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客源市场

第一节 客源市场


  一、国际客源市场

  (一)俄罗斯基础市场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前苏联)边境线长达3000余公里,沿边有25个开放口岸,发展对俄(前苏联)边境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和地缘优势。1987年底,为实施省委、省政府“南联北开”的经济发展战略,省旅游局成立了对苏联开启边境旅游工作的攻关小组。1988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黑龙江省黑河市与苏联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开展“一日游”活动,9月24日双方交换首批旅游团,首开中苏边境旅游先河。


绥芬河铁路口岸俄罗斯游客

  黑河开通对苏联边境“一日游”之初,双方采取对等交换旅游团形式,游客以购物为主、兼顾观光。1989年,省旅游局进一步把对苏联旅游的攻关工作列为当年工作的重点,积极向国家和有关部门争取宽松政策、拓展中国和前苏联双边区域旅游和跨国旅游。4月16日至24日,省旅游局、省海外旅游总公司邀请苏联国家旅游委员会经济部代表团来哈尔滨,洽谈双方合作开展跨国旅游业务并达成了意向性协议。6月13日,省旅游局杨国俊局长赴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伊尔库茨克具体落实联合开展第三国跨国旅游业务、开发新的跨国旅游线路和宣传、推销旅游产品等事宜。9月,开通了哈尔滨与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多日游,同时国家旅游局同意把黑龙江省作为对苏旅游试验区,并于10月23日在黑河市主持召开边境旅游工作现场会,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内蒙古等五省(区)旅游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黑河“一日游”开展一年来所取得的成就。11月,黑龙江省向国家旅游局呈报《黑龙江省旅游局组织少量自费旅游试验团同前苏联进行交换的请示》,1990年3月初被国务院特批。同年3月30日,又呈报“五大连池市开展对苏联疗养旅游的请示”,5月29日国家旅游局批准了请示,苏方用大型汽车支付旅游费用,致使黑龙江省对苏联边境旅游由一日游发展到多日游,旅游结算由对等交换旅游团方式发展到易货方式,旅游项目由购物游发展到专项特色旅游。
  1991年,根据苏联客源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地开发了现汇旅游客源。当年,通过黑龙江省黑河、绥芬河口岸入境的苏联现汇旅游者达3000余人,使中俄(前苏联)边境旅游开始向现汇旅游方向发展。
  1994年8月24日,省政府与俄罗斯滨海边区行政公署签订了两地边境旅游协议,进一步推动了中俄边境旅游的深入展开。至1994年底,黑龙江省先后开通了黑河、哈尔滨、五大连池、同江、绥芬河、佳木斯、东宁、嘉荫、抚远、饶河、密山、虎林、富锦、逊克、萝北与俄罗斯(前苏联)对应口岸城市的一日及多日游边境旅游活动(表4—1)。

黑龙江省开通对俄(前苏联)边境旅游一览表 表4—1

(1988~1994年)

序号

时间

线路

项目

形式

1

1988年9月24日

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一日游

对等交换

2

1989年9月11日

哈尔滨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

七日游

自费:本省或港、澳、台

3

1990年5月29日

五大连池试办对苏联疗养旅游

多日游

易货

4

1990年6月9日

同江与下列宁斯阔耶市

一日游

对等交换

5

1990年7月18日

绥芬河与波格拉尼奇内

一日游

对等交换

6

1991年10月22日

佳木斯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四日游

自费

7

1991年12月1日

东宁与乌苏里斯克

一日游

自费游管理

8

1992年3月23日

嘉荫与巴斯科沃

一日游

自费游管理

9

1992年3月23日

抚远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一日游

自费游管理

10

1992年3月23日

饶河与比金

一日游

自费游管理

11

1992年3月23日

密山与卡缅雷博洛夫

一日游

自费游管理

12

1992年3月23日

虎林与伊曼

一日游

自费游管理

13

1992年3月23日

绥芬河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三日游

自费游管理

14

1992年3月23日

牡丹江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纳霍德卡

五日游

自费游管理

15

1992年12月1日

富锦与比罗比詹市

四日游

对等交换

16

1994年9月2日

逊克与波亚尔科沃镇

四日游

现汇

17

1994年9月2日

饶河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四日游

现汇

18

1994年9月2日

虎林与列索扎沃茨克市

四日游

现汇

19

1994年9月27日

萝北与共青城

五日游

现汇



  进入21世纪之后,俄方入境观光、疗养、休闲度假、滑雪等游客比例开始明显增大,针对这一发展趋势,省旅游局组织指导省内各边境口岸城市旅行社及中心城市骨干旅行社,深入开发省内和国内腹地长线旅游市场,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把省内哈尔滨、牡丹江等旅游热点城市及五大连池、镜泊湖、太阳岛等著名景区与国内的北京、大连、北戴河、青岛、三亚、上海、西安等著名旅游城市进行旅游产品组合,推动中俄边境旅游向内地延伸。
  2005年11月,为吸引更多俄罗斯游客参与冰雪节活动,哈尔滨市旅游局负责人带领本市10多家企业和新闻单位记者,分别赴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举办哈尔滨冰雪节旅游推介会。12月8日,在哈尔滨市举办第7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产品推介会,产品以“中俄友好年”为主题,突出俄罗斯民族特色,在保留原有传统项目基础上,推出20余项新活动。还邀请俄罗斯国家级冰上杂技魔术团,前来表演冰上杂技、冰上魔术等节目。有的放矢地进行市场开发,对巩固和拓展俄罗斯在全省入境游中基础客源国的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伴随着中俄(前苏联)边境游的开通和发展,俄罗斯(前苏联)入境到黑龙江省内旅游的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1991年即达50117人次,成为黑龙江省入境游人数最多的客源国;1992年,增至74117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游人数总量的57.9%;1994年突破10万人次,达到104166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游人数总量的75.47%;1997年突破20万人次,达到236060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游人数总量的77.73%。2000~2005年俄罗斯入境黑龙江旅游人数仍保持着强劲地增长态势,各年分别为42.57万、47.43万、56.89万、46.24万、56.97万、64.80万人次,年均52.48万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78.22%,稳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一位。

  (二)日本、韩国和东南亚近程市场

  1.日本市场
  日本一直是黑龙江省旅游的传统客源市场和重要客源国。由于历史缘故,全省重点对其开发战争历史遗迹游、遗孤故里游、修学游、探亲游、商务游等旅游产品。1995年,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推出了“近代历史遗迹游”等4条线路。借助中国与日本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活动,2002年5月8~19日,省、市(地)旅游局与部分旅游景区、星级宾馆和航空公司等组成19人促销团赴日进行“世代友好相约中国(日本)”大型交流活动,同日本旅游机构和旅行商广泛接触洽谈,取得了多项合作成果。还深入到新潟、青森、山形、北海道、宫城等地举行记者招待会和播放黑龙江省旅游风光片等,向日本民众宣传黑龙江省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日本传统客源市场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1990年入境黑龙江省旅游者突破万人次,达到11771人次,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3位;1995年入境游者增为18037人次,跃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2位。2000~2005年入境黑龙江省内旅游人数分别达3.35万、3.60万、3.89万、3.15万、4.01万、4.09万人次,年均3.68万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5.53%。

  2.韩国市场
  韩国是中国的近邻,渊源深。自1989年始黑龙江省就将其作为重点客源市场进行开发,有针对性地重点推出安重根义举地、牡丹江镜泊湖、渤海国遗址等对韩国旅游者有吸引力的旅游区(点)。1993年5~6月,相继组织省内旅游展销团队参加“韩国第1届中国旅游展”“第4届韩国海外旅游博览会”,结合中国山水风光游活动年和韩国客源市场特点,制作并发放了《黑龙江旅游》画册、《哈尔滨导游图》等宣传品1万份。1994~1995年,先后与吉林省旅游部门合作,联手推出针对韩国游客的“延吉—长白山—牡丹江”“延吉—哈尔滨—五大连池”“延吉—哈尔滨”和“长白山之旅”等共7条旅游线路。2000年6月6日,省海外旅游总公司受韩国碑林园的委托,高质量地承办了原韩国总统金泳三夫妇等一行20人出席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庆典活动。中韩建交后,利用开通韩国汉城(首尔)至哈尔滨直通航班以及韩国至蒙古乌兰巴托、韩国至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韩国至沈阳班机可以转乘中国航班到哈尔滨等黑龙江省及周边地区空中航线的便利,黑龙江省又把本省与俄罗斯、日本、朝鲜、韩国等区域旅游进行组合,推出乘飞机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或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然后乘西伯利亚铁路返回;乘船游阿穆尔河、黑龙江后乘火车到哈尔滨游览,从哈尔滨乘飞机返首尔;从韩国乘飞机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或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参观西伯利亚虎保护区,经乌苏里斯克到黑龙江省虎林、密山和兴凯湖,再出境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或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等旅游线路。
  2004年,黑龙江省利用国内66家旅行社获许经营中国公民赴韩国出境旅游、韩国55家旅行社获权经营来华旅游业务的有利条件,加强双方合作,有效扩大和增加了韩国游客在本省的份额。
  1986年后,韩国游客入境黑龙江省旅游人数总体呈增长态势。1991年为3130人次,1995年达到6417人次,1996年突破万人大关,达到1.06万人次,2000年突破2万,达2.27万人次。2001~2005年,分别为2.18万、2.27万、1.87万、1.99万、2.23万人次,年均2.11万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3.24%,列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4位。

  3.新加坡市场
  20世纪80年代末,新加坡游客来黑龙江省内旅游的人数总量列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7位。1995年为3334人次,1996年为3744人次,1997年为3452人次。
  1998~2000年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新加坡游客入境黑龙江省旅游人数有所下降,之后总体上呈增长态势,2000~2005年分别为0.21万、0.22万、0.26万、0.27万、0.32万、0.26万人次,年均0.26万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0.39%,列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8位。

  4.马来西亚市场
  马来西亚游客入境黑龙江省旅游的人数1995年为1954人次,1997年为2416人次,1999年为2874人次。2000~2005年分别为0.19万、0.17万、0.16万、0.16万、0.14万、0.16万人次,年均0.16万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0.25%,列居黑龙江省人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10位。

  (三)欧关远程市场
  欧美国家是黑龙江省狩猎、垂钓、探险、滑雪等特种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主要客源国为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

  1.美国市场
  1986年前后,美国游客入境黑龙江省旅游人数在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中列居第2位;1990年入境黑龙江省旅游人数为1506人次,列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3位;1991年退居到第5位,1995年退居至第6位。1997年入境黑龙江省的旅游者为4870人次,上升为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4位。
  2001~2005年,美国游客入境黑龙江省旅游的人数分别为0.32万、0.34万、0.26万、0.34万、0.65万人次,年均0.38万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0.52%,列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7位。

  2.法国市场
  1995年后法国游客入境黑龙江省的旅游人数增长幅度明显加大,1995年为756人次,比上年增长156.27%;1996年为1798人次,比上年增长137.83%;1998年为4531人次,比上年增长76.10%。2000~2005年分别为0.22万、0.24万、0.22万、0.12万、0.13万、0.15万人次,年均0.18万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0.28%,列居黑龙江省人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9位。

  3.德国市场
  德国游客入境黑龙江省旅游的人数1990年为615人次,随后呈逐年增长态势。1995年达到1254人次,1999年达到2371人次。
  2000~2005年,分别为0.16万、0.13万、0.11万、0.10万、0.17万、0.23万人次,年均0.15万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0.22%,列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11位。

  4.英国市场
  英国游客入境黑龙江省旅游的人数1990年为391人次,1995年为858人次,1996年为1110人次,1999年为2384人次。
  2000~2005年,分别为0.19万、0.11万、0.09万、0.08万、0.19万、0.22万人次,年均0.15万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0.22%,列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12位。

  5.加拿大市场
  1995年之后加拿大游客入境黑龙江省旅游的人数增长幅度较大,1995年为489人次,1996年为1002人次,同比增长104.91%;1997年为2571人次,1998年猛增为6638人次,同比增长158.2%。
  2000~2005年分别为0.12万、0.13万、0.12万、0.12万、0.11万、0.19万人次,年均0.13万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0.19%,列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13位。
  1986~2005年,黑龙江省入境旅游国际客源国由10个增至50多个,增加了5倍。除上述主要客源国外,还有朝鲜、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意大利、瑞士、瑞典、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等40多个国家。入境国际游客人数呈显著增长态势,由1986年的1.83万人次增至2005年的76.42万人次,增加了40多倍(表4—2)。

1986~2005年黑龙江省接待外国旅游者年表 表4—2

单位:人次

年份

外国人

总人数

增长率%

1986

18348

1987

16402

-10.61

1988

19931

21.52

1989

13202

-33.76

1990

27154

105.68

1991

39000

43.63

1992

98539

152.66

1993

98384

-0.16

1994

125972

28.04

1995

139374

10.64

1996

224658

61.19

1997

303704

35.19

1998

340948

12.26

1999

360583

5.76

2000

504681

39.96

2001

565053

11.96

2002

669522

18.49

2003

546332

-18.40

2004

692773

26.80

2005

764203

10.31



  二、海外客源市场

  海外客源市场包括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同胞及居住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国的华侨,这也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一)香港、澳门市场
  香港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国际旅游集结地和中转站,澳门是世界三大赌城之一,两地的旅游业较为发达,多年来一直是赴祖国大陆旅游的重要客源地区,其赴大陆旅游人数在中国入境旅游客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港澳客源市场,省旅游局于1990年派员常驻香港,开展黑龙江省旅游业务,收集客源信息、掌握动态。同时委托香港华兴公司协助开展东南亚国家客源市场拓展及冬季冰雪旅游和包机业务等。2月14~17日,省旅游局首次与吉林、辽宁两省旅游局组成展销团,联合参加香港国际旅游博览会,推销本省特色旅游产品和东北三省联合开发的线路。1992年6月3~5日省旅游局组团参加香港第6届国际旅游博览会,展示全省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推销全省旅游景点和专项特种旅游线路、介绍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等,扩大对海外旅游者的影响。1997年11月17~12月15日,省旅游局组织美食展团赴香港与当地九龙悦来酒店联合举办东北美食展,并以此作为后续在新加坡举办“中国黑龙江美食节”、开通“哈尔滨一新加坡”包机的先期宣传活动。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黑龙江省加强了与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交流与合作。2000年7月19~23日,省长宋法棠率经贸代表团赴港澳访问、开展经贸和旅游合作活动,进一步巩固了港澳客源基地。
  进入21世纪,全省着重对港、澳、台市场和东南亚近程市场整体推出“中国北方冬夏度假胜地”的形象及冰雪娱乐、避暑度假、边境商务旅游等产品。2004年11月11日,省政府在香港举行黑龙江(香港)活动周推介洽谈会,邀请香港特别行政区官员及各界同仁参加活动周的主要活动。省长张左己在致辞中对全省的冬季冰雪旅游、夏季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边境旅游等项目作了介绍并对全省重点旅游招商项目进行了推介。活动周期间省内旅行社与香港地区旅行社签订了13项合作协议,商定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季节期间互派旅游团体6~7万人。随后省旅游局又根据省委书记宋法棠和省长张左己“要抓紧抓实香港活动周后续工作”的指示精神,分别向香港李嘉诚集团、李锦记集团等一些知名港商推荐五大连池国际理疗中心、火山博物馆和威虎山国际滑雪场项目,并与省招商局专程赴港邀请客商来省内进行投资考察,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2000~2005年,香港地区来黑龙江省旅游的人数分别为2.15万、2.2万、2.46万、2.17万、2.12万、2.50万人次,年均2.27万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3.43%,列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3位;澳门地区来黑龙江省旅游的人数分别为1.19万、1.06万、0.65万、0.47万、0.31万、0.25万人次,年均0.65万人次,占黑龙江省人境旅游人数总量的1.05%,列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6位。

  (二)台湾市场
  台湾当局自1987年11月允许除现役军人和公职人员以外的台湾居民可以经第三地转赴大陆探亲后,逐步解除了岛内居民赴大陆旅游探亲的禁令和限制。黑龙江省旅游部门借机在巩固香港澳门客源市场的同时,积极利用港澳这一主要客源地和旅游客源信息地资源开发台湾客源市场。1988年,针对台湾每年有几万人去日本北海道观赏冰雪的情况,决定以香港为基地合作开发台湾冰雪旅游客源市场。11月1~11日,省旅游海外总公司、省民航局、哈尔滨铁路局一行4人赴香港推销冰雪旅游项目,以吸引台湾同胞到黑龙江省进行冰雪旅游。与此同时,推动一些港台旅行社在台湾进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广告宣传,并开办旅游包机业务。1989年省旅游局向港、澳、台海外客源市场推出哈尔滨市一日游、二日游,齐齐哈尔市二日游和大庆二日游路线,随后扩展到牡丹江、佳木斯、鹤岗、五大连池、阿城等地。当年台湾省游客来黑龙江省旅游的人数达3178人次。
  1990年1月3~9日,省海外旅游总公司接待了台湾鑫凯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凯京先生率领的《就在今夜》节目摄制组,并协助该组人员在哈尔滨拍摄了冰上体育运动会、冰雪世界游乐园、民间秧歌会、农家过年、彩灯游园、冰上婚礼、冬泳、国际冰雕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景带回台湾播放。还协助台湾的摄影记者和台湾电视台北国风光摄制组拍摄黑龙江省《雕冰瑞雪庆华年》电视片,并同时在三家台湾电视台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初四春节期间连续播放,在台湾省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仅春节后一个月,台湾省来黑龙江省旅游的人数即达3408人次,超过了该地区1989年全年入境黑龙江省旅游的总人数。为进一步开发台湾省客源市场,1990年7月省旅游局分别派员陪同台湾旅行社8—50022团、11—00534团,赴苏联伯力、基辅、列宁格勒、莫斯科、伊尔库茨克等地旅游,以加强与台湾同行的了解和合作。12月,台湾通达旅行社为配合哈尔滨一年一度的冰雕展,分别筹组了北京—哈尔滨—桃山9天、东北三省10天探亲观光旅游团。1990年全年,台湾省来黑龙江省旅游的人数迅猛增至11656人次,成为了黑龙江省重要的旅游客源地。
  2000~2005年,台湾省来黑龙江省旅游的人数分别为1.36万、1.46万、1.68万、1.44万、1.58万、2.98万人次,年均1.75万人次,占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人数总量的2.57%,列居黑龙江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地区)的第5位。
  1986~2005年,入境黑龙江省旅游的港澳游客,最少的年份8121人次,最多的年份达33372人次,呈增减交替的状态;台湾省游客数量虽有增减变化,但总体呈上升趋势。黑龙江省入境旅游的海外游客除主要来自港澳台地区外,还有少量居住在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华侨,但这部分游客数量所占黑龙江省海外客源市场的比重较小,最少的年份不足百人,最多的年份仅有千余人(表4—3)。

1986~2005年黑龙江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年表 表4—3

单位:人次

年份

总人数

港澳同胞

台湾同胞

华侨

游客

增长率%

游客

增长率%

游客

增长率%

1986

25827

25079

——

——

——

748

——

1987

31181

29839

18.98

——

——

1342

79.41

1988

33657

32746

9.74

——

——

911

-32.12

1989

18058

14512

-55.68

3178

——

368

-59.60

1990

23630

10677

-26.43

11656

266.77

1297

252.45

1991

28080

8278

-22.47

18068

55.01

1734

33.69

1992

34400

16225

96.00

16969

-6.08

1206

-30.45

1993

30356

15564

-4.07

13228

-22.05

1564

29.68

1994

12057

8121

-47.82

3742

-71.71

194

-87.60

1995

22897

15919

96.02

6907

84.58

71

-63.40

1996

34375

23601

48.26

10638

54.02

136

91.55

1997

38218

27495

16.50

10638

0.00

85

-37.50

1998

42373

30424

10.65

11754

10.49

195

129.41

1999

46491

32460

6.69

13893

18.20

138

-29.23

2000

46977

33372

2.81

13605

-2.07

——

——

2001

47217

32609

-2.29

14608

7.37

——

——

2002

47872

31046

-4.79

16826

15.18

——

——

2003

40795

26428

-14.87

14367

-14.61

——

——

2004

40065

24275

-8.15

15790

9.90

——

——

2005

57329

27514

13.34

29815

88.82

——

——



  三、国内客源市场

  (一)省内基础市场
  省内客源市场包括黑龙江省居民在本省及去往其他祖国大陆地区旅游的游客,这是黑龙江省国内旅游的基础客源市场。

  1.省内游
  1986年以后,随着人民群众经济条件的改善,省内一些城市居民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休闲时间携家人或邀友结伴离开市区外出郊游渐成时尚,公民自费旅游的数量日益增多,游玩的景区(点)亦不断扩展。尤其太阳岛、镜泊湖、五大连池、二龙山、兴凯湖等著名风景区已成为了省内市民盛夏近郊野游的集中地。1986年兴凯湖旅游区接待来自鸡西、鸡东、七台河、虎林、密山等周边地区的旅游者平日达三五百人,节日高峰多达数千人;二龙山风景区接待来自哈尔滨、大庆两市的游玩者达70余万人次,最多时一天达3万人;当年仅1~3季度,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原松花江行署的旅游区(点)共计接待游人达1400万人次。
  1994年3月、1995年5月国家相继实行每周5个半工作日与双休日新的工时制度后,人们有了稍多闲暇时间,参加省内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一些热点景区、景点游客大幅度增长,全省各市(地)旅游部门还开发了一批新的旅游景点、主要景区或城郊一日游、二日游线路,以及会议旅游、家庭旅游、知青旧地重游等旅游产品。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也开始依托民族特色开展民俗游吸引省内外游客,同江市赫哲族乡、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杜尔伯特蒙古族县、肇源县大庙蒙古族乡、鸡东县鸡林朝鲜族乡、密山市和平朝鲜族乡、宁安市渤海镇满族乡等纷纷办起了度假村、民族风情园、民俗文化村,促进了少数民族风情游的发展。
  1999年国家实行黄金周制度后,使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有了更多的集中闲暇时间进行旅游活动,从而也助推了国内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黑龙江省旅游部门抓住此机遇,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黑龙江人游黑龙江”的大规模宣传促销活动,并相继开发推出了省内红色革命游、城市生态游、农业生态游、乡村民俗游、历史文化游、工业科技游、登山健身游、湖泊度假游、森林观光游、草原湿地观光游等九大系列28条旅游线路,进一步促进了省内游的升温和持续发展,较好地满足了省内旅游日益增长的需要。
  1986~2005年,黑龙江省居民在省内旅游的目的地已由最初集中在省城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少数几个中心城市及省内著名景区扩展到了全省所有13个市(地)的400余个旅游区(点)。

  2.省外游
  省旅游管理部门和国内旅行社在努力促进省内游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外省区旅游目的地及旅游业务,使黑龙江省居民出行外省区旅游的人数和目的地也呈不断增多趋势。
  1986年7月15~8月10日,中国青年旅行社黑龙江分社利用暑假时机组织了8个省内青年学生旅游团共480人,分别到北京、南京、苏州、杭州、上海、大连、青岛、济南、泰安等国内著名的旅游城市及其周围著名景区景点观光旅游。1990年,哈尔滨市青年旅行社也在省内组团赴北京、杭州、上海、北戴河等地旅游活动。1992年,哈尔滨铁路青年旅行社、广通旅行社等利用参加全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的机会,推出了哈尔滨—大连、哈尔滨—北京、哈尔滨一上海、哈尔滨一广东等旅游线路。逐步把国内游由省内旅游线、东北旅游线、华北旅游线向海南、广东、云南等省际延伸。
  1993年5月24~26日,全省国内旅游工作会议要求各市(地)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国内旅游作为发展重点。1994年,第二次全省国内旅游工作会议又提出了“搞活市场、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国内旅游发展方针。此后,全省各中心城市同步开展了国内旅游宣传日活动,省内一些一类、二类旅行社设立了国内旅游部,实施国际旅游、国内旅游一齐抓,致使全省国内旅游迅速升温,呈现出参加国内旅游的人数迅速增长、由短线旅游向长线旅游发展、国内旅游与边境旅游相互促进的可喜局面。
  1997年3月9日与1998年8月1日,哈尔滨青年铁路旅行社(哈尔滨铁道国际旅行社前身)分别组织开行了观测“日全食海尔—波普彗星”旅游专列和往返哈尔滨—北京“北大荒知青回访号”旅游专列。1999年,黑龙江省旅游部门把′99世博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与′99生态环境游“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两个主题密切结合起来,推出了昆明一日游、高原奇观生态游(昆明—大理—丽江—迪庆)和热带雨林生态游等3条颇具吸引力的旅游线路,极大地激发了省内居民出省旅游的热情,使去往外省区旅游人数大幅攀升。
  2001年春节期间,哈尔滨铁道国际旅行社根据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变化适时推出了哈尔滨—广州—深圳—珠海—海南、哈尔滨—广州—深圳—珠海—海南—桂林、哈尔滨—深圳—昆明—海南等“纵横中国”旅游专列线路,大受省内旅游爱好者欢迎,报名参游者十分踊跃。2004年11月23日,哈尔滨铁道国际旅行社又与《生活报》联合推出“纵横中国生活报号”空调旅游专列,并分A线哈尔滨—湛江—海南—桂林、B线哈尔滨—广州—深圳—海南—北海—桂林、C线哈尔滨—昆明—大理—丽江—桂林3条线路运行。2005年哈尔滨铁道国际旅行社还分别与哈尔滨航空集团、哈尔滨报达国际旅行社联合组织开行哈尔滨—张家界—昆明—大理—丽江—黄果树旅游专列和哈尔滨—长沙—韶山—桂林—张家界红色之旅专列,组织省内近4000多游客瞻仰毛泽东主席故居,游览滴水洞和桂林、阳朔、世界自然双遗产的张家界风光等。
  伴随国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黑龙江省居民出游目的地不断延伸和扩展。1986~1995年,主要出游地为吉林、长春、沈阳、大连、北京、北戴河、天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青岛、济南、烟台、蓬莱、威海、崂山、泰安、曲阜、石家庄、郑州、洛阳、开封、武汉、西安、太原、广州、福州、深圳、厦门、武夷山、珠海等地。1996~2000年期间,扩展到三亚、成都、重庆、南京、桂林、昆明、长沙、韶山、贵阳、安顺、张家界、黄果树等地。2001年以后扩展到兰州、银川、宝鸡、包头、呼和浩特、嘉峪关、吐鲁番、敦煌、西宁、乌鲁木齐、拉萨等地。至2005年几乎遍及全国所有省(区、市)的重点旅游城市及著名景区(点)(表4—4)。

1986~2005年黑龙江省居民出省国内游主要旅游目的地一览表 表4—4

省市(区)

主要旅游地

主要游览景区(点)

北京

北京市及周边

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世界公园、中华民族园、颐和园、圆明园遗址、雍和宫、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十三陵、亚运村、中国国家博物馆

上海

上海市及周边

上海南京路、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一大会址、宋庆龄故居、黄浦夜游、自然博物馆

天津

天津市及周边

古文化街、大沽炮台、盘山风景名胜区、南市食品街

重庆

重庆及周边

重庆卧佛、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烈士陵园(中美合作所旧址)、曾家岩50号、三峡、小三峡

吉林

长春、吉林、延吉

长春伪满洲皇宫博物院、长春电影制片厂、南湖公园,吉林松花湖、长白山景区、天池

辽宁

沈阳、大连、旅顺、锦州、本溪、丹东、兴城

沈阳故宫、沈阳植物园、北陵、东陵,大连圣亚海洋世界、老虎潍乐园、棒棰岛、金石滩,丹东抗美援朝革命烈士纪念馆、鸭绿江、凤凰山风景区,旅顺监狱旧址,兴城海滨风景区、菊花岛

河北

石家庄、承德市、北戴河、南戴河、山海关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天柱山风景区、承德避暑山庄,北戴河海滨、昌黎黄金海岸、山海关、老山头

山东

济南、曲阜、青岛、泰安、泰山、烟台、威海、蓬莱

济南千佛山、大明湖、突趵泉,曲阜明古城(孔府、孔庙、孔林),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崂山九水风景区,烟台芝罘岛、威海刘公岛,蓬莱水城、蓬莱阁旅游区

山西

太原、平遥、恒山、五台山

平遥古城、平遥中国第一票号,恒山悬空寺、五台山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包头、海拉尔、锡林浩特

呼和浩特昭君寺、库布齐沙漠(响沙之谜)、成吉思汗陵、呼伦贝尔草原、赤峰达里诺尔湖、满洲里国门、戛仙洞、鄂伦春民族博物馆

安徽

黄山、歙县、九华山、天柱山

黄山风景区、黄山屯溪老街、歙县古城、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天柱山风景区

江苏

南京、苏州、周庄、扬州、无锡

南京明孝陵、南京中山陵风景区、南京长江大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苏州拙政园、苏州寒山寺、苏州周庄古镇景区,扬州瘦西湖,无锡太湖风光、中国“好莱坞”、鼋头渚

浙江

杭州、湛江、宁波、千岛湖、绍兴、温州、舟山

杭州西湖、虎跑泉、六和塔、灵山风景区、钱塘江观潮、九溪十八涧,千岛湖富春江、大慈岩、灵栖洞天,绍兴东湖、鲁迅故居,温州市雁荡山风景名胜区、舟山市普陀山

湖南

长沙、韶山、张家界、衡山

长沙桔子洲、马王堆汉墓,滴水洞,韶山毛泽东故居、刘省奇故居,张家界武陵源旅游区、张家界黄狮寨、金鞭溪、天子山、黄龙洞、南岳衡山旅游区

湖北

武汉、宜昌、十堰、神农架、武当山

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公园,武昌东湖、宜昌市三峡大坝旅游区、大神农架、燕子洞、大九湖、武当山

河南

郑州、洛阳、开封、嵩山、焦作

邙山黄河游览区、黄河展览馆,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白马寺,开封相国寺、包公祠、龙亭、宋都一条街,嵩山少林景区、中岳庙,鸡公山风景区、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海南

海口、三亚、

海口琼台书院、苏公祠、海瑞墓,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三亚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三亚大东海俗场、天涯海角、鹿回头公园、亚龙湾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阳朔、北海、

桂林七星公园、独秀山、象鼻山、叠彩山、伏波山、漓江景区,北海银滩、北部湾

江西

南昌、九江、庐山、井冈山

南昌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滕王阁、象山鹭岛,九江锦绣、鄱阳湖,庐山风景名胜区,井冈山风景旅游区、龙潭瀑布群、笔架山

福建

福州、厦门、武夷山

福州西湖、鼓山,厦门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厦门日光岩、郑成功纪念馆、陈嘉庚故居、鳌园、集美学村、南普陀寺,武夷山景区、九曲溪竹筏漂流、水帘洞

广东

广州、肇庆、深圳、珠海

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白云山、中山纪念堂、怀圣寺和光塔、黄埔军校旧址,肇庆七星岩、星湖山水,深圳世界之窗、中华民俗文化村、中英街,珠海圆明新园、淇澳岛

陕西

西安、华山、延安、华山

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半坡遗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景区,延安革命旧址、宝塔山、黄帝陵景区,壶口瀑布

甘肃

兰州、天水、酒泉、敦煌、平凉

兰州白塔山公园、刘家峡电站,天水麦积山风景区、仙人崖,酒泉钟鼓楼、嘉峪关文物景区,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阳关及玉门关、鸣沙山、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贺兰山

银川西夏王陵、一百零八塔,贺兰山岩画、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中卫市沙坡头旅游区

青海

西宁

西宁东关清真寺、塔尔寺,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青藏公路、青海湖景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天山、吐鲁番

乌鲁木齐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天鹅湖,吐鲁番交河故城、葡萄沟风景区

四川

成都、都江堰、九寨沟、黄龙、乐山、峨眉山

成都老成文殊院、杜甫草堂、武侯祠,成都青城山、都江堰、九寨沟旅游区,黄龙雪宝顶、石灰华的奇迹,乐山大佛、峨眉山风景区

贵州

贵阳、安顺、遵义

贵阳青岩古镇,安顺龙宫景区、安顺黄果树瀑布、遵义会议会址、镇远古镇

云南

昆明、石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

昆明石林风景区、滇池、西山龙门、西山公园、世博园、黑龙潭公园、九乡风景区、阿庐古洞,大理苍山洱海、喜洲白族民居、丽江古城、木府大院、玉龙雪山景区,香格里拉纳帕海、噶丹松赞林寺、碧塔海、白水台、梅里雪山,西双版纳民族风情园、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橄榄坝、野象谷,

西藏

拉萨、林芝

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羊八井、林芝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鲁郎林第



  (二)东北、华北近程市场
  黑龙江省旅游部门在扩大省内的国内旅游客源同时,还着重借助地缘便利加强同东北、华北地区客源地同行的密切协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本省的国内游客源市场。
  1989年7月25~27日,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旅游局局长在长春共同举办旅游新线路发布会,联合进行市场开发与新线路的促销工作。1991年5月5日,在本省牡丹江市召开东北三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三省一区”旅游协作会议,共同商定利用“三省一区”的旅游资源和地缘的优势,通过资源互补,财力、物力、人力的互助,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共同推出了东北三大节庆(哈尔滨冰雪节、吉林雾凇节、沈阳灯节)冰雪旅游线路。在建立东北三省一区联合开发旅游客源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为培育国内旅游大市场,1995~2000年黑龙江省连续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辽宁、吉林等十省(区、市)协作,分别在北京、天津、太原和石家庄市举办了“首届全国商品工作会暨95中国旅游商品购物节”“′96天津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东北十省(区、市)国内旅游交易会”“′99北方旅游交易会”“2000年中国北方10省(区、市)旅游交易会”等,充分发挥北方协作区域的整体优势,进行近程旅游市场的开发促销。之后,哈尔滨与长春、沈阳、大连市实施“3+1”城市“强强”联合,于2001年8月15~16日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哈尔滨)冰雪旅游交易会,达成互换228万人次游客的意向协议。
  2005年8月26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和鞍山等五个东北城市又在大连市举办东北“4+1”城市无障碍旅游合作会议,共同签署了《东北“4+1”城市无障碍旅游区框架协议》。协议内容包括:5个城市将逐步取消相互间的导游地陪制、旅游车辆限制等壁垒,打破区域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制度障碍、规划障碍,实现旅游质量异地投诉;通过规划共绘、产业共兴、环境共保,实现各地旅游规划、资源、交通、产业、信息、结算一体化;统一整合“冰城”哈尔滨、“汽车城”长春、“盛京”沈阳、“海滨”大连、“钢都”鞍山的有效旅游资源,联合发挥旅游区域优势,共同打造东北旅游“黄金带”;彼此给旅游团队以“市民待遇”,约定3年左右时间实施彼此旅行社异地开办分社,五市旅游车辆可出入彼此市区、景区;建立旅游投诉处理协调工作机制,做到无障碍区域内发生的异地旅游投诉在问题发生地得以及时有效解决,或迅速转回原地处理等。同年11月15日,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协会联合成立自助旅游联盟,致使游人在四地自助旅游时,将享受到与团队旅游者相同的待遇。这些举措,为培育和发展黑龙江省旅游的东北、华北地区客源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东南沿海、中西部地区远程市场
  为使黑龙江省的国内旅游客源地向东南沿海、中西部地区延伸和扩展,1988年1月8日,黑龙江省旅游局在哈尔滨天鹅饭店举办冰雪节联谊会,与受邀前来参会的上海、广东等东南沿海省市旅游局的同行,就合作开发来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客源的事宜进行了商讨和谋划。从此黑龙江省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开始逐渐向东南沿海、中西部地区扩展。
  1995年12月,王宗璋副省长在海口参加1995年国内旅游会议后即赴云南省考察旅游工作,谋划开拓西南旅游客源市场之策。之后,省旅游部门实施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延伸,采取先城镇、后农村,立足中等收入阶层、兼顾富裕阶层的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策略。1996年,省旅游局与海南省招商团商洽了横向联合、旅游合作事宜。1999年3月,省委书记徐有芳、省长田凤山与省旅游局局长宁士敏同赴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联合招商,重点推介夏季避暑旅游、冬季冰雪旅游与边境旅游、产业文化旅游、金源故都旅游等优势资源和产品。此外省内数十家旅行社在海南、广州、重庆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和品牌产品代理机构,常年营销赴黑龙江省旅游线路近20条,实施长期旅游市场开发和客源招徕。
  2000年4月5~9日,全省组团参加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洽谈会,推介了一批旅游招商项目。同年冬季,又组织黑龙江“白雪公主”旅游大篷车赴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五省(区、市)进行冰雪旅游宣传促销,在各省(区、市)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新闻媒体的协助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产品说明会、散发宣传品等活动,向当地民众系统宣传推介了黑龙江省的独特冰雪风光及冰雪旅游系列产品和精品线路,突出展示了“黑龙江省一中国冰雪旅游胜地”的形象。此次大篷车宣传促销活动,历时22天、行程6000多公里,在途经各地均产生了轰动效应,为开拓上述地区的旅游客源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1年11月中下旬,省旅游局、旅游协会和哈尔滨铁路局的领导及有关企业的经理组成促销团,相继赴上海、广州、北京等地举办黑龙江“激情滑雪游”铁路专列旅游产品说明会,开展促销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当地旅游主管部门、铁路部门、旅游界和新闻界的热情支持和响应,相关部门领导、旅行社经理以及《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国铁道报》《中国企业报》等各大报刊和当地有影响的新闻媒体记者计100余人出席了产品说明会。促销团向他们全面介绍了黑龙江省冰雪资源、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亚布力滑雪中心和龙珠二龙山滑雪场的规模、档次、接待设施、服务质量等情况;“激情滑雪游”专列(车厢)由客源地开行的接待行程、活动安排、标准、价格等,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表示将尽全力作好当地的宣传、组织和招徕工作,使更多的人参加黑龙江“激情滑雪游”活动。此次促销活动,为进一步拓展国内滑雪旅游客源市场,扩大黑龙江—21世纪中国滑雪旅游胜地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在持续扩展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过程中,省旅游管理部门和旅行社还面向国内各客源市场持续开发推出了冰灯雪雕艺术观赏、滑雪、森林漫步、湖泊避暑、动物(水禽)狩猎、湿地观鸟、中俄界江风光、火山地质地貌、中国北极风光、城市风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少数民族风情等众多特色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展现了黑龙江省自然、神奇、瑰丽的旅游酷省形象,不断扩大了在国内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旅游者纷纭踏至。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黑龙江省已发展成为了国内旅游市场中冰雪旅游和避暑度假旅游的胜地。
  随着黑龙江省旅游业的提升和国内客源市场的扩展,在黑龙江省域旅游的国内游客人数也呈现出持续大幅增长的态势,由1991年(黑龙江省国内旅游统计起始年)的401万人次到2005年的4465.5万人次,前后增长了11倍多(表4—5)。

1991~2005年黑龙江省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年表 表4—5

单位:万人次

年份

人数

1991

401

1992

450

1993

711

1994

1009

1995

1500

1996

1850

1997

2050

1998

2220

1999

2445

2000

2712

2001

3000.14

2002

3350

2003

3590

2004

4002

2005

4465.5



  在黑龙江省域旅游的国内游客,除本省的居民外,还涵盖了国内其他所有省(区、市)的游人。据2004年调查统计资料,当年黑龙江省接待的4002万人次国内旅游者的地区构成中,各省(区、市)游人数占比分别为:黑龙江省44.2%、辽宁省10%、吉林省5.6%、广东省4.6%、山东省4.1%、北京市3.9%、河北省3.2%、江苏省2.3%、河南省2.3%、浙江省2.2%、上海市2.0%、湖南省2.0%、四川省1.5%、湖北省1.4%、山西省1.3%、福建省1.3%、天津市1.1%、江西省1.1%、海南省1.1%、云南省1.0%、安徽省0.8%、陕西省0.7%、内蒙古自治区0.6%、广西壮族自治区0.5%、贵州省0.5%、甘肃省0.2%、重庆市0.1%、西藏自治区0.1%、青海省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1%、宁夏回族自治区0.1%。

  四、出国(境)游市场

  1986年前,黑龙江省公民出国(境)旅游的目的地基本上是韩国、日本等几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
  1988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黑河市与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开通一日游。9月24日双方按照“国内付款、不动外汇、对等服务、年终结算”的协议实施相互交换旅游团,由此拉开了黑龙江省出境赴苏联旅游的序幕。当年黑龙江省即有8000人过境赴苏旅游。1990年3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黑龙江省与苏联开展对等自费旅游团的业务后,黑龙江省继组织首批自费旅游团一行33人赴苏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比罗比詹、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旅游后,又连续组织了多批自费旅游团分别赴苏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比罗比詹—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伊尔库茨克—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等地旅游,全年共组织赴苏旅游人数达18000人次。1991年以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前苏联)的边境旅游口岸陆续增多,旅游线路逐渐向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一些城市延伸,国内其他省(区、市)的经贸人员和公民也被允许通过黑龙江省边境口岸出境赴俄罗斯(前苏联)进行商旅活动,使黑龙江省出境到俄罗斯(前苏联)旅游人数有了迅猛增长,1991年达58444人次,2004年增至15万人次,俄罗斯(前苏联)也成为了黑龙江省出国(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1991年5月,中国旅行社哈尔滨分社组织省内公民自费经香港赴东南亚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三国旅游。之后,随着世界各国陆续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开放、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不断增多,黑龙江省公民出国(境)旅游的目的地也随之增加。至2005年,省内公民出国(境)旅游目的地已扩展到了世界各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的国家(地区)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柬埔寨、菲律宾、印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芬兰、瑞典、丹麦、挪威、梵蒂冈、列支敦士登、奥地利、马耳他、土耳其、埃及、以色列、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40余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游览地多为这些国家(地区)的著名景区(点)、首都(府)所在地主要城市(表4—6)。

1986~2005年黑龙江省公民出境游主要目的地一览表 表4—6

国家(地区)

主要目的地

新加坡

新加坡

马来西亚

吉隆坡、马六甲、槟城(乔治市)

泰国

曼谷、呵叻

日本

札幌、东京、石川、富山、山犁、崎玉、新潟、山形、岩手、北海道、爱知、岐阜、京都、大阪、罔山、福岗、名古屋

韩国

首尔(汉城)、釜山、仁川

朝鲜

平壤、济州岛、新义州

蒙古

乌兰巴托、达尔汗

柬埔寨

金边、磅逊、暹粒

菲律宾

马尼拉、奎松城、宿务、达沃

印度

新德里、德里、加尔各答、孟买、马德拉斯

马尔代夫

马累

斯里兰

卡伦多

俄罗斯

莫斯科、圣彼得堡(列宁格勒)、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格罗捷阔沃、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格罗兹尼、共青城、下列宁斯阔耶、格城、克拉斯诺亚斯克、季夫诺戈斯克、比罗比詹、雅库茨克、乌苏里斯克、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乌里扬诺夫斯克

乌克兰

基辅

白俄罗斯

明斯克

意大利

罗马、米兰、那波利、威尼斯、佛罗伦萨、都灵

法国

巴黎、里昂、波尔多、凡尔赛

德国

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科隆、波恩、汉堡

英国

伦敦、爱丁堡、格拉斯哥

荷兰

阿姆斯特丹、海牙

比利时

布鲁塞尔

卢森堡

卢森堡

瑞士

伯尔尼、日内瓦、苏黎世

芬兰

佛罗伦萨、罗瓦涅米

瑞典

斯德哥尔摩、哥德堡

丹麦

哥本哈根

挪威

奥斯陆

梵蒂冈

梵蒂冈

列支敦士登

瓦杜兹

奥地利

维也纳

马耳他

瓦兰特

土耳其

安卡拉

埃及

开罗、亚历山大

南非

比勒陀利亚、开普敦、约翰内斯堡

澳大利亚

堪培拉、墨尔本、悉尼、珀斯

新西兰

惠灵顿、奥兰克

美国

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休斯敦、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夏威夷、纽约、西雅图、爱德蒙顿

加拿大

渥太华、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

中国香港

香港(浅水湾、海洋公园、维多利亚港、天坛大佛、香港岛)

中国澳门

澳门(大三巴牌坊、妈阁庙、普济禅院)

中国台湾省

台北、台南、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