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嘉荫县图书馆

第二章 伊春市辖区、县(市)图书馆

第一节 嘉荫县图书馆


  一、建置

  嘉荫县地处小兴安岭东北麓,以东北界河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是我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被誉为“恐龙之乡”。
  嘉荫县于1956年成立文化馆图书室,1980年图书室由文化馆分出,成立嘉荫县图书馆,借用文化馆100平方米库房开展图书借阅。1985年,省、县两级政府投资19.9万元建设图书馆馆舍,面积860平方米,工作人员12名,隶属县文化局领导。
  1988年,嘉荫县图书馆被省文管会授予先进集体称号。1994年、1998年、2004年文化部组织三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都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

  二、信息资源

  嘉荫县图书馆以在当地新华书店选购图书为主,辅以订购、集资采购、外地采购等方式,采购文献补充馆藏。
  藏书重点是农业类图书,中学生学习参考资料,中文工具书,电工、无线电、建筑及公路运输类图书。藏有20世纪70年代以来主要报纸的合订本和部分期刊。社会科学图书占全部藏书的50%。1984年嘉荫县发生特大洪水将图书馆部分期刊、报纸浸泡,一直未作剔除。20世纪90年代,因财政经费紧张,文献几无增长。1996年彻底清点,将损毁报刊注销,数量减少。1986年馆藏总量为26934册,2005年馆藏总量为46346册。
  1998年起,嘉荫县图书馆开始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向全县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宣传征集,到2005年年底共征集地方文献131种、196册。
  2005年,嘉荫县图书馆依《中图法·简本》(第4版)类分图书。目录体系由公务目录和读者目录组成,公务目录有书名目录和分类典藏目录,读者目录只设分类目录。另有一套期刊报纸验收目录。书名目录按书名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分类目录按《中图法》类目顺序组织。各种目录都由卡片式款目组成,款目由采编人员手工著录而成。
  图书排架采用分类种次号排架法。

  三、读者工作

  (一)读者

  嘉荫县图书馆实行敞开办证,主动吸引发展县内党政军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少年儿童等各类社会群体成为持证读者。读者证分为少儿图书证、成人图书证、家庭图书证以及集体图书证。起初每证收取押金3元;1987年新馆建成后,办证收取工本费5元、押金10元;1992年押金调整到20元。退证时返还押金。

  (二)基本服务

  图书外借形式主要以个人外借为主,还包括集体外借、流动站借书。个人图书证每次借书不超过3册,家庭图书证每次可借4~7册;借期均为14天,可续借1次;读者借书逾期,实行超期罚款。
  图书馆设综合阅览室,座席160个。开馆之初实行期刊半开架阅览,图书闭架借阅。1992年实行开架借阅。
  嘉荫县图书馆依季节不同执行5~9月、10月至次年4月两种作息时间表,开馆时间由最初的每周46个小时延长到48个小时,年开馆300天。

1986~2005年嘉荫县图书馆借阅服务统计表 表9-8

年度

外借(册次)

阅览(人次)

借书证(个)

1986

7221

69758

703

1987

4595

39398

705

1988

16889

105551

980

1989

8640

24000

876

1990

11700

35100

979

1991

14200

61428

998

1992

15099

58049

1045

1993

30935

14200

973

1994

27405

36523

620

1995

25660

54356

741

1996

3080

8451

527

1997

3282

9222

575

1998

3690

10269

598

1999

3970

11704

627

2000

4367

13408

650

2001

5734

18876

900

2002

5340

11133

725

2003

5235

12802

794

2004

5650

14722

563

2005

3967

13986

562



  图书馆及时报道新书,采用新书介绍、宣传栏、款目揭示板、新书陈列柜、新书展览等形式宣传馆藏。在每年的“宣传周”及重大节日,都会举办专题书展、巡回书展、征文展览、书画展览等读者活动。不定期组织读者座谈会、读书报告会等,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1999年,积极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首届“科技大集”活动,举办科技书展,印发《科技小报》,为全县经济建设作贡献。

  (三)参考咨询服务

  图书馆每年解答读者各项咨询200余条,为领导、党政机关决策提供信息近40条,为科技与经济建设提供信息70余条。编印《信息参考小报》每年4期,每期8版;《科技目录索引》每年2种,每种12期;《报刊目录索引》每年12期。
  根据全县经济建设要求、县科委的科研项目以及农民的需求,利用馆藏文献,积极为“星火计划”“北药生产”服务,主动提供短平快科技信息资料,确定长期追踪服务项目。1990年为养殖户提供淡水养鱼技术资料,1991年提供饲养蛋鸡技术资料,1992年为连丰村提供饲养山羊技术资料;1994年图书馆对“鲤鱼孵化项目”跟踪服务;2003年对“绒山羊养殖”“梅花鹿养殖”“山野菜加工”“白桦树汁酿酒”等项目跟踪服务;2004年确定主要服务课题5个,包括“食用菌栽培”“水飞蓟栽培技术”“平贝母养殖”“五味子改良培育”“黄芪种植”等。

  (四)读者活动及教育培训

  为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图书馆开展送书下乡、报告会、座谈会、有奖征文、知识竞赛、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捐赠图书等活动200余次。
  “4·22”世界地球日,举办环保主题演讲会,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演讲能力。每年举办“科普之冬”送书活动,帮助农民改变传统落后的耕种习惯,增强科学种田的积极性、主动性。
  邀请消防队员作防火知识讲解培训,请地震局人员讲解地震防震减灾知识,使读者了解基本逃生技巧;举办“禽流感的危害与预防”知识讲座,使人们避免恐慌心理。
  请关工委作爱国主义教育讲座;“七一”举办“党和祖国在我心中”知识竞赛;国庆期间举办红军长征纪念图片展,组织中小学校、各县直单位参观。
  定期到县敬老院走访,为老人带去报纸、杂志;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免费办理图书证,实行电话预约借阅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读者,提供送书上门服务。
  开展“城对乡捐书工程”,动员县直机关广大干部职工和中小学生积极奉献爱心,共收到社会各界捐助图书2万册,分批送到农村。

  四、业务辅导

  嘉荫县图书馆设有辅导组对本馆及各基层图书室、图书流动点进行业务辅导,提高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发展基层图书馆事业。至2005年年底,共协助各乡镇建立13个基层图书室、流动图书站。派馆内业务骨干到各基层图书室培训工作人员,指导藏书的分类、著录和排架。
  每年都举办业务培训班或工作经验交流会,提高基层图书室的工作水平。1988~1990年,县图书馆与黑龙江大学职工中等学校联办函授管理站和辅导站,开设图书情报专业,为全县图书馆事业培养人才。1989年,派遣业务骨干到省图书馆参加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班。
  嘉荫县图书馆积极参加伊春市图书馆学会组织学术活动,1989~2001年,李华、焦秀芳、马艳萍等人撰写专业论文、调查报告5篇。

  五、管理

  1987年,嘉荫县图书馆将业务划分为采编、外借、阅览和辅导4个部分。1992年,基藏库全面开放,与文学外借部、综合外借部合并,称外借部。1998年,内设业务机构调整为外借、综合阅览、少儿阅览、科技咨询、读者集资、采编、基藏7个部室。
  图书馆制订有图书采购、图书登记、图书分类、图书著录、读者服务等工作条例;图书赔偿,报刊、图书验收交接,优惠特殊读者借书,参考咨询科技服务等规章制度,以及咨询科技服务岗位责任制和馆长岗位责任制。
  嘉荫县图书馆1986年人员编制5人,实有6人;1988年编制增至12人,中专以上学历4人;1998年,取消合同制,解聘合同工;2005年人员编制11人,大专以上学历7人,初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1986~2005年,韩从科、张翠兰、马艳萍、焦秀芳先后担任馆长或副馆长。
  建馆之初,经费指标单列,每年由县财政局拨付,图书馆自主管理。1998年机构改革,图书馆取消财务部门,由县文化局统一管理。2003年,县政府决定将每年2万元购书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1987年,建成位于建设街153号的馆舍面积860平方米。设有2个阅览室,共186平方米,阅览座席160个;3个书库,共2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中文打字机1台,装订机1台,书架8个。
  1988年,购置单面书架29个,报刊架5个,阅览桌6张,阅览椅60把。
  2001年,维修馆舍,综合阅览室座椅达到300把,少儿阅览室座椅80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