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整改 对照全省整治任务清单和省委常委班子整治问题台账,认领承接整治问题82项;紧盯中央环保督查、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巡视巡察整改等方面,梳理自查问题29项,形成地级层面《大兴安岭地区专项整治工作台账》《大兴安岭地委领导班子整改工作台账》,在地委班子带动下全区制定整改整治台账1285个,成立专班555个,深查细剖、跟踪整改、严督进度、标本兼治,推进各项整治整改有序进行。成立专项整治督导检查组,对地林直33家牵头单位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全区8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一肩挑”,“四有”优秀村党组织达到31%,“较差村”全部转化升级;建立城市党组织、党员与社区、网格“双向联系、双向报道”机制。紧盯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区列入整治整改台账“三最”问题343个,整改完成255个。特别是对群众反响强烈的“殡葬贵”问题,将1市2县4区殡仪馆收归国有,加格达奇区殡仪馆将19项延伸服务收费减少到7项,殡葬费用由1万元直降到292.5元。推进“绿色通道”政策落地,面向本土大学生拿出477个事业单位招聘岗位,既解决了林区学生就业这一民生福祉问题,又有效破解了转型发展“缺人缺人才缺智力支撑”难题。在大兴安岭电视台、《大兴安岭日报》等媒体对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10件实事进行公示。在《大兴安岭日报》和政府网站公示首批28个部门218项“办事不求人”事项清单,精准推送利企便民政策186条。召开地委主题教育整治整改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整改最新进展。实施提级整改制度。国有林区改革任务、“看病难”“看病贵”、公安民警风险基金、北极村烂尾工程等9项部门和县(市)、区整改事项,提级列入地委班子专项整治台账,实施见底归零销号制整改,推动了整治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徐晓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