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省政协坚持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开展的重要工作、组织的重要活动、完成的重要任务,均及时向省委请示报告,自觉将省委作出的决策部署和对政协的工作要求落实好。按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先后以书面形式向省委报告51次。组织议政协商活动19次,报送专题调研报告24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89条,办理提案576件。
聚焦全省中心任务协商议政 省政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省委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组织调研,开展协商。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就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全体会议协商,针对深化改革、脱贫攻坚、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提出意见建议。就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开展专题协商,献计献策。就全省制定出台《落实十九大任务分工》《中央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报告》《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意见》等开展讨论协商,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召开省政协十二届二次常委会议。省政协领导分别带专题组,就营商环境、法治环境和侨资企业投资发展等开展调研,汇总省内8个市(地)近70家企业情况,以及500家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完善政策措施、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等对策。各市(地)和省直有关部门进行任务分解,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围绕助力脱贫攻坚,召开省政协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就坚持扶贫标准提高扶贫质量,开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法治扶贫、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等视察调研。发挥省协力扶贫救助基金会的作用,持续开展捐资助学、白内障治疗和大病再诊断等活动,为全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任务完成作出努力。
助推龙江振兴发展建言献策 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部署要求,聚焦“三偏”“四个短板”等突出问题,围绕“三篇大文章”“五头五尾”“两座金山银山”等重点工作,找准履职切入点和结合点,开展协商活动。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就促进物流业发展、加强对俄经贸合作、发挥科技孵化器作用、建设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解决企业税费负担等开展协商座谈,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就黑土地保护开展对口协商,提出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治理水土流失等对策。就农村土地确权多出耕地的管理利用开展界别协商,提出有利于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惠及农民群众、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建议。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就全省高校人才队伍稳定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优化引才政策环境、加快职称制度改革、推进校地产教研合作等建议。关于调整“双一流”大学评价标准、制止恶性抢挖人才的建议,引起全国政协重视,以信息专报形式送国务院。就推动全省冰雪后备人才培养,开展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就冬奥冰雪后备人才培养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对接北京冬奥会、加强人才储备等建议,促进全省冰雪运动发展。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省委部署的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现场督查工作,将有关情况向省委作专题汇报。就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及处理、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和工矿企业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开展协商调研,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围绕文化事业发展,发掘黑龙江地域历史文化,就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哈尔滨犹太建筑群保护及申遗等提出建议。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征集编发《黑龙江省志·政协志》《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纪略》《资政文史》等资料,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
着眼促进民生改善献计出力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政协履职尽责的根本价值取向。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视察调研,研究对策。围绕供热问题,就推进哈尔滨城市提前供热制度化常态化,提出采取热态调试运行办法,将每年开始供热时间提前并固定为10月10日的建议。围绕农村人居环境,就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协商,针对农村改厕模式、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观念、完善标准、因地制宜、用管结合等建议。围绕医疗卫生健康,就推进脑卒中预防和康复治疗,提出合理配置资源、建立防控网络、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等建议,为推动全省多学科联合建立预防与康复模式提供思路。围绕养老产业发展,就推进医养结合,从产业发展市场化、专业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吸纳社会资本资源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突出团结民主广泛凝心聚力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化联谊交流,畅通民主渠道,推进大团结大联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履职创造条件。搭建共同讨论协商重要问题的平台,组织开展联合调研,协同办理联名提案,支持和保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有序参与政协协商活动。扩大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以“推进黑龙江与粤港澳合作”为主题,举办港澳委员深圳座谈会。围绕龙粤合作的空间与潜力开展协商调研。走访全省侨资侨属企业。接待香港青年“一带一路”黑龙江考察团,宣传黑龙江,推进合作。密切与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沟通联系。定期走访民族宗教人士、宗教团体、少数民族群众,就宗教团体和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宗教活动场所服务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等开展协商视察,协调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和宗教人士关心关注的生产生活问题,助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贯彻落实。加强同全国政协及各地政协的联系交流。省政协8位副主席带领各专委会主任,到全国政协对口拜访,及时请示汇报,争取工作支持。先后9次配合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就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三江连通”工程、黑土地利用和保护、边疆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推动绿色发展、中长期人口变动及经济社会发展、健全志愿服务管理体制等调研考察。协助外省市政协到黑龙江省调研33次,推介龙江、扩大影响。加强与广东省政协协作,就发挥政协组织在对口合作中的作用,进行探索。
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把提高自身能力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严格委员履职管理。修订委员履职考核办法,搭建履职平台,建立履职档案,对委员出席会议、参加活动、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省政协换届后,委员的履职意识进一步增强,履职积极性不断提高,两次议政性常委会议出席率均为90%以上。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把政协机关建成温暖的委员之家和可靠的履职保障。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防止“四风”反弹,特别是严肃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落实省委关于中央第六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要求,支持驻省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围绕党的建设、履行职能、委员队伍和机关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台24项规章制度,营造用制度管人管事、按制度开展履职活动的氛围。研究起草《提案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受全国政协委托),修订《委员履职考核办法》,均获全国政协肯定。
(由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