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械采油工艺技术
第三节 机械采油工艺技术
一、抽油机有杆泵采油工艺技术
1980年代初,油田研发机采井不压井工艺以及无衬套软活塞泵挂等技术用于油井自喷转抽,逐步实现不压井作业、分层开采、分层测试、提高泵效且可“三防”(防脱、防断、防蜡)。1988年起,规模化应用自行研制的83毫米和95毫米大口径有杆泵。1990年代,外围油田小井眼试验区“五小”(小机、小杆、小泵、小管、小采油树)机械采油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并研发出组合油管、油管锚定、高强度抽油杆及连杆的“双断”治理技术;喇萨杏主力油田聚驱抽油井开发应用包括扶正器、降黏防蜡剂、大流道泵、三级泵等防治杆管偏磨的配套技术。2000年以后,针对油田水驱、聚驱抽油井偏磨问题日益严重的问题,研制成功低磨阻泵,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抽油井杆管防偏磨配套技术。2004年,采用大斜度抽油泵与有杆泵组合举升工艺现场试验取得成功,并配套完善相关工艺技术,为全油田33117口抽油机井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证。
二、潜油电泵采油工艺技术
1986年,主力油田推广应用电泵井节能降耗等7项配套技术,平均单井日增油19.1吨,电泵工艺配套及其使用规模、增油效果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1987年,受中石油总公司委托,编制完成《潜油电泵型式、参数》《潜油电泵技术条件》《潜油电泵配套附具》3个部级标准并通过评审。1995年,研制成功20~30立方米/日的潜油电泵,使国产电泵系列进一步完善。随后,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在聚合物驱油井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潜油电泵采油工艺技术的配套完善与发展,不但为全油田2441口电泵井高效运行提供了保证,也促成该产品走出油田,畅销国内外市场。
三、螺杆泵采油技术
1995年,研制成功投资低、能耗小、适应性强的排量为2~15立方米/日、20~40立方米/日的螺杆泵和大排量螺杆泵。1997年,在葡北地区10口井,采用三种型号的螺杆泵,进行采油配套试验。1998年,在茂801井区10口井进行间歇抽油试验。1999年,在聚合物驱工业区块优选7口井进行大排量螺杆泵试验,试验井平均日产液102立方米,平均泵效达72.6%。2000年,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特点和油井卡泵的问题,优选使用中等排量螺杆泵,其检泵周期延长至330天。截至2005年底,全油田螺杆泵采油井达到2005口,从GLB40-42到GBL1600-14的大中小螺杆泵形成系列化,基本满足了油田水驱和聚驱举升需要,检泵周期提高到521天,比起抽油机平均泵效提高20个百分点,系统效率提高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