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薪酬管理 1985年以前,油田实行多种薪酬模式。客运公司客车队和运输队普遍试行单车核算定额承包提成工资或超额工资形式;油田钻井队、地震队开始试行按定额承包工作量,由计时工资转向计时与计件相结合的工资分配形式。在钻井二公司10个井队一度试行井队岗位工资制,按每个人的岗位责任大小、技术要求评定岗位工资,将承包所得按岗位进行分配;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完成任务好、经济效益高的多得,反之少得,把职工经济利益(工资、奖金、福利)和企业经营管理好坏紧密联系起来。1985年,员工年均取薪1555元。
 |
重奖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
1986年起,油田全面推行国有大中型企业工资标准。1988年,对所属二级单位进行不同形式的工资含量包干试点,对259个基层队7869人试行计件工资制;对92个基层队3922人试行效益工资制;对630个基层队31234人试行浮动工资制;对80个基层队3651人试行定员工资制。参加4种工资改革试点的职工分别占基层生产人员总数的6.8%、3.4%、27%、3.2%。薪酬与绩效挂钩的尝试,首次触动了主体行业平均主义分配机制,并为同年启动实施优化劳动组合工作提供了政策性支持。
1990年,统一实行《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制度,各单位始据手册规定支取工资;书报资料费变只发给科技人员为全员(包括离退休职工)共享,变年发为月发。1990年,全油田实发工资总额6.61亿元,比1985年增长1.39倍,自1986年以来年均增长19.1%;人均取薪2987元,比1985年增长92%,自1986年以来年均增长13.9%(剔除物价上涨因素,人均实际增薪1%)。
1992年,工业主体单位按计划人数进行工资总量控制,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多种经营、劳动服务型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行指导性工资,工资总额与效益挂钩,上下浮动。1993年,开始执行石油企业技能工资标准,并推行薪酬制度改革,对全油田1626个管理、技术岗位和1105个操作、服务岗位,进行劳动评价和划岗归级,实行岗位(职务)工资制;调整原有工资标准,实行技能工资制,并调整归并部分津贴、补贴,做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合理拉开不同劳动责任、技能、条件、强度间的薪差,切实体现论绩计酬、多劳多得。同年,月度工资审批权下放到二级单位。1994年,着手构建管理局调控工资总量、分级分类管理,二级单位自主分配的管理机制。主体工业系统实行弹性计划,工效挂钩;文教卫生等事业性单位实行控制计划,工资总额包干;多种经营、公司制试点单位及股份制单位实行指导性计划,自主确定工资总额与分配形式。同时,完善岗位工资标准体系,增加档次,提高标准,减少固定工资比重,增加效益工资比重,归并部分津贴补贴(统称基本生活补贴),切实体现易岗易薪,岗变薪变,岗薪相配。
1995年,油田推行住房补贴制度;员工收入首破万元关(达到10038元),创历年增幅、总额之最。
1997年,石油管理局收回二级单位月度工资审批权,统一按计划控制工资支出。1998年起,油田将年度工资总额计划分为工资总额基数、基准工资增量、预借效益工资(奖金)三部分,功效挂钩考核兑现。效益工资实行预借制度,完成效益指标,预借部分悉数返还,超额完成效益指标,按比例提成;完不成效益指标,则扣减效益工资。
1999年,实施基本工资制度改革,上调技能工资标准,将基本生活补贴纳入岗位工资。同时,实行内部经营责任制考核,按考核结果兑现奖金。2000年以后,进一步完善以业绩为导向的分配机制,薪酬向技术密集型单位倾斜,向先进单位倾斜,向地处边远的单位倾斜;薪酬总额与主要业绩指标挂钩,鼓励各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在总额计划内搞活分配,特别是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根据其成果的科技含量和所创价值给予奖励。2002年,油田首开对科研攻关、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员工实行一次性重奖的先河,奖励在专业领域取得突出业绩的赵国忠、任延广2人各1台宝来轿车。
2003年,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建立起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通过取消技能工资,完善岗位工资,归并部分津贴等措施,调整不同岗位人员的工资关系,突出岗位劳动要素、岗位责任、履职能力,业绩与收入的匹配更趋合理。油田基本工资制度包括年薪制、岗位等级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协议工资制等4种形式。其中,副总经理、总师以上的企业领导人员实行由岗位基薪、效益年薪构成的年薪制;副总师及以下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实行由岗位工资、津(补)贴、奖金构成的岗位等级工资制;操作和服务岗位人员实行由岗位工资、津(补)贴、奖金构成的岗位技能工资制。此外,对所需紧缺人才、易替代岗位人员实行协议工资制。
2004年,分配机制进一步搞活,薪酬向技术密集型、地处偏远单位和艰苦岗位倾斜,地处偏远单位在基础奖以外增加20%额度;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业绩奖金,根据考核分值上下浮动基准兑现额,体现责任、贡献、收入相匹配。出台旨在吸引并留住核心人才的新规定:公司级技术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厂(分公司)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骨干每人每月分别享受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的技术津贴,高级技师、技师、助理技师每人每月分别享受400元、200元、70元的技术津贴。
2005年,油田公司全民合同工351157万元,人均收入3883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