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科研合作

科研合作


  采取科研立项、合作交流、自主研究等形式提高科研能力。4月17日,与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所合作建立寒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揭牌,全年采集气样11520份、土样1200份、雪样480份、数据2400份;6月,重点开展《国家I级濒危保护植物,大花杓兰本底调查项目》,发现2种野生兰科野生植物,经鉴定为国家濒危保护植物山西杓兰、紫点杓兰。其中山西杓兰在河北省以北地域发现尚属首次,填补保护区植物名录上没有紫点杓兰和山西杓兰的空白。成功申报《大兴安岭东北岩高兰野生驯化及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已成功移植岩高兰成株1247株进行扦插繁殖实验。结合冬季“三清行动”到保护区开始资源本底调查,设计调查样线(带)56条,样线(带)长度合计400余公里,徒步开展野生动植物种群分布情况调查,对样线调查中发现的野生动物足迹、粪便、食痕、毛发、鸣叫等大量信息和数据进行细致统计和科学分析,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麝、紫貂、貂熊、黑嘴松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尾榛鸡、驼鹿、马鹿、猞猁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较2003年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明显增长,显示生态保护效果显著。架设红外监测相机98部,对保护区内气候、生态、土壤、植被、野生动植物等进行研究和监测,捕捉到细嘴松鸡、紫貂、棕熊、驼鹿、猞猁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珍贵视频资料364.6G;春秋两季对保护区鸟类进行鸟类环志1123只,监测鸟类迁徙及繁殖情况;对区内各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及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坚持日报和月报制度,防止人畜共患病和病虫害等疫情的发生。同时,在保护区边界附近伊勒呼里山山顶海拔1200米处林地内发现一株奇特的偃松,高9.5米,胸径19厘米,主干和侧枝分明,直立向上生长,最终确认为罕见的直立乔木状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