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规划设计原则

第一节 规划设计原则


  1986年起,油田建设“七五”规划开始兼顾长垣老区调整改造与外围油田的开发建设。
  老油田井网加密调整产能工程及其同步进行的技术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一)一次加密调整井的地面设施,要求结合油气集输流程技术改造统一规划设计;二次加密调整井的地面设施,要求“见缝插针”,纳入已建系统,即新油井接入老计量站,新计量站进入老转油站,新转油站进入老脱水站,以减少新建工程;三次加密调整井就近接入原有计量站与集油管线,所产原油通过计量软件或计量车进行计量。(二)推行低耗集油工艺,按油井含水率、产液量及出油温度高低,分别采用不加热集油、掺常温水集油及季节性不加热集油,全面降低集输能耗;(三)根据中、低渗透率油层的多次加密调整井实施分质注水,二、三次加密井注入深度处理水的需要,配套建设含油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实施分压注水,配套建设分压注水系统。
  外围油田开发建设规划设计遵循如下原则:(一)坚持“先肥后瘦”和“先近后远”,优选相对高产区块和靠近老油田且供水、供电、道路、通信条件较好地区先行开发建设;(二)针对外围油田低产、零散的实际,尽可能简化油气集输、注水工艺及设备配置和原油储运及水、电、路、信系统工程布局;(三)遵循先临时后永久、先简易后正规、先活动后固定的建设思路,采用丛式井、水平井等多种布井方式,降低风险,确保效益。
  1991年开始实施的油田地面建设“八五”规划,突出两项设计原则:(一)充分利用和发挥老油田地面设施功能,进一步改造挖潜,减少新建工程,控制投资规模;(二)开展科研攻关,实施老油田技术改造,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完善油田环境保护及安全工程项目。
  油田地面建设“九五”规划则针对实施聚合物驱采油,突出三项原则:(一)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及科研攻关,建立适合大庆油田特点的聚合物配制、注入工艺及聚合物采出液、采出水处理工艺体系;(二)适应大范围、大规模聚驱采油需要,配注系统采用集中配制、分散注入的方式进行布局;(三)聚合物驱地面工程与已建水驱地面工程统一规划,力求把注水、原油脱水等水驱主体工程与现有水、电系统工程充分利用起来。
  鉴于油田地面设施业已完善,油田建设“十五”规划进一步侧重于利用已有设施,突出节能降耗:(一)发展聚合物驱地面技术,简化聚合物驱地面工艺;上返地区充分利用已建设施,降低聚驱投入;(二)老油田和外围油田产能工程尽可能利用已建设施,降低投资规模;(三)加大地面设施运行管理及维护力度,千方百计保护油田生产能力,减少新建、改造工程;(四)鉴于油气产量战略性下调,调整油气处理、输送设施,关停、撤并负荷率低、设施老化、剩余能力大的站点,提高运行效率;(五)加大节能降耗力度,降低集输、注水单耗,降低油气损耗,控制地面生产系统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