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大庆长垣中浅气层开发

第二节 大庆长垣中浅气层开发


  一、喇嘛甸油田气顶

  喇嘛甸油田具有面积较大、储量较丰富的气顶气藏,其天然气地质储量99.59亿立方米,可采储量49.8亿立方米,采收率50%,气顶气相对密度0.5884,甲烷含量为95.1%。
  喇嘛甸气顶是典型的背斜构造气藏,属原生气顶。气顶分布在萨零组、萨尔图油层萨Ⅰ1~萨Ⅲ4-7的17个小层中,油气界面在井深920米(海拔-770米)处。由上至下气顶面积逐步变小,构造顶部的萨一组气顶含气面积最大(32.3平方千米),储层的非均质性较严重。这些存有气顶的储层大致分为三类:(l)有较大气顶的大型分流河道砂体,如萨Ⅱ2~萨Ⅱ6层,气层厚度为4~6米,空气渗透率为1达西左右,气顶面积较大,油气区面积之比为3.3∶1。这类气顶与油区中高渗透层直接接触,在开发过程中容易造成油气互窜,其储量占总储量的40.1%。(2)以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为主的大面积分布的薄层席状砂,如萨Ⅰ1-萨Ⅰ4+5层,气层厚度为1~2米,空气渗透率小于0.6达西,它们位于构造上部,油气区之比约2∶1。这类气顶与油区大多为低渗透连通,在开发过程中,气顶对油区的影响不大,其储量占总储量的44.1%。(3)呈条带或零星分布的中小型分流河道砂体,气顶规模和油气边界受构造控制外,还受岩性控制,砂体形态很不规则,气顶分布面积小,其储量占总储量的15.8%。
  喇嘛甸油田遵循“有效利用油气资源,防止油气互窜”的原则,在集中力量高效开发油区、保持油气区压力平衡、维持油气界面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科学地开发气顶气,以避免资源流失。具体做法是:气顶外预留一个450~600米的油环,作为油气缓冲带;通过调整油水井注采量,平衡油区压力与气顶压力,防止油气横向互窜;采油井留足厚度达3米以上的泥岩隔层,防止气顶气纵向窜流。同时,建立严密的油气界面监测系统,部署44口观察井,定期测取各种资料;在油田北块建立地下储气库,钻气井10口,射开萨Ⅰ1-2层和萨零组气层,做到“冬季采气、夏季注气”,日注采约60万立方米。1983~1985年,夏季向储气库回注天然气2940万立方米。后因多种原因一度中断注气。1991年重新恢复注气后,每年夏季注气1500~2000万立方米。1998年增注到3150万立方米。同时,在北部气顶油侵较重的井层外围,下入潜油电泵或抽油泵进行强采,使油区压力从9.7兆帕下降到8.9兆帕,稍低于气区压力,从而使油气区的压力保持相对平衡,油侵现象基本得以控制。2000年,储气库进一步扩建,年注气量增至5236万立方米,油区平均压力控制在8.71兆帕,气区压力控制在8.43兆帕,油气界面基本保持稳定。
  2001~2005年,地下储气库容扩充到北块整个萨一组和萨零组,使储气库容增至35.7亿立方米,生产气井增加到14口,日调峰能力150万立方米。地面注气系统引进5套注气压缩机,最大日注气能力达110万立方米,注气阶段年注气能力达1.98亿立方米。
  截至2005年底,喇嘛甸气顶动用地质储量23亿立方米、可采储量11.5亿立方米,年注气8182.45万立方米,累计注气6.52亿立方米;年采气1.01亿立方米,累计采气量11.04亿立方米;绝对采出气量4.52亿立方米,采气速度4.37%,采出程度48.02%,储气库地层压力保持8.43兆帕,总压差-1.65兆帕。

  二、萨尔图、杏树岗油田浅气层

  油田开发初期,萨尔图、杏树岗油田通过探气井均发现构造高点与断层附近存在气顶或气层,并发现高产气井。1975年,萨中开发区将北块萨零组储层作为萨尔图一号储气库储存多余的伴生气,日注气约5万立方米。截至1985年底,累计注入天然气9246万立方米,采出天然气9649万立方米,平均年注气168.6天,年注入气量841万立方米;年采气154天,年采出天然气877万立方米。1986年,因夏季气源问题,该储气库停用。
  2000~2001年,经过对部分井进行试油、取心,并对相关测井资料等的综合研究,发现萨零组储层与其下部的萨葡高油层属于统一构造油气藏。萨尔图构造油气界面深度为海拔-610米,与开发初期确定的深度基本一致,初步估算萨尔图油田萨零组气顶的天然气储量为15亿立方米左右。2001~2005年,萨尔图油田萨零组油层投入试验性开采,而有关其天然气资源的开发问题,仍处于研究阶段而未采取实质性步骤。


大庆油田首座采用加热蒸油法进行原油稳定的油气处理厂———萨中油气处理厂

  三、葡萄花地区黑帝庙油气层

  葡萄花地区黑帝庙油层发育在白垩系下统的嫩江组四、三、二段。油层埋藏深度100~500米,油层平均有效厚度约10米,渗透率0.3~0.5达西,含油饱和度50%~70%,孔隙度20%~32%,油层压力为4.4兆帕,油层泥质含量16.5%~19.5%。葡萄花油田投入开发后,葡浅1、葡浅7、葡浅701井在黑帝庙油层的试油井中,于黑Ⅱ组油层中分别获得10328、10700、19391立方米的工业气流。于是顺势投产葡浅1、葡浅井等8口气井,以解决葡萄花油田生产和生活用气。
  到1999年底,黑帝庙油气层共生产天然气2110万立方米。2003年后,陆续有99口井在黑帝庙及上部层位出现油气异常显示,后经系统研究发现,葡南鼻状构造为天然气富集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