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基层团组织建设

基层团组织建设


  2020年,团省委推动《黑龙江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实施工作落地见效,召开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推动各市(地)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将深化共青团改革情况列入2019年度省委对市(地)目标考核评价指标,督导各市(地)推进工作,全省13个市(地)全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出台实施方案,全省12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成率达到100%。推动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到试点单位实地调研指导工作8次。团哈尔滨市道里区委,建立中学业余团校管理制度、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流程等21项,确保各项试点工作有章可循。团甘南县委出台议事联席会议制度、激励团员青年担当作为机制的意见、7个团工委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团的工作贡献度。甘南县在全团试点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中国青年报》2次头版刊发黑龙江省试点工作经验。推进落实乡镇团委2万元工作经费,逐步解决基层“四缺”问题。开展团支部整理整顿工作,推动“青年之家”规范化运行,对“智慧团建”系统进行数据监控,建立全省“学社衔接”工作联络人制度,编制“智慧团建”实操手册。指导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税务局成立省税务系统团工委。
  构建“全团抓学校”工作格局 制定《2020年推进高校深化共青团改革情况督察事项》,把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纳入到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评估复核工作,对全省80所高校的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评估工作进行复核。在疫情常态化下,推动4所本科高校结束长期不召开团代会的历史,其中最长达到25年之久;推动2所高职院校首次召开团代会;推进哈尔滨体育学院单独设置学院团委机构;指导哈尔滨医科大学完成换届工作,对没有按规定配备学生兼职团委副书记等问题进行督办改正。组建工作组对全省80所高校的98个校级学生会组织开展实地指导,有效推动全省5所高校结束了10年以上不召开学代会的历史,推进哈尔滨理工大学等14所高校的16个校级学生会组织首次召开学代会,夯实高校学生会改革工作基础。推动高校以党委名义出台共青团改革方案,在原有50所高校出台的基础上,黑龙江财经学院等29所学校相继出台。仅有1所高职院校因校领导班子不齐,没有出台共青团改革方案。
  团的领导机关运行机制改革 设置学校、企业、社区和社会组织、农村工作共4个专门委员会,现有成员62人。加强县域团代表联络站建设,全省125个县(市、区)中有71个县(市、区)建立团代表联络站,完成率达到56.8%,完成2020年建成30%的目标。联络站召开团代表工作年度会议、组织团代表培训等170余次。建立团代表专项小组135个,推动专项小组进行宣讲、调研、服务团员和青少年活动等180余次。
  团员队伍建设 举办黑龙江省第十三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培养省级大学生骨干109人。严格加强对县域初中、高中各年段团学比的调控,全省初中毕业班团学比为19%,较2019年底下降2.7个百分点。建立“推优”入党年度报告制度,在全省范围内统一使用《团组织推优入党审核表》,并争取党委组织部门支持放入被推荐人档案。分两批次配发团章、团徽、团员证等团务用品7.54万套。
  团干部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团干部协管制度,收办协管函12件,15人次。每月动态监控市级、县级团干部配备率、在岗率变化,定期与市(地)党委沟通,通报团干部配备情况。黑龙江省团干部配备率86%,干部在岗率96%,班子配备率83%,书记配备率86%。举办全省基层团干部培训班,培训基层团干部100人。开展线上专项培训班14次,累计培训1.7万人。
  青联、少先队改革 召开省青联十二届四次常委会会议,增补44名委员,取消29名委员资格。印发《黑龙江省青联组织换届指导手册》《黑龙江省青联制度汇编》,为加强市(地)青联规范性管理提供制度指导。将县(市、区)少代会按期换届率、建立本级少工委“双主任”制度情况、少先队经费落实及使用情况等纳入全省共青团改革推进落实情况督察事项进行考核评价。为全省新入队少先队员各配发红领巾和队徽22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