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统计
第五节 统计
1986年以后,统计工作在从以往服务于宏观经济为主,向服务于宏观经济决策与微观经济管理并重转变,增加净产值、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税金、成本节约额及生产管理等指标,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数;从以统计实物量指标为主向统计价值指标、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从单纯的全民所有制工业统计、向多种经济成分企业社会经济统计转变;从单纯上报统计报表向统计分析转变,使统计工作成为发展商品经济的数据库、信息库、思想库和智囊。
1990年,《大庆油田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和《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出台,对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流程、机构、职能、统计资料的管理与利用、人员职责与素质要求以及奖惩办法,均予以规范。
1994年,从统计数据采集的源头抓起,理清原始记录,对原始数据的统计予以规范,并使用微机自动计量测取化验数据,计量精度和工作效率得以提高。统计报表实现微机处理上报,部分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1997年,结合统计执法检查,修订完善所属各单位统计工作制度和岗位规范,整理编发《统计资料汇编》和《大庆油田工程建设项目概览》,建立一大批质量优良、效益显著的工程档案。网络建设基本实现三级联网,部分单位实现四级联网,初步实现统计信息软件资源共享。
2000年以后,统计工作更注重为决策层服务,为生产经营服务,为强化企业管理服务,侧重于发挥其信息统计、分析、咨询功能。同时,突出时效性,年报送国家机关、省、集团公司、市及油田公司决策层统计资料、报表上百种,及时率、准确率达100%;突出规范性,修订出台《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等文本,规范统计程序;突出信息化,加大投入,完善统计信息系统硬件配置,建成油田公司、厂(分公司)、大队(矿)三级信息网,并研发应用油田生产、能源消耗、产能建设、原油盘库等数据处理程序软件;突出队伍资质,加大培训力度,注重资质审查,坚持全员持证(由省统计局颁发)上岗;突出统计分析,围绕生产经营、企业管理难点、焦点问题,全员参与统计分析,实现统计分析常态化,每年形成一大批较具分量的统计分析报告,为领导层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截至2005年底,统计工作坚持原油生产旬盘库制度40余年,做到核准原油产量,分厂分矿数据准确,当日发布盘库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