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钻机 会战初期,大庆油田所用钻机主要有两种机型,一是可钻3200米井深的大型钻机,包括大庆会战前期使用的苏制乌德型钻机和1977年以后使用的中国兰州石油机械厂制造的大庆-130型钻机;二是可钻1200米井深的中型钻机,即苏制贝乌型,也包括国产仿制机型。截至1985年底,大庆油田拥有大型钻机36台、中型钻机78台、水井钻机1台、地震钻机4台。
1986年以后,大庆油田根据开发调整和勘探领域不断扩大的需要,逐步开发应用多种新型钻机。1986~2005年,使用率较高的钻机机型有电驱动贝乌钻机、大庆130型钻机、中型ZJ15型钻机、大型ZJ系列钻机和从美国、加拿大引进的车载钻机。截至2005年底,全油田拥有钻机120余台,其中技术先进或比较先进的钻机有87台,包括钻深可达1000~2500米的ZJ-10、ZJ-15、ZJ-20、ZJ-25、ZJ15/900DB、K-650、DQ7500等型钻机44台,钻深可达3000米的大庆130、ZJ-30DJ、ZJ-30DZ、ZJ-30JD、ZJ30/1700CZ、30DB、RR850、BIR8085等型钻机24台,钻深可达4000米以上的40F、ZJ40/2250DB、F320、ZJ45、50D、50DB、70D、70DB等型钻机19台。上述所有钻机均配有1000~1300马力钻井泵1~2台。
一、电驱动贝乌钻机 贝乌钻机系20世纪40年代苏联制造,靠柴油机驱动,功率600马力,最大钻井深度为1200米。后改造为电动机驱动,功率增至1000~1395马力。贝乌钻机早期用于开发井钻井,后来重点用于大庆长垣老区调整井钻井。1986年以后,贝乌钻机由于老化陆续被更新淘汰。到1994年8月,最后的12套电驱动贝乌钻机也退役,为ZJ系列钻机所取代。
二、大庆130型钻机 1977年,兰州石油机械厂生产的大庆130-Ⅰ型钻机开始用于大庆油田探井钻井,以取代苏制乌德钻机。该钻机功率为1500马力,最大钻深3200米。1983年,大庆130-Ⅱ型钻机开始取代大庆130-Ⅰ型钻机,大庆130-Ⅱ型钻机装配济南柴油机厂生产的P212V-190大马力柴油机,功率增至3600马力。1986年,大庆外围油田大规模投入开发,大庆130-Ⅱ型钻机除用于探井钻井,开始更多地用于大庆外围油田开发井钻井。2000年以后,大庆130-Ⅱ型钻机逐步达到报废年限,陆续退役。至2005年,仍在用的大庆130-Ⅱ型钻机,已所剩无几。
三、中型钻机 1985年起,大庆油田推广使用与宝鸡石油机械厂合作研制的ZJ-15型钻机,主要用于老区调整井钻井。ZJ-15型钻机钻深可达1500米,司钻的操作由手动变为气动,既可靠又省力。
1996年,大庆油田与宝鸡石油机械厂开始合作研发ZJ15DB-1型钻机。1998年,在国内首次采用数控交流变频驱动技术的ZJ15DB-Ⅰ型钻机问世。较之ZJ-15型钻机,其优势在于:采用无级调速装置,井架伸缩自如,配有液压盘式刹车装置、钻井八参数仪和司机操作房,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2005年,钻井二公司15142钻井队使用ZJ15DB-1型钻机钻老区调整井,年进尺突破70000米大关。
四、大型系列钻机 进入1990年代,大庆油田钻机更新改造速度加快,并呈系列化趋势。大型ZJ系列钻机主要以钻井深度区分,包括钻深可达7000米、6000米、5000米、4000米、3000米的多种型号钻机。大型ZJ系列钻机主要由宝鸡石油机械厂制造,全部采用电驱动装置。2005年,70DB型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在深层探井钻井中投入使用。这些钻机因机械化、自动化以及安全性能远优于大庆130钻机,成为大庆深层钻井的主要机型。
五、车载钻机 车载钻机包括从美国引进的Wilson-65、Wilson-65B、IDECO(BIR)8085机型和从加拿大引进的K650型。其特点是:钻深可达1600~2200米,适用于大庆长垣外围开发钻井;钻机车载自行移动,井架靠液压伸缩,搬迁便利;操作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配备大功率电泵,可实现高压喷射;主要传动部件自动润滑,使用寿命得到保障。1985年前,车载钻机引进15台,1986年又引进20台。大庆外围油田开发井钻井中实际动用25台。这类钻机由于体积大、重量大,在大庆长垣外围春季道路翻浆、夏秋多雨等地理与气候条件下,易陷于泥泞,运行受阻,影响效率。1990年,根据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指令,7台IDECO(BIR)8085型车载钻机调往塔里木油田用于修井作业。随后,其余车载钻机也陆续调出大庆。
 |
IDECO8085车载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