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层单位
第二节 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用群、组等表示,是根据岩石体岩性或岩相特征进行划分,反映岩性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单位。
一、前新元古界
(一)麻山群
依据鸡西市西麻山的辉石单矿物氩——氩法同位素年龄值25.39亿年,将麻山群时代定为新太古代,并划分为西麻山组和余庆组。
1.西麻山组
主要分布于鸡西市西麻山至大同林场一带。主要岩性:与紫苏麻粒岩共生的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角闪透辉斜长变粒岩、透辉石榴岩等。
2.余庆组
主要分布于林口县余庆、西三阳、鸡西市龙山。主要岩性:下部为包括混合花岗岩的各种类型混合岩;中部为石墨片岩、石墨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上部为大理岩、片麻岩、变粒岩、麻粒岩夹混合花岗岩。
(二)兴东群
依据钐——钕、铀——铅同位素年龄将兴东群时代定为古元古代。并划分为大马河组、大盘道组和建堂组。
1.大马河组
主要分布于萝北县大马河、都鲁河、鸭蛋河流域。主要岩性:中、下部以变粒岩为主夹大理岩和少量片岩,上部为变粒岩和混合岩。
2.大盘道组
主要分布于林口县大盘道——小盘道——刁翎一带;鸡西市大同林场—红星沟;桦南县孟家岗——上腰台;双鸭山市羊鼻山——苗圃;宝清县金砂河、七星河;萝北县鸭蛋河流域。主要岩性:大理岩夹多层红柱二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或变粒岩,具多层含铁石英岩或磁铁矿。钐——钕同位素模式年龄值平均为18.53亿年。铀——铅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值17.77亿年。
3.建堂组
主要分布于林口县建堂、青山一带;桦南县大兴沟;萝北县四子山——大马河、奋斗——云山林场、连山岭-390高地一带。主要岩性:以各种混合岩为主,包括斑状、条带状、条纹状混合岩。
(三)兴华渡口群
依据钐——钕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值11.57亿年,将兴华渡口群时代定为古元古代,并划分为兴华组和兴安桥组。
1.兴华组
主要分布于呼玛县兴华渡口、余庆老沟、兴隆沟西北、二根河、达拉罕、老牛槽、新街基、韩家园子、闹达罕;塔河县、漠河县;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新林区。主要岩性: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片麻岩、片岩和混合岩。
2.兴安桥组
主要分布于呼玛县兴安桥、余庆老沟、新达拉罕以北、兴华渡口、新街基西。主要岩性:下部为片岩、片麻岩及黑云斜长变粒岩;中部以大理岩为主夹片麻岩、透辉岩及磁铁石英岩;上部为片岩、片麻岩和变粒岩。
(四)东风山群
将分布在汤原县与伊春市北沟的“兴东群”厘定为东风山群,时代为古元古代,并划分为亮子河组、桦皮沟组和红林组。
1.亮子河组
主要分布于汤原县亮子河铁矿等地。主要岩性:白云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大理岩。
2.桦皮沟组
主要分布于伊春市晨明西山、桦皮沟、大青山一带。主要岩性:白云石英片岩、电气石英岩、大理岩。
3.红林组
主要分布于伊春市红林、松林林场、新青采石场、新青以东及丽林——大贺——青林——金林一带。主要岩性:石英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变粒岩、浅粒岩、混合岩。
(五)风水沟河群
主要分布于嫩江县风水沟河流域、大麦海河上游西岸及库依河下游地区。主要岩性:各种变粒岩、片麻岩、片岩。时代置于新元古代。
必须指出,1992年《黑龙江省区域矿产总结》编著队郑万来在嫩江县大麦海河西山该群建组剖面的堇青石红柱石片(板)岩中发现二叠纪石燕化石,故其时代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新元古界一下寒武统
(一)黄松群
划分为杨木组、阎王殿组,时代为新元古代。
1.杨木组
主要分布于东宁县杨木、黄松、黑瞎子沟及穆棱市共和乡等地。主要岩性:含石榴二云钠长片岩、黑云斜长片岩及黑云斜长变粒岩、含二云二长变粒岩、含石榴二云石英片岩夹含石榴斜长角闪片岩、石英岩。
2.阎王殿组
主要分布于东宁县阎王殿山、黑瞎子沟及穆棱市共和等地。主要岩性:含石榴碳质绢云千枚岩、含碳质石榴云母千枚岩,夹变质砂岩、二云片岩及大理岩凸镜体。
(二)张广才岭群
以前划分的一面坡群并入其中。划分为正沟组、红光组、新兴组,时代为新元古代。
1.正沟组
主要分布于海林市东风林场正沟、正河身沟一带。主要岩性:片理化流纹岩、凝灰熔岩夹千枚岩、千枚状板岩、英安玢岩、堇青石片岩、绿帘黑云片岩。
2.红光组
主要分布于海林市新兴林场、红光经营所、西沟林场等地。主要岩性:片理化安山玄武质凝灰岩、绢云千枚岩、变质泥质粉砂质板岩,夹变质流纹质凝灰熔岩和绿帘阳起片岩。
3.新兴组
主要分布于海林市新兴林场、西南岔林场等地。主要岩性:千枚岩、泥质板岩、角岩化变质粉砂岩、角岩化泥质细砂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二云)片岩、石英岩及角岩化变质石英砂岩。在新兴林场片岩中发现微体古生物化石。
(三)马家街群
主要分布于桦南县马家街、萝北县刚本山等地。主要岩性:含红柱石碳质板岩、碳质千枚岩、十字(二云)白云片岩夹多层结晶灰岩、大理岩及斜长角闪片岩、石英片岩、长石石英砂岩。时代为新元古代。
(四)落马湖群
划分为铁帽山组、嘎拉山组、北宽河组,时代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
1.铁帽山组
主要分布于呼玛县落马湖地区。主要岩性:矽线(含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十字变粒岩、矽线(十字)二云片岩、矽线黑云(二云)变粒岩及大理岩。
2.嘎拉山组
主要分布于嫩江县嘎拉山林场及呼玛县新立屯、铁帽山农场、北宽河一带和五大连池市库伊河流域。主要岩性:含十字石、石榴石二云石英片岩、绢云片岩、二云片岩、变粒岩。铷——锶同位素年龄值为504百万年。
3.北宽河组
主要分布于呼玛县北宽河、铁帽山农场南山及嫩江县嘎拉山林场和五大连池市库伊河流域。主要岩性:绢云板岩、千枚岩、片理化凝灰砂岩、变质砂岩、含石榴微晶片岩、片理化中酸性火山岩等。产藻类化石。在呼玛县北宽河全岩铷——锶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值为501百万年、504百万年。
(五)倭勒根群
划分为吉祥沟组、大网子组,时代为震旦纪——早寒武世。
1.吉祥沟组
主要分布于呼玛县倭勒根河及新林区大乌苏河流域。主要岩性:二云石英片岩、千枚岩、板岩、微晶灰岩及含石墨灰岩、微晶片岩。产疑源类微体化石。铷一锶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值为582百万年。
2.大网子组
主要分布于呼玛县倭勒根河及新林区大乌苏河流域。主要岩性:片理化角斑岩、细碧岩、变中基(酸)性熔岩夹硅质页岩、板岩。钐——钕同位素模式年龄值为501百万年+14百万年。
三、寒武系
(一)兴隆群
包括高力沟组、洪胜沟组、三义沟组和焦布勒石河组,时代为早寒武世。
1.高力沟组
主要分布于呼玛县高力店——十四站一带。主要岩性:下部为千枚岩夹砂泥质灰岩和钙质砂岩;上部为石英砂岩、砂砾岩夹千枚岩。产微体化石。
2.洪胜沟组
主要分布于呼玛县高力店——十四站一带。主要岩性:中下部为条带状结晶灰岩与砂泥质灰岩互层夹绢云板岩、硅灰板岩;上部为粉砂质板岩。在灰岩中见虫迹化石,底部含磷块结核。
3.三义沟组
主要分布于呼玛县兴隆乡高力店——十四站一带。主要岩性:碳质绢云板岩、粉砂质绢云板岩、绿泥板岩,局部夹中细粒长石砂岩及凝灰质细砂粉砂岩。
4.焦布勒石河组
主要分布于呼玛县兴隆乡十四站一带。主要岩性:粉砂质板岩、碳质板岩、凝灰质板岩和酸性、中性凝灰岩及熔岩等。
(二)西林群
1.晨明组
主要分布于伊春市晨明、五星镇等地。主要岩性:沥青质白云质灰岩、沥青质灰岩夹页岩、粉砂岩及薄层灰岩。产藻灰结核和微体生物化石。时代为早寒武世。
2.老道庙沟组
主要分布于伊春市五星镇、晨明镇等地。主要岩性:紫灰色角岩化粉砂质板岩、硅质泥质板岩、浅色细砂岩等。时代为早寒武世。
3.铅山组
主要分布于伊春市、铁力市朗乡、通河县等地。主要岩性:白云岩、白云质结晶灰岩、结晶灰岩、条带状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泥质灰岩夹中酸性火山岩及板岩。时代为早寒武世。
4.五星镇组
主要分布于伊春市五星镇等地。主要岩性:灰色大理岩夹碳质板岩、粉砂质板岩、灰黑色大理岩、灰色大理岩夹砂质板岩、碳质板岩。产三叶虫:Kootenia sp.,Procriasp.,Inouyina sp.;腕足类:Oblus sp.,Lingulella sp.及软舌螺类、单板类等化石。时代为早寒武世。
(三)金银库组
主要分布在兴凯湖北岸密山市金银库地区。主要岩性:下部大理岩段为乳白色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碳质大理岩及透辉石大理岩等;上部砂板岩段为粉砂质千枚状板岩、粉砂质板岩等夹大理岩。时代为早寒武世。
四、奥陶系
(一)伊勒呼里山群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北部伊勒呼里山东段,包括库纳森河组、黄斑脊山组、大伊希康河组、南阳河组、安娘娘桥组,时代为奥陶纪。
1.库纳森河组
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北坡库纳森河下游。主要岩性:黄褐色、灰白色变质中粗粒——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砂岩、杂砂岩、凝灰砂岩和含砾酸性凝灰熔岩夹砾岩、粉砂岩和板岩。时代为早奥陶世。
2.黄斑脊山组
主要分布于伊勒呼里山东段。主要岩性:以深灰色、黄褐色变质粉砂岩、板岩为主,偶夹片理化酸性凝灰岩。产腕足类、海林檎、腹足类等化石。时代为早奥陶世。
3.大伊希康河组
主要分布于伊勒呼里山南、北坡。主要岩性:灰黑色、灰绿色细粒长石砂岩、石英砂岩;灰白色、深灰色中——粗粒含砾凝灰砂岩、含砾杂砂岩、石英砂岩,局部夹粉砂岩或板岩。时代为早——中奥陶世。
4.南阳河组
主要分布于伊勒呼里山主峰——呼玛县十五站一带。主要岩性:青灰色、黄灰色含粉砂板岩、片理化粉砂岩、板岩。时代为中奥陶世。
5.安娘娘桥组
主要分布于伊勒呼里山主峰——呼玛县十五站、安娘娘桥一带。主要岩性:下部砂砾岩段为灰黄绿色砾岩、砂砾岩、砂岩;上部板岩段为粉砂质板岩夹细砂、粉砂岩或薄层灰岩。产腕足类、三叶虫、介形虫、掘足类等化石。时代为晚奥陶世。
(二)尚志群
包括宝泉组、小金沟组、大青组,时代为早——中奥陶世。
1.宝泉组
主要分布于伊春市汤旺河流域、木兰县、尚志市、鹤岗市东风铁矿等地。主要岩性:灰绿色流纹质凝灰熔岩、凝灰岩夹黑色板岩、碳质板岩,底部为石英岩、石英砾岩及片理化酸性熔岩、石英角斑岩。时代为早——中奥陶世。
2.小金沟组
主要分布于尚志市小金沟、宾县、通河县、铁力市及汤旺河两岸。主要岩性:下部为灰紫色、灰白色条带状钙质细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大理岩;中部为灰白色中粗粒含砾混合砂岩;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细砂粉砂岩夹中酸性熔岩。产腕足类化石:Glyptomena cf.trippi,Hesperorthis cf.sinica,Dolerorthis sp.,Orthamboniteasp. Paurorthis?sp.,Vellamo trentonensis,Oepikina sp.。时代为中奥陶世。
3.大青组
主要分布于尚志市小金沟、延寿县、伊春市等地。主要岩性:灰绿色、灰紫色安山岩、英安岩,夹变质粉砂岩。时代为中奥陶世。
(三)铜山组
主要分布在嫩江上游以东。主要岩性:灰黑色微层状板岩与黄色杂砂质砂砾岩、中粗粒杂砂质长石砂岩、黄白色流纹质凝灰砾岩、凝灰熔岩等。产笔石、腕足类、三叶虫等化石。时代为早——中奥陶世。
(四)多宝山组
主要分布于嫩江县多宝山、黑河市罕达气等地。主要岩性:灰绿色英安岩、安山质熔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及沉凝灰岩等,产腕足类、三叶虫等化石。钐——钕同位素模式年龄为332百万年±36百万年。时代为中奥陶世。
(五)裸河组
主要分布于嫩江县多宝山、黑河市罕达气、呼玛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以凝灰砂岩、长石砂岩及杂色含铁杂砂岩为主夹含凝灰质生物灰岩、砂砾岩;上部为钙质细砂粉砂岩、黄褐色硅化砂岩、灰绿色凝灰细砂岩、黄绿色粉砂质板岩。产腕足类、三叶虫等化石。时代为晚奥陶世。
(六)爱辉组
主要分布于嫩江县卧都河南、裸河两岸至黑河市纳金口子一带。主要岩性:下部为黄绿色、褐黄色变质粉砂岩与黑色板岩互层;上部为灰黑色板岩与黄白色粉砂岩互层。产笔石。时代为晚奥陶世。
五、志留系
(一)黄花沟组
主要分布于裸河流域和黑河市罕达气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为灰黄绿色、灰黑色板岩夹黄色板岩;中部为灰绿色、黄绿色细砂粉砂岩与板岩互层;上部为灰绿色、黄绿色粉砂质板岩夹粉砂岩。产腕足类化石。时代为早志留世。
(二)八十里小河组
主要分布于嫩江县卧都河、黑河市罕达气、呼玛三卡等地。主要岩性:黄绿色中层状杂砂岩夹灰紫色粉砂岩,顶部为含砾砂岩、砂砾岩。时代为中志留世。
(三)卧都河组
主要分布于卧都河、罕达气、三卡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为灰绿色粉砂质板岩、粉砂岩、凝灰质板岩;上部为黄色细粒、中细粒杂砂质石英砂岩,厚层状石英砂岩、黄绿色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砂砾岩。产腕足类化石。时代为晚志留世。
六、泥盆系
(一)泥鳅河组
古兰河组、西古兰河组、泥鳅河组、罕达气组、金水组、霍龙门组、德安组合并称泥鳅河组,并将如舟河组、三包山组、宝泉沟组、嘎嘎拉组归入该组。主要分布于嫩江县泥鳅河流域、呼玛县兴隆等地。主要岩性: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薄层,局部发育火山岩。产丰富海相腕足类化石。铷一锶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值为287.7百万年±7.5百万年。时代为晚志留世——中泥盆世。
(二)腰桑南组
主要分布于嫩江两岸及黑河市金水一带。主要岩性:灰紫色、灰绿色杂砂岩、凝灰砂岩、板岩夹灰岩透镜体。产腕足类、三叶虫、杆石等化石。时代为中泥盆世。
(三)根里河组
主要分布于黑河市大河里河流域及嫩江县卧都河、呼玛县十一站等地。主要岩性:黑色杂砂岩、杂砂质长石砂岩、绿泥板岩、凝灰砂岩及凝灰岩等。钾——氩同位素年龄值为293.2百万年。时代定为中——晚泥盆世。
(四)小河里河组
主要分布于黑河市小河里河、查尔格拉河等地。主要岩性:砾岩、杂砾岩、杂砂岩、板岩及粉砂岩夹碳质板岩。产植物、腕足类等化石。时代为晚泥盆世。
(五)大民山组
主要分布于呼玛县五道沟地区及吉峰林场等地。主要岩性:中基性火山岩、硅质岩、含铁硅质岩、变质粉砂岩及不等粒杂砂质长石砂岩等。产三叶虫、竹节石、牙形石等化石。时代为中——晚泥盆世。
(六)黑龙宫组
主要分布于尚志市黑龙宫一带及伊春市五星镇、宏川等地。主要岩性:灰绿色、灰黄色、灰紫色砂砾岩、砂岩、凝灰砂岩、灰黑色板岩、结晶灰岩。产腕足类、珊瑚、双壳类等化石。时代为早泥盆世。
(七)宏川组
主要分布于伊春市宏川、木兰县二合营等地。主要岩性:灰绿色凝灰质砂砾岩、角砾岩、砂板岩夹灰岩。产腕足类、苔藓虫、海百合茎等化石。时代为中泥盆世。
(八)福兴屯组
主要分布于延寿县马鞍山、福兴屯。主要岩性:砂岩、板岩、砂砾岩和少量霏细岩。产植物化石时代为中泥盆世。
(九)黑台组
主要分布于密山市至宝清县地区。主要岩性:下部为花岗质砂岩、砂砾岩、砂质板岩;中部为砂质灰岩、泥灰岩、薄层灰岩等;上部为杂砂岩、钙质砂岩与板岩互层夹凝灰砂岩。产腕足类、珊瑚、苔藓虫、双壳类、棘皮类、三叶虫、层孔虫、牙形刺等海相生物化石。时代为早——中泥盆世。
(十)老秃顶子组
主要分布于宝清县老秃顶子、蓝花顶子、密山市七里卡山、珍子山等地。主要岩性:流纹质熔岩、凝灰岩、板岩、砂岩及硅质板岩。时代为晚泥盆世。
(十一)七里卡山组
主要分布于密山市七里卡山一带。主要岩性:紫色、灰紫色凝灰质板岩、细砂粉砂岩,夹英安质凝灰岩、流纹质凝灰熔岩。产植物化石及藻类化石碎片。时代为晚泥盆世。
七、石炭系
(一)红水泉组
主要分布于新林区翠岗镇大诺木诺孔河左岸等地。主要岩性:砂岩、板岩、页岩、灰岩,局部夹凝灰岩。产腕足类、苔藓虫、四射珊瑚、腹足类、海百合茎等化石。时代为早石炭世。
(二)花达气组
主要分布于黑河市小河里河下游等地。主要岩性:灰褐色砾岩、黑色凝灰砂岩夹板岩。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早石炭世。
(三)查尔格拉河组
主要分布于黑河市小河里河及卧都河一带。主要岩性:下部以黄褐色砾岩为主;中上部为黑色粉砂泥质板岩与杂砂岩互层。产植物化石碎片。时代为早石炭世。
(四)洪湖吐河组
主要分布于黑河市洪湖吐河沿岸。主要岩性:下部以火山碎屑岩为主;上部为正常沉积碎屑岩与凝灰岩互层。产腕足类化石。时代为早石炭世。
(五)北兴组
主要分布于密山市七里卡山一带。主要岩性:以黄褐色英安质凝灰岩、灰色、灰黑色凝灰质板岩为主夹中细粒砂岩。产腕足类、双壳类、腹足类等化石。时代为早石炭世。
(六)新伊根河组
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塔源。主要岩性:下部为杂色、青灰色复成分砂质砾岩夹变细砂岩及杂砂岩;上部为粉砂质绢云板岩夹变粉砂岩。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晚石炭世。
(七)唐家屯组
主要分布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宾县和五常市等地。主要岩性:以强片理化酸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中性火山岩及片理化变质正常沉积岩。产植物化石。铷——锶法同位素年龄306百万年。时代为晚石炭世。
(八)光庆组
主要分布于密山市七里卡山、珍子山、庙山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以杂砂岩为主夹凝灰质板岩及凝灰岩;上部为凝灰质板岩与杂砂岩互层。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晚石炭世。
(九)宝力高庙组
主要分布于嫩江县、呼玛县及黑河市等地。主要岩性:英安玢岩、流纹斑岩、(含砾)英安质及流纹质凝灰岩夹少量含砾安山质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凝灰砾岩、凝灰砂岩等。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十)杨木岗组
分布于尚志市杨木岗、哈尔滨市阿城区二十五户北山、延寿县青龙山南山、宁安市尔站三林场、鸡东县西大翁北坡。岩性以灰黑色板岩为主,夹少量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岩。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十一)珍子山组
主要分布于密山市至宝清县地区。主要岩性:下部为粗碎屑陆相沉积岩;中部为粗细相间碎屑沉积岩夹煤层;上部为砂岩和板岩互层。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八、二叠系
(一)大石寨组
主要分布于龙江县华安、嫩江县塔溪、五大连池市宝神山地区。主要岩性:上部为灰白色、灰色、灰黑色中性、中酸性及酸性火山岩夹少量硅质岩及石英岩;下部为石英岩、石英片岩、酸性火山岩及大理岩等。时代为早二叠世。
(二)哲斯组
主要分布于龙江县华安地区,嫩江县塔溪地区。主要岩性:砂岩、板岩夹灰岩透镜体。产腕足类、蜓科(纺锤虫)等化石。时代为早二叠世。
(三)青龙屯组
主要分布于延寿县青龙屯南山。主要岩性:安山玢岩、玄武安山岩、凝灰砂岩、凝灰板岩。时代为早二叠世。
(四)土门岭组
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东南部至张广才岭地区。主要岩性:以砂岩和板岩为主,夹灰岩、酸性凝灰岩及凝灰砂岩。富产动物化石腕足类等及植物化石。时代为早二叠世。
(五)玉泉灰岩
主要分布于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交界屯、小岭、平山等地。主要岩性:以厚层状大理岩为主夹少量砂岩及板岩。富产珊瑚、腕足类、苔藓虫等化石。时代为早二叠世。
(六)二龙山组
主要分布于密山市二龙山林场、宝清县勇进桥等地。主要岩性:以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含砾或角砾)凝灰岩为主,夹粉砂质板岩薄层。时代为早二叠世。
(七)平阳镇组
主要分布于鸡东县石灰窑、大营山及东宁县双桥子等地。主要岩性:以千枚岩为主,夹砂岩、片岩、大理岩透镜体。产珊瑚化石。时代为早二叠世。
(八)双桥子组
主要分布于东宁县双桥子及鸡东县大营子等地。主要岩性:泥质岩、粉砂岩、砂岩夹多层中性、中酸性火山岩。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早二叠世。
(九)洞子沟组
主要分布于鸡东县石灰窑及大营山南坡一带。主要岩性:以石英砂岩、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千枚岩及板岩和少量火山岩。时代为早二叠世。
(十)庙岭组
主要分布于东宁县老黑山地区白刀山——浪东沟开荒队及亮子川一带。主要岩性:以灰白色厚层大理岩为主,夹少量黑色、灰黑色粉砂岩及凝灰粉砂质板岩。产海百合茎、珊瑚化石。时代为早二叠世。
(十一)红叶桥火山岩
主要分布于东宁县亮子川、白刀山——浪东沟一带。主要岩性:以片理化变质中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夹砂岩、板岩及灰岩凸镜体。产蜓科、海百合茎等化石。时代为早二叠世。
(十二)亮子川组
主要分布于东宁县老黑山镇亮子川、白刀山一带。主要岩性:砂岩、粉砂岩产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等。时代为早二叠世。
(十三)林西组
主要分布于龙江县华安地区老龙头、嫩江县塔溪、呼玛县兴隆、五大连池市花山、哈尔滨市阿城区胡家屯等地。主要岩性:杂色泥质页岩或泥质板岩、粉砂岩、细砂粉砂岩、细砂岩、中细粒砂岩、中砂岩,夹多层中、酸性火山岩。产双壳类化石及植物化石。时代为晚二叠世。
(十四)五道岭组
主要分布于张广才岭、小兴安岭东南及北部地区。主要岩性:下部以中性火山岩为主;上部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晚二叠世。
(十五)红山组
主要分布于伊春、铁力、密山及东宁等市、县。主要岩性:砾岩、砂岩和含炭质板岩,偶见凝灰质及火山岩夹层。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晚二叠世。
(十六)杨岗组
主要分布于虎林市杨岗镇后山和密山市城山等地。主要岩性:上部以流纹岩及其火山碎屑岩为主,间夹英安岩、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及板岩;下部以英安质火山碎屑岩为主,间夹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晚二叠世。
(十七)开山屯组
主要分布于东宁县老黑山地区。主要岩性:砾岩夹凝灰质砂岩、砂岩及少量粉砂岩。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晚二叠世。
九、三叠系
(一)老龙头组
主要分布于龙江县、嫩江县、黑河市、逊克县等地。主要岩性:砂岩、粉砂岩、板岩夹酸性凝灰熔岩等。产双壳类、介形虫,等化石。时代为早三叠世。
(二)南村组
主要分布于东宁县老黑山地区。主要岩性: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及安山质凝灰岩。时代为晚三叠世。
(三)罗圈站组
主要分布于东宁县、鸡东县西大翁等地。主要岩性:以流纹质和英安质火山岩为主夹少量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和安山质火山岩。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晚三叠世。
(四)南双鸭山组
主要分布于虎林市方山林场、宝清县大煤窑、密山市兴凯朝鲜族乡等地。主要岩性:凝灰粉砂质板岩、凝灰质细砂岩、沉凝灰岩、凝灰质板岩、中细粒杂砂质长石砂岩、长石质砂岩等,夹数层流纹质凝灰岩。产双壳类、腹足类、海百合茎等化石。时代为晚三叠世。
(五)完达山群
包括大顶子山堆积岩、坨窑山枕状熔岩、大佳河组、大岭桥组及永福桥组。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地区。主要岩性:深海相含放射虫硅质岩、浊积岩及混杂堆积基性——超基性岩。时代为中三叠世——早侏罗世。
1.大顶子山堆积岩
主要分布于饶河县至虎林市大顶子山、坨窑山、曙光、土顶子、尖山子、参松岭、日照山北及西南岔等地。主要岩性:由下部超镁铁质和上部镁铁质堆积岩所组成的堆积岩石组合。时代为中三叠世。
2.坨窑山枕状熔岩
主要分布于饶河县至虎林市坨窑山、大顶子山、参松岭东及大荒山西等地。主要岩性:由海底火山喷发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组成的岩石。时代为中三叠世。
3.大佳河组
主要分布在完达山地区。主要岩性:以硅质岩为主,夹硅质、粉砂质板岩及碳酸盐岩等。产放射虫、牙形刺等化石。时代为中三叠世——早侏罗世。
4.大岭桥组
主要分布于完达山地区。主要岩性:以复成分砂岩与粉砂质板岩、板岩为主,夹多层硅质岩、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及石炭——二叠纪灰岩块。含放射虫化石。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5.永福桥组
主要分布于饶河县。主要岩性:灰绿色、黄绿色砂岩与板岩。时代为早侏罗世。
十、侏罗系
(一)额木尔河群
自下而上划分为绣峰组、二十二站组、漠河组和开库康组。主要分布于漠河县、塔河县一带。为中巨厚的河湖相碎屑沉积。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1.绣峰组
主要分布于漠河县、塔河县一带。主要岩性:下部以砾岩、砂砾岩为主,夹凸镜状砂岩;中上部为砾岩、含砾粗砂岩、砂岩互层夹煤线。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2.二十二站组
主要分布于塔河县二十二站、伊里莫亚山、腰站、桂花站等地。主要岩性:以灰黑、灰绿色细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夹含砾砂岩及砂砾岩。产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轮藻及植物化石等。时代为中侏罗世。
3.漠河组
主要分布于漠河县、塔河县一带。主要岩性:下部以砂岩为主夹砾岩;上部为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夹薄煤层。产植物化石。时代为中侏罗世。
4.开库康组
主要分布于塔河县开库康一带。主要岩性:以灰色、杂色巨砾岩、砾岩和复成分砂岩为主,夹灰黑色粉砂岩。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晚侏罗世。
(二)塔木兰沟组
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主要岩性:以橄榄玄武岩为主,其次为玄武岩及安山玄武岩。铷——锶等时线同位素年龄值为150.2百万年~160.8百万年。全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175百万年、149.86百万年~176.90百万年。时代为中——晚侏罗世。
(三)白音高老组
主要分布于呼玛县、黑河市等地。主要岩性:杂色酸性火山碎屑岩、酸性熔岩、酸性熔结凝灰岩夹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沉积岩及安山岩。产叶肢介化石。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158.1百万年、151.7百万年、134.5百万年~140.4百万年。时代为晚侏罗世。
(四)七林河组
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主要岩性:以富含凝灰质碎屑岩为主,夹中酸性火山岩、劣质煤线。产植物化石。时代为中侏罗世。
(五)二浪河组
主要分布于张广才岭主峰尚志市高岭子至宁安市海浪林场一带。主要岩性:以安山岩为主,夹中酸性凝灰岩及火山熔岩,局部夹沉积岩。时代为早侏罗世。
(六)太安屯组
主要分布于尚志市太安屯、高岭子、冷山一带。主要岩性:下部以砂砾岩为主夹酸性火山岩;上部以酸性熔岩为主夹沉积岩。产植物化石。时代为中侏罗世。
(七)帽儿山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以东尚志市、哈尔滨市阿城区、宾县、巴彦县、伊春市等地。主要岩性:以中酸性凝灰熔岩及其火山碎屑岩为主,夹流纹岩及安山质凝灰角砾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153.4百万年、155.4百万年、151.0百万年。时代为晚侏罗世。
(八)绥芬河组
主要分布于东宁县绥芬河山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以基性熔岩为主,夹中性熔岩及凝灰岩、凝灰砂岩;上部为中基性熔岩与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砾岩互层,夹凝灰角砾岩。全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190百万年。时代为早侏罗世。
(九)大秃山组
主要分布于密山市兴凯镇北山及虎林市杨岗镇青年队一带。主要岩性:以紫红色砾岩为主,夹杂色砾岩、杂砂岩、粉砂岩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早侏罗世。
(十)凯北群
包括大架山组、白鹤山组。主要分布于虎林市大架山——云山一带,系一套海陆交互相地层,时代为早侏罗世。
1.大架山组
主要岩性:由灰白色硅质砾岩和灰黑色砂岩、板岩组成。产双壳类、菊石、腕足类、腹足类化石。
2.白鹤山组
主要岩性:以黄绿色、灰白色砂岩和灰黑色粉砂质板岩为主,夹凸镜状砾岩。产双壳类、菊石、腕足类、放射虫等化石。
(十一)南大塔山组
主要分布于虎林市南大塔山一带。主要岩性:浅灰色流纹岩、英安岩及黄绿色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等。英安岩的全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167.5百万年。时代为中侏罗世。
(十二)龙爪沟群
包括裴德组、七虎林组、红星城组、朝阳组、曙光组和东安镇组。
1.裴德组
主要分布于密山市煤窑东山至青年水库一带。主要岩性:下部为砾岩、砂岩夹泥岩、粉砂岩、凝灰岩及薄煤层;上部为中性、中酸性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夹砂岩。产植物化石。时代为中侏罗世。
2.七虎林河组
主要分布于密山市及虎林市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以灰黑色、灰黄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泥岩、粗砂至细砂岩;上部以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及凝灰岩。产菊石、腹足类等化石。时代为中侏罗世。
3.红星城组
主要分布于密山市青年水库—虎林市云山水库一带,关山——新村、大桦树、独木河、小北沟等地。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岩性:下部以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夹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和少量细砂岩;中上部以细粒长石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夹凝灰质砂岩和钙质砂岩。产双壳类、海百合茎、植物化石等。时代为中侏罗世。
4.朝阳组
主要分布于虎林市云山水库、新村等地。主要岩性:灰色、灰褐色火山角砾岩、含角砾凝灰岩夹黑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凝灰砂岩。产双壳类、腹足类、植物化石等。时代为晚侏罗世。
5.曙光组
主要分布于虎林市云山农场、煤窑西山等地。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主要岩性:以灰黄色、黄褐色砂岩为主,夹灰黑色泥岩及凝灰砂岩和煤层。产双壳类、腕足类、腹足类、介形虫、沟鞭藻及植物化石。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
6.东安镇组
主要分布于饶河县东安镇至下营一带。主要岩性:下部为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含粉砂质泥岩;中部以灰黑色、黑绿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夹黄绿色泥质粉砂岩;上部以灰黑色细砂粉砂岩为主,夹粉砂质泥岩、含砾杂砂质石英砂岩。产菊石、双壳类、腹足类等化石。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
十一、白垩系
(一)鸡西群
主要分布于本省东部鸡西市、鹤岗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等地。包括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
1.滴道组
主要分布于鸡西市二吕——城子河一带,七台河市虎山、东保和青龙山、安乐、桃山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以砾岩、砂岩为主;中部以中粗粒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粉砂岩、凝灰岩及煤层;上部为中性火山岩夹砂岩。产植物化石、孢粉等。时代为晚侏罗世。
2.城子河组
主要分布于鸡西市、七台河市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以中细粒砂岩与泥岩、粉砂岩为主,夹凝灰质砂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中部以中粗粒砂岩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和炭质泥岩及多层工业煤层;上部为粗——中细粒砂岩与粉砂岩、泥岩互层,含菱铁矿结核,夹工业煤层。产双壳类、植物化石等。时代为早白垩世。
3.穆棱组
主要分布于鸡西市、七台河市、双鸭山市、鹤岗市、东宁县老黑山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为灰白色、灰黑色细砂岩——粉砂岩夹中细粒砂岩、泥岩和灰绿色凝灰岩及煤层;中部为灰白色细砂岩和灰黑色泥岩互层,夹粉砂岩及多层灰绿色凝灰岩及煤层,含铁质结核;上部以灰白色、灰黑色细砂岩、粉砂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夹泥岩、凝灰岩及煤层。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早白垩世。
4.东山组
主要分布于鹤岗市、鸡西市等地。主要岩性:以灰绿色、灰紫色、灰黄色安山质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熔岩为主,夹凝灰岩、凝灰砂岩和正常沉积岩。产鱼、双壳类、植物等化石。安山岩的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98百万年。时代为早白垩世。
(二)龙江组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西北坡。主要岩性:安山岩及其凝灰熔岩、凝灰岩夹流纹岩及其凝灰熔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102百万年~135百万年,时代为早白垩世。
(三)光华组
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伊勒呼里山、小兴安岭西北部。主要岩性:灰白色酸性凝灰岩、沉凝灰岩和粘土岩为主,局部夹珍珠岩。富产叶肢介、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昆虫及植物化石。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103.73百万年±1.64百万年、109百万年~126百万年、140.8百万年±1.67百万年。时代为早白垩世。
(四)九峰山组
主要分布于嫩江县建边农场、呼玛县椅子圈、黑河市、孙吴县辰清等地。为陆相含煤地层。主要岩性:以灰白色砂岩、含砾砂岩、凝灰砂岩和灰黑色泥岩为主,夹火山碎屑岩及玄武岩。产双壳类、昆虫类、鱼类及植物化石。时代为早白垩世。
(五)甘河组
主要分布于甘南县、嫩江县、呼玛县及伊春市等地。主要岩性:灰黑色、灰紫色玄武岩、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凝灰岩及砂质泥岩。玄武岩的钾一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110.0百万年。时代为早白垩世。
(六)西岗子组
主要分布于黑河市西岗子——三道沟一带。主要岩性:灰白色、深灰色砾岩、砂砾岩、砂岩、泥岩夹多层可采煤;产孢粉及植物化石。时代为早白垩世。
(七)板子房组
主要分布于宾县板子房、大顶子山、伊春市翠峦等地。主要岩性:以灰黑色、灰紫色、灰绿色安山岩及安山质凝灰熔岩为主,夹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及英安岩。安山岩的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121.7百万年。时代为早白垩世。
(八)宁远村组
主要分布于宾县中心屯、嘉荫县大滚子沟、尚志市、阿城市、巴彦县等地。主要岩性:以灰紫色酸性熔岩、凝灰熔岩、凝灰岩为主,夹珍珠岩及沉积岩。时代为早白垩世。
(九)建兴组
主要分布于绥棱县、木兰县、逊克县等地。主要岩性:由砂砾岩、砂岩夹粉砂岩、泥岩、煤层组成。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早白垩世。
(十)永青组
主要分布于伊春市永青和英雄岭农场一带。主要岩性:灰褐色安山质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凝灰质砂岩、泥岩夹火山角砾岩。产孢粉和植物化石。时代为早白垩世。
(十一)淘淇河组
主要分布于尚志市、宾县、巴彦县、伊春市、延寿县、依兰县、嘉荫县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以黄褐色巨砾岩、粗砾岩及砾岩、砂砾岩为主夹灰白色砂岩;上部为黄褐色砂岩为主夹砂砾岩,局部夹泥岩、煤线。产植物化石。时代为早白垩世。
(十二)皮克山组
主要分布于宝清县奇源林场——饶河县皮克山、花砬子一带。主要岩性:下部以英安岩、安山质英安岩为主,夹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上部为英安岩与英安质火山角砾岩互层夹流纹岩。英安岩的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118.2百万年、101百万年。时代为早白垩世。
(十三)桦山群
包括猴石沟组、海浪组。为一套杂色碎屑岩组合。
1.猴石沟组
主要分布于牡丹江市、鸡西市、穆棱市、鹤岗市等地的山前或山间盆地中。主要岩性:下部以黄褐色砾岩、砂砾岩为主,夹长石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上部为灰白、黄绿、灰黄色砂岩、含砾砂岩与页岩互层,夹砾岩及凝灰质砂质页岩,局部见薄煤层。产双壳类、介形虫、植物化石。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
2.海浪组
主要分布于牡丹江市、穆棱市及三江平原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为紫色砾岩、含砾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夹粉砂岩、泥岩;上部为杂色长石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夹含砾砂岩。产孢粉及叶肢介等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
(十四)松花江群
包括登楼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
1.登楼库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安达市、大庆市葡萄花、肇州县、肇源县、肇东市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为杂色砾岩、砂岩、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与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灰白色杂砂岩;上部为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紫褐色、灰褐色粉砂质泥岩与灰白色、浅绿灰色杂砂岩互层。时代为早白垩世。
2.泉头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主要岩性:下部为紫红色、杂绿色砂砾岩、砂岩、泥岩;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灰白色粉砂岩、砂岩及钙质砂岩。产双壳类、介形虫及植物化石。时代为早白垩世。
3.青山口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为松辽盆地主要生油层之一。主要岩性:下部以黑色泥岩、页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和油页岩;上部以黑灰色泥岩、页岩为主夹砂质泥岩、砂岩、泥质灰岩。产介形虫、叶肢介、双壳类、鱼、蜥、沟鞭藻、孢粉、植物、轮藻等多门类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
4.姚家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主要岩性:以棕红、砖红、褐红色泥岩与灰绿色泥岩、粉砂岩互层为特点。产介形虫、叶肢介、双壳类、鱼及孢粉等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
5.嫩江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为细碎屑岩组合。主要岩性:下部以灰黑色泥岩、页岩为主夹油页岩及粉砂质泥岩,上部为灰白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灰绿色泥岩、棕红色、灰绿色泥岩。下部为松辽盆地主要生油岩系之一。产植物、恐龙、昆虫、鳄、鳖、鱼、叶肢介、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轮藻、沟鞭藻等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
6.四方台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中部、西部及东部四方台——青岗一带。主要岩性:褐红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砂岩,含钙质结核。产介形虫、叶肢介、腹足类、双壳类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
7.明水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主要岩性:下部由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与灰黑色泥岩组成;上部为灰色、灰白色砂岩与杂色泥岩互层,夹钙质砂砾岩。产介形虫、双壳类及孢粉等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
(十五)福民河组
主要分布于伊春市、嫩江县、黑河市。主要岩性:灰色、灰绿色、灰褐色流纹岩、凝灰岩夹珍珠岩。时代为晚白垩世。
(十六)松木河组
主要分布于穆棱市双桦、佳木斯市、鹤岗市等地。主要岩性:下部以中基性熔岩为主夹凝灰砂岩;上部以酸性熔岩为主,夹中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时代为晚白垩世。
(十七)大塔山林场组
主要分布于虎林市独木河地区大架山——南大塔山一带。主要岩性:下部为流纹质火山集块岩、角砾岩、角砾凝灰熔岩;上部为流纹岩夹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87百万年、92百万年。时代为晚白垩世。
(十八)嘉荫群
主要分布于嘉荫县永安村和太平林场一带,沿黑龙江沿岸也有出露。为一套含煤及油页岩碎屑岩组合。产恐龙、被子植物、叶肢介、介形虫等化石。划分为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渔亮子组。时代为晚白垩世。
1.永安村组
主要分布于嘉荫县火烧桥至太平林场一带。主要岩性:以灰绿色、黄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局部夹石膏及褐煤层。产介形虫、叶肢介、植物等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早期。
2.太平林场组
主要分布于嘉荫县火烧桥——乌云镇黑龙江畔,伊春市春明有零星分布。主要岩性:由灰色泥岩、粉砂岩和细粒长石砂岩组成。产叶肢介、介形虫、植物及孢粉等化石。时代定为晚白垩世。
3.渔亮子组
主要分布于嘉荫县渔亮子一带。主要岩性:灰绿、灰色、黄绿色、黄色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等。产恐龙、龟、硅化木等化石。时代定为晚白垩世。
4.富饶组
主要分布于乌云镇小河沿一带,沿黑龙江分布。主要岩性:以灰色、灰黑色泥岩为主,夹细砂粉砂岩及薄煤层。产植物化石及孢粉等。时代为晚白垩世晚期。
十二、古近系和新近系
(一)乌云组
主要分布于嘉荫县(乌云)煤矿和五大连池市幸福林场一带。主要岩性:灰色、灰白色砂质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浅褐色砂质页岩(泥岩)组成。上部夹多层褐煤。产丰富孢粉及植物化石。时代为古新世。
(二)依安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依安县、林甸县等地。主要岩性:泥岩、砂岩及黑色炭质页岩夹褐煤层等。产孢粉、淡水动物化石。时代为始新世——渐新世。
(三)孙吴组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沿岸、孙吴县——嘉荫县乌云、嘉荫县南部及松嫩平原北部。主要岩性:灰色、黄褐色、灰黄色弱胶结砂砾岩、砂岩夹灰绿色、灰色泥岩(粘土岩)。产硅化木和孢粉化石。时代为渐新世——上新世。
(四)宝泉岭组
主要分布于萝北县宝泉岭农场、富锦市大兴农场、依兰县达连河、汤原县振兴乡。主要岩性:灰色、灰绿色或灰白色砂砾岩、砂岩、粉砂岩、灰绿色或深灰色泥岩,夹多层褐煤及油页岩。时代为古近纪。
(五)虎林组
主要分布于虎林市、鸡东县、牡丹江市等地。主要岩性:灰白色、灰绿色含砾砂岩、砂岩、泥岩、粘土岩、凝灰质砂页岩、凝灰岩夹玄武岩及褐煤、油页岩等。产孢粉、植物化石。所夹玄武岩全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44百万年、42百万年。时代为古近纪。
(六)土门子组
主要分布于东宁县东宁镇西山一带。主要岩性:粘土岩、细砂岩、粉砂岩夹褐煤(炭化木)。时代为中新世——上新世。
(七)船底山组
包括以往划分的鸡林玄武岩、宁安玄武岩、大罗密玄武岩、鸡东玄武岩、立春屯玄武岩、黑头山玄武岩、高位玄武岩。主要分布于尚志市、方正县、鹤岗市、桦川县、穆棱市大炮台——鸡东县黑头山、穆棱镇东山、东宁县老黑山、双音岭一带。主要岩性:灰黑色、灰色、紫褐色橄榄玄武岩、辉石玄武岩、气孔状或杏仁状玄武岩及少量玄武质火山碎屑岩。钾——氩法年龄值从27.91百万年+2.34百万年、23.15百万年+2.24百万年、13.2百万年到8.65百万年~10.6百万年。时代为中新世——上新世。
(八)大安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庆市大同镇一带。主要岩性:由砾岩、含砾砂岩、砂岩、泥岩组成。时代为新近纪。
(九)富锦组
主要分布于富锦市大兴农场、二龙山镇、鹤岗市七山191.5高地、峻丰村、桦南县孟家岗镇长龙沟、方正县会发恒、虎林市八五四农场、鸡东县平阳镇下亮子——东新一带。主要岩性:黄褐色、灰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砂砾岩等。产孢粉、动、植物化石。时代为新近纪。
(十)西山玄武岩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嫩江县塔溪乡西山、座虎滩乡后泥鳅东山、山河农场馒头山一带。主要岩性:白榴石玄武岩、辉橄白榴岩、白榴碧玄岩。全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2.98百万年。时代为中新世——上新世。
十三、第四系
(一)东华组
主要分布于龙江县白土山及甘河、诺敏河、绰尔河等嫩江主要支流下游两岸。下部由砂、砾、块石、粘土混杂堆积组成;中、上部以细碎屑堆积为主。产孢粉。古地磁推测形成时限140万年~243万年。时代为早更新世。
(二)冲积——湖积层
主要分布于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及小兴安岭和大青山一太平岭山前地带及山间谷地底部。平原区以湖相中、细、粉砂及粘土为主,山前地带及底部为河流冲积相中粗砂及砂砾。孢粉组合显示森林——草原植被景观。时代为早更新世。
(三)泰康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下部为河流边滩相粗碎屑堆积物;上部为河漫滩相堆积物。埋藏地下20~125米,最大厚度100米。形成时限120万年~243万年。时代为早更新世。
(四)猞猁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东部。以河流冲、洪积相粗碎屑堆积为主,间有边滩或牛轭湖相细碎屑堆积。产孢粉。形成时限200万年~243万年。时代为早更新世。
(五)东深井组
主要分布于大青山——太平岭西缘山麓地带。以湖相细碎屑堆积粘土、粘土质粉砂为主,山区有河流相粗碎屑堆积砂、砂砾石。产孢粉。形成时限130万年~200万年。时代为早更新世。
(六)口门子组
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山前地带及较大河谷沟谷两侧。主要为融冻泥流堆积及冲洪积的含粘土砂砾石。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
(七)乐山组
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山前地带及较大河谷,构成河谷二级基座阶地。以河流相冲、洪积为主,间有融冻泥流相的砂砾石、砂及含粘土砂砾石堆积层。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
(八)白土山组
主要分布于龙江县大兴安岭东麓山前台地。冲洪积相砂砾石、砂、粘土等和融冻泥流相砾、卵石、砂、粘土混杂堆积层。热释光年龄值为80.O万年、85.7万年。时代为中更新世。
(九)绰尔河组
主要分布于龙江县大兴安岭东麓山前台地,构成河谷二级基座阶地。为冲、洪积相砂砾石、砂、粘土等和融冻泥流相砾、卵石、砂、粘土混杂堆积。形成时限24万年~55万年。时代为中更新世。
(十)下荒山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东部高平原——大青山—太平岭山间大河谷中及山麓地带。下部为河流相粗碎屑堆积及其上湖相细碎屑堆积;上部为亚粘土及淤泥质亚粘土和中细砂。形成时限60~120万年。时代为中更新世。
(十一)上荒山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东部高平原和大青山——太平岭山间大河谷中及山麓地带。由黄褐色亚粘土和黄土状亚粘土组成。热释光年龄值为23.0万年+0.15万年,底部为43.0万年+2.16万年和40.0万年。时代为中更新世。
(十二)浓江组
主要分布于三江平原。以湖相沉积为主,另有冲积扇——三角洲相沉积。由亚粘淤泥质亚粘土、粉细砂及中粗砂、砂砾石组成。产孢粉。时代为中更新世。
(十三)兴凯湖组
主要分布于兴凯湖平原。为湖相及湖沼相深色调为主的细砂、粉砂、亚粘土及淤泥质亚粘土。出露地表的为黄褐色含砂砾亚粘土,含铁锰质结核。时代为中更新世。
(十四)林甸组
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低平原区,埋藏地下。主要为灰白色含砾中细砂、中粗砂、砂砾石;灰——灰黑色亚粘土、粘土、粉细砂;绿黄、灰黄砂、砂砾石及含泥质砂砾石组成,产孢粉、输藻化石。形成时限24万年~120万年。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
(十五)诺敏河组
分布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西部较大河谷中。以融冻泥流堆积为主,掺杂有冲积相沉积。热释光年龄值15.9万年。时代为晚更新世早、中期。
(十六)齐齐哈尔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低平原区、齐齐哈尔市泰康等地。地表未出露。为湖相堆积粘土及粉砂、细砂。热释光年龄值为13.0万年~24.0万年,时代为晚更新世早——中期。
(十七)哈尔滨组
分布于松嫩平原东部高平原区、大青山——太平岭及小兴安岭东南部较大河谷沿岸。构成二级堆积阶地,平原区由黄土、亚粘土组成。山区河谷中由含砾亚粘土组成。产中小型哺乳类化石、植物残根茎。形成时限7万年~24万年。时代为晚更新世早——中期。
(十八)向阳川组
分布于松花江、乌苏里江等较大河谷沿岸。呈残留状分布,构成二级阶地。平原区由黄土、亚粘土及底部少量砂、砂砾组成。热释光年龄值11.2万年~15.3万年。时代为晚更新世早——中期。
(十九)雅鲁河组
分布于大兴安岭各河谷中。构成一级阶地。由砂、砾、亚粘土混杂堆积组成。产哺乳动物化石。C14年龄值2.39万年。时代定为晚更新世晚期
(二十)大兴屯组
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东部、小兴安岭和大青山——太平岭河谷中,构成一级阶地。主要由土黄色、灰黑色亚粘土、亚砂土、粉细砂组成。C14年龄值为1.18万年~1.9945万年。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二十一)顾乡屯组
分布于松嫩平原东部、小兴安岭和大青山太平岭河谷中。构成一级阶地。岩性下部为粗碎屑砂、砂砾石,上部为亚粘土。产孢粉及动物化石,即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种属超过70余种。常见哺乳类,还有腹足类、软体动物、鸟类以及植物等化石。C14年龄值:1.67万年~4.03万年;热释光年龄值:1.78万年~5.38万年。时代定为晚更新世晚期。
(二十二)别拉洪河组
分布于三江平原和兴凯湖平原。构成一级阶地。下部黄褐色砂、砂砾石;上部亚粘土、亚砂土夹淤泥质亚粘土,产哺乳类动物化石。热释光年龄值:2.6~5.7万年。C14年龄值1.30万年。时代定为晚更新世晚期。
(二十三)湖岗组
主要分布于兴凯湖沿岸。划分为荒岗风积层、二道岗风积层、太阳岗风积层、大湖岗风积层。主要为黄白色、棕黄色、棕红色质纯中细砂、粘土质砂、砂质粘土和亚粘土。C14测年值为5430年。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
(二十四)高漫滩冲积层
分布于山区和平原区河谷两岸。以河流冲积为主。上部为亚粘土、亚砂土;下部为砂、砂砾石。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其中有昂昂溪文化层、白金文化层等。获C14测年值2730~9520年。时代定为全新世早期。
(二十五)低漫滩冲积层
分布于河谷内河流两侧低漫滩及河床中,湖泊及低平原区低洼地带。以冲、洪积砂砾石、亚粘土为主,其次有河床相和低漫滩相砂、砂砾石,湖相和牛轭湖相淤泥质亚粘土,湖沼相泥炭。松嫩平原西部边缘地带为风积亚砂土、细砂。低漫滩堆积层属近代堆积,古文化遗迹发现较多,C14测年值354~2000年。时代为全新世晚期。
(二十六)镜泊早期玄武岩
主要分布于宁安市牡丹江河谷和卧龙河谷中,构成Ⅲ级阶地。主要岩性:黑灰色、灰色气孔状或致密块状橄榄粗玄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2.4百万年~2.6百万年,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
(二十七)军舰山玄武岩
主要分布于东宁县闹枝沟、黑顶子、前崴子等地。主要岩性:灰色致密块状玄武岩、灰黑色气孔状、微气孔状玄武岩,底部灰黑色玄武集块角砾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2.4百万年~2.6百万年。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
(二十八)大熊山玄武岩
主要分布于嫩江县门鹿河、戈虫山、沐河南山及逊克县石参山等地。主要岩性:灰色夹灰紫色气孔状玄武岩、灰色致密块状玄武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1.6百万年~2.5百万年。时代为早更新世。
(二十九)土龙山玄武岩
主要分布于桦南县土龙山。主要岩性:上部为灰褐色气孔状玄武岩;中部为灰褐、灰绿色气孔状玄武岩夹致密块状玄武岩;下部为灰色气孔状玄武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2.02百万年+0.02百万年。时代为早更新世。
(三十)镜泊中期玄武岩
主要分布于牡丹江市——杏山牡丹江河谷中。主要岩性:以橄榄钛辉石玄武岩为主,局部出现伊丁石玄武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0.9百万年~1.17百万年。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
(三十一)焦得布玄武岩
主要分布于五大连池市焦得布山和南、北格拉球山及克东县二克山。主要岩性:灰黑色橄榄歪长玄武岩、玻基辉橄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41万年~56万年。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三十二)大椅山玄武岩
主要分布于嫩江县科洛南山、大椅山、小椅山、小依山及沐河南。主要岩性:上部为灰黑、灰紫色浮岩;下部为灰黑色致密块状橄榄辉石白榴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13.3万年~3.8万年。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
(三十三)笔架山玄武岩
主要分布于五大连池市笔架山、东龙门山、西龙门山、小孤山、尾山、莫拉布山。主要岩性:灰黑、灰紫色橄榄歪长玄武岩、玻基辉橄岩。普遍含白榴石,以富钾为特征。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27万年~32万年。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三十四)镜泊晚期玄武岩
主要分布于牡丹江支流苇子沟、石头沟子河谷中。主要岩性:以橄榄钛辉石玄武岩居多,局部出现伊丁石玄武岩。钾——氩法同位素年龄值为6.8万年+2.93万年。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
(三十五)镜泊近期玄武岩
主要分布于镜泊湖“地下森林”火山群之火山口附近。主要岩性:以橄榄钛辉石玄武岩居多,局部出现伊丁石玄武岩。炭化木C14年龄值为5140年,熔岩热释光年龄值为8360年左右。时代为全新世早期。
(三十六)老黑山玄武岩
分布于老黑山、火烧山和面积70余平方公里的熔岩(俗称石龙熔岩)台地。主要岩性:下部为灰黑、黑色橄榄玄武岩及玻基辉橄岩;中部为火山砾、浮岩等碎屑岩;上部为灰黑色气孔状玄武岩。1719~1721年五大连池火山群老黑山火山爆发形成。时代为全新世晚期。
上述第四系东华组、白土山组、下荒山组、上荒山组、口门子组、林甸组、绰尔河组、乐山组、浓江组、兴凯湖组、向阳川组、哈尔滨组、诺敏河组、顾乡屯组、别拉洪河组、雅鲁河组、高漫滩冲积层、低漫滩冲积层等18个地层单位,前志中多有记述,此处主要记叙资料或认识的发展、变化之处,余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