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扶贫方式

扶贫方式


  帮扶深度贫困 落实深度贫困“三个新增”要求,省财政向3个深度贫困县和107个深度贫困村新增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7亿元。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县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和省域内流转,为3个深度贫困县申请跨省域调剂节余指标140公顷;为海伦市省域内流转节余指标94.33公顷。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和安排国家补贴资金共4亿元。向3个深度贫困县选派科技特派员130人,帮扶深度贫困县抓实产业就业扶贫等工作。3个深度贫困县去年完成减贫任务后,贫困发生率由上年的平均4.85%下降到1.86%,107个深度贫困村有44个出列。
  产业扶贫 坚持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到村、项目到户、就业到人。贫困县发展高值高效作物面积315.5万亩。全省“小菜园”总面积突破33万亩,特色农业产业项目落地4715个,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1万人。20个贫困县全部开展“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成县乡村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站、点2066个。黑土小镇、五色谷等22个贫困县农特产品品牌入选商务部扶贫品牌。全省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74.1亿元。全省建成并网投入使用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456个、规模55.58万千瓦,受益贫困户9.94万户。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6.8亿元,全年新增16.7亿元,累计受益贫困户22万多户(次)。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5387人,建设扶贫车间217个,实现跨省就业19915人、省内就业7731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60033人。
  定点驻村帮扶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下发《2018年全省定点驻村扶贫工作要点》。1778个驻贫困村工作队帮助贫困村谋划实施扶贫项目3479个,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9万余件次。中央定点扶贫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到14个定点扶贫县调研188人次,选派挂职扶贫干部24人、驻村第一书记13人,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96亿元,引进帮扶资金1.8亿元,培训基层干部1804人、技术人员2000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2.9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03亿元。
  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扶贫 推进“百企帮百村联万户”精准扶贫行动,全省精准扶贫台账记录的民营企业1106户,实施项目1944个,投入资金14.7亿元,帮扶1179个村、贫困人口9.2万人。参与扶贫的全省性社会组织29个,帮扶70个乡(镇)村(屯)、贫困人口2.5万人,投入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1036万元。
  志愿服务扶贫 全省参与的志愿服务团队167个、57564人、服务时长281.3万小时,助力脱贫攻坚。开展中国社会扶贫网线上推广工作,建立社会帮扶项目与贫困地区需求信息对接机制。全省累计注册贫困户、爱心人士、信息管理员13.74万人;贫困户发布需求4748项,完成需求对接3067项,对接成功率64.6%。组织各级部门单位和干部广泛开展消费扶贫活动,累计2897家单位、117493名干部,参与消费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等,实现消费扶贫1.1亿元。
  扶志扶智行动 黑龙江省开展“自强、感恩、文明”主题系列扶志教育活动。全省贫困村全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718个贫困村设立“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超市。落实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开展文化扶贫剧本创作和送文化下乡活动,在贫困地区巡演1300余场次,受众超百万人次。各县(市、区)发布敦促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的通告,依法约束贫困户子女履行赡养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