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道外区·
概况
道外区地处哈尔滨市区中东部,辖区土地面积618.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40.62平方千米,郊区面积577.98平方千米。区内有一江(松花江)、一山(天恒山)、两河(阿什河、马家沟河)。20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31930人,总户数294202户。辖22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1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40个村民委员会。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831023万元,同比增长0.6%,三次产业结构为3.1:28.3:68.3。
全年农业生产总值22.48亿元。成立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先后建立三大片区、五条防线、一办十一组、常态化专班等工作体系,坚决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硬仗,成功化解多次危机,3个单位荣获“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积极做好常态化防控,基本完成居民小区新的技防设施建设,强化冷链食品监管,适时组织应急演练,有力防范输入风险。统筹开展助企“三帮三送”活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协调1.68亿元信贷支持,落实惠企政策资金4.29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万余户、规上企业44户。初步制定《道外区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江湾新城总体规划》,努力以高标准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包保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复工省百大和市重点产业项目20个,获批专项债券项目5个。稳步推进商贸物流产业园区和寒地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动行政中心东移,东进战略有力实施。发放购车、购房惠民补贴,拉动消费2.1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重大项目15个,签约投资额达482亿元。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安全道外建设,开展安全生产“四大”行动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下降53.8%。深化消防安全综合整治,整改隐患8000余处,彻底消除南极地区存续多年的环境乱象。成功应对三次台风影响,在抗击暴雪灾害中,道外区“清冰雪”工作取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深入推进稳定道外建设,“六清行动”成效显著。全面启动“平安道外”建设,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东莱派出所成为全国新时代公安战线典型。及时妥善处置淮南加油站“销售劣质油导致1780台车辆受损”事件,有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创新“线上”接访、社会帮扶化解等方式,相关做法《龙江信访》予以刊发。深入推进干净道外建设,全力做好创城迎国检,获得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奖。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桦树二期等历史遗留项目年底前完成选号进户。拆除各类违法建筑44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99万平方米。启动沿江综合改造,绿化覆盖率达23.5%。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运行管理体系初步建成。滨江湿地系列宣传活动成功开展,河湖“清四乱”得到国家松辽委调研组肯定。深入推进幸福道外建设,积极落实惠企稳岗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市级控制目标0.2个百分点。各类社会保障资金及时发放,疫情期间投入财政资金180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众。改造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46所,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疫情防控“风险哨点”和“战斗先锋”作用,有力保证居民群众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积极推动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适时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依法治区深入推进,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持续加强党管武装,靖宇红军小学被授予“全国红军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积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南坎社区被评为全省民族宗教进步模范集体。“抓大不放小”创新推进入统,代表全省成功完成迎接人口普查国检任务。签约枫叶小镇城市奥莱、凤仪九大冰川等重点产业项目16个,签约总额494亿元,同比增长134.1%。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和“项目百日攻坚”行动,20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开复工,完成投资15亿元,集中开复工项目数量居全市前列。实行点对点驻厂服务,梳理汇总扶持政策197条,37户规上工业企业4月末全部复工。积极落实纾解政策,帮助企业申请信贷资金1.7亿元。围绕“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目标,投入惠民资金1315万元,开展畅享汽车嘉年华、惠民购房等活动,拉动消费3.9亿元。有效落实援企惠企政策,帮助95家企业申报稳企稳岗资金2.9亿元,协调38家大型商贸企业为商户减免租金1.4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457户,高于五年平均水平。克服财政减收困难,民生领域支出达24.3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4.1%。启动沿江区域综合改造,实施两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2个,涉及面积4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62769户。成功突破桦树二期棚改项目瓶颈,解决11年未回迁历史遗留问题,3200余户居民喜迁新居。金帆明居和艺华大厦多年烂尾楼进入实质解决阶段。有序实施垃圾分类,闭环式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做好创城迎检,获得全市创建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奖。实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代表全省迎接国家验收。经受住3次台风和1次洪水重大考验,成功战胜气象记录史上最大的灾害性暴雪,清冰雪质量和速度居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