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岗位职务培训

第一节 岗位职务培训


  一、培训机构

  1988年6月26日,经省政府批准省旅游局成立了专门培训机构——黑龙江省旅游培训中心。1992年该培训中心和省旅游局教育培训处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对内称教育培训处,对外叫黑龙江省旅游培训中心。此间利用哈尔滨市第137中学教室和天鹅饭店有关场所开展培训。
  1990年初,为了建设省旅游培训中心教学基地,省政府拨款50万元,国家旅游局拨款50万元,省旅游局筹集130万元,共230万元。此工程于1990年12月23日破土动工,1992年4月竣工。新建成的省旅游培训中心位于哈尔滨市中山路95号—1号,总面积为3205m²。教学楼内设有大小教室、办公室、微机室、资料室、图书阅览室,实习客房39套(间)、实习餐厅3个。1992年7月2日正式开业,省政府副省长戴漠安,省旅游培训中心(亦称旅游学校)名誉校长、香港著名人士陈香桃女士参加了开业庆典,陈香桃女士在典礼上致辞并捐款5万港元助学。
  省旅游培训中心是省编委确定的自收自支的正处级事业单位,领导职数3人,下设培训部、办公室、客房部、餐饮部等部门,总编制为35人。它的成立,标志着全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走上了规范的轨道。省旅游培训中心以提高全省旅游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培养各级各类旅游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宗旨,其主要职能:一是对各级各类管理干部进行岗位职务培训;二是对全省旅游系统技术工人进行等级、晋级培训;三是对翻译导游等专业人员进行适应性、专业性培训;四是为各市(地)大中型旅游企业和旅游职业学校培养师资。此外还担负旅游科研中心和信息中心的任务。


香港著名人士陈香桃(前二排左五)省旅游局局长张庆和(前二排左六)参加
旅游培训中心落成典礼

  1990年代初期,佳木斯市旅游局设立了培训科,牡丹江市旅游局成立了旅游学校,相继组织开展了旅游培训工作。
  1994年2月,省旅游局以每年200万元的租约将省旅游培训中心租赁给黑龙江省国际旅行社经营。因决策失误、体制不顺,省旅游培训中心未能发挥其培训作用。1997年7月1日省旅游局重新收回省旅游培训中心,使其恢复了对全省旅游岗位资格培训的功能。
  2000年初,省政府投入旅游发展基金500万元,用于扩建省旅游培训中心。扩建后,增加了多功能教室、语音室、实习客房1702平方米,添置了大批教学设备,成为省内唯一具有现代培训教学功能的旅游教育培训基地。2001年,为了培训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经省教委批准,省旅游培训中心成立了黑龙江省旅游专修学院,内设教务处、办公室、保卫处、招生就业工作处。并与北京大学联合办学,开办了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培训班,同时还和佳木斯、齐齐哈尔、大庆等地联合办学,分别在三地成立了黑龙江省旅游专修学院分院。这些举措,促进了省旅游培训中心办学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以及教学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也为培养旅游业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996年后,省内一些市旅游局陆续建立了旅游培训机构。1997年,齐齐哈尔市旅游局建立了旅游培训中心;1998年,鸡西、哈尔滨、大庆、黑河、鹤岗等市旅游局建立了旅游培训中心;1999年,牡丹江市旅游局建立了旅游培训中心;2000年,伊春市旅游局建立了旅游培训中心等。这些市旅游培训中心的建立,不仅扩大了全省旅游培训工作的队伍、增强了全省旅游培训的力量,而且使全省旅游培训机构基本形成了网络,扩大了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覆盖面,为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全省旅游培训工作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培训的对象和内容不够宽泛,大多局限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职务资格培训,尤其是旅行社经理和导游人员资格培训;二是各市旅游培训机构建立的时间短,大部分是在1997年以后建立的,而且尚有几个市(地)旅游局还未建立旅游培训机构,全省旅游系统培训体制尚未健全;三是缺少固定的培训基地。全省只有省旅游培训中心、牡丹江市旅游培训中心有独立的培训基地,其他皆为临时租用培训场所,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保障;四是缺少胜任培训教学的师资力量。全省131名旅游培训教师中只有28人具有高级职称,仅占总数的21.4%,而兼职教师占一半以上。全省除省旅游培训中心具备相当数量的基本上能够胜任教学的师资力量外,其他各地旅游培训中心都普遍缺乏具有相当理论水平和一定旅游实践经验的师资,他们在开班施训时除聘请省旅游培训中心的部分专业教师外,大多数课程是由非旅游专业的老师任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培训的质量水平等。


黑龙江省旅游培训中心教学楼

  二、组织管理

  (一)全省旅游行业的岗位职务培训工作,由省旅游局统一领导,实行三级管理,分工负责。省旅游局主要负责制定全行业在职人员的总体培训规划,组织培训的交流和评估,指导和检查各市(地)旅游部门培训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同时负责各市(地)旅游局长和主要旅游企事业单位经理的培训工作;各市(地)旅游局主要负责制定本地区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本地区中层管理干部和技术业务骨干的培训;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全员培训。具体实施由各级旅游培训机构组织进行。
  (二)各市(地)旅游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地区旅游行业岗位职务标准,岗位职务标准包括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文化水平、技术业务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等内容。
  (三)建立考试认证制度。各级培训机构对培训对象严格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由省旅游局统一印制下发合格证书。
  (四)建立“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旅游行业的各级管理干部和各类从业人员逐步做到先培训、后任职、再上岗。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一般不许上岗、任职。职工走上新岗位或转换岗位,要根据不同岗位提出的不同要求,进行新人岗位的培训。对参加培训的干部、职工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其工资福利和其他待遇视同在工作岗位上一样对待。
  (五)建立岗位职务培训目标责任制。岗位职务培训工作列入旅游企事业经理和行政负责人的任期目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选先进单位的条件之一。培训的成绩和表现情况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对开展岗位职务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旅游主管部门给予奖励和表彰。
  (六)落实培训经费。各旅游经营单位除按国家规定的按工资总额的1.5%提取培训经费外,不足部分可在企业利润留成、包干结余、税后留利中支付。有的还可以在项目资金中开支,新建企业要同时规划成人教育基础设施,并列入基本建设投资项目。

  三、培训途径

  (一)省旅游系统培训
  全省旅游行业的岗位职务培训工作,主要是由省旅游系统各培训机构担负并具体组织实施。从1988年起至1993年,全省旅游培训部门在师资、培训场地、教学设备严重缺乏的情况下,积极努力举办了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翻译、导游、领队、中高级服务员及高级烹饪技术人员等各种培训班近30期,近3000人接受了培训。
  1994年2月省旅游培训中心被黑龙江省国际旅行社租赁经营后,其岗位职务培训工作停止。1997初,省旅游局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旅游岗位资格培训问题。会议提出: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工作中最大的不适应是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素质的不适应。”要恢复旅游业上岗培训制度,在职人员要按岗位要求,严格按培训计划进行培训;省及各市地要制定旅游培训规划,确定培训目标,尽快提高师资及培训质量,并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终止黑龙江省国际旅行社对省旅游培训中心的租赁,恢复省旅游局对省旅游培训中心的直接管理。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培训机构的增多,广大旅游行业职工参加岗位职务资格培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到1999年末,旅游岗位资格培训工作已有较大的发展,共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万多人次,发放证书1800多个,为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0年后,岗位职务资格培训呈蓬勃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一是参加培训人员范围扩大了。过去参训者主要是旅行社和饭店的领导,特别是在职的翻译和导游员。现在参加培训的有星级饭店总经理、部门经理、客房服务员、酒吧调酒员、厨师,旅行社的总经理、部门经理、出国领队、导游员,以及景区(点)管理人员、滑雪场管理员、教练员和旅游行业的保安人员、财务人员、教师等。此外,部分机关人员、待业人员、大专院校的学生也纷纷参加培训;二是各市(地)旅游管理部门开展岗位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过去只限于省旅游培训中心独家培训,如今13个市(地)中除个别地区外都独立开展了旅游岗位职务资格培训,培训量占全省一半以上。2001年,省旅游局为进一步提高旅游培训教学水平,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培训系列教材《政策与法规》《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黑龙江省导游基础知识》《考试指南》等一批培训教材,为规范全省旅游培训教学,提高培训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仅2002年一年,全省共举办旅行社、涉外旅游饭店、导游员等各类培训班161期,培训学员13472人,发放各种证书4935本,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2005年又举办各种经理班5个,培训经理人员386人;举办导游员及导游晋级班39个,培训人员达到8270人,为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境外考察进修
  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全省旅游系统培训机构的功能作用、不断扩大旅游岗位职务培训规模的同时,省旅游管理部门还乘改革开放之机,多次组派旅游企业的各类骨干人员到境外考察进修,使其拓展视野、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技能。
  1988年8月,派出中国国际旅行社哈尔滨分社业务部副经理苑贵喜、外联部业务代表裴树才赴日本,在日中国际旅行社进行了3个月的国际旅行社业务研修。
  1990年11月19日至1991年5月19日,省旅游局培训处长王子斌带领省内旅游涉外饭店业的22名酒吧、餐厅优秀服务员和厨师,赴香港美丽华大酒店进行了6个月的学习培训,对提高全省餐旅服务水平起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2000年,组织省内30名旅游涉外星级饭店总经理赴世界著名酒店管理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进修,学习国际旅游星级饭店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并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从而为全省旅游涉外饭店业培养了一批高级管理人才。
  2002年,组织参加“黑龙江·国际滑雪论坛”的20多名省内滑雪场管理人员赴欧洲进行滑雪场实地考察,为全省初兴的滑雪产业培训了急需人才和骨干力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