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计划管理

第二节 计划管理


  油田计划管理工作,重点围绕国家计划指标,坚持围绕总体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在操作过程中,集中统一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立足于增储上产,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投资回报率为宗旨,谋求企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油田生产建设计划,按时间可分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年度生产建设计划是根据中、长期规划和国家(石油部)对石油当年生产建设指标的要求编制的,是油田生产建设的主要计划;季度计划是依据年度计划而编制的油田生产建设的实施计划,依据油田开发方案和生产建设特点,季度计划划分为几个阶段性计划,每个阶段包括一批工程任务;月度计划是根据年度、季度计划做出的安排,以原油生产、钻井和基建重点工程项目为主,是年度计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油田生产建设计划按层次分为局生产建设计划和各部门专项计划,厂、公司生产作业计划。事关全局的计划指标、工程、重要项目,由石油管理局集中统一管理;一般性生产作业计划、维修项目计划,由二级单位具体组织编制落实;专项计划是根据专业特点编制的有关专题项目的计划,如老区聚驱开发试验计划、电厂改扩建计划等。各类计划的制定及其组织实施,相互衔接,协调运行,由此实现油田生产建设总体目标。
  1986年,石油管理局下达的工业生产计划,仍分为指令性和指导性两种,计划指标也划分为指令性和指导性两种。
  1988年,石油管理局出台投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从规范基建程序入手,堵塞漏洞,整治不顾投资效益,盲目上项目、花钱大手大脚、实报实销的弊端。
  1990年以后,石油管理局陆续出台《计划管理实施办法》《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实施办法》及其配套措施和相关管理标准,全面规范计划管理工作。清理生产建设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基础数据实现归口管理、数出一家;普查核定生产能力定额,摸清底数,提升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实行全过程项目管理办法,计划部门与基建、企管、设计、财务等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既组织编制计划,下达任务,检查落实,又参与签约、拨款、验收、结算,形成内控机制,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同时,鉴于油田综合经济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单一的生产建设计划管理逐步向综合经营性计划管理转变,管理层次有所增加,范围进一步扩大。
  1997年,油田开始注重原油生产、原油产能建设和年度计划部署的衔接运行。计划下达后,计划管理部门定期深入一线督查落实,做到项目、资金、队伍、材料设备、项目经理部管理层及其责任制度六落实,确保证了重点工程建设如期完成
  2000年以后,生产计划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横向分解层层落实,纵向分解均衡平稳”的原则,将油气生产指标落实到生产单位,分配到每个季度,并根据生产运行需要,优化产量结构,控制操作成本,实现产、运、销平衡衔接,做到总量控制得力、突出资源优化、协调服务到位。房屋维修计划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招标优选队伍,规范结算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
  2004年起,油田下达工业生产计划,不再分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