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地热评价与应用
第六节 地热评价与应用
地热是一种天然的能源资源,被称绿色能源。分湿热、干热2种。
湿热:地下水被地壳热源体传导成高温地下水。出地面水温20℃~40℃,属低温地热;40℃~80℃属中温地热;高于80℃属高温地热。
干热:地壳深层存在高出正常地温梯度(1℃/100m)高温热源。
一、类型、特征
(一)类型
《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志》分为近期火山活动型地热;隆起带型地热;断坳陷盆地型地热。
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分为裂谷型盆地地热;断陷盆地型地热;山间盆地型地热;断陷型地热;岩浆型与断裂型地热。断坳陷盆地型地热有林甸地热田、松嫩盆地和汤原盆地地热井;断裂型地热有桃山地热井。
(二)特征
松辽盆地林甸、杜蒙及汤原、铁力桃山等地热田、点,出口水温22℃~59℃,属中低温地热。热源以幔源热、花岗岩放射性热为主,兼有断裂摩擦热。热储层与热储层组合,松嫩盆地白垩系姚家组、青山口组、泉头组、登楼库组孔隙砂岩单层或多层组成热储层,总厚数百米;汤原盆地以古近系、新近系孔隙砂岩为热储层,总厚数百米。特点是热储层上覆有巨厚泥岩保温层。桃山地热井热储层为断裂破碎带。地下热水水源为热储层孔隙裂隙水,来源是成岩时释出水和本身含水;盆地周边或断裂带地表水(包括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地下热水化学特征,水化学类型HCO3Na、Cl-Na型及过渡类型为主。溶解盐类NaCl和NaHCO3居多。微量元素普遍富集偏高,碘、溴、锶、锂等富集形成高温矿泉水。热水多偏碱性,矿化度1000~10000毫克/升,随深度加深矿化度增大和HCO3-Na型转为Cl-Na型。常出现有油、气混入现象。
二、资源评价
(一)林甸地热田
黑龙江省唯一详勘评价地热田。评价183平方公里范围2000米以浅地热资源量,B级可采水量3.5万立方米/天,井口水温50.4℃,可采热能4.3兆瓦;C级可采水量3.365万立方米/天,井口水温50.4℃,可采热能41.42兆瓦,属大型中低温地热田。
(二)其他地热井
杜尔伯特县杜热1井,涌水量1200立方米/天,井口水温50℃;大庆市东风新村萨热1井,涌水量500立方米/天,井口水温53℃;汤原县城北汤热1井,涌水量50立方米/天,井口水温300C;吉祥乡宝祥村汤参2井,自溢产水量大,井口水温60℃;肇源县大庙乡肇热1井,涌水量480立方米/天,井口水温22℃;铁力市桃山镇桃热1井,涌水量720立方米/天,井口水温50℃。
汤原盆地地热区形成地热储、盖、通、源要素,形成地热田良好条件。28口石油钻井中有10口地热井,预测汤原盆地地热资源量可观。
桃山地热区在调查桃山金矿时,确认地热井处于呼兰河弧形断裂带。初查预测地热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热水动储量0.4m3/s,可采热水10000t/d,井口水温50℃。
三、开发利用
林甸地热田开发利用有林热1、2、3、4、5、6、7井和林深1井、林4井,东三井10口地热井,开采2000米以浅地热资源,总开采量18760立方米/天。井口水温多在50℃以上,最高59℃,最低41℃。地热水以供暖、洗浴用为主,部分用于养殖、种植,其中林深1井兼用于生产福尔牌矿泉水,林4井兼开展医疗洗浴。桃热1井用于洗浴医疗,萨热1井用于洗浴。截至2005年,林甸地热田具一定规模综合利用,其余各地热井单项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