“退商”,并进行整体修缮。楼体按欧式风格进行重新装修,广场铺花岗岩石材3700平方米,新建8座6.5米的哥特式尖塔灯饰,主体建筑装配1700盏灯饰,广场装饰欧式灯548盏。同年10月又投入2000余万元对内部进行修缮,设立了棋牌室、文娱室等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区,使工人文化宫恢复了往日的功能。

  (二)鸡西市工人文化宫
  位于鸡西市中心大街中段。始建于1988年,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四层楼建筑,设有写字楼、图书阅览室、台球室、乒乓球室、歌舞厅、录像厅和酒店等设施。

  (三)大兴安岭地区文化宫
  位于加格达奇市人民路北侧。是放映电影及群众娱乐活动的多功能场所,始建于1968年,1989年进行扩建。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拥有1100个座位的电影院和游戏厅、录像厅、舞厅、台球室、旱冰城等娱乐活动设施。

  (四)佳木斯市工人文化宫
  位于佳木斯市中心顺和路。1954年筹建,1956年落成,时名为“工人俱乐部”。仿欧式建筑,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分南侧剧场和北侧文化厅两部分。文化厅内设图书馆、阅览室、展览大厅、游艺厅、小电影厅和小剧场;南侧剧场可容纳1000余人,市内重要会议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均在此举行。

  (五)哈尔滨紫丁香音乐厅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红专街10号。原名哈尔滨音乐厅,为开放性音乐厅,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0平方米,欧式建筑风格,建筑物外墙镶嵌一组艺术家演奏群雕像。演出大厅为乳白色,木制板材装修的墙壁,淡灰色的沙发座席,可容纳600人,还设有画廊、咖啡屋、讲座厅等。该音乐厅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音乐会、音乐比赛、音乐讲座、音乐研讨会及接待国内外院团演出等活动。

  四、著名演艺院团

  (一)黑龙江省京剧院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木介街6号。建于1953年,国家二级表演团体,2005年被评选为国家十大重点京剧院。全团演职员125人,其中演员54人,乐队20人,有国家一级演、奏员4人,国家二级演、奏员近30人。著名表演艺术家邢闰珠曾荣获国家最高表演奖,二级京剧演员李师友曾获白玉兰奖,有众多演员荣获全国中青年京剧大赛荧屏奖。剧院曾赴全国各大城市演出,并代表国家赴美国、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墨西哥、日本等国家演出,受到赞誉。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剧院于2005年1月1日成立“中山戏楼”,并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国文化实践基地。该戏楼每周六上午举办活动,旨在为京剧爱好者提供交流、观摩和研讨的场所。

  (二)黑龙江省龙江剧院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阿什河街114号。是以演出东北地方戏一龙江剧为主的剧团,组建于1959年12月8日。在编人员123人,其中演员51人,乐队25人,有国家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白淑贤等一批优秀演、奏人员。剧院演出的剧目曾荣获梅花奖、文化奖、白玉兰奖等全国戏剧大奖。其中《皇亲国戚》《木兰传奇》等剧目,被拍摄成电影拷贝发行国内外。剧团曾先后赴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广受欢迎。2004年初,《木兰传奇》作为黑龙江省唯一获全国戏剧“文化大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双奖的大型龙江剧,又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剧作。


龙江剧——木兰传奇剧照

  (三)黑龙江省评剧团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芦家街11号。成立于1950年12月5日,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省级表演艺术团体之一,原名松江省文联评剧团,1951年4月剧团迁入哈尔滨,更名为松江省评剧团1953年8月原松江省与原黑龙江省合并为现黑龙江省,剧团遂称黑龙江省评剧团。
  半个多世纪里,先后排演了400余部大型剧目,其中创作、改编剧目达240余部之多,《悲天曲》《叛逆的皇妃》《大山里》《苏宁》等十余部剧目在全国各类调演、评比中获奖近百项;《葡萄与嫁妆》《上任》《泪美人》《金兀术》《大海潮》等30余部剧目在省内及东北地区获奖数百项;马惠民、王向阳分获第10届和第1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四)黑龙江省歌舞剧院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29号。组团于1954年,是演出大型舞剧、音乐剧、交响乐、民族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文艺团体,内设管弦乐团、民族乐团、舞蹈团、合唱团、舞台美术工作室、音乐创作室、舞蹈编导。全团现有170人,其中演员60人,乐队85人,有国家一级演员王文、梁光、张美薇和一批优秀演奏员、舞蹈演员。创作演出过大型舞剧《渤海公主》、大型系列歌舞晚会《北大荒》、音乐剧《鹰》、亚洲冬季运动会《太阳、冰雪、亚细亚》歌舞等优秀剧目。其中大型音乐剧《鹰》获文化部文化大奖,并获编剧、作曲、舞蹈、表演四项单项奖;舞剧《渤海公主》获文化部优秀演出奖及作曲和表演奖。舞蹈团曾参加199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歌舞团曾数次赴日本、俄罗斯、朝鲜、加拿大、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中国澳门、台湾地区进行演出。

  (五)黑龙江省杂技团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康宁路133号。前身为1970年成立的黑龙江省东方红杂技团,1976年改现名。全团现有230人,其中演员90人,乐队5人。截至2005年,是中国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杂技团之一。该团表演的《钻地圈》节目曾获1987年首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金奖,《大车轮》获1995年新苗杯设计奖,被誉为“东方神脚”的王虹在第六届国际明月杂技节获金奖。


钻地圈

  该团曾多次参加省、市大型演出活动及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演出。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使一大批独具本省特色的杂技节目走向中外舞台,其创排的杂技与魔术相结合的大型神话魔术剧《白鸽与魔鬼》,填补了市场空白。
  2000年该团从河南、河北的杂技之乡引进14名功底扎实、成才率极高的小学员。自建团以来,累计完成国外商演2500余场,国内演出200余场,还成功运作了朝鲜人民军杂技团来华商演。2005年,与法国欧洲演出公司合作,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冰上杂技舞蹈团,在全国率先打造了冰上杂技的品牌,冰上绳技、冰上绸吊等十几个精彩杂技节目给观众以极大的震撼。

  (六)黑龙江省曲艺团
  位于哈尔滨市果戈里大街(原南岗区奋斗路)95号,是以曲艺表演为主的文艺团体。其前身为黑龙江省广播说唱团,1972年改组为黑龙江省曲艺团。全团100人,其中演员58人。比较著名的演员有刘流、冯永志、宗成滨、徐宝库、马为国、师胜杰等。曾有1人获“全国十大笑星”、5人获“省十大笑星”称誉。刘流、冯永志合说的相声“管子斗富”等一些保留曲目曾在全国曲艺大赛上获过奖。

  (七)哈尔滨话剧院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60号。1957年建院,全院现有62人,其中演员51人,有国家一级演员栾福仁、徐念福、杜雨露、陆久栋、刘颖涛、刘毓滨、赵淑玲、闫淑琴,一级导演陈力等人。20世纪80年代享誉中国话剧舞台,曾创作演出《赫哲人的婚礼》《千万不要忘记》《蛾》《曹植》等话剧400余部,其中话剧《千万不要忘记》剧组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历史剧《曹植》在1987年首届中国艺术节上赢得了声誉。在1988年希腊德尔菲第四届古希腊戏剧节上演出的名著《安提戈涅》,受到国外观众好评。
  20世纪90年代,话剧院改建为集剧院、娱乐于一身的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增设了台球厅、舞厅、电子游艺厅、卡拉OK厅、餐厅及与日本合资兴办的“樱花乐园”等娱乐场所。相继排演了《夜幕下的哈尔滨》《秋天的二人转》《纯真年代》,以及首次通过语言肢体来表演的话剧《雪落有声》和小剧场话剧《眉间尺》等多部优秀剧目。其中《夜幕下的哈尔滨》创造了话剧院历史上第一次五代演员同台演出的记录,《秋天的二人转》获得了11项全国大奖,并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八)哈尔滨歌剧院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230号。其前身为哈尔滨歌舞剧院,始建于1959年。1962年改为专门演出歌剧的艺术表演团体——哈尔滨歌剧院,是国内四大歌剧院之一。全团204人,其中演员112人,乐队78人,有国家一级演员、指挥数人。该剧院曾创作演出大型歌剧《仰天长啸》《焦裕禄》《太阳、气球、流行色》《山野里的游戏》《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等10余部不同题材、各具特色的优秀剧目。其中《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是亚洲地区第一部根据莎士比亚剧作改编的大型歌剧,并在1994年的国际莎剧节上引起了轰动。交响乐团承担着对外文化交流、天鹅艺术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雪节等重大活动的演出任务。

  (九)齐齐哈尔马戏团
  位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中化西路。始建于1952年。现有演员50人,乐队11人,其中有国家一级演员郭素兰、周连生。齐齐哈尔马戏团以马术、动物驯化、杂技、魔术表演等为主,保留节目有民族马术、驯熊、驯狗、悬空走绳、空中飞人、空中飞箭、舞中幡、狮子舞、转碟、钻圈、蹬技等20多个,尤以表演惊险高空节目、群体节目和驯兽节目见长。历年来在国际、国内重大演出和比赛中曾多次荣获金、银、铜奖。例如,张淑萍、赵晓新表演的空中体操获得了首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金奖;周广智表演的空中秋千获得了第16届巴黎世界杂技节银奖、第三届全国杂技比赛金奖;尹佐洲、尹成斌、尹成杰、刘志刚、关海涛等表演的“舞中幡”获得了第19届蒙特卡罗国际杂技比赛特别奖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胡耀邦等曾观看过该团演出,并接见演员。
  该团曾在国内20多个省、自治区和百余座城市,以及远赴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十)大庆歌舞团
  位于大庆市友谊大街。始建于1978年。全团现有145人,其中有韩玉成、袁凯等多位著名演职员和男高音歌唱家。该团创作演出的舞蹈“油娃”“奔马”“萨日郎”“缝补三花”“葡萄架下”,组舞“黑土地”“北方情话”,舞剧“高粱魂”,舞蹈诗剧“大荒的太阳”,以及声乐、器乐等节目,曾获得国际级奖7项、国家级奖上百项,仅1996年就获得省部级奖77项。全团年均演出达200次以上,曾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新疆、河北、山东及国内各大油田演出,并以中国艺术团的名义赴匈牙利、法国、奥地利等国演出及出访香港、苏联等国家和地区。还参加过“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亚运会开幕式”“第三届亚冬会闭幕式”、1990年和1992年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1997年7月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的演出。1997年9月还在北京音乐厅举办过《油田潮》专题音乐会。

  (十一)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歌舞团
  位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北街。1960年成立,是以表演蒙古族歌舞为主的文艺团体。全团演职人员近50人,主要演出有独舞、集体舞、声乐、器乐等。其保留节目有独唱《杜尔伯特美》《美丽的连环湖》和蒙古曲艺等。该团历年来获得各种奖项100多个,其中1992年参加香港亚洲电影节获优秀奖;1994年获全国少数民族青年歌手大赛优秀奖;1997年获全国少数民族艺术孔雀奖、优秀演出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