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事业
民生事业
重拳整治港田车顽疾,城区交通秩序明显提升。新改造道路65条、危桥5座,新建农村公路388千米,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新改扩建城市公园2处,新增绿化美化面积2.1万平方米。清理违建别墅67栋、“大棚房”14处,改造棚户区1067户、老旧小区33.6万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有序推进;2020年完成乡村绿化237.8公顷,创建省级示范村1个。新建农村卫生厕所7588处,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打造美丽乡村18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参保人数22.59万人,其中待遇领取人员8.9万人;城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81万人,其中待遇领取人员0.23万人。保费收缴2216.7万元,确保按月足额发放养老金,共发放养老金10475万元。顺利完成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招聘上岗教师168人;合计投资5697.91万元,用于维修改造9所中小学校舍及操场、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所、更新教育技术装备;有6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学校,累计有各级各类特色学校23所。将呼兰三中迁回康金中学,实现呼兰三中、七中、康金中学三校合一的一体化管理。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建设,建立区、乡镇、村屯三级医疗队伍,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与“一站式”结算措施,实行“一免五减”政策;疫情管控期间,医疗服务实行城乡全覆盖;升级改造萧红故居纪念馆,优化园内环境,增设展出物件;呼兰本土文学艺术爱好者自发为抗击疫情助力加油,原创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作品以及剪纸、拓彩版画、沙画、黑白木刻、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彰显呼兰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助力“回到文学现场,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活动,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有声读物及儿童版特辑,进一步提升萧红文化影响力。饮水安全得到保障,以大用镇为试点,在全省范围内创新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智能化委托运营,并全力推进该模式铺开应用。洪水灾害防御能力全面加强,争取国家投资50万元,完成呼兰河堤防红旗护岸水毁修复工程110米,消除防洪隐患;争取国家投资6万元,完成“杨、二、方、白、石、康”6个乡镇街道雨量监测站的监测预警设备设施维修养护,为及时准确预警提供支撑。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2700万元,实施呼兰河治理,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单元建设,建立区级综治中心1个,街(乡镇)综治中心19个,村级综合服务平台189个,兼职网格长(员)1397人,街(乡镇)配备政法委员19名,配备率实现100%,落实街(乡镇)综治中心人员编制57人,初步形成规范、高效、融合的区域化社会治理体系,为全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