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气象服务保障

气象

气象服务保障


  2020年,全省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93.6分,创历史新高。
  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出台了《黑龙江省气象局关于大力促进专业气象服务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为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与佳木斯市政府、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等分别签署了局市(企)合作协议。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地理信息测绘局、省海事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部门达成合作意向。深化与省人保公司合作,做好“保险+气象”专业气象服务。完成黑龙江省雷电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部分功能对林草部门开放试运行。建立黑龙江省雷电监测共享平台,开发综合性林区雷电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立雷暴天气模型,开展黑龙江省雷击火雷电预警服务。统筹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印发《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耕云龙江”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建成全省地面人影物联网系统与火箭、高炮安全锁系统。
  农业气象服务 围绕春耕春播、夏管、秋收开展全程跟踪精细化、定制化气象服务;针对强对流天气,开展分县预警。加强春播关键天气指标预报,重新划分的六条积温带为提前五天播种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县域特色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开展点对点式服务,保障农业气象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为“五常大米”“龙江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科学组织开展农作物灾后气象影响评估服务。
  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 精准服务全省主汛期17次强降雨过程。及时周密服务4月19日—21日大范围雨雪天气、8月26日—9月9日三次台风、11月18日—20日暴风雪天气过程,切实做到气象服务“早、准、快”。全年,共发布《气象信息》211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4期,《未来15日天气预报》366期,《气象专题咨询》3期,专项保障服务173份,气象服务专题汇报5期,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6次。针对西部旱情和北部高森林火险等级抓住有利天气过程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共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72次,增雨作业面积11323平方公里;飞机增雨作业28架次,增雨量6.4亿吨;支援外省飞行60架次,总计飞行时长165小时。
  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气象服务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全省近20年植被生态质量进行监测评价,制作《专题咨询》报告呈报省委省政府。研发黑龙江卫星遥感火情监测预警平台,开展气象卫星遥感监测、预警和评估服务。制作《黑河市气象指数绿皮书》,保障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顺利进行。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2020年黑龙江8个地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占全国入选地区总数的10%。积极开发旅游气侯资源,提高旅游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气象工作写入了《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0年)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