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机构编制
概况
2019年,全区机构编制部门按照省委的顶层设计,地本级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与省保持基本对应,地本级党政工作部门由38个调整为45个,各部门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与中央和省保持基本对应。改革后,地本级部门领导职数由189名调整为171名,精减18名,精减比例9.52%;全面推行大科(室)制改革,部门内设机构由407个调整为308个,精减99个,精减比例24.32%。全区推进改革工作标准高,地委编办在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进行了改革经验交流,省委编办给予“大兴安岭地区在严格改革时限要求、创新‘三定’规定原则和流程、测算核定编制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的评价,全区改革的进度、质量、成效在全省居于各地市前列,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经三次编委会议审议,已完成215个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改革后精减机构55个,精减比例25.6%;精减编制3514名,精减比例37%。全年累计下发各类事业单位改革批复文件98个,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配合推进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为进一步减少或根除体制机制问题对大兴安岭的束缚和制约,坚持沟通协调,征得省委编委的认可和支持,将全区林业行政编制516名纳入省机构编制管理平台,从根本上解决历时几十年久拖未决的人员编制身份界定不清的问题。严格管控机构编制资源。结合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坚持有保有压,适当增加重点领域和职能加强部门的编制,保障新组建部门的编制需求,适当减少职能划出较多部门以及整合、撤并部门的编制,确保地本级编制总量只减不增。创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方式。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及党政群机关社会信用代码赋码业务全面实行网上提报、网上运转、网上审批,法人登记、变更、注销业务全部实现即时办结。信息调研及外宣工作连续多年在全省位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