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喜马拉雅期

第五节 喜马拉雅期



  新生代(喜马拉雅期)火山岩以具高钾岩石类型享有盛誉。以新近纪、第四纪火山活动表现突出。

  (一)岩石类型及岩石特征
  1.大陆拉斑玄武岩
  多出现于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早期火山喷发旋回中,以中新世、早更新世火山岩中出现最多。主要矿物为普通辉石、中——拉长石,斜长石微晶间隙中有酸性玻璃。
  2.碱性玄武岩
  主要分布于敦化——密山火山喷发带、依兰——舒兰火山喷发带。划分碱性橄榄玄武岩、碧玄岩2个亚类。岩石中常见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等深源包体和镁橄榄石等矿物巨晶。
  3.玄武粗安岩
  分布于科洛火山群、小兴安岭火山喷发带的门鲁河、大黑山、红皮营子等地。岩石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含钛普通辉石,基质由碱性长石、斜长石、单斜辉石、褐色玻璃组成。为大陆拉斑玄武岩与碱玄质响岩的过渡类型。
  4.碱玄质响岩
  分布于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火山喷发带,为黑龙江省特有的高钾岩石。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碱性长石、白榴石及玻璃质组成。岩石高碱、高钾、高硅。
  1936年小仓勉命名为“石龙岩”。1985年刘嘉麒命名为“五大连池岩”,以与夏威夷岩和冰岛岩齐名。
  5.碱玄质副长石岩
  分布于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火山喷发带的科洛火山群、依兰——舒兰火山喷发带的大、小高丽山、敦化——密山火山喷发带的大干泡等地。西北部为碱玄质白榴岩,东南部为碱玄质霞石岩。前者岩石中斑晶主要为透铁橄榄石、白榴石、少量单斜辉石,基质为透辉石、白榴石,副矿物为磁铁矿、金红石等。

  (二)岩石化学
  1.大陆拉斑玄武岩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其余的为碱性玄武岩系列。
  2.大陆拉斑玄武岩较世界和中国东北同类岩石含碱量高,钾也高,二氧化硅含量超出玄武岩界限。东部较西部镁、钙丰度高,钾、钛丰度低。全碱和钾自东而西递增。
  3.碱性玄武岩系列岩石较世界和中国东北同类岩石碱度高、特别是钾高。含碱量自东而西递增。东部为钠质系列,西部为钾质系列。钛西高东低。
  4.西部轻稀土元素和不相容元素丰度明显高于东部。

  (三)火山活动特征
  喜山期火山喷发频繁,火山产物多种多样。新近纪火山以裂隙式喷溢为主,属夏威夷式喷发类型,火山岩相以熔岩相为主,多形成熔岩台地、孤山等地貌形态。第四纪火山以中心式喷溢为主,为斯特朗博利型与夏威夷型的混合型喷发。火山岩相有溢流相、爆发相,形成熔岩台地、盾状火山、锥状火山等。
  1.新近纪火山活动
  形成3个火山喷发带,受北东向深大张裂带控制。
  (1)东宁火山喷发带
  南北向展布,熔岩台地中央由7~8个韵律层构成。常被切割成方山、孤山。近火山口相为玄武质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和熔结角砾岩,裂隙式喷溢相为玄武质熔岩。
  (2)敦化——密山火山喷发带
  大面积熔岩呈平台状、帽状等覆盖于高山之巅,是裂隙式熔岩溢流的结果。普遍发育溢流相岩石,为玄武质熔岩。
  (3)依兰——舒兰火山喷发带
  火山呈圆锥状孤山,是中心式玄武质熔岩溢流的结果。由含超镁铁质包体,多呈块状破碎或由具粗玄结构不含超镁铁质包体、柱状节理发育的熔岩组成。
  2.第四纪火山活动
  科洛——五大连池——二克山火山喷发带受松嫩盆地北缘北北西向(343°)深大断裂带控制。其各火山群分布于与近东西向(80°)逊河——嫩江断裂带、嘉荫讷河断裂带交汇处;派生的次级北西和北东断裂及其交点则控制火山口分布。
  小兴安岭第四纪火山喷发带沿北西向展布,门鲁河、戈虫山、大熊山火山群处于北西向小兴安岭断裂带与近东西向断裂交叉点上。
  (1)火山岩相特征
  爆发相:分布在火山锥、副火山附近。由火山弹、火山渣、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组成。
  溢流相:由火山熔岩组成。按表面形态分结壳熔岩和翻花熔岩。
  (2)火山类型
  分为盾火山、锥火山和复式火山。
  盾火山由熔岩组成。锥火山呈锥状,由爆发物组成。复式火山由熔岩台地组成基座,其上叠一个或几个火山锥。
  (3)火山喷溢特点
  五大连池火山群早期大规模宁静溢流;中晚期间歇式火山爆发伴有脉动式溢流,最后强烈爆发结束。
  镜泊火山群早期以间歇式火山爆发伴有脉动溢流;中期宁静溢流形成熔岩;晚期转入爆发、溢流相间,最后是强烈气浆爆发。
  大熊山火山群为面状中心式溢流。

  (四)与矿产的关系
  与新生代火山岩有关矿产以非金属矿为主。成矿岩石为玄武岩、火山砾等。主要有铸石、岩棉、拉丝原料,水泥混合原料,建筑石材,蓝宝石,自然硫,膨润土,铝土矿,矿泉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