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旅游交通设施
第四章 旅游交通设施
1986年后,为适应经济社会日益发展态势,黑龙江省实施“交通先行,超前运作”的策略方针,加快了民用航空、铁路、公路、水路交通设施建设,使交通整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也为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截至2005年,省内已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黑河5个民用航空机场,可飞大、中型客机;绥芬河市阜宁国内首个私人机场可飞直升机。尚有漠河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中。全省民航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国际机场为中心枢纽,辐射国内重要城市,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以及欧洲、美洲主要国家的空中交通网络,以齐齐哈尔、牡丹江机场为干线的北接黑河、佳木斯口岸,南联全国38个城市的航线网络。共有民航飞机95架,民用航空航线57条,其中国际航线6条、国内航线50条、地区航线1条。通航里程116624.公里,年客运量32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8.8亿人公里;全省境内有铁路干线、支线和联络线60条,其中干线7条,支线19条,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4个经济中心城市为轴心向四周辐射,并通过国际干线和国内干线外接俄罗斯、朝鲜,内联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绥芬河经哈尔滨至满洲里铁路成为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哈、拉滨、平齐、通让、牡图5条铁路干线与全国铁路相接。铁路正线延展里程7260公里。主要旅客列车有直通旅客列车47对,管内135.5对,外局接入21.5对,其中由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大中城市进京、进沪、进粤等跨局旅客列车26对,省内往来于牡丹江、齐齐哈尔、满洲里、绥芬河、黑河等旅游城市及中俄边境口岸夕发朝至城际列车、新型空调与普通列车达46对,贯穿了全省2/3以上的市县。省内有340多个车站,20个枢纽站,铁路密集程度居全国首位。年客运量825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75.2亿人公里;全省公路总里程达67077公里(不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958公里,一级公路1118公里,二级公路7140公里(其中铺装公路4.5万公里),全省各市县和90%以上的乡镇通公路。有以哈尔滨为中心,分别通向满洲里、绥芬河、黑河、同江、萝北等地及嫩江至漠河等干线公路20多条、国道9条,包括从同江起经上海至三亚的纵向国道干线、绥芬河一满洲里的横向国道干线以及北京—哈尔滨的102国道、黑河—大连的202国道等。客运线路达5800条,与俄罗斯毗邻的5个边区(州)开通了39条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在全省公路客运市场上,有营运客车57.7万辆,年客运量4.68亿人次、旅客周转量254.3亿人公里;省内水路形成以松花江和黑龙江为骨干的水运网。内河通航里程5528公里,居全国第9位,成为全国内河水运主通道“一纵三横”总体布局规划的最北面的“一横”。省内的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黑河、同江、抚远等城市可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共青城等城市水上通航,经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下游的出海航道,2000~3000吨级的江海轮可由内河直达日本、韩国,被誉为“东方水上丝绸之路”。全省内河有直营客运航线9条,以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为骨干,以哈尔滨和佳木斯港为枢纽的水运网贯穿全境。全省拥有民用运输船舶1519艘,年客运量24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0.3亿人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