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探井测井技术
第三节 探井测井技术
探井测井技术就是在探井中,使用测井仪器测量井筒内各地层电、磁、光、放射性等地球物理参数,并经处理与解释,得出地层岩性、物性(渗透率、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等)、含油性等地质参数,从而发现和认识油气层的技术。
一、测井原始资料采集
1983年,油田确定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斯伦贝谢CSU数控测井成套设备的意向。1984年,为考察该测井设备在大庆地区的适用性,请斯伦贝谢测井服务队来油田进行为期一年的有偿测井技术服务。斯伦贝谢测井服务队共测井29口,解释成功率达76.5%,证明其设备优良,性能可靠。1987年,CSU数控测井成套设备正式引进并投入使用。这套设备包括四套地面接收和现场处理车装仪器,有16种76只下井测量仪器,包括电阻系列的双感应、双侧向、微球聚焦、地层倾角仪;放射性系列的自然伽玛、自然伽玛能谱、补偿中子、岩性密度测井仪;工程系列的井壁取心仪、XY井径仪、井温仪、套管接箍定位仪等。此后,探井测井普遍使用这套仪器。
1990年5月,引进一套阿特拉斯公司制造的3700数控测井系统。
1993年,自行研发DLS-I型小数控测井仪。1994年开始批量生产,主要应用于开发生产井测井。
有些特殊技术难题,短期内无法自行解决,就雇请外援予以协助。1995年,在汪903井深层勘探中,就专请斯伦贝谢公司MAXIS-500测井队进行阵列感应、微电阻率成像测井。1996年,在宋深3井钻探中,专请中油测井公司5700测井队进行核磁共振测井。雇请外援,一来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二来通过学习借鉴外部施工技术,可促进自身测井技术水平的提高。
1997年,与中国船舶总公司第七研究院合作,研发DLS-2型小数控测井仪。
1998年,DLS-2型数控测井仪在探井中投入使用,但仍无法满足探井测井工作量急剧增长的需要。同年,引进2套哈里伯顿公司制造的EXCELL-2000成像测井系统。1999年,再次引进2套阿特拉斯公司制造的ECLIPS-5700型成像测井系统,油田测井技术装备水平从此跨上新台阶。
2000年以后,根据深层气勘探和特殊地质构造勘探需要,陆续引进声成像(XMAC)测井、电成像(FMT)测井、油层动态测试(MDT)测井装备。这些仪器设备,在2004年以后徐家围子深层气勘探和海拉尔盆地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引进旋转式井壁取心仪,并经改进,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测井资料处理
早期测井资料的处理,靠人工进行。1982年,开始采用计算机处理野外采集的资料。1987年,VAX计算机测井曲线数字化扫描系统引进并投入使用。同时,着手对以往的模拟曲线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为探井资料综合使用和研究进行信息储备。1995年,从SGI和SUN公司引进新一代计算机,用以取代原有的PE机,随机处理软件也在使用中升级,测井资料处理能力大为提高。
三、测井资料解释
1985年以来,通过不断总结分析,各探区测井资料解释趋向标准化、规范化,形成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地层的油气水层解释图板。特别是松辽盆地中浅层分区测井内容、处理软件、解释方法、程序等业已配套,解释准确率从1985年前的50%~60%,上升到1990年的80%~90%。多年来的测井解释难题,如松辽西部含钙薄互层和高阻水层、大庆长垣两侧低电阻油层、大庆外围油水同层等,均得以不同程度的科学合理解释;有关海拉尔盆地油气层问题、深部火山岩天然气层问题的测井解释水平也得以显著提高。松辽深层勘探中形成一整套酸性火山岩和中基性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技术和储层识别技术,实现定性识别裂缝,定量求取裂缝参数,对准确发现火山岩气层具有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