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能力建设 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制定实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意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意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基本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完成全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建立。完成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推进行政机构改革、监测垂直管理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环境质量实现省级监测和考核、环保督察实现省级和区域派出双层级推动、监管执法实现省级一条线管理。整合环保职责,环境保护的整体性、协同性、权威性明显增强。深化监管执法,深入开展秸秆禁烧督查、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等专项行动,“十三五”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行政处罚6.97亿元,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63起。提升监测能力,全省新建3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1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辐射监测网实现全省县域城市全覆盖。加强科技支撑,“水专项”圆满收官,多项成果为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改善提供坚实支撑,水、大气、土壤等领域环境治理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果。建设运行生态环境大数据信息管控平台,实现环境监管可预警、可研判、可溯源。加大财力投入,五年来共争取中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17.77亿元,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治理项目341个,流域补偿试点扣缴1.66亿元、补偿1.86亿元。加强舆论宣传,主流媒体发稿1万余篇,省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夜航、新闻法制开设专栏,深度报道污染防治攻坚战,曝光一批环境突出问题,每两月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加强公众参与,凝聚环保共识。
(蒙兆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