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矿 1985年前,省内探明储量岩金矿床仅6处,包括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4处;砂金矿床仅44处,包括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18处、小型矿床22处。1986年后全省进入金矿探查高峰期,在岩金成矿理论探索、成矿模式建立、储量规模上都有所突破。截至2005年,全省金矿区数为岩金24处,砂金116处,伴生金5处。砂金探明储量是1986年前3倍。
由于多年来反复开采,砂金资源几近枯竭。私采、无序开采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1990年后探采逐渐向岩金转变。金矿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伴生金多未开发利用。2005年9月,省政府对砂金开采下达禁采令。
省内金矿具多来源,多种成矿作用,多种成因类型叠加等特点。根据中国地质学会贵金属组《中国矿床成因类型》(1985年)划分方案,结合全省矿床实例和典型金矿特征,黑龙江省金矿成因类型划分初步方案见表2-5。
黑龙江省金矿成因类型 表2-5
成矿作用 | 成因类型 | 成因亚类 | 矿床实例 | 岩 浆 作 用 | 侵入岩浆——热液型 | 岩浆热液型 | 呼玛县二十四号桥岩金矿床 | 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 | 铁力市大安河金矿床 | 火山及次火山——热液型 | 火山——热液型 | 逊克县富强岩金矿松岭区古利库金矿 | 次火山——热液型 | 逊克县东安金矿 | 热泉沉积型 | 虎林县四平山金矿床 | 变 质 作 用 | 变质型 | 变质——热液型 | 桦南县新立屯金矿床 | 混合岩化热液型 | 七台河市老柞山岩金矿床 | 沉积——变质型 | 汤原县东风山金矿床 | 沉 积 作 用 | (古砂矿) 沉积——成岩型 | 砾岩型 | 穆棱县小金山金矿床 | (砂矿) 沉积型 | 河谷型 | 阶地型 | | 现代河床——漫滩型 | | 谷底型 | 松岭区古利库河砂金矿床 | 构造作用 | | 韧性剪切带型 | 漠河县砂宝斯岩金矿 | 蚀变破碎带型 | 萝北县马连岩金矿 |
|
一、次火山——热液型岩金矿 金矿与火山活动或间隙侵入次火山侵入体有关,由次火山——热液作用形成。有关岩体产于火山口及其附近裂隙中。主要为各类玢岩、斑岩。矿床产在古火山口附近熔岩、火山碎屑岩、次火山岩与围岩接触带上、岩体边缘裂隙及爆发角砾岩筒中。围岩蚀变范围大,高温——低温蚀变均有。矿物组合复杂,高温与低温矿物共生。粗粒结构与细粒结构并存。此种类型金矿规模大,资源储量多,在省内工业意义最大。代表性矿床有逊克县东安岩金矿以及嘉荫县团结沟大型金矿床、东宁县金厂金矿。
逊克县东安岩金矿,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〇七队于1988年发现,该矿成矿与火山——侵入岩有关。火山机构以通道相为主,矿体受隐爆角砾岩控制。主要赋存于次火山岩与碱长花岗岩接触带,火山——侵入岩强硅化蚀变带中。发现15条矿(化)体。矿石类型为贫硫化物银金矿石及贫硫化物银矿石。矿石矿物有自然金、自然银、银金矿、辉银矿以及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闪锌矿、磁铁矿、赤铁矿。属大型矿床,远景储量大于50吨。
二、火山——热液型金矿 受火山构造控制,出现在火山口附近。矿体赋存于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含金石英脉及硅化角砾岩带,呈层状、透镜状、脉状等。矿物组合除自然金外,有银金矿、辉银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辰砂、辉锑矿等。围岩蚀变常见次生石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等。代表性矿床有逊克县富强小型岩金矿和松岭区古利库小型岩金矿。
逊克县富强岩金矿产于构造蚀变破碎带中。围岩以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为主。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及碳酸盐化、硅化。金平均品位5.25克/吨~18.93克/吨。
松岭区古利库金矿容矿岩石为早白垩世安山岩、英安岩及糜棱岩化长英质片岩、片麻岩。矿体受火山穹窿和爆破角砾岩筒及北西、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金平均品位2.62克/吨~9.67克/吨。有益矿物为金银矿、辉银矿、自然银等。矿石组构以多成因、多类型、不同类型叠加为特征,反映矿化作用具多期、多阶段特征。
三、热泉沉积型金矿 分布于虎林市四平山一带,代表性矿床为虎林四平山岩金小型矿床。
矿区出露晚白垩世四平山组泉胶砾岩、泉胶砂岩,顶部为硅质岩,是主要含矿层位。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泥化、青盘岩化,具明显分带现象。按矿体出露位置分三个含矿层。金品位1.39克/吨~3.77克/吨。矿石主要由微粒状石英和玉髓组成。胶状、隐晶质结构,条带状、角砾状、梳状及块状构造。伴生银品位6克/吨~8克/吨。
四、岩浆热液型金矿 分布于呼玛县兴隆沟——嫩江县多宝山一带,伊春——玉泉、嫩江县沐河屯一带,饶河——虎林一带。金矿多在侵入体内、外接触带。矿石建造以金——黄铁矿型最为常见,矿化产于蚀变岩、石英脉中。
代表性矿床为呼玛县二十四号桥岩金矿床和黑河市小泥鳅河岩金矿床。
呼玛县二十四号桥岩金矿床含金石英脉赋存在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与硅化二云石英片岩接触带附近。其中工业矿体呈脉状、扁豆状。工业矿体含金品位20.55克/吨。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及黄铜矿、斑铜矿、辉铋矿、辉钼矿等。
五、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金矿 金矿多数为伴生矿,主要产出在多宝山——罕达气古生代褶皱带和伊春——延寿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带。成矿岩体以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为主。成矿围岩主要是碳酸盐或含碳酸盐岩石,其次是火山岩,火山岩中夹灰岩或大理岩有利于形成矽卡岩矿床。矿化主要受接触带控制,大多产在外接触带(围岩)内。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辉铋矿、方铅矿为主。脉石为矽卡岩矿物。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细脉状、网脉、条带状构造。主要有有嫩江县三矿沟铜铁矿伴生金矿床,宾县弓棚子铜伴生金矿床,阿城市白岭铜锌砷伴生金矿床。
铁力市大安河金矿床为代表性矿床,矿体赋存于砂岩、大理岩与燕山期辉长岩闪长岩接触带方柱石透辉石矽卡岩中。共圈出7条矿体。矿体平均金品位9.23克/吨。该矿即将采空。
六、变质——热液型金矿 主要分布于漠河、呼玛、桦南和林口等地。金矿多产于老地块隆起带富碳质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及大理岩互层中,多受层间裂隙、层理、褶曲等控制,具明显的层控性。由于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热液使金元素运移、富集成矿,与沉积变质岩系在成因、时间、空间分布上有关。有小型矿床1处,矿(化)点10余处。
桦南县新立屯小型金矿床为代表性矿床,矿区含金石英脉赋存于兴东群大盘道组层间破碎带中。矿床由2条含金石英脉组成。平均品位9.20克/吨~16.67克/吨。属小而富金矿床。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硅化与金关系密切。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及磁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等。
七、混合岩化热液型金矿 在区域混合岩化过程中由混合岩化热液引起金元素迁移富集所形成的金矿。
七台河市老柞山岩金矿床为代表性矿床。矿区地层主要岩性为混合岩、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矽线石榴石片岩、大理岩等。侵入岩有混合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呈岩基状产出。辉石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霏细岩等,呈脉状或小岩株状。大理岩层间剥离构造发育,控制混合热液交代型金矿体生成。北西向断裂是燕山期岩浆热液型再造矿体的储矿构造。矿床由三个矿带组成:西矿带为金铜矿带,金品位4.30克/吨~5.91克/吨。中矿带为金矿带,已发现51条金矿体,金品位5.19克/吨~8.31克/吨。东矿带为金矿带,金品位5.86克/吨~11.48克/吨。属大型矿床。
八、沉积——变质型金矿 主要分布于汤原县、伊春市、萝北县和林口县一带。含矿建造是一套典型火山沉积变质岩组合。含矿层为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等。矿石呈条带状、微层状等构造。有中型矿床1处(汤原县东风山),小型矿床1处(铁力市东风林场),矿(化)点2处(萝北县大马河、林口县大盘道),属与铁共生、伴生金矿。
汤原县东风山金矿床为代表性矿床,金矿具层控矿床特征。金矿化分布于铁矿层(磁铁铁闪石英岩)底板石榴石角岩中。造岩矿物复杂特殊,自然金与锰铝榴石、锰铁闪石关系十分密切。金属矿物中磁黄铁矿、毒砂、辉钴矿、黄铁矿与金关系极为密切。矿石以条带状构造为主。金矿石类型有铁钴金矿石、钴金矿石和含金石英脉。属中型矿床。
刘静兰在《中国东风山前寒武纪含铁建造金矿床》中认为东风山金矿床是中国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铁建造(BIF)金矿床典型代表。由火山喷气——沉积——变质综合作用形成,经历多期区域变质、变形、变质热液和蜕化变质等作用叠加而成。
九、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系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并与之有时空和成因联系的金矿床。韧性剪切作用是主要成矿机制。这是国内外新划分出的一种矿床成因类型。
省内漠河县老沟岩金矿(中小型)、砂宝斯岩金矿(中型)、富林岩金矿(小型)、萝北县杜家河岩金矿、牡丹江市铁岭镇四道岭及穆棱市磨刀石镇赵家沟岩金矿、宁安市沙兰站英城子岩金矿等似可列为此种类型,但仅因为矿床“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理由不够充分。目前省内对此类型研究不够,尚须进一步确认。
十、蚀变破碎带型金矿 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属在韧性剪切系统内由后期热液蚀变成矿作用所形成金矿。与韧性剪切带有空间关系(运移通道),没有时间与成因上联系。容矿构造为非连续变形晚期脆性断裂和破碎带,属典型韧性剪切期后金矿床。在国内为重要矿床成因类型。
省内萝北县马连岩金矿、嘉荫县连珠山金锑钨矿床、宁安市四道河子金铜矿床、萝北云山金矿点等可能属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尚须进一步确认。目前成因上划为浅成热液金矿床。
十一、砾岩型金矿 主要分布于鸡西中生代盆地西南缘,林口县柳树河——穆棱市小金山一带。有穆棱市平岗、小金山及二站等及林口县柳树砾岩型金矿,属古砂矿,为沉积成岩金矿,时代多为中生代。矿床处于古老地块之上中断陷带内。矿体受层位、岩性控制。含矿层产在不整合面上穆棱组底部砾岩中。矿石中有用矿物主要有自然金、方铅矿、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锐钛矿等。
穆棱市小金山砾岩型金矿床为代表性矿床。穆棱组下部砾岩中含金,基底之上粗砾岩含金较集中,为主要含金层。品位0.8克/吨~59.29克/吨。矿石中金呈自然金赋存于胶结物和充填物中。金富集于含金砾岩层底部。
十二、砂矿型金矿 黑龙江省探明砂金储量和产量曾居全国之首,据1999年统计,砂金累计探明储量277.67吨。2003年在《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将砂金列为即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之一。
砂金矿床产于第四纪冲积、洪积、坡积等松散沉积物中。集中分布于漠河县—塔河县、松岭区、呼玛县、黑河市、嘉荫县—萝北县、桦南县——牡丹江市、东宁县等地。成因类型以谷底沉积型为主。漠河县古莲河砂金矿、大林河砂金矿、大兴安岭松岭区古利库河砂金矿床和呼玛县韩家园子砂金矿、韩家园子——富西里砂金矿、查拉班河砂金矿为代表性矿床。
漠河县古莲河砂金矿、大林河砂金矿包括额木尔河的两大支流——古莲河和大林河及其支流富克山河、瓦鲁库托河、夹五克河等砂金矿床,其中:古莲河砂金矿共圈出10条矿体,平均品位0.2854克/立方米,属大型矿床。大林河砂金矿共圈出11个矿体,品位0.2151~0.3122克/立方米。属中型矿床。
大兴安岭松岭区古利库河砂金矿床位于加格达奇东北部,是黑龙江省发现的最大砂金矿床。古利库河砂金矿的发现,被地质矿产部列为“八五”期间有重大突破地质矿产勘查成果之一。1996年,获地矿部找矿奖一等奖。矿床共圈出5条金矿体。矿体呈狭长带状,展布方向与河谷基本一致。其中Ⅰ号主矿体长15848米,宽40~800米,混合砂厚度3.6~10.4米。混合砂金品位0.0703~3.8638克/立方米。属大型矿床。该矿采出金达20余吨。
呼玛县韩家园子砂金矿共圈出8个矿体,矿体品位0.1164~0.2280克/立方米。属中型砂金矿。
呼玛县韩家园子——富西里砂金矿主矿体平均品位0.2238~0.3531克/立方米。属大型矿床。
除此之外,资源储量达中型矿床的还有:呼玛县老焦布勒石河砂金矿床、瓦西里砂金矿、胡通河砂金矿,嫩江县泥鳅河砂金矿,桦南县四方台砂金矿,林口县羊胡子沟砂金矿,漠河县马尼契河砂金矿、马大尔河砂金矿,塔河县小西尔根气河砂金矿。
达到小型矿床的有:黑河市石金河砂金矿,嘉荫县中——腰乌拉嘎河砂金矿,鹤岗市西梧桐河嘎拉基河砂金矿,东宁县东大川(小金厂沟)砂金矿,漠河县府库奇河砂金矿,塔河县庆祥沟砂金矿,呼玛县富拉罕河砂金矿、葛拉曼河(南侧二支沟)砂金矿、太平屯沟砂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