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产量抽样调查 黑龙江省农调队在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指导下,按照调查方案规定的对称等距抽样方法,在全省县(市)范围内,抽选出28个农村抽样调查县(市);在这28个调查县(市)范围内进行农产量和农村住户等农村社会经济抽样调查。这28个调查县(市)是:哈尔滨市郊区、齐齐哈尔市郊区、呼兰、阿城、宾县、方正、依兰、五常、巴彦、肇东、龙江、拜泉、讷河、海林、宁安、密山、集贤、富锦、同江、黑河、北安、绥化市北林区、绥陵、青冈、海伦、依安、绥滨、富裕,其中依安县、绥滨县、富裕县于1996年经国家农调总队批准撤销,保留25个县(市)。
农产量调查工作,从1986年到2005年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在28个调查县(市)中抽选了218个乡镇、654.个村民小组作为农产量抽样调查点,按照全国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案,结合本省的自然条件和具体情况,采取了农情调查、实割实测调查、粮食入库量调查三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农产量抽样调查。
(一)农情调查有8种调查表。1表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意向调查。主要对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安排情况进行调查。2表为农用生产资料准备情况调查。主要对粮食生产资金、种子、化肥、农家肥、地膜的需求量和已备量进行调查。3表为备耕生产及主要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调查。主要对拖拉机、中小型农具、役畜、动力排灌机械、柴油、机油、汽油的需求量和已备量进行调查,并对化肥中的尿素、二铵、硝酸铵、磷肥,柴油、机油、汽油的价格进行调查。4表为春耕生产情况调查。主要对化肥、农家肥的使用数量和粮食作物的水稻、玉米、谷子、高粱、杂粮、薯类作物的用种量和良种量进行调查。5表为小麦苗情估产调查。主要对小麦的播种面积、苗成情况、估产情况进行调查。6表为秋粮作物估产情况调查。主要对水稻、玉米、高粱、谷子、大豆、杂粮、薯类的面积及苗成情况进行调查。7表为夏锄生产情况调查。主要对粮食作物的追肥及铲趟情况进行调查。8表为自然灾害情况调查。主要对粮食作物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产面积进行调查。
(二)粮食实割实测调查。调查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高梁、杂粮。1.准备工作。成立农产量实测调查小组,安排人力、物力,保证实测的进行。2.逐块估产调查。在粮食作物收获前的10天左右,由各个村的实测调查小组深入到田间地块进行农作物逐块估产,以取得比较接近实际的预计亩产资料,作为抽选实测调查地块的排队依据,估产时要查看作物种植密度、穗头大小、籽粒饱满程度、作物品种等,评定产量。3.抽选调查地块。根据逐块估产的结果和地块面积的大小,按混合作物亩产高低顺序排队,面积累计,等距抽选出实测调查地块。每个村抽选10个地块,要保证代表性误差不超过正负2%,如果误差大于正负2%,则要增加地块,直到满足代表性。4.实割实测。实测地块确定后,在作物收获前的2—3天里割取调查样本。割取调查样本的方法是:平播密植的作物采用框测法,用10平方市尺圆形测规割取样本。其他作物采用垄测法,割取样本有三种方法,即沿垄分段割测法、沿垄开方法和对角线法。样本长度高棵作物9市尺,矮棵作物6市尺。样本的数量是根据面积的大小确定的,5亩以下的面积,计划放置样本数量为5个;5—10亩的,放置6个;10—20亩的,放置7个;20—30亩的,放置8个;30—40亩的,放置9个;40—50亩的,放置10个,50—100亩的,放置15个;100—200亩的,放置20个,200亩以上的,放置25个。全省实测地块数平均每年在6600个左右,样本数量在7万个左右。5.样本的处理。实测样本割取以后,要自然晾晒,手工脱粒,脱粒后称量毛重,化验水杂,扣除割、拉、打损失。各种作物水、杂国家统一规定标准含量如下表:
各种作物水分、杂质标准含量 表2-2
单位:% | 小麦 | 玉米 | 高粱 | 谷子 | 大豆 | 水稻 | 杂粮 | 标准水 | 13.5 | 18 | 16 | 15 | 13 | 15 | 14 | 标准杂 | 1 | 1 | 5 | 1 | 1 | 1 | 2 | 合 计 | 14.5 | 19 | 21 | 16 | 14 | 16 | 16 |
|
根据上表的规定,按照多扣少不补的原则,扣除水杂含量。各种作物割、拉、打损失全省统一规定亩扣除量(公斤)为:玉米8、高粱7、水稻6、谷子9、大豆7、小麦7.5、杂粮7。6.面积丈量。实测地块割完样本后,要对实测地块进行面积丈量。7.产量推算。采用的方法是直接推算法。采用点估计,用样本平均数直接进行总体推算。
(三)粮食入库量调查。通过估产、实割实测得出粮食产量数据后,进行农户粮食入库量和分配量调查,调查农户粮食产、销、余的数量及构成情况。三者可以相互验证。使粮食产量数据更准确。
这一时期处于农调队建队初期。为了做好调查工作,保证调查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举办了省级、县级和村级粮食产量调查培训班,进行培训,参加培训人员为省队、县队干部和粮食产量调查村的调查人员。2.在粮食产量测产时期,全省划片召开粮食产量实测调查现场会,理论联系实际,现场指导操作。3.粮食产量调查时期省队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包县进行测产指导,及时解决测产中遇到的问题。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保证了粮食产量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了调查数据质量。
农产量调查基本按照国家调查方案组织实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调查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调查内容有:
(一)农户农作物播种面积意向调查。主要调查农户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意向种植情况。
(二)农用生产资料准备情况调查。调查化肥、农药、农用薄膜、柴油、种子的需求量和可供量情况。
(三)调查户粮食生产效益情况。主要调查小麦、水稻、玉米的播种面积、总产量、主要科技及物质投入(良种面积、地膜覆盖面积、病虫防治面积、化肥施用量、农家肥施用量)、成本收益情况(亩物质费用、亩纯收益)。
(四)全年粮食、油料、糖料预计产量调查。主要是对粮食、油料、糖料产量进行预计。
(五)农村集贸市场农副产品价格调查。主要对粮食、经济作物类、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进行每月价格跟踪调查。
(六)全年粮食产量实割实测调查。粮食实测调查方法没有变化,在粮食产量推算中仍然采用直接推算法。
根据国家调查方案的要求和本省的具体情况,减掉一部分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农产量调查方案之外的省内组织的调查,有备耕生产及主要农用生产资料价格调查、春耕生产情况调查、小麦苗情估产调查、秋粮作物估产情况调查、夏锄生产情况调查等。
1999年和2005年,国家农调总队分别进行了农产量抽样调查村级样本轮换。农产量抽样调查制度做了较大调整,增加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实际调查》和《畜牧业生产调查》两项调查。
(一)1999年农产量抽样调查基础工作没有大的变动,除保留了以前的内容外,在实测调查地块的抽选上、粮食产量推算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在实测地块抽选上,将以前的混合作物地块排队抽选调查地块改为按分作物地块排队抽选调查地块的方法进行测产。实测作物由原来的7种改为4种,即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这4种作物调查在全省农村分别抽选固定的100个村中进行。地块的抽选分作物排队,每种作物每个村抽选10个地块进行实测。每个地块的样本数量为7个。全省的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作物的实测地块数为4千个左右,样本数量在4万个左右,比以前的实测地块数和样本数量有所减少。在粮食产量推算方法上采用分作物推算,各个作物产量相加汇总全省粮食产量。
2005年国家农调总队对粮食产量调查村级样本进行了轮换,将原来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每个调查作物分别100个村,经过重新抽选,玉米、水稻、大豆作物分别抽选50个村、小麦20个村作为粮食产量调查村,进行产量调查。调查方法不变,但每个村实测地块数由原来10个变为5个,每个地块的样本由原来的7个变为5个。减轻了基层的工作量。全省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作物的实测地块数为850个左右,样本数量在4500个左右。
(二)建立农作物播种面积抽样调查。为了搞准农作物播种面积,从2000年开始开展了农作物播种面积抽样调查。调查范围和抽样方法:在25个抽样调查县(市)内采用多变量与规模成比例概率抽样(MPPS抽样)方法抽选了400个村、4000个调查户,开展农作物播种面积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为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主要调查表有:1.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调查农户表,由调查员到农户家,调查农户的粮食、油料、麻类、糖料、烟叶、药材、蔬菜瓜果类和其他作物的上年实际播种面积、本年实际播种面积;2.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调查村表,是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调查农户表的汇总表,同时有调查村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上年底农户数、年内增加和减少户数、当前农户数、调查户耕地面积和非耕地面积;3.调查方法。调查员走访农户,核实并丈量农户播种面积调查地块;4.播种面积推算方法。全省农户总播种面积根据国家方案进行推算。全省抽样部分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全省上年底农户数×(当年各调查村种植农作物户数之和÷上年底各调查村总农户数之和)×户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非农户部分采用实际上报面积。两者合计为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200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村进行了样本轮换。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个指标由原来的400个村变为玉米、水稻、大豆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分别为50个村,小麦为20个村。调查方法由原来的按户调查改为按村调查,整村核实丈量地块,推算全省面积。
(三)建立畜牧业抽样调查。1986年以来,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各级领导对畜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为了更好地掌握畜牧业发展状况,2000年按照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要求,省农调队建立了畜牧业抽样调查,反映畜、禽存栏、出拦及肉蛋产量。畜牧业抽样调查点在25个国家抽样调查县(市)中抽选。2000年各抽选100个调查村,主要分布在产粮大县。由于调查县(市)的分布不均衡,造成抽样调查的误差较大。针对这一情况,省农调队在2001年初,经国家农调总队批准,重新确定了新的调查网点。猪:200个调查村、牛:200个调查村、禽:220个调查村。比2000年的调查村分别增加了一倍以上。调查村的总数有所增加,调查网点的分布比较均衡,都落实在农村住户调查网点村中,网点的分布均匀,也保证了畜牧业抽样调查网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2005年畜牧业调查网点进行了轮换。牛、禽调查村各抽选60个、猪调查村抽选70个。
畜牧业抽样调查的方法:(1)对非农村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全数调查、逐级上报,省级推算总体数据时采用全面统计上报的非农村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数据。(2)对农户采取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全部调查工作在抽选的行政村进行。抽中村的规模饲养农户
①要逐个进行调查,抽中村的非规模饲养农户,也就是散养农户,按每户出拦或存栏畜、禽数量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顺序排队,逐户累计,采取随机起点,对称等距的方法分别抽选10个有代表性的农户按月填写《农户畜牧业调查台账》,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访问。规模户、非规模调查户确定后,年内进行固定观察。年末根据全年实际情况对规模户做一次性核定,并作为下年规模户进行调查。牛的调查,在200个调查村采取整群调查,非规模户和散养户分别进行登记汇总。
① 猪的规模户以出栏或存栏20头为标准。牛的规模户以存栏10头以上为标准。禽的规模户,蛋禽以存栏500只为标准,肉禽以年出栏或存栏3000只上为标准。