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专业学历教育 黑龙江省的旅游专业学历教育始于1985年。当年黑龙江商学院将原来的公共饮食系改为旅游烹饪系,设立烹饪专业并招生23人。其教学宗旨是培训中等职业学校师资,为社会在职人员提供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是省内第一个设立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开创了全省高等院校实行旅游专业学历教育的历史。
1986年9月,省旅游局和哈尔滨市教育委员会商定,将哈尔滨市第八职业高中改为哈尔滨市旅游职业学校。学校地址在香坊区香坊大街156号,面积为1500平方米,设置酒店服务和烹饪两个专业,教职员工46人,在校生200多人,齐智文任校长。这是省内第一家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办学的中等职业旅游学校,尽管当时学校所设专业较少,体制不够完备,专业师资不足,但它却开创了全省中等旅游学历教育的历史。
1989年,经商业部批准,黑龙江商学院开始招收餐旅企业管理专业(烹饪营养方向)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餐旅企业管理人才。从当年起每年招收此专业本科生35~71人之间。
1993年,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黑龙江省商学院将餐旅企业管理、旅游经济、旅游外语及旅游烹饪等专业统一整合为旅游管理专业,从而拓宽了旅游专业口径。当年首期招收的食品科学烹饪方向硕士研究生,于1996年4月毕业时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为此播发消息,称此举填补了中国烹饪高层次教育的空白。
1994~1996年,省内又有一些大学、学院陆续设立了各类旅游系科和专业。黑龙江大学将历史系改为历史旅游系,哈尔滨师范学院将历史系改为旅游英语系,东北林业大学在动物系中设立了森林旅游专业,哈尔滨大学设立了旅游管理系,黑龙江建工学院在科社系设立了旅游专业等。各高等院校从研究旅游业的特点入手,以旅游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为基础,对旅游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使旅游教育迅速发展。
1996年6月,省旅游局召开了专题研究支持和深化旅游专业学历教育工作会议,并采取措施积极协调省、市计划、教育、人事等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大、中专旅游院校及有关院校所设立旅游专业教育的扶持和指导工作,进一步促进了全省旅游专业学历教育的发展。
1998年,黑龙江商学院将旅游管理专业确定为重点发展专业,加大了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力度。同时,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还将旅游管理专业确定为第三产业人才和师资培训基地,为全省形成旅游学历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同时并举的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1999年,国家教委确定黑龙江商学院旅游烹饪系为全国旅游职业教育师资重点建设基地,使其成为全国唯一的培养烹饪专业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单位,旅游人才培养层次也随之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0年1月,省旅游局和黑龙江大学联合创办了公办旅游学校——黑龙江旅游学院。学院实行了全新的管理体制,由省旅游局局长、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副局长、人事教育处处长、培训中心主任和黑龙江大学分管领导、3名学者共同组成了院务委员会,进行全面管理。这是全省第一个由著名大学和旅游管理部门联合创办的旅游大学,为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1年,黑龙江商学院与黑龙江财政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原旅游烹饪系升格为旅游烹饪学院。该院旅游管理专业很快成功申报为硕士点,旅游学历教育跃上了更高层次。同年末,黑龙江省旅游专修学院成立,实行在职自考,当年招生200多人,为广大旅游职工在职提高学历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2年,黑龙江省食品学校、黑龙江省服务学校、黑龙江省二轻局职工大学三所学校合并,成立了黑龙江省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它是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全省唯一的公办旅游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该院设有旅游管理、现代酒店管理、旅游与涉外英语等各种专业,拥有模拟实训室、数字模拟仿真教学系统等40个,酒店、旅行社等教学实践基地100多个,在校生达4000多人。在此前后,旅游学历教育院校的数量也明显增多,体制不断完善。全省各市(地)的一些大学如佳木斯大学、牡丹江大学、鸡西大学等纷纷设立旅游系科,开展旅游学历教育;民办旅游院校不断涌现,哈尔滨旅游学院、黑龙江国际商务旅游学院、中加旅游学校等先后建立起来,东方大学旅游系、华夏学院旅游英语系相继设立;同时,中等旅游职业学校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全省基本上形成了旅游学历教育网络。
2004年,全省旅游学历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体制已经日臻完善,实现了普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双轨”同时运行;在教育层次上,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的多层次结构。特别重要的是,这些旅游专业院校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紧紧把握时代需要与行业发展脉搏,对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探索,使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逐步在创新改革中走向成熟。至2005年末,全省已有旅游高等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16所,中等旅游学校及开设旅游专业的其他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技校20所,在校生总数已达1.2万多人。其中,高等旅游院校旅游管理及旅游外语专业专科、本科、硕士生近7000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服务管理、烹饪等专业的学生5000多人。这些院校每年可为黑龙江省和其他省市输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1600多人、具有中专学历的毕业生2100多人。不仅为旅游行业增添了新鲜血液,而且为持续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管理和专业服务水平提供了人才保障。
 |
黑龙江省旅游培训中心教研室 |
2005年12月,黑龙江省旅游局提出发展旅游教育,实施人才兴旅的战略。其重点是:1.依托现有旅游教育资源,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化办学;与国际旅游教育接轨,实行开放式办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建设培养旅游创新策划人才、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体系;建设旅游教育大省,构筑旅游人力资本优势,
黑龙江省旅游培训中心教研室提升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为建设旅游经济大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重点发展高等旅游职业教育。整合资源,巩固提高旅游学院(系)。要把现有的16所院系办成培养旅游业高中级管理人才、创新策划人才、高级技师和高级技能人才的基地。着眼于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引导有办学能力的院校、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到旅游职业教育。鼓励和扶助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引进优质旅游职业教育资源。3.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职业道德和基础理论知识教育。要根据旅游企业需求,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和学制的改革。要培养紧缺的旅游规划、市场开发、旅游项目策划与设计、旅游景区管理、度假酒店和游船管理、旅游娱乐管理、旅游资本运营等专业技术人才。4.搞好典型示范,办好旅游职业院校。要参照美国、加拿大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和瑞士洛桑“重基础、重实践、循序渐进”的模式,创办一所旅游饭店管理学院,建设模拟仿真教室,配备一流教学设施,培养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一流饭店管理人才。5.大力发展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在巩固和提高现有20所中等旅游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再增建10所,填补有关市地的空白,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初、中级技能人才。
 |
黑龙江省旅游培训中心部分培训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