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长垣外围西部气田
第二节 长垣外围西部气田
1985年,北块白音诺勒气田和龙南气田分别建杜402井和古31井,并投入试采。随后,敖古拉气田建塔301井。配套敷设“杜402井至龙一联(φ273×7,全长42.5千米)”龙“一联至杏西(φ273×7,全长20.3千米)”“古31井至龙一联(φ159×5,全长17.4千米)”“塔301井—杜402井—龙一联(φ114×4,全长17.1千米)”4条集气管线。三个气田所产的气,经龙一联输至杏西,由杏西输至杏九联,终入老油田输气系统。1987年12月,省计经委与大庆石油管理局签订关于利用阿拉新气田天然气的协议,议定阿拉新气田向齐齐哈尔市供气。阿拉新气田建规模为15万立方米/日的集气站,下设7口气井,单井日产气3万立方米~9万立方米。1991年3月,阿拉新气田集气站投产,先期配套建成气源井杜6、杜602、杜610井,采用“单井来气→油嘴节流→一级分离、加药、预冷→气波制冷→二级分离、复热、调压、计量”的工艺流程,产出的气外输至齐齐哈尔。同年,二站气田建2口气井,集气管线采用热水伴随保温,后改为碳纤维电加热单管流程。集气站内设有橇装三甘醇脱水装置,并敷设从二站气田集气站至杜402井的输气管线(φ273×7,全长31.6千米)。1998年,新店油气田建成投产新一集气站及其2口气井,集气站内采用两级分离甘醇脱水工艺,站外管网则采用单管电伴热流程。2001年,新站油气田新一联增压集气站建成。2004年,新站油气田英41井投入开采,设计规模2万立方米/日。新一联集气站设计产能5万立方米/日,集气管线采用电伴热,井场采用加热、节流、分离、甲醇防冻处理工艺。配套敷设新一联至葡四联输气管线(φ114×4,全长42.7千米),冬季以此向第七采油厂输气,夏季关闭。2005年,阿拉新2号集气站投产,下设2口气井。站内采用两级分离流程,站外集气采用三管伴热流程,2号站输出的气经阿拉新1号集气站,输往齐齐哈尔市。长垣外围西部北块气田建成从二站气田经杜402、龙一联的输气干线,以及杏西至杏九联、杏西至杏九联管线复线(φ273×7,全长12千米)、二站至阿拉新(φ273×7,全长11千米)的集气干线,由此可将夏季油田多余的天然气间接输往齐齐哈尔市,也可将气田气反补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