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地质环境现状

第三节 地质环境现状


  突出的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其中以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和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灾害为主,发生频率增高,面积扩大,灾情加重;局部地域偶发滑坡、泥石流、河流塌岸、洪水淹没灾害和煤矿区地面塌陷、矿井瓦斯突爆、涌水、岩爆、冲击地压等灾害;农药、化肥、污水对土壤、农作物的污染,部分地段已显露出来,大面积农耕区处于潜在状态;地震、火山活动等引发地质灾害轻微;冻害灾害普遍,灾情不重,易控制防范;地方病已基本得到控制,少数村屯有轻——中度发生。
  2003年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报告》中评价结果,划分为理想、良好、一般、较差、恶劣5种状态。对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部山地林区,松嫩、三江、兴凯湖平原草原—农业区和水域及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鸡西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做出评价。

  一、山地地质环境区

  (一)良好区
  分布于各大山系的内部地域,多为中低山,部分为丘陵。山地高密森林覆盖及次生森林区经数年恢复已基本具备良好的保护地质环境功能;山地中河谷基本为原生天然草地或湿地。生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较强。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与破坏轻微,局部点式影响,未对地质环境天然平衡状态构成威胁。
  地质灾害较少,局部泥石流、崩塌、洪水淹没,灾情轻,山地中主干河流多为外源轻——中度污染,二、三级支流河水基本无污染。
  地质环境保持天然平衡状态,地质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状态,部分无人烟地域和列入森林自然保护区范围为理想的地质环境。山地地质环境良好区处于向理想状态恢复趋势。

  (二)一般区
  分布于小兴安岭、东部山地及大兴安岭各山地周边低丘陵区,勃利、逊河等山间盆地区和宽阔河谷区及盆地周边与河谷山前区。
  多半森林、河谷草原、湿地被毁,地形破碎起伏坡度大,天然植被覆盖度低于500%,生态控制灾害性地质作用保护地质环境功能低,多集中垦殖耕种,煤炭、石材等开采,属人口密集区。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方式多种多样,达到中——严重程度。
  地质灾害频繁,以水土流失最重,面蚀普遍发育,沟蚀地质灾害多;泥石流、滑坡灾害主要发生丘陵山地和山前地带;是地方病重病密集分布区;采煤区地表塌陷外,矿井瓦斯爆炸、涌水、岩爆等时有发生。
  地质环境天然平衡遭受干扰与破坏,呈脆弱状态和部分地域已为失衡状态。地质环境现状质量处于一般状态,呈逐渐恶化趋势。

  (三)较差区
  分布于鸡西梨树矿区,双鸭山宝山矿区、七星矿区,七台河新建矿区、桃山矿区,鹤岗兴安矿区,达连河煤矿区,宝清县小城子煤矿区,嘉荫县乌拉嗄岩金矿区、团结沟砂金矿区,呼玛县兴隆沟砂金矿区,黑河罕达气砂金矿区等。
  矿区地表森林、草原、湿地等植被严重被毁,已失去控制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功能。近年来生态有所恢复,仍没能控制地质灾害发生。人为活动对局部地质环境破坏严重。采煤矿区瓦斯突出、岩爆、突水等常有发生,采空区地表沉陷灾害严重;砂、岩金采矿区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崩塌、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等。
  地质环境严重破坏天然平衡状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属较差状态。多数点经治理、建设处于地质环境恢复期,少数点仍呈逐渐恶化态势。

  二、平原地质环境区

  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以农业、草原、湿地为生态背景和广域平原地形地貌构成地质环境区。

  (一)良好区
  分布于兴凯湖平原,有兴凯湖国家自然保护区22万公顷和七虎林河下游等天然湿地。农耕区约80%为水田,坡降1/5000~1/10000坦平平原,分布有兴凯湖水域。优越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植被具较强地质环境保护功能。
  源于穆棱河、乌苏里江虎头江段河水严重污染,小兴凯湖等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及潜在农药化肥污染。乌苏里江等易发生侵蚀塌岸,平原周边山前地带有轻度及局部中度水土流失灾害。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中湖岗等局部人为开渠、岗上开路等。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轻度影响,局部为中度破坏。
  地质环境仍保持稳定的天然平衡状态,地质环境现状属良好状态,并呈向理想状态演变态势。

  (二)一般区
  分布于松嫩平原的高平原和三江平原区。松嫩高平原区为波状起伏的平原,植被以季节性农作物为主体,零星分布小面积草地或湿地及人工林带,保持水土功能较弱。三江平原区为西高东低极缓倾伏的低洼平原。东部保存国家级洪河、三江自然保护区大面积湿地和几处小面积湿地;西部已基本全部垦殖为耕地。
  松嫩高平原区开发较早,村屯密集,人口密度大,有哈尔滨、绥化、北安等工业城市,以农业经济为主体,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为中——严重程度。三江平原开发集中于西半部。西部佳木斯、鹤岗工业城市的影响,人为因素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严重,东部轻微。
  主要地质灾害为水土流失,普遍发生于松嫩高平原和三江平原西部区,局部出现土地盐碱化。松花江、黑龙江等及其支流侵蚀塌岸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地表水多为中——重度污染,局部地下水中——重度污染;潜在的农药、化肥污染逐渐显示;绥化、龙镇和萝北发生过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松嫩高平原和三江平原西部地质环境天然平衡处于脆弱状态,三江平原东部地质环境呈明显恶化的态势,地质环境现状属一般状态。三江平原中自然保护区范围地质环境为良好状态。

  (三)较差区
  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地势低洼的低平原。坦平低洼,多湖泡,属半干旱春季多风气候。土地以盐碱土、风砂土为主,植被稀疏,部分地域已是荒漠化裸土,植被保护地质环境功能弱。大庆采油区、齐齐哈尔工业城市的影响及人口密度较大,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严重。
  地质灾害中土地砂化、盐碱化集中。属中——重度土地砂化、盐碱化,呈扩展加重趋势。大庆采油区地表水严重污染,土壤污染部分地域明显显示;齐齐哈尔市周围浅层地下水已严重污染不能饮用;大庆市周围已形成400多平方公里区域降落漏斗,水循环均衡遭受破坏;低平原区氟中毒地方病较普遍。嫩江壳断裂等活动及大面积采油,开采地下水及地热引起地应力变化,诱发地震发生的危险性增大。
  地质环境天然平衡状态已遭破坏,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属较差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