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同业(行业)商会组织

第二节 同业(行业)商会组织


  新时期同业(行业)商会组织,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经工商联筹组,由同行业企业自愿组成的,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民间服务型的经济社团。同业(行业)商会坚持“自愿入会、自选领导、自聘人员、自筹经费、自理会务”的组织原则,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活动方针,是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加强行业管理的助手。
  新时期同业(行业)商会组织主要包括同业(行业)商会、同业(行业)公会、同业(行业)协会及其他一些组织。
  新时期同业(行业)商会组织主要有七项任务:1.贯彻执行经济法规和行业政策,制定行规行约,开展行业企业教育,引导同行企业协调发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2.收集和统计行业经济技术资料,参与行业规划及建设项目的论证与咨询;3.开展国内外民间经贸、技术协作与交流,协助有关部门举行行业商品展销会、洽谈会,组织业务技术培训;4.协助主管部门提出同行业的开业、变更、注销登记的初审意见;5.通过工商联出具同行业企业的产地证明和会员企业的资信证明;6.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同行议价和同业评说工作;7.承办政府委托的其他事项。
  黑龙江省工商联开展组建同业(行业)商会组织工作始于1988年。1989年,省工商联召开组织工作会议,推动全省各市地组建同业(行业)商会组织工作。1990年,省工商联开始进行组建同业(行业)商会的试点,总结了绥棱县组建饮食服务业同业公会经验和做法,并向全省各市、县工商联转发《关于绥棱县组建饮食服务业同业公会的调查》,宣传和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1990年4月12日,为学习外省市组建同业(行业)商会的成功经验,按照省工商联五届一次主委会的精神,经与有关部门协商,由省工商联牵头,省委统战部、省体改委、哈尔滨市工商联、齐齐哈尔市工商联共8人组成的调查组,赴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和天津市进行了有关组建同业公会相关问题的调研。经过认真的考察调研和分析研究,省工商联以省委统战部、省体改委和省工商联的名义,提出了黑龙江省组建同业公会试点工作报告,并形成了组建同业公会试点方案(草案)。
  1990年6月29日,经省工商联五届三次主委会议讨论,形成《关于全省开展组建同业公会试点工作的意见》(讨论稿)。《意见》明确了同业公会的试点原则,即:1.组建同业公会试点工作,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选择在当地具有一定经济地位,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行业进行;2.在一个行政区内(县、区)一个行业只建一个同业公会,对于建立其他行业组织的行业,可暂不进行组建同业公会的试点;3.在一个行业组建同业公会,应以重点企业为骨干。首批会员单位的产值(营业额)应占全行业总产值(营业额)的60%以上,其余企业应逐步加入同业公会。
  1991年4~6月,省工商联专程赴四川、山西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省市组建同业公会的经验。同年7月,中共中央15号文件下达前,省工商联帮助、指导全省各市县组建同业(行业)商会8个。15号文件下达后,又对组建同业(行业)商会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即根据目前的情况,对同业公会先按照以下办法试行:1.可在县、镇进行试点,不成立省、市级组织;2.在县、镇试点中,应选择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的,零星分散的,政府部门不易照顾到的行业;3.成立同业公会,要经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同业公会领导人由当地统战部及有关部门推荐,经选举产生;4.接受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和管理,依法进行活动。1992年末,全省共组建同业公会、行业协会、同业小组等组织349个。
  根据中共中央15号文件关于同业公会工作新的指示精神,省工商联在1994~1996年,又掀起了组建同业(行业)商会组织的高潮。全省各地现有的同业(行业)商会组织大部分在此期间成立。1997年后,全省组建同业(行业)商会组织工作趋缓。1998年,以全国工商联颁布《中国工商联基层组织工作章则》为契机,省工商联专门下发《关于加强工商联会员(组织)工作的通知》,指出“同业(行业)商会是近几年的重要工作。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建立要有自然发展过程,不能强制性开展。要有龙头骨干企业,有专人负责,有活动经费,有活动内容。”“对于现有的同业(行业)商会等组织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增强实际功能作用”。2000年底,全省组建同业(行业)商会组织107个。经过整顿和梳理,2001年底全省组建同业(行业)商会组织64个。
  2002年,各市地工商联按照省工商联的部署,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宣传,先行试点,培养骨干,发挥作用,使同业公会的组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但发展速度比较缓慢。2003年底,全省组建同业(行业)商会组织126个。2004年底,全省组建同业(行业)商会组织108个。2005年底,全省共有同业(行业)商会组织107个,其中市级同业(行业)商会32个,同业(行业)公会8个,同业(行业)协会13个;县级同业(行业)商会10个,同业(行业)公会16个,同业(行业)协会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