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北林区图书馆

第一章 绥化市辖区图书馆

第一节 北林区图书馆


  一、建置

  绥化始建于1862年,原名北团林子,1885年改称绥化,1913年始称绥化县。绥化有公共图书馆活动始于1917年通俗教育社附设的图书讲演阅报所,采用到馆阅览和巡回书库两种方式开展公共阅览活动。1928年通俗教育社改称民众教育馆。
  伪满时期,原民众教育馆被沿袭下来,一处设在绥化镇内长庚街称“图书馆”,一处设在木业街称“阅报处”。藏书总数3083册,每周到两馆阅览者约150人次。工作人员由民众教育馆馆员兼职,不另支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众教育馆更名为民众文教馆(文化馆的前身),设有图书阅览室,备有报纸、杂志、图书供人借阅。
  1956年7月,绥化县图书馆正式成立,原民众教育馆藏书及其设备一并归入图书馆,隶属县文化局。
  1962年,图书馆与文化馆合并,1963年从文化馆分出。1966年7月至1978年5月,绥化县图书馆因“文化大革命”和新建馆舍,对外停止活动。1978年5月1日,位于正大街与南北大街交汇处东北角的新馆舍启用,恢复开馆。
  1982年撤销绥化县,设立县级绥化市。绥化县图书馆更名为绥化市图书馆,隶属市文化局,1993年12月迁至中直南四路。
  1999年12月撤销县级绥化市,设县级北林区。绥化市图书馆更名为北林区图书馆,隶属区文化局。2002年1月北林区政府机构改革后,隶属区文化体育局。
  1994年,在全国第一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绥化市图书馆被评定为三级图书馆;1998年、2004年,在全国第二次、第三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绥化市图书馆均被评定为二级图书馆。

  二、信息资源

  (一)信息资源建设

  北林区图书馆坚持实用性、综合性、系统性、地方性原则,确立全面入藏、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突出地方特点的采选方针。设立采编部,配备专业人员。制订相关采购条例和制度,明确文献采购的范围、重点和采购基数。
  购书经费由当地财政拨款,每年数额不等。1998年起,购书经费由财政计划单列。2005年购书费52682元。
  采选以在书店选购文献为主,辅以订购、邮购、复制、征集等方式。
  1986年,馆藏总量为15149种、51084册。2005年,馆藏总量为34854种、100863册(件),其中图书78698册、报刊18729册、视听文献60件、机读文献27件、其他文献3349册。

1986~2005年北林区图书馆入藏文献统计表 表12-1

年度

图书

期刊

报纸

地方文献

1986

1316

3197

114

300

40

1987

439

1137

115

325

45

1988

43

120

130

400

50

1989

426

1216

196

714

36

1990

446

1018

155

574

45

1991

175

611

170

662

50

52

111

1992

152

631

100

348

55

10

33

1993

135

398

300

3312

65

780

1994

2702

8372

170

528

37

222

140

342

1995

1052

4734

196

526

54

324

1996

1596

4639

273

819

45

540

89

244

1997

440

595

160

1542

49

591

35

139

1998

3393

8577

267

1394

39

468

203

863

1999

1083

1841

220

784

60

720

149

724

2000

1071

2199

163

1078

38

456

152

747

2001

17

95

170

978

36

432

4

2002

1083

1946

170

731

34

405

3

38

2003

1056

1323

168

1012

33

400

33

122

2004

909

1940

171

1048

30

360

2005

1008

1425

125

445

13

204

20

合计

18542

46014

3387



  (二)信息资源组织

  1986年采用《中图法》(第2版)分类标引,1990年采用《中图法》(第3版)分类标引,1999年采用《中图法》(第4版)分类标引。每一次更换分类法版本,都按新版变更类目对馆藏文献重新标引。
  1986年,对新入藏的文献,开始依据《普通图书著录规则》采用标识符号式手工著录。1994~1997年,对原依据《中文普通图书统一著录条例》著录的段落式款目进行更新,馆藏文献全部依据《普通图书著录规则》采用新的著录法进行手工著录。
  采编部设立公务书名目录、公务分类目录(兼典藏目录)各一套,在流通部门设立一套读者分类目录。总目录设在采编部,每年核对一次,读者目录每半年核对一次,发现缺片及时补充。各种目录和每个目录盒都有标志,并向读者介绍目录组织原则和使用方法。
  1986年,遵循三线藏书理论设有基藏书库、外借书库、报刊阅览室,外借书库实行闭架管理,报刊阅览室实行开架阅览。1994年搬迁至新馆后,取消基藏书库,馆藏全部投入一线使用。将藏书统一按学科划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两大部分,设自然科学借阅书库(含图书、期刊)和社会科学借阅书库(含图书、报纸),实行借阅一体化的开架和半开架管理。设立过刊库,实行开架借阅。1994年3月成立读者集资部,实行开架借阅。7月成立资料室,收藏工具书、地方文献,实行开架查阅,不外借。形成群众集资的普及型藏书、社会科学类藏书、自然科学类藏书、工具书及地方文献组成的馆藏体系。2005年,利用旧书架对堆积多年的旧报纸重新整理、归类、上架,建立旧报阅览室,供读者查阅。各书库文献,均按《中图法》大类顺序“S”形走向排列书架。
  每年对书库作一次藏书清点。丢失图书由书库工作人员填写注销单,经采编部主任和主管领导签字,由采编部在图书总括账上作出记载。为减少藏书的流失,增加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书库藏书经清点后,超出规定图书丢失率的部分,由书库工作人员按价赔偿。
  文献注销包括剔除、赠送、交换出的图书。注销文献须填写注销单,根据注销单每3个月进行一次注销,在典藏目录款目中标记并予以统计。

  三、读者工作

  (一)读者

  北林区图书馆向所有居民开放,依据职业特征区分工人、农民、军人、教师、学生、干部、科技人员等各类读者。长期利用图书馆的读者,作为重点读者进行管理。
  采用读者登记和办理借书证的方法对读者进行管理。在阅览室阅览报刊或自学,只需在阅览统计表中填写姓名、职业和单位,以便统计。书刊外借须办理借书证。1987年以前有集体借书证和个人借书证;1988年后只办理个人借书证,单位集体借书须签订借书协议,单独登记。1986~2005年,共办理借书证3559个。

  (二)基本服务

  个人外借是读者服务的主要途径。1992年前只有一个综合书库,采用闭架外借。1994年新馆开馆,调整书库布局,设2个外借部门,分别以开架和半开架方式向读者借书,开架率在60%以上。1986~2005年累计外借856483人次、1673606册次。读者凭有效身份证件阅览,1994年实行开架阅览,1986~2005年累计阅览1191981人次。
  1986~2005年,通过派人借取和邮寄方式向其他图书馆借书,共为101人提供馆际互借服务,满足读者特定需求。
  为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问题,延伸服务空间,在城乡建立基层图书流动站,不定期地提供书刊借阅,年均向流动点投放书刊8000册以上。2005年有流动服务点20余处。
  北林区图书馆与绥化市其他县市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业务,年均借书在5次、10册以上。
  1992年以前周开馆56个小时,年开馆360天。1994~1997年,周开馆56个小时,年开馆336天。1998~2005年实行全年开馆,节假日不闭馆,工作人员串休。

  (三)读者活动

  图书馆以新书展览、专题书展、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读者推荐新书、好书,引导阅读倾向。每逢节假日、特殊纪念日、世界读书日等都会有针对性地举办书刊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周、展览、讲座、读书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方式积极开展读者活动。1986~2005年,共举办读者活动156次,54985人次参加活动。
  1993年起,每年都开展“服务宣传周”活动,向读者推广阅读,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活动内容有标语宣传、解答咨询、举办书展、百人百米书画展、发放宣传单、举办讲座、送书送电影下乡等。每年的宣传周活动,当地新闻媒体都会积极给予宣传报道。1997年,图书馆通过电视讲座向广大观众讲解“家庭图书的放置方法及保养”。

1986~2005年北林区图书馆主要读者活动统计表 表12-2

年度

活动主题

活动场所

活动次数

1986

与本地书法家王鸿庆联合举办书法作品展

 

 

1989

新书展、读者座谈会、书画展、“庆六一”诗歌朗诵会

 

4

1991

“党在我心中”读书征文、中小学生书画展、书法教学班、书评、迎“七一”演唱会、“爱我中华”读书演讲会

市影剧院

12

1992

迎国庆读书讲演会、读者座谈会、春节游艺活动、新书展

 

6

1994

读者座谈会、“英雄就在你身边”书刊展阅、新书展

 

12

1995

“新馆开馆一周年”读者座谈会,“庆三八”巾帼英雄书刊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历史书籍展,纪念“一二九运动、爱我中华、爱我家乡”书画展

 

12

1996

联合6家图书馆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一条街活动、迎96北京国际图联大会百人书画展、与绥化劳教所共建“育人分馆”、与绥化消防大队开展“警民共建”、慰问孤寡老人

中直路、绥化公园、绥化劳教所、宝山镇敬老院

12

1997

送书下乡、建全省首家农民图书馆——晓峰图书馆、迎香港回归百题知识竞赛、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图书室、迎香港回归专题书展、“党在我心中”读书征文

太平川镇、宝山镇、永安镇、市地税局、金叶小区

12

1998

与绥化市第一看守所、武警绥化中队共建图书室,围绕“知识工程”主题开展读者活动和宣传周活动,读者座谈会,“情系灾区、爱我中华”演讲

市第一看守所、武警绥化中队、北二路

12

1999

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演讲演唱会、迎春茶话会、慰问孤寡老人、读书征文

北二西路、市地税局

12

2000

以“城对乡赠书工程”为主题开展服务宣传周、评选“优秀读书家庭”、请专家为农民作科技讲座、与武警官兵“八一”联欢、读者座谈会

隆太乡、武警绥化中队

12

2001

围绕“知识工程”开展系列活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让科学走进千家万户,用知识造福社会”主题宣传周

宝山镇、太平川镇西太平村、兴河乡

12

2002

以“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全民素质”为主题开展服务宣传周活动,“自己所读过的各类图书对人生观、世界观的重大影响”主题征文,送书下乡,慰问敬老院老人,WTO知识讲座

连岗乡、东富乡敬老院

12

2003

以“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服务学习型社会”为主题开展服务宣传周活动,“科普之冬”科技图书展,暑期读书月,“享受阅读,提高生命质量”全民读书月,美容知识讲座

 

12

2004

新书展览、“我的图书馆情缘”读书征文、科技下乡、“八一”送书到军营

武警绥化中队、绥化通信营、西长发镇

5

2005

配合“北林区党员先进性教育科技文化助农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书展、暑期新书展

太平川镇、绥化通信营

5


  说明:未注明活动场所的,均为区图书馆


  (四)参考咨询服务

  1986~2005年,编制科技专题汇编4期;接受读者咨询5095项,解答4660项,大多采用书面形式给予解答;为科研课题提供文献1719篇。
  利用馆藏资源编印《信息速报》和《领导与决策报》,采用钢板手工刻印,分发到全区有关部门领导及乡镇农业科研单位。1996年,使用电脑编制两报,将《信息速报》更名为《农民信息速报》,双月1期,全年6期;将《领导与决策报》更名为《决策参考》,每月1期,全年12期,2005年改为双月1期。两份小报均采用8开纸双面出版,至2005年累计印发3万余份。
  1986~2005年,为企事业单位162项课题提供跟题服务,其中102项课题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塑料弹簧鞋楦”项目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东北地区的空白;有6项课题在省文化厅举办的全省公共图书馆为经济建设服务“十佳项目”评选中获奖。

  四、业务辅导与业务研究

  1978年设立业务辅导部,有专人做辅导工作。1986~2005年共举办5次业务培训班,培训基层图书管理员300余人次;1998~2005年,帮助组建乡镇、街道、社区、机关等各类型图书室22个。2005年年末,北林区城乡共有基层图书室67个,总藏书509053册,从业人员116人。
  北林区图书馆积极参与绥化地区图书馆协作协调活动。1990年,参与绥化地区文管站和绥化地区图书馆学会主编的绥化地区公共图书馆馆藏《1989年报刊庭院种植技术资料联合目录索引》《养殖业图书联合目录》,共提供相关书目资料165条。1991年,与绥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绥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编制《联合目录·农业部分》和《联合目录·工业部分》各1册。1993年,参与编写《绥化地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并与安达、明水、海伦、兰西、望奎各县图书馆联合编制《生猪饲养、猪病防治联合目录》。2002年,与绥化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编制计算机类图书联合目录。
  1986~2005年,北林区图书馆在东北三省、黑龙江省、绥化地区(市)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活动中共交流学术论文59篇,其中有18篇论文在国内各级刊物上公开发表,李国珍、韩金梅的论文发表在《图书馆建设》1997年第5期,张竹赢、包义波的论文刊发在《图书馆建设》1999年第2期。李国珍、张敬华、高芳等人的论文,参加199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与山西省图书馆学会联合举办的学术研讨会。王贺南、王丹、张丽艳、邓娜娜、吴薇、魏红、陈红梅、徐德琴、陈烨、刘晓松、咸向茹等人的论文分别在省图书馆学会和绥化地区图书馆学会学术研讨会上交流。韩金梅撰写的论文《公共图书馆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在省图书馆学会2003年优秀科研成果评审中获得二等奖。

  五、管理

  北林区图书馆实行馆长负责制。馆长、副馆长均由上级党委任命,各部主任由馆长任命。
  1986年图书馆设四部一室:外借部、阅览部、采编部、业务辅导部、办公室;1994年外借部与阅览部整合,设置为自然科学借阅部、社会科学借阅部,成立读者集资借阅部,后更名为读者自助部;1997年增设参考咨询部;2005年设六部一室:自然科学借阅部、社会科学借阅部、读者自助部、采编部、业务辅导部、参考咨询部、办公室。
  图书馆规章制度不断发展修订,主要包括《文献采集工作制度》《编目工作制度》《文献标引工作制度》《借阅工作制度》《书库管理规则》《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行政后勤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

北林区图书馆历任馆领导名录 表12-3

姓名

性别

职务

任职时间

齐 英

馆长

1956.7~1956.12

孟照方

馆长

1957.1~1959

王延平

负责人

1960~1962

石守仁

馆长

1963~1965

黎成修

馆长

1965~1978

任淑敏

馆长

1979~1981

陈 勇

党支部书记

1979~1984

李英杰

党支部书记

1984~1985

王乐群

副馆长

1984.5~1985.9、1987.9~1991

宛家悦

副馆长

1985~1990.8

孟祥芝

党支部书记、馆长

1985~1988.8、1988.8~1989.3

崔慧芹

馆长

1987~1988.8

王 涛

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党支部书记兼馆长

1989.3~1989.10、1989.10~1994.7

李国珍

工会主席、副馆长、
党支部书记兼馆长、馆长

1984~1991、1991~1994.10、1994.10~
2002.10、2002.10~2004.6

韩金梅

工会主席、副馆长、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

1991~1994.10、1994.10~2002.10、2002.10~

于曼娟

工会主席、党支部副书记兼副馆长

1994.12~2002.10、2002.10~

包义波

副馆长

2002.10~

关 苹

工会主席

2002.10~



  1987~2005年,北林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参加各种业务培训班17个,培训职工196人次,1人获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学函授专科毕业证书,1人考入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函授本科班学习。
  1978年,黑龙江省编制委员会、省文管会联合通知,绥化县图书馆人员编制为8人。定编后,工作人员逐年增加,但人员编制始终为8人。2005年图书馆有职工31人,其中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6人、中专以下8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18人。
  区图书馆经费来源主要靠当地政府财政拨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各项支出厉行节约。1986年经费总额36236元,其中购书费5059元。以后逐年增加,2005年经费总额453708元,其中购书费52682元。
  1956年馆址在绥化镇内南二道街2号,面积100平方米。1978年,图书馆馆舍在中直北路1号,使用面积450平方米。1982年6月,以图书馆少年儿童阅览室的150平方米房舍及其设备为基础,成立绥化县少年儿童图书馆。
  1991年,省、市政府投资130万元,原馆舍出售获得资金60万元,于1992年在中直南四路建设面积2755平方米新馆舍。1993年12月图书馆迁至新馆舍,与绥化市文化局、文化馆、少年儿童图书馆共用,图书馆使用面积800平方米,于1994年1月30日正式开放。除书架、期刊架、阅览桌椅、目录柜等常规专业设备外,1995年购置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各1台,用于业务和办公管理。
  1998年4月,将5楼北侧馆舍作了部分改建,作为参考咨询部、工具书阅览室、会议室、荣誉室,使工具书阅览室面积由15平方米扩大到110平方米。
  2004年8月,因图书馆住宅楼问题,图书馆办公楼一楼(面积92平方米)被法院拍卖、执行,馆舍面积随之减少到70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