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钻井 1958年7月9日,位于安达县任民镇的松基1井开钻———黑龙江省石油钻井正式启幕,到1985年底,大庆油田累计钻井14425口,总进尺1793.4万米,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42年总进尺(1907~1949年,全国钻井总进尺7.1万米)的252.6倍。
1986年以后,钻井生产进入全面提高装备技术水平、扩展业务领域、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发展阶段。先后开发应用定向井、丛式井技术,摸索出在多断层、大倾角地区钻调整井防斜、纠斜、防漏、堵漏技术,“设计优化、施工监测、自动调控、跟踪分析”的二次加密调整井固井施工技术,以及薄层水平井钻井等技术。到1999年,新技术大力推广,新设备大量使用,钻井效率随之大幅提高,平均建井周期达到9天11小时,比1990年的16天2小时缩短6天15小时。
2000年,企业主辅分立重组改制后,油田钻井系统按照“立足油田,一流服务;面向市场,二次创业”的指导方针,着手构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技术、装备优良,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开展深井技术攻关,成功完成大庆最深探井葡深1井的钻探,突破了一系列钻井技术难关。由于围绕老区三次加密调整与外围新区勘探开发而展开的钻探工作量逐年减少,钻井队伍立足省内,转战冀东、南阳、陕北、长庆、吉林等外油田,承揽钻井、修井等工程。2001年,钻井队伍走出国门,相继在委内瑞拉、苏丹、印度尼西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美国等市场,打出中国大庆钻井品牌。截至2005年,大庆油田累计钻井66960口,进尺8186.71万米。
 |
钻井工人为油拼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