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油层改造工艺技术

第四节 油层改造工艺技术



  一、压裂工艺技术

  1988年,研制成功平衡限流法压裂工艺,以此为薄差油层以及表外储层的开采提供技术支持。该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同期,压裂施工实现选砂、运砂、加砂机械化,压裂液配制、输送、施工一条龙,年压裂施工约1000口井,单井年均增产原油100吨以上。1990年代,研发出薄隔层平衡限流法压裂及平衡孔封堵等近10种技术,其中全三维压裂优化设计程序,压裂增油效果提高70%。2000年以后,结合大庆深层火山岩气藏的压裂、海拉尔盆地火山岩储层和古潜山变质岩压裂,研发出改性胍胶压裂液(HPG),研发形成测试压裂诊断等技术,压裂增产效果和施工一次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二、酸化解堵工艺技术

  1980年代,推广应用稠油段增注技术、选择性控制注水技术、增压注水技术和磁增注技术,并研发用于深井土酸酸化的TG-03缓蚀剂。1990年代,外围油田推广应用超声波解堵增注等增注技术;老区研发应用热气酸排酸解堵增注与射流解堵增注、粉末硝酸酸化等技术,其中粉末硝酸酸化技术用于二、三次加密调整井的薄差油层,酸化成功率达90.3%。2000年以后,研发出液体硝酸酸化技术,所用的缓蚀剂性能稳定,酸化成功率达90%,有效期达10个月,较粉末硝酸酸化工艺节省费用57%。截至2005年底,大庆油田研发形成针对不同区块、不同储层地质特点的复合酸化等8套酸化工艺技术。


油田具备年压裂4200口井、修井1200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