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章 海拉尔盆地勘探

第二章 海拉尔盆地勘探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横跨中蒙国境,面积7.96万平方千米。盆地北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称海拉尔盆地,面积4.24万平方千米;盆地南部位于蒙古国境内,称塔木察格盆地,面积3.54万平方千米。海拉尔盆地内主要地层是白垩系和侏罗系。自下而上主要地层发育有:古生界基底,下侏罗系布达特群,下白垩系兴安岭群的塔木兰沟组、铜钵庙组、南屯组、依列克得组,扎赉诺尔群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上白垩系贝尔湖群的青元岗组、呼查山组。第四系沉积岩最厚达6000米。地层中既有良好的烃源岩,也有多套可储存油气的储油层和防止油气外逸的盖层。生储盖层的良好组合,构成油气田形成的有利和必要条件。


海拉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 图-2

  盆地内分为三个坳陷,坳陷之间为两个隆起,即自西向东依次排列的赉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呼和湖坳陷5个一级构造单元,之下又进一步划分为16个凹陷(嵯岗隆起内无凹陷),凹陷总面积25260平方千米,是油气勘探的基本领域。
  海拉尔盆地主要生油岩是南屯组和铜钵庙组的灰黑色泥岩,其中含机碳1.5%~2%,氯仿沥青“A”0.05%~0.2%。生油岩中部分层段生油母质丰度还要高。这些母质来源于藻类、孢子体、高等植物碎屑等。
  储油层包括上中下三组:上部含油组合以大磨拐河组二段为主,中部以南屯组和铜钵庙组为主,下部以侏罗系布达特群和基岩风化壳火山岩、变质岩为主。各组储层均属中低孔、低渗透型,孔隙度为0.5%~27%,平均14.5%;渗透率为0.01~4000毫达西,平均74毫达西,各油层差异极大。
  油层水较少。原油性质随产区不同差异较大,多数属于正常原油,原油密度0.83~0.87克/立方厘米,也产少量轻质油和稠油;原油黏度一般为5~25毫帕/秒,平均为10.7毫帕/秒,低于松辽盆地原油黏度;原油含蜡量大多为12%~24%。海拉尔盆地的天然气,多为深源无机成因二氧化碳气,烃类气较少。

海拉尔盆地地层层序表 表1-19

新生界

第四系

 

 

第三系

贝尔湖群

呼查山组

中生界

上白垩系

青元岗组

下白垩系

扎赉诺尔群

伊敏组

大磨拐河组

兴安岭组

依列克得组

南屯组

铜钵庙组

塔木兰沟组

下侏罗系

布达特群

火山碎屑岩组

杂色沙砾岩组

深色砂泥岩组

古生界

 

基底

 


海拉尔盆地凹陷单元表 表1-20

一级构造单元

扎赉诺尔坳陷

嵯岗隆起

贝尔湖坳陷

巴彦山隆起

呼和湖坳陷

二级构造单元
(16个凹陷)

呼伦湖凹陷

(内部无凹陷)

乌尔逊凹陷

五一牧场凹陷

伊敏凹陷

查干诺尔凹陷

贝尔凹陷

莫达木吉凹陷

旧桥凹陷

巴彦呼舒凹陷

红旗凹陷

乌兰诺尔凹陷

呼和湖凹陷

 

新宝力格凹陷

鄂温克凹陷

 

 

赫尔洪德凹陷

东明凹陷

 



  1984年,在乌尔逊凹陷钻探的海参4井,发现9个油层,日产工业性油流4.6吨。1985年,海拉尔盆地完成高精度航测以及地震详查与普查、地震大剖面、化探剖面,并钻预探井6口,其中3口发现17米厚的油层,却未见够级别的油气显示。
  1986~1993年,采用数字地震仪开展地震勘探,还进行大量三维地震。到1993年底,累计钻探井39口,完成地震测线2.2万千米,有4口探井获得低产工业油流,其中新乌1井、苏1井日产油1吨多,海参4井、乌4井日产油3吨多。为寻求海拉尔盆地勘探新突破,中石油决定向国外招标,吸引国外大公司参与风险勘探。但由于勘探难度与风险过大,外国公司望而却步,无人问津。1994年,海拉尔盆地暂停勘探。是时,时任海拉尔勘探项目经理龙永文等认为,10年勘探已为成功打下基础,决不能把即将到手的成果拱手让给他人。他们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多次主动请缨,情愿立下军令状,自力更生,实现海拉尔勘探新突破。1995年,海拉尔勘探再度上马,苏1井首获高产,随后陆续出现一批高产探井,海拉尔油田低产瓶颈迎刃而解。2001年,一批油井连成规模,首次在呼和诺仁探明一块油田;以后又有一批构造带出油,多凹陷出油关就此突破。截至2005年底,海拉尔盆地累计探明4个油田,探明储量1.0488亿吨;发现10个含油构造带。

海拉尔盆地已获探明储量统计表 表1-21

凹陷

油田

探明年份

储量(万吨)

面积(平方千米)

发现井

乌尔逊

苏仁诺尔

2002、2005

1600

39.45

苏1井

巴彦塔拉

2005

1272

9.45

乌4井

贝 尔

苏德尔特

2004、2005

6160

34.13

贝10井

呼和诺仁

2001、2005

1456

7.53

贝3井

合 计

10488

173.97

 


海拉尔盆地已发现含油构造带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1-22

序号

所在凹陷

含油构造带

发现年份

发现井

重点井

1

乌尔逊

苏仁诺尔

1984

海参4

乌1、乌2、苏1

2

贝 尔

呼和诺仁

1995

贝3

贝301、贝302

3

乌尔逊

巴彦塔拉

1996

乌4

乌11、乌13、巴斜2

4

贝 尔

霍多莫尔

1997

霍1

霍3

5

贝 尔

苏德尔特

2001

贝10

贝28、贝16

6

呼伦湖

呼伦湖

2001

海参3

 

7

贝 尔

苏乃诺尔

2002

贝17

 

8

乌尔逊

乌中

2002

乌16

乌20

9

乌尔逊

乌东斜坡

2005

乌27

乌26、30、31、33

10

贝 尔

贝中次凹

2005

希3

希4、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