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农村图书发行

第五节 农村图书发行


  1980年7月10日,黑龙江省新华书店下发了《关于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若干规定》。11月,黑龙江省出版局和黑龙江省供销社转发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积极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联合通知》,要求各级书店和供销社牢固地树立起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增强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责任感、紧迫感、光荣感,把农村图书发行任务积极承担起来。
  1986年7月29~31日,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会议在松花江地区店召开。会议安排,当年农村供销社销售额达到200万元以上,集中点供销社陈列图书300~400种,一般供销部200种,分销店不少于50种;规定图书销量占全部销售的千分之五,超额部分按3%提取奖金;供销社和书店共同承担农村发行任务,统一部署、检查。
  8月15~20日,东北三省书店在大连召开了农村图书发行研讨会,要求对农村图书发行实行奖金上不封顶、下不包底的承包方法。12月,在新华书店总店致全国供销社的《慰问信》中说到,全国各种类型的销售点已有58500处,遍布祖国的广大农村,通过供销社发行农村的图书,已占全国农村图书销售总额的37%。
  1988年10月,黑龙江省新华书店分别在佳木斯市、牡丹江市和富裕县召开农村图书发行工作讨论会,研究农村图书市场需求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对省新华书店制定的《关于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若干规定》提出修改意见。1989年桦川县农村发行工作实行“两卡”“一多”“五个字”。“两卡”即建立图书发行社会资料卡和图书预定记录卡,“一多”即开展多项服务活动多,“五个字”即进、销、调、退、管。1989年1月19日,黑龙江省新华书店向全省新华书店下发《关于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市、县新华书店遵照执行。
  农村发行主要靠农村供销社和县店组织开展。由于受“一切向钱看”思潮影响,农村发行工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受到削弱。1990年3月25日,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省供销合作联社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积极为“科技兴农”服务的通知》。要求供销社把农村发行任务积极承担起来。中心门市部的图书陈列品种最低不应少于100种;年销售额不应低于一般商品(不包括生产资料)零售总额的千分之六。供销社售书点,特别是乡镇级供销社中心门市部,除了做好门市零售外,有条件的还应开展图书预订,或结合其他商品的购销活动,大力开展送书下乡,解决边远村屯农民买书难的问题。专职农村发行员的配备,原则上以当地农村人口计算,每十万人不少于一名为宜,不足十万人的也应配备一名,五十万人以上的配备五名。短期内销售不出去或数量过大的图书,要及时向书店调退,补充新书。县书店与县供销社每年应召开一次有供销社售书员参加的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会议。6月14日,集贤县文化局和县供销社开展联合检查,贯彻执行省新闻出版局、省供销社联合通知精神,恢复分销店售书点34处,到6月底全县发行农村图书2500余册,95%的基层供销社都完成了全年销售计划。《黑龙江省发行工作40年》一书中写道:“全省农村发行网点由建国初175个发展到1990年的4905个,平均每4100人有一个售书点,发往农村的图书比例,由建国初的3.3%增加到1990年21.6%。”
  1991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商业部、财政部、国家税务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意见》。主要内容:一要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二要切实做好农村图书的货源组织和供应;三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四要巩固和发展农村图书发行网点;五要加强农村图书发行队伍建设;六要对农村发行实行优惠的经济政策;七要加强对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领导。12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行全国百县农村图书发行先进单位表彰大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县级农村发行工作进行表彰,黑龙江省阿城书店被评为“全国农村图书发行先进百县单位”之一。
  1994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农业部、国内贸易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送书下乡”活动的通知》,决定从当年年底到第二年上半年,开展全国性的送书下乡活动。要求组织全国出版社、新华书店、供销社,精选300余种面向农村的优秀图书送书下乡。该《通知》下发后,全国各级新华书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送书下乡、为农服务”的活动。黑龙江省新华书店自1994年底到1995年6月,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送书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活动中全省各市县书店下乡人员达5463人次,开展图书展销800多次,销售图书200多万册,销售额600多万元。经过评比,佳木斯市店被评为“组织领导先进单位”,阿城市店和五常市的杜家供销社被评为“先进单位”。在这次送书下乡活动中,省新闻出版局、省新华书店同志先后深入到哈尔滨、佳木斯、鸡西、牡丹江、大庆和松花江、绥化等市(地)、县书店及乡镇供销社了解活动情况。各市、县书店多数都成立了送书下乡指导小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从门市、业务、教材等部门抽调人员送书下乡。在这次活动中,城镇供销社每月坚持送书4~5次,乡供销社每月送书2~3次,书店发行人员每月下乡17天以上。
  1995年3月10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宣传部等4部委关于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和建立万村书库工程的通知精神,全国新华书店经营协调委员会决定自5月1日至6月3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开展“送书下乡竞赛月活动”,要求各地书店结合当地实际,积极采取走乡串村、赶集摆摊、举办展销或书市等多种促销形式,主动为农村读者服务,为各经销、代销点送书上门;同时以集体和职工个人捐书、赠书等形式,向贫困乡村捐赠图书,帮助建立图书室。黑龙江省乡镇一级供销社全部恢复经营图书,发展一大批村级发行网点,建立了100多个镇级图书经销中心,经销图书达到400~800种。12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国内贸易部、农业部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送书下乡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授予18个基层书店“全国送书下乡活动先进发行单位”称号,黑龙江省阿城新华书店荣获此称号;有17家新华书店被授予“全国送书下乡活动先进组织单位”称号,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新华书店是其中之一。1997年,全省开展了3次“送书下乡”活动,共向农村捐赠图书58216册,价值37万余元。全年共投资817万元,对林口、青冈等15家新华书店网点进行了改造,进一步缓解了农村读者买书难的问题。
  为了全面加强农村工作,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99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等十一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随后,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围绕“科技兴农”的战略方针,全面启动“18543”工程,除送书下乡、捐赠图书外还新建若干发行网点。
  2000年,为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农”战略,省新闻出版局组织实施了“88561”工程;策划180种农村图书选题,为800户农业户提供农业科技书籍,为农村图书室、专业户赠书5万册,各级新华书店赴农村流动售书600次,新建农村图书网点100个。经严密组织,全省书店系统为农村1091个专业户提供了农业科技图书,完成全年计划的127%;开展流动售书1060次,完成全年计划的176%%;为图书室、种植养殖专业户赠书73497册,完成全年计划的146%;新建农村图书发行网点122个,完成全年计划的122%。有3家新华书店被评为“全国农村图书发行先进集体”,5人获“全国农村图书发行先进个人”称号。
  “九五”期间,全省农村图书销售额达到405亿元,册数达到1.45亿册。
  2001年,省新闻出版局全省出版发行单位开始实施“三下乡”工作的品牌工程——“金钥匙工程”。共组织各出版社,各级新华书店开展赶集售书、巡回展销2120次,完成计划的212%;为图书室、种养殖专业户赠书146994册,完成计划的314%;新建和恢复网点242个,比计划多完成212个。2002年全省“金钥匙工程”深入开展,各项指标均大幅度超额完成,其中为贫困户捐书5512册,超额完成计划的4.5倍;为专业户捐书6721册,超额完成计划的2.36倍,总计捐赠图书码洋26.7万元;流动售书1485次,超额完成计划的3.95倍;新建网点86处,超额完成计划的5.62倍。


为农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用书

  2003年,省新华书店系统积极参加第二届“全国农村图书大联展”活动。在“大联展”期间,各级新华书店共向全省92个贫困户无偿捐赠图书840册,向85个专业户无偿赠书750册;到农村开展流动售书135次;举办各类农村展销72次;向农村城镇网点批发图书近30万册;新建网点7个。这一年,深入乡村开展送书下乡活动达到高潮。龙江县新华书店与县科委、科协、农委等部门共同在景星、广厚等乡镇举办科技大集,集中捐赠和销售科技图书,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被评为第二届服务“三农”全国农村图书大联展先进发行单位。尚志市店与金盾出版社联合到老街基乡龙王庙村送书下乡,定点帮扶,连续三年捐赠图书近2万册,龙王庙村图书室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加油站”。阿城市店还与供销社、种子站、药店、学校等单位合作建立图书销售连锁网点,专门抽出人力配合农科所到全省100多个村屯进行流动售书。各级书店将大联展和“金钥匙”工程相结合,与“科普之冬”相结合,充分利用冬闲时节为各类农业科普技术培训班提供图书资料,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偏远村屯,为贫困户、专业户捐赠图书并建立了帮扶档案及联系电话,了解农技书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充分保证了农技书的适用性和针对性。12月23日,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等14部委厅局《关于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精神,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捐赠图书活动的通知》。全省新华书店系统为704个贫困户赠书6996册,向748个专业户赠书5797册,到农村流动售书1333次,农村展销764次,新建网点59处,各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
  2004年初,省新闻出版局根据各地农村的需求及省内发行单位实际,提出当年“三下乡”活动的要求,制定出“金钥匙”工程各项指标,将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分别落实到各地市新华书店系统,纳入各单位当年目标管理。全省新华书店系统组织大批人员采取跟踪问效、信息反馈等方式,千方百计保证农村农民对科技类图书的需求。组织巡回展销、参加科普大集、赶集售书,有的还到大棚、田间、地头为农民读者服务,并为农村图书室、种植、养殖专业户捐书,想方设法投入一定资金,恢复和新建一批农村售书网点。据统计,2004年全省出版发行单位共为金钥匙工程捐赠图书40520册,码洋39万余元;各级新华书店提供服务类图书达到5000种,超过计划6.4%;为608个农村贫困户赠书4102册,分别超过计划的21.6%和36.7%;为全省789个农业专业户赠书5280册,分别超过计划的12.7%和50.9%;组织各级各类发行单位到农村流动售书1277次,超过计划的27.7%;在农村举办各种图书展销活动674次,超过计划12.3%;新建农村发行网点34个,超过计划13.3%。
  同年,省新闻出版局还组织全省出版发行单位参加“世界图书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各级新华书店开展了农村科技类图书展销,与《黑龙江农村报》联合举办了“科技图书到农家”活动,定期向广大农民推荐、提供新出版的农业科技图书300余种;组织开展农民读书征文活动,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寻找致富门路;利用哈尔滨冰雪节图书博览会机会,在哈尔滨市周边的阿城、呼兰、方正、宾县等县(市),设立了农村分会场。
  2004年12月10日,省委组织“三下乡”成员单位进行2005年“三下乡”集中示范行动。省新闻出版局认真组织动员出版发行单位捐赠图书,并购买了30多个品种,价值2万元的精品图书、福字和春联;各出版发行单位,行动迅速,积极响应。在哈尔滨的11家出版社和省发行集团,共捐赠图书1000多个品种,2.8万册,25万码洋。
  2005年,全省出版发行单位继续落实“金钥匙”工程各项指标,超额完成了全年的计划任务。各级新华书店常备农业科技类、文化教育类、休闲娱乐类图书品种齐全,满足选购。其中省店批销中心组织了3000多种“三农”类图书,各市地书店达到了1200多种,县市书店达到了500多种,数量达到了35000册。完成了“金钥匙”工程各项指标:为600个贫困户赠书3500册;为800个专业户赠书4000册;在村屯流动售书1000余次;在乡镇进行图书展销600次;在全省各地新建发行网点30处。
  截至2005年,黑龙江省农村地区出版物发行网点总计1016个,其中国有178个(其中新华书店76个、邮局系统102个),民营620个,铁路、供销等208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乡镇、辐射村屯的发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